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发展有多快?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发展有多快?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该问题已被收录进「圆桌精选」参与讨论>> 知乎圆桌·那些与你有关的变化
老外有时候挺可爱的。。。认识到中国发展快以后,好多事情就都往这方面联想(类似以前中国人瞎夸老外)
有一回我哥们儿他们组织一个国际会议,中方这边有个教授本科还是本硕是学医的,后改行科研。结果会议休息时候,有个外国教授不知道犯了什么病倒地上了,大家懵逼彻底不知道怎么办,救护车来之前,中方这个有学医背景的教授就过去了,反正就给他暂时抢救一把稳住了,然后送医院了。
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结果后来那老外回国后,给中方单位这边发了一个特别正式的函,这一通夸,其中有一句话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你们看,中国为什么能够发展得这么快?细节啊!注重细节啊!考虑周全啊!工作做得多么仔细!多么周到!一个学术会议,都配备了医疗救援小组!
中方:黑人问号脸。。。。
四五十年以前,老外拿着钞票,就可以从大陆大部分民间古玩店或者收藏者那里,收走看好的物件,因为当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虽然那个年代爱国口号打的很响,但实际上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生存,说到底就是个买卖。
而如今呢,古玩圈子很忌讳的一件事就是把物件放给外国人,如果有人这样做了,而且物件被带出去了,那出货的人,会被圈里人排挤死的,老外两个字在圈子里相当敏感,当然那些职业贩古董单纯为了钱的例外。
这就是发展。
7年前,和一位小姐姐一起从天津滨海机场接几名刚到中国的韩国飞行员去南开区。我们乘坐一辆中巴车,我和小姐姐坐前面,她自顾自的玩自己的,我问她:我们不用理后面那几个韩国人吗?毕竟人家初来乍到的……
小姐姐经验丰富,自信的说:不用,外面立交桥够他们看的了。
大概20年以后,德国的铁轨下面会发现三色麻袋包起来的中国螺丝。
我是80后。
我爷爷,朝鲜还是越南战争的老兵,命随时要没了,还好活下来了,后来党说要开发农村,他又义无反顾听党的,离开家乡跑到荒地开荒,土房子,只有煤油灯,土路,没有任何电器。
我爸爸,老党员,教书有三四十年吧,还是穷啊,他就是传统的党员,了不起,2002年深圳宝安十大优秀教师之一,800不到的工资,因为自己学生没有钱交学费,一大半工资垫学费了,每个月扣,结果我一家大人+5个娃,一个月不到200生活费,我都初中高中一个月不到100生活费。穷啊,家里还是煤油灯,土房,5瓦的电灯炮,经常停电,没有自来水,电器只有一两凤凰牌,煮饭用柴火,下雨了我烟筒进水了我点不着,河里挑水回来煮水洗澡啥的。穿的呢?村里比较有钱的人,看我们小孩穿的衣服太破了,又薄,时不时送旧衣服给我们,真的感谢。这时候大概1990-2005年。
我妈了不起,这段时间,上山砍柴割路基,2 3百斤挑着几十公里挑回家,我有时候也跟着我妈去,就抗一条小树回来。耕田,割稻谷,挑水,基本年复一年,一个女人扛起了我们家,现在妈身子有点不好,都是年轻太苦落下的。吃不起肉,一年吃不起几次,没钱买别的,过年压岁钱最开心,还有兔子糖猪耳朵唐曾肉,我还爱玩玻璃珠子橄榄种子,小人工纸片,买不起玩具车水枪之类的。
我爸2009年中风倒了,家里经济支柱都没了,我大妹长大了,彩礼随便给,彩礼5000,我妈了不起的农村妇女,就揣着2万多块钱回来,硬生生东挪西借盖起来一层楼,没钱装修,欠了十几万,但是终于不用搬家了。我跟我妈说没事,我马上毕业出来工作了,慢慢还。2010年毕业,慢慢工作,3000块钱就存2000寄回家,给她还钱,我弟我妹也听话,后面也出来在深圳打工。
2009年-2017年期间,我爸倒了我妈照顾他,拉裤子也是我妈换,洗澡我妈来,我大宝宝2011年出生,我身上3000块钱不到,在家里生的,我老婆很善良,母女平安,也是我妈照顾。2011年开始,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42寸电视机,两辆女装摩托车,抽烟机,热水器等等开始有了。2015年三层楼先起来,没有装修。
2017年我爸过世,73岁,很多他的学生根本找不到我们家在哪里,没有手机没有座机,因为我们各种原因1995-2008搬家了5次,穷,换了地方又没有电话座机,可还是让几个学生不知道怎么知道了他过世的消息,那年安葬我爸大概花了十万左右,但是我们一分钱都没出,我爸的学生们捐款的,我那时候只能拿出来2万。
2019年,我买车了,我竟然买车了!!!!!我很小爱玩造成一个眼睛瞎了,我爸妈心痛我,怕我没未来,这么穷都硬是让我继续读书。视力很有问题,全家人都不同意我学车,怕我视力顶不住开车,我因为觉得工作需要,还有家里出去玩方便得有车,觉得可以去试试,还是去学了,多花了别人一倍的钱一倍的时间努力学车,一次性全过,然后顺手就买车了,期间房子盖好了,衣食无忧,基本的电器都有,日子不敢想的好,做梦都想不到。
我女儿,就我妈带的时候苦点,为了照顾我爸我女儿都在家里,我爸过世后我接我妈我女儿都出来了珠海。女儿眼里的苦,只是她婆婆种菜,还有就是照顾我爸的苦,她自己记本不用做什么,好好读书就行。
从爷爷的很穷,命都有危险的日子,到我爸穷,日子苦,但是生活有盼头,到我,有车有房,供养下一代和生活有压力罢了,但是衣食无忧,到我小孩,基本找不到他们吃苦的地方,唯一的吃苦只是洗碗还有让她晾衣服,找不到别的地方给他们小孩子吃苦了。
1995-2022年,这才多久,我的生活有我们一家人的努力,更有国家保护的和平环境给了我一家人只要努力赚钱就行,好好过好自己日子就行。
期间我有质疑过毛主席,我有恨过党,我有崇拜过欧美生活。现在,我为中国有这样的党骄傲,我为我是中华儿女骄傲,我愿意全力支持党,为祖国发挥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就像买国产车传祺,买华为,买vivo,买国产电器。
外国人眼里我不知道,我作为中国人眼里,全是骄傲和自豪,香港暴乱,新疆棉,乌克兰拱火和台湾拱火,2020疫情更是彻底看透了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区别。
本人属于超级敏感类型的妹纸
据我在欧洲两年来的观察,西欧很多老人,60岁以上的。。。。。。。
他们虽然不说,但是能感觉到一种很玄的敌视感,很微弱,但仔细观察还是能感受到。。。。。。。
据说,他们的敌视感来自于“怎么才刚把苏联弄倒了,又一个中国马上就站起来了。。。。”
就这么快。。。。。。。
大概是一眨眼。。。。。。。一个没操心。。。。。
不适应,有点迷茫,有点戒惧。。。。。。。
大概就是这样子。。。。。。
说个实际经历吧。
一个长期合作项目,美方会定期派人来一起开会。
合作方的一个美国人,中年大叔,微胖。
几年前来过一次,去年底又来第二次。午餐时候他说:
你们公司发展挺好,从郊区(suburban)搬到市中心(downtown)了啊,这里多繁华,这么多高楼和商业中心,我还看到地铁站,早就应该搬来了blabla。
等他说完才有人好心提醒他:公司一直都在这,是周边开发好了。。。
让我感触两点:
1.外国也有路盲脸盲重症患者。
2.周边这些楼加了什么化肥长这么快?
普京曾经怒对过欧洲媒体,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你们小国的几十倍,管理这样的一个国家,不是你们那样所能比的。
多发点,我就是来找找国家荣誉感的。受不了天天看到恨国蛆唱衰又阴阳的
——————————
很意外,一时义愤写了几句话没想到能获得这么多赞……被删除的所有评论都不是本人删掉的。
前几天某位印度人有个点赞颇多的评论:
“我们从来不畏惧西方国家,加拿大就算带着五眼联盟一起上也不算什么,我们和中国联手可以击退你们!”
可能文不对题,不过想说的是,他们怎么看,对海外华人真的有很大影响。
北欧某国念书时某系有个教授,从来不拿正眼看中国人,包括台湾人。而且好像还发生过那个台湾学生被不公平对待的事。
后来这个学校跟国内某985学校开始合作,就有很多教授包括上面那位,被邀请去了上海。
有一天那个台湾女生一脸惊恐地跟我说:“那个教授笑着跟我打招呼诶!!!怎么回事!!”
据说那之后就没再听到中国、台湾学生抱怨过她的臭脸和不公平。
这种印象的转变,也给后来的中国学子很多资源上的便利。
但仍旧,我觉得不用管他们怎么看,我们埋头发展就好了,我们不是为了他们的看法而努力的。
拉美地区离亚洲太远,这边不了解太平洋那一头的情况。
所以拉美地区的人,普遍没有对中国曾经穷困潦倒的印象。
大多数拉美人从第一次对中国有感性认知的开端,是2008年奥运会。
因为奥运会,在他们眼里,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梯队的强国。
近些年,在trump贸易战和科技战的buff下,已经开始有很多老墨觉得,世界强国唯中美耳了。
大多数拉美人,也是有生之年,头一次看到一个国家,被美国这么折腾,竟然看起来好像没啥事儿的。
所以,拉美这边对中国发展的印象不是中国发展的快。
就是单纯的,中国强得离谱。从08年奥运会开始,就是强无敌了。
海军是一个需要漫长积累的军种。当年轰动世界的美国大白舰队,也只是吨位和火炮数量多一些,动力,火炮射速乃至水兵训练,舰船管理水平美国是不如老牌英法的。当时英国的媒体充斥着对美国大白舰队的担忧和不屑双重的矛盾的评论和想法,想想这种酸酸的情绪是不是很熟悉
其实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人对美国人的偏见依然存在,甚至充斥于媒体:美国人都是些没有文化底蕴,没有信仰,拜金,和犹太人一样唯利是图,没有教养的暴发户,乡巴佬,为了钱能在机床前每周站80个小时的工作怪物,英法的媒体会告诉你:美国的香肠厂环境恶劣,会连同碎猪肉和死老鼠一起铲入搅拌机,美国人会用发霉的面包一起和面然后烘焙新面包等等。在巴黎和米兰一些高档餐厅甚至专门为美国人划定区域,甚至公然说出原因是“这些投机分子的后代从来不懂安静地,有教养地说话”“他们会吓跑我们的顾客(exm这些出手阔绰的美国人不是顾客?)”,这放今天绝对是一种羞辱得不能再羞辱人的做法了
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这个被要求打在德国货上的铭文最早可不是啥光彩事情,是英国人通过的一项针对德国货的羞辱性法案,以区分质地优良的英国货和粗制滥造只会模仿的德国货。英国货优等,卖得出价格,能精美地陈列在橱窗里,而标记着Made in Germany就只配堆去廉价商品店。这被日耳曼民族视为国家的屈辱,万分悲痛的歧视,甚至德国制造一度成了一个代表性的法律新词
1964年日本正式开放出境游,在迎来高速经济增长期的70~80年代,日本人纷纷走出国门到海外去旅游。从战败中复兴的日本人钱包渐鼓,纽约时代广场到巴黎圣母到处都充斥着日本游客的身影。但遗憾的是行为举止却实在称不上有规矩。
80年代时,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在海外景点的做出荒唐行为的日本人”“给日本人的国际意识亮红灯”“没有礼貌的日本游客越来越多”这样的标题。很多日本人表示“我已经付过钱了所以我就要坐观光船靠窗的好座位”,日本人“到处随便吸烟然后烟头随地乱扔”,日本女人“像是身处廉价大甩卖那样大肆哄抢购高价服装和饰品”,诸如此类的报道接连不断。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亮出“谢绝日本人”的牌子。而这还只是八十年代下半叶的事情。
很多回答都充斥着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是真的吗?是真的。心痛不?心痛!而且不得不说,有些所谓偏见甚至确实带着事实的成分
但是,是刻意针对中国人的不?不过就是人们延用他们惯常的做法罢了,一如他们曾经针对美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做法
西方人的脑袋,好像对任何地方的人都有一种标签化的印象,比如BBC在意大利街头采访,意大利人让英国佬滚回去吃fish and chips,英国人则吐槽意大利人只会吃和爱爱,俄罗斯人处在白人内部歧视链的底端。一些节目曾经有过模仿俄罗斯大妈包着三十年代的那种头巾用大着舌头俄语口音的英语叉腰骂街并丑态百出的样子(苏联大妈既视感),我做为外人看看也就一笑了之,但俄罗斯人看了也许不会这样想了吧
想想中国,意识形态和西方主流不同,东亚人单一人种非白人,有自己的文明形态,不安心当好西方钦定的国家定位——做好世界工厂给世界做廉价代工以输入通胀的代价创造国内的低薪就业机会和输出廉价商品,不让让那些西方圣母心泛滥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做做志愿者增加简历履历衣着光鲜地以中国破败城镇为背景和贫困中国人合个影彰显一下高贵白人民族富有同情心的博爱精神也就算了,竟然还在航空航天芯片5G等各个高端领域发力侵入西方核心利益,一个GCD国家竟然发力成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以西方人惯常的零和斗争思维定势,这不黑你才是有鬼了
任何事情,任何时代,我觉得都要嵌入一个大时代和大环境的背景去看待。也许再过20年,中国人会用一样的方法去酸飞速发展的印度,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谁知道呢
做好我们自己,我们管不住别人的想法和嘴巴,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强。
2013年吧,澳洲留学时上一门课,当时老教授让学生们给各个国家分类,developed country,developing country,undeveloped country。
当时班里只有3个中国人齐刷刷的把天朝算进developing这一档了。
老教授和其他人一口咬定我们是developed,擦嘞,居然挑战我大人教版教科书,不能忍啊,随之展开激烈讨论。
我们不断声明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花了十分钟让他们理解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啥是小康,但是帝国主义死不承认啊。
给我们举很多例子,跨度前十的大桥,高度前十的大桥,高铁总里程(现在更长了),经济发展,北上广的大高楼bulabula一大堆。
我们讲人均GDP,甘肃贵州山区,希望工程,母亲水窖,试图让他们了解这个大国不平衡的发展。
最后的结果就是没结果。
因为
叨叨了半天
下课了。
本月印尼以举国之力开通了东南亚首条高铁,采用中国技术的雅万高铁,整个印尼互联网一片欢腾,各种明星网红都在乘坐打卡,总统一个星期之内两次视察乘坐,这种情绪甚至酸到了越南和美国。这段雅万高铁有140公里,而国内已经超过3万公里。我试着把这种情绪代入国内,大概就是当我们搭建完天宫空间站庆祝的时候,查了一下,发现有一个国家已经搭建了200个这种“天宫”。
我们学校隔壁的有私营机构运营的学生公寓,中国学生租房子不需要担保,而其他国籍乃至本地的学生都需要担保。因为近十年来,这家机构运营的全法各个城市的十几处不同的学生公寓楼,从来没有一个中国留学生拖欠过房租,也没有一个人放弃押金,跑路退房。
就从这一点,很多这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就了解到了中国人的一个侧面,中国发展的一个侧面。
在这样良好的信任基础上达成的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到互相理解,不是一两则负面新闻,三四篇不实报道就可以破坏的。
再说一个,前两天和老教授喝咖啡闲聊,老教授就说起了他年轻的时候在巴黎航展参观安东诺夫124大型运输机的往事,再联想现在乌克兰内战的事情,也是有所伤感。理工科教授一般都是左派的,比较同情社会主义阵营。后来人群散开后,我跟老师说,比安124更大的安225全套技术和图纸,连人员带家属,已经全体迁移到中国了,说不定十年内就能看到新的安225出世。老师也是大笑一声,说了句,也就是你们中国人(能做到)。
给你们看个欢乐的404网友评论。
404视频网上有很多国内外数据爱好者上传的跑动态数据的视频,大多数开始到结束画风都类似,像这样:
1960年至2018年世界上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最高的15个国家。

0
PS:这个视频的配乐很灵性,我稍微快进了一段,下面的评论是这样的:(中文是app机翻的)


然后这类所有的视频下面的评论,真的太欢乐了,我随便截了些戳我笑点的:(这类视频不是中文标题的华人特供,每个基本都上万几千评论,我也没费劲挑好话截图自我意淫,而是绝大多数提到中国的评论都是这个画风。当然也有一些酸的,不过确实是少数,并且过滤了很多中外网友自干五的过分闭眼吹)




上上条评论,boring翻译成太棒了,是翻译软件不能识别booooring这个词的问题。我觉得,反正“太棒了”还是“无聊”,不影响他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重点是他前半句而已,所以我就没特别改动。看到评论很多人关注这个词,特此说明。




反正看法就是,200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一路开挂所向披靡,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在这一点上,外国人虽然也黑中国,但可比中国的精外诚实的多。
不过这类视频底下的评论也是404视频网里难得的对中国比较友好、正面的了。
我的看法就是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但是也阻挡不了更多西方媒体和外国人的闭眼黑,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让他们无话可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最后就是,我知道评论肯定有人会拿人均说事儿。我知道,我都知道,吾日三省人均,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敢忘记~

0
啥都不用说,上视频吧。看看大猩猩克拉克森是怎么被中国的基建震撼到的,并表示英国人不可能做到。作为最受观迎的汽车节目主持人,大猩猩在全球拥有庞大的粉丝,英国粉丝为抗议TOP GEAR把大猩猩开除甚至在英国开出了装甲车到BBC大楼堵门,现在大猩猩把他的粉丝带到了亚马逊投资的THE GRAND TOUR,面向全世界直播的汽车节目。。。当然了,中国除外。。。说实话,这视频也把作为中国人的我震撼到了。
补充:the grand tour 第三季 第六集中国行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3605047?from=search&seid=5047788057563088630?www.bilibili.com/video/av43605047?from=search&seid=5047788057563088630
大猩猩、理查德、詹姆斯三贱客主持的the grand tour无疑是世界上最受观迎的汽车节目,这一期外国意见领袖的中国行对于改观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无疑远远比中国人自己捣鼓的宣传片更具有说服力传播力与影响力。节目中大猩猩总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对中国建设的肯定:“迪拜人觉得他们很擅长盖高楼,然当他们来到中国后。。。”“高速上几个加油站都没投入使用,中国人修路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加油站的供给跟不上修路的速度。。。”“这是世界汽车产量的排名,当我们把中国放进去后。。。”中国人告诉我们他们生产了一辆很快很快的车问我们要不要试一下,一辆叫什么EP9的电动车。。。”“现在让我们来到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的公路网。。。”
这期节目的气氛比往期更详和与异样,就好比你在小学的时候每次考90分时得意地看着旁边每次不及格的同桌,上中学后你发现这位曾经不及格的同桌经常考90多分这种被比下去心里不舒服但出于礼貌你强颜欢笑夸几句同桌并指出他的一些毛病。
5个老外拍下中国最珍贵影像,片子被封禁多年,如今在央视大火

0


2019年3月,央视播出了纪录片《从<中国>到中国》。片子几乎零宣传,却收获很大反响,
在网络上自动发酵,豆瓣评分8.1。


《从<中国>到中国》以上个世纪70年代5位外国导演来中国拍的四部纪录片为起点,重新寻访当年片中出现过的人和地点,做一个今昔对比,展现40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里南京五老村幼儿园的孩子表演


《从&amp;lt;中国&amp;gt;到中国》南京五老村幼儿园孩子表演街舞
当年四部纪录片都是由享誉国际的电影大师拍摄,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然而在中国却没有什么热烈回应,其中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更是一度被视为禁片,它激怒了当时的中国,在全国掀起批判浪潮。如今我们终于能够对这部“禁片”谈笑风生,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


朱允
《从<中国>到中国》的制作团队都是90后,我们采访了总导演朱允,她是一名28岁的北京女孩。 “在这部片子里,变化才是主人公。很幸运,那些大师纪录了我们的父辈与祖辈平凡的生活,想当年,这几部纪录片因其真实、高冷,我们的父辈与祖辈漠视甚至反感它们,但其温度却奇妙地传递到了今天,给我们以力量,希望我们这个片子也能传递到将来的某一天。”
自述 朱允 编辑 倪蒹葭




安东尼奥尼《中国》海报
《从<中国>到中国》寻访了四部1970年代外国人来中国拍摄的纪录片。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来自法国的《愚公移山》,日本人拍摄的《上海新风》,还有一部记录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首次访华之旅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这四部纪录片,导演基本上都是我们高山仰止的大师。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齐名,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拍《愚公移山》的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片之父”,抗战时期就来中国拍了抗战纪录片《四万万人民》,1956年被聘为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顾问,可以说是新中国新闻纪录电影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中国》里边骑车边打太极的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还没有完全改革开放,外国人很难走进来。这个国家的内部情况如何,是不太为世人所知的。这几位非常先锋的导演,都来自当时世界上发达的国家,他们突破重围来到中国,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珍贵影像。来之前,他们对中国都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有的人甚至长久以来心怀向往。当然,其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误读。2018年,我们开始做这个片子,距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正好四十年。想借这个机会,回顾这几部珍贵的纪录片,也试图讲一讲这四十年的变化。


牛山纯一导演


牛山徹也在上海
对应每一位导演的片子,我们都找到了一位与他相关的寻访人。比如寻访日本导演牛山纯一的《上海新风》时,我们邀请了牛山纯一的儿子牛山徹也,他同样也是一位纪录片导演。
某种程度上,寻访人就是过去那位导演的再一次投影。我们跟随这些寻访人,去找到当年在纪录片里出现过的人物,看看他们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借助寻访人的眼睛,来看看现在的中国。因为起点是安东尼奥尼那时的《中国》,终点是记录现在的中国,所以我就想到了《从<中国>到中国》这个题目。


安东尼奥尼在《中国》拍摄现场


从前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
现在“随便拍”!
这四部纪录片里,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安东尼奥尼的《中国》(1973)了。这部片子其实只拍了22天,从北京到河南、苏州、南京再到上海,拍摄团队是安东尼奥尼从意大利带来的,影片素材最后也是拿回意大利剪辑完成。成片时长近4个小时,分为上、中、下三集,剪好后首先在罗马进行了首映,在西方引起巨大轰动,之后又在威尼斯进行了公映。美国的电视台花重金买下了版权在本国播放,据说尼克松专门看了两遍。老高,这一集的寻访人,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记者,在中国待了近10年,他告诉我们,在意大利很多人没看过世界,也没来过中国,他们就看过安东尼奥尼的《中国》。


《中国》里的面店主任欧阳娟娟,25岁


《从&amp;lt;中国&amp;gt;到中国》欧阳娟娟,72岁
这部片子保存下了1972年中国的视觉形象。安东尼奥尼努力去拍到普通人真实的样貌——赶集的人,谈恋爱的人,生孩子的人。在他的镜头里,从外滩饭店望过去,黄浦江对岸还是一马平川。当时,封锁了二十多年的新中国刚刚打开国门,和加拿大、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建交,尼克松、基辛格相继访华,中美邦交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也恢复了合法地位。1972年,周总理在接见意大利贸易部的代表时,提出是不是有可能两国合作,拍一个纪录片。


《从&amp;lt;中国&amp;gt;到中国》在意大利采访安东尼奥尼夫人恩丽卡
这个项目交给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当时安东尼奥尼手头已经有了新的电影剧本,但是他非常激动,立刻停下电影拍摄的工作,马上攒了一个团队,带着所有的机器设备,来到中国。
他一直对中国很好奇,觉得中医、针灸等等很神奇。我们去意大利,寻访安东尼奥尼的夫人、也是《中国》的导演助理恩丽卡,在安东尼奥尼的家中,看到书架上还放着中国的哲学著作,比如《易经》。当年,中国人对他们抱有很大期待,接待的规格也是非常高的,为他们做了详细的拍摄规划,派专门的人、车陪同。




《中国》南京五老村幼儿园


寻访人老高在五老村幼儿园开学典礼
然而,中方很快就发现安东尼奥尼总是喜欢拍摄“不好的东西”,比如赤贫的农民,缠小脚的妇女,捡垃圾的人等等。
安东尼奥尼在南京五老村幼儿园停留了两天,第一天园方尽力配合了安东尼奥尼的拍摄,但是当他们发现安东尼奥尼喜欢拍摄“不好的东西”,比如幼儿园的厕所时,就不再搭理他。


《中国》里的南京长江大桥


寻访人老高坐渡轮看南京长江大桥
1973年,《中国》面世以后,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官方定性这部片子为“反华”影片,认为其有着“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并且掀起了全民大批判,比如南京长江大桥被指责拍得歪歪斜斜,不雄伟端正。其实,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机会看到影片。
直到将近30年后,2004年,安东尼奥尼的一个朋友把片子拿到北京电影学院做了一次低调的首映,这是《中国》在国内的第一次公开放映。之后慢慢地,这个片子在公开场合不再避讳被提及,我觉得《从<中国>到中国》在央视播出后,人们才知道这件事情真的被接受了。


70年代深圳罗湖口岸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至今可能还停留在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上,可是等他们亲自来到中国,才发现根本就不一样了。
片中的北京国棉三厂,现在变成了莱锦文化创意园。这也是首都的一个发展方向,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安东尼奥尼当年入关的深圳罗湖口岸,曾经是一片荒芜,现在全部是高楼大厦了。






《中国》剧照
在南京的那个幼儿园,我们找到了一位如今已经退休的老师,她对安东尼奥尼印象深刻,“他就一直盯着我们的马桶拍”。今天再提起同样的问题,她干脆利落地说:“现在嘛,随便拍!”应该说,这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带来的人们观察世界的视角不同。四十年前的我们,有一种遮羞的心态,自卑的心态,现在则有一种出自心底的自信。我们在当下所做的记录,可能没有安东尼奥尼当年那么伟大。但我们的寻访记录本身,其实已经能够反映中国的一个变化了,人们的眼光不再非黑即白,而是变得更加开放、多元。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海报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寻访人,大卫·斯特恩
音乐折射出的四十年变迁
寻访《从毛泽东到莫扎特》时,我们请到了当初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的儿子大卫·斯特恩,他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职业。这部电影记录的是1979年6月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的访华行程。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举行音乐会、讲座,给中国学生即兴示范。
艾萨克·斯特恩是1976年之后第一位进入中国的西方音乐家,片子由他自费筹划。大卫回忆,拍这个片子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决定,“是在餐桌上决定的,我母亲提出了这个想法,遭到了我们兄弟姐妹的反对,认为没有人要看这样的电影。最后我们全家在餐桌上投票表决。一些未经计划的美妙事情发生了。”


1981年《多伦多星报》报道《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
片子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记录了1979年刚结束封闭状态的中国:狭窄破旧的街道,滚滚的自行车洪流,城市里简衣朴装的民众,乡村里光膀赤脚的农民,杂技和曲艺,武术和乒乓,长城和桂林山水,中国人的热情和开始恢复生气的氛围……艾萨克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音乐学院的小提琴专业已经停止招生10年了,正准备恢复并扩招。斯特恩听了一批年轻学生的演奏并进行了指点。一名年纪最小的女生为斯特恩奏起了塔蒂尼的G小调奏鸣曲。她怯怯地开始,斯特恩在她拉到第二句时喊停,鼓励她先把开头唱一遍。之后,“再拉一次,就像你唱歌一样。”斯特恩教中国学生们怎么通过演奏表达自己。他说,音乐是有感情的,去展现自己,突破人与人之间的一致性,表达自己的个性。那个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这是很开脑洞的一种提法。




大提琴家王健,曾在片中为斯特恩演奏
当年给斯特恩拉过琴的一批学生,后来都成为古典音乐的人才。拉G小调奏鸣曲的何红英,后来在香港地区创有自己的乐团,同时是香港演艺学院大学部的老师。拉大提琴的王健,当时是10岁的小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大提琴家之一。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这个片名,也可以理解为“毛泽东”代表东方,“莫扎特”代表西方,中国人通过音乐,从东方走向西方,走向世界。


大卫·斯特恩在壶口瀑布


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
1979年,大卫·斯特恩跟着父亲一起来到中国时是一个16岁的男孩,如今他已是世界知名的指挥家。2018年,我们筹拍这部片子的时候,他正好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要在中国举办第二届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
他很愿意参与我们这个纪录片。大卫·斯特恩先生跟我们说,像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这种量级的比赛,现在只有中国能办得起来,因为中国的受众群开始变多,年轻一代对西方古典音乐充满热情,就连一个小城也有自己的音乐厅。比赛之前,他指挥了一场音乐会。曲目相当高深,需要有一定的修养才能够欣赏。他竟然看到了音乐会座位满席,在座很多都是年轻人。他觉得很神奇,这种场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是难以看见的,中国古典音乐的环境现在已经比国际好了。但他同时也怀疑说,这么多学生竞相地考级、比赛,他们真的知道西方的音乐在表达什么吗?所以,这一次,在我们的镜头下,他不仅重走了父亲当年走过的路,并且我们带他去了更远的地方——山西、内蒙古,去看看中国本土的音乐和文化是什么样子。


大卫·斯特恩和马头琴音乐家


大卫·斯特恩在尧庙
我们带他去了尧庙,去找了中国的马头琴音乐家齐·宝力高。齐·宝力高创办了一所马头琴学校,用西方的乐谱去编辑马头琴的音乐,让马头琴的旋律能够在钢琴等等其他乐器上弹奏出来。他用这种方式保存自己民族的音乐遗产。
齐·宝力高跟大卫·斯特恩彼此语言不通,但是相互之间非常能够理解。
大卫告诉我们,他的父亲艾萨克曾经教育他:我们是一个来自犹太的家庭,犹太人为什么要学习音乐?是因为要让世界认知到犹太人的身份,音乐是表达自己身份和情感价值的一个方法。
中国也应该是这样,音乐是我们表达自己的一个出口。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翻译吕宛如
打捞“中国的温度”
我们这个片子拍起来最困难的一个部分,就是去找到过去片子里的当事人。4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片子里曾经出现过的年轻人可能还在世,老人就大都去世了。《从毛泽东到莫扎特》那一集,我们通过片尾的致谢名单,找到了当年给斯特恩一家当翻译的那位女士,名叫吕宛如。大卫知道我们找到她的时候,特别特别激动,当场问我们要了她的电话。他觉得她的声音对他来说,就是中国的温度。


大卫·斯特恩和吕宛如近40年后重逢
当年,她和斯特恩一家成了好朋友,离开中国之后,斯特恩一家还给她写信。大卫来北京中山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的时候,我们请吕宛如女士也到场,他们两个可谓是世纪重逢。
吕宛如女士已经80多岁,家里摆着莫扎特的像,还有钢琴。她其实是从事翻译工作,也是因为那个片子的影响,萌发了学习弹钢琴的念头。




《上海新风》剧照
我们找到的大部分人都很热情,带我们回忆过去的情景。可是,我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上海新风》的导演牛山纯一的儿子牛山徹也时,他却一口回绝了我们的邀约。
《上海新风》拍摄的时候,中国和日本还没有正式建交。片子拍的是上海弄堂里的普通人,1978年底在日本放映的时候,引起很大轰动,是日本人第一次看到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状态。
日本人对自己的个人生活比较保留,我们查了很多资料,也找不到牛山纯一的家庭信息。直到无意中在书店里碰到一本书,里面写了牛山纯一的生平故事,提到他的儿子在NHK工作,也是一个纪录片人。他和他父亲不同之处在于,他父亲的兴趣是拍人,他的兴趣是拍动物。
他的工作日程特别忙。我们给他发了无数封邮件,说服他抽空来上海拍摄,重新看看他父亲当初拍过的那些地方。他终于同意了,来上海呆了三天,中间还有一天碰巧是他的生日。


牛山徹也在上海相亲角
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父亲是一个工作狂,天天在外面拍摄,不怎么回家,他小时候对父亲多少是有些误解的。但是父亲每次从国外回来,在饭桌上分享一些好玩的故事,也成为他走上纪录片导演之路的契机。
牛山纯一记录了1970年代中国人谈恋爱的影像。在同样一片区域,牛山徹也遇见了相亲角现场,看到父母把子女信息写在卡片上,热烈交流,他觉得特别神奇。最后告别的时候,我们一起喝酒,他才表达说自己很感念,终究完成了这部片子,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圆满,也让他对父亲的误解得到了解答。


伊文思&amp;amp;罗丽丹夫妇


没有拍到《愚公移山》的导演之一罗丽丹,是我们这个片子最大的遗憾。2018年初我们联系她时,罗丽丹刚满90岁,她一开始婉拒,直到我们找到了当年伊文思和罗丽丹在中国的翻译陆颂和来帮忙。陆颂和曾经为鲁迅夫人许广平工作过。因为《愚公移山》这部纪录片,她和罗丽丹在一起相处有4年时间,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翻译陆颂和(右)和伊文思剧组的领队、摄影师
2018年5月,陆颂和以及曾经伊文思剧组的领队、摄影师,被我们邀请到了一起。陆颂和告诉我,伊文思是一个很随和的人,而罗丽丹却十分严厉,与她相处一定要非常“小心”。但是罗丽丹心地善良,无论走到哪,当地的孩子总是喜欢拉着她的手。我把他们重逢的照片和几段视频发给罗丽丹。我不知道远在巴黎的罗丽丹是怎样被感动了,几分钟之内她给我发来了三封邮件。很快,我们约好,2018年9月,等她忙完手中的工作,她会在巴黎的家中等着我们。去巴黎之前,我一直不断给她写信,把寻访过程拍到的对比照片发给她看。她也会很关心地问我影片的进展如何,似乎拍这部片子也成了她本人的一个心愿。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去巴黎采访她时,2018年9月19日一早收到信息,“Marceline Loridan est morte hier …”(玛瑟琳·罗丽丹昨晚去世了……)我们有太多的问题想问,最后她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她就离开了。但是她已经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与这部纪录片在一起了。


《从&amp;lt;中国&amp;gt;到中国》分集导演季家希采访吕宛如女士
冷酒和父亲的话,以后才会起作用
我们的团队出奇地年轻,平均年龄二十四五岁。我是1991年出生的,算是年龄最大的成员之一。大家第一次尝试这种比较宏大的题材,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其实只经历了后半部分。这四部纪录片的内容,其实是我们完全陌生的,有一些片子本身也曾经备受争议,怎么去读解这段历史,成了我们面对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到底什么才是历史的真实呢?四位纪录片的作者,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视角,我们也有我们的视角。事情的意义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处境。




《愚公移山》中的杂技艺人和现在的艺人
《愚公移山》也许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为了拍这部片子,伊文思夫妇俩花了5年时间,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片子长达12个小时,分为12集,按照当时流行的“工农商学兵”的分类法,记录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片子在拍摄的时候,中国还处于政治运动的年代。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制作周期,等到片子拍完播出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心理也发生变化,社会发生了改变。中国不希望以当年的样貌去呈现自己,这就造成了这部片子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


《愚公移山》中的妇女船队
我们现在再看这部纪录片,觉得记录下的很多故事都非常有意思。比如伊文思夫妇去了大鱼岛,记录了一个妇女船队。本来渔民中间流传一种迷信,女人不能上船出海,否则会带来厄运。但是在那个年代,人们相信妇女能顶半边天,于是就诞生了唯一的一支妇女船队,之后直到现在,都再没有了。




妇女船队船长
那个年代,中国男女关系非常平等。妇女船员对当年的生活依然怀念,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是每天都带着“我能”的心态去努力,精神世界快乐充实。
我们去寻访曾经的妇女船队的船长,现在她开了一个工厂,经营得不错,却因为“女强人”的身份,和家庭会发生一些矛盾,家人觉得她是不是太强势了。所以我们看到,有些东西不一定是直线前进,也有往回走的,历史是螺旋形发展的。




爷爷和郎佳子彧的手
寻访《愚公移山》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其中一个手工艺人的后代。他们家三代都捏面人,叫“面人郎”。我们拍到的郎佳子彧是第三代,1995年出生。《愚公移山》拍到的是他的爷爷。他在爷爷去世之后才出生,是从这部纪录片里才第一次看到自己爷爷的影像。当时他哭了,非常感动。郎佳子彧大学学的是传播,现在,他在雍和宫附近有一个自己的面人工作室,平时也会参加一些活动和演讲,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工艺。他从来没有出国生活,但是英文很好,语言积累都是在学校完成的。我们这一集的寻访人是法国人,两个人讲英文,越说越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达到一个怎样的优秀程度。


《上海新风》中鲁美玲和两个孩子孙震宇、孙雯姬


《从&amp;lt;中国&amp;gt;到中国》鲁美玲和孙震宇、孙雯姬
拍完这部片子,我感到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当年这几部纪录片的重新审视,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力量。它们曾经被我们漠视、排斥,或者被我们遗忘,但是,它们的温度却奇妙地传递到了今天。日本人有一句谚语,“冷酒和父亲的话,以后才会起作用”。不知道我们拍的这部片子,是不是也能成为一瓶冷酒。回顾过去,我感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层面去递进的,而是一种匀速全部到达的状态。每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可能不同,条件也不同,但是你走到哪里感觉是相似的,都让你感到一种温暖、开放。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样,我们都是在努力往前走。
特别鸣谢:三多堂传媒
十年前,服务的德国公司的老外们:
高管是来受苦一番回去升职的。
经理是来混年头也回去升职的。
普通员工是过来多挣点改善生活的。
实习生是关系户子女专门来当度假玩的。
老外什么国籍的都有,土耳其,以色列,马来西亚,印度的也挺多,德国人也就一半。
中国客户是孙子,也是傻子,但我们不公开说。我们卖过时配置给中国客户,也没事,他们还夸我品质过硬。
十年后的现在,我在同一个行业的友商,还是德国公司:
董事会如果不专门设立一个只对中国市场的董事,别的公司都觉得你脑子进水了。
如果签个大单子安吉拉女士不来,政府觉得你今年诚意不太够啊。
大中华区CEO抢着干,很可能任期内能见到一两次种花家总理,功成名就还没退休的话,回总部怎么也是负责销售的董事的备选梯队之一了。
(原宝马大中华区CEO 高乐先生已经于2023年11月1日起升任宝马全球董事会并负责销售职能,向全球总裁齐普策先生汇报,我神预言啊!叉腰~)
经理要在当地竞争才能得到来中国的机会,回国后升两级的人也是有的。
只有充满激情和优秀的员工才会派往中国,混子们有来了一个月就被举报后遣返回国的记录。
实习生来了不往长城跑了,真的来做学问的多多了,开题写报告的,社会调研的,甚至研究中国古文化的,周末也爱跟中国员工和中国实习生泡在一起,不再高冷和扎堆小集体,而且有不少参与到实际部门业务里,做出了很好的东西。这里面有的人家里超有钱,但从不炫耀,踏踏实实做事。
来的八成是德国人了,剩下的也是波兰人,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瑞士人,十年前那些非发达国家的基本都没了,因为不再给他们机会了。
找中国老婆的,且在中国长期定居的多了很多。
中国分公司是现金大牛。
中国分公司是人才培训基地。
中国客户是爸爸。再也不敢糊弄中国客户了,拿个前两三年的东西出来卖都被骂的狗血淋头的,必须大幅度升级产品配置,产品线基本与全球同步,而且很多首发特意留给中国市场。
尊重,不是真心实意换到的,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国家强,国民富,才能被人看得起,才有人来舔。
马来西亚人
小时候我奶奶告诉我中国没厕所,她到中国旅游上厕所得用雨伞遮。她还说厕所没门,没得冲水而且大家都随地大小便
08年北京奥运会我11岁,看着直播的奥运开幕怀疑自己几年前听到奶奶对我说的中国是个假中国。当然当时《北京欢迎你》这首歌还是很流行的,虽然当时不太明白歌词不过我认识里面很多的港台歌手啊,学校经常听到同学们唱的。 在报纸上看到鸟巢和水立方也是怀疑我奶奶对我说过的话...那么美的建筑怎么可能当地人都没有厕所!?!?
题外话:至今仍然为当初有在四川大地震时捐款感到骄傲,当时好像也10多岁零花钱也不多,几乎捐了几十块马币,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真是比巨款啊哈哈
长大后看报纸就经常看到中国好多暴发户,毒奶粉事件,各种假鸡蛋假西瓜,出国也乱吐痰,带着孙子在路上大小便,在香港狂扫奶粉,在日本狂扫马桶(?)和饭煲(?),炒楼,插队等等事件都让我对中国人的印象非常不好,当时就觉得中国人就是一群有钱又没教养的人
之后开始玩微博,发现中国人怎么那么逗,关注微博搞笑排行榜天天笑得睡不着觉。感觉中国人都是段子手都好会说话。再来就是当有中国人在国外干些丢中国人脸的事情时,底下的评论让我觉得其实也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没素质。有一次到台湾旅游,被一个中国大妈插队了,当时觉得这些人真的死性不改。结果在九份遇到中国年轻的背包客觉得“嗯,年轻一辈的真的素质越来越好,而那些老一辈的也将慢慢死去...噢不对是老去。”
有一年一个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朋友带我参观他的大学,我被大学有好几个食堂这件事情镜到了,被图书馆是一栋那么大的楼给惊到了,被宿舍那么好的条件给惊到了。他似乎对我的惊讶感到惊讶,而我是在看到中国其他大学也那么大的时候才知道他为什么会那么惊讶。这所大学对他来说算小的了好吗。
中国的发展对我来说感觉是没有中间值的。从我理解的中国没厕所到中国几乎都不用现金都用支付宝感觉是一眨眼的事。 淘宝真的很万能,支付宝真的很强大。我其实甚至想体验淘宝的快递能多快而到中国旅游顺便网购哈哈
有一朋友拍了广东的图书馆,周末来阅读的人真的爆满。我问他会吵吗?毕竟人多的地方就算每个人都轻声细语还是会有噪音。他告诉我里面很安静,大家都不说话,我又有想飞去中国旅游的冲动了......
其实也是没有对比才没有伤害,在fb和youtube看到好多台湾人和香港人每次辱骂大陆人都觉得他们真的很没素质。台湾总说它们最美的风景是人,可是网民说的话都觉得自己三观毁尽。我记得我要到香港玩的时候我叔叔都告诉我别说中文,他们特看不起会讲中文的人。而我也在香港见识了这一点,你对他们讲英语他们那叫一个亲切啊笑容满面的,反观我隔壁的中国游客说了中文说了老半天那老板才不耐烦的回应。
马来西亚最近一次的大选后,台湾的苹果日报报道了关于这一次大选不实的新闻,很多马来西亚华人在facebook看了之后评论了关于这份报道的不实之处,苹果日报也道歉了。我以为这件事情算完了,直到我在他们的PPT看到台湾网民说的一句让我瞬间看不起他们的一句话:“到底谁会去看外国的新闻啊~像我们就不可能会去看国外的新闻啊~苹果日报根本不需要道歉好吗~”这句话还得到那么多台湾网民的赞同, 我突然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只觉得悲哀。我不知道我的观念对不对,可是我妈从小就告诉我要多看新闻多看报,关注一些时事新闻国际新闻,不需要多了解至少要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别做井底之蛙。
有一点离题不过我说真的,中国真的越来越强大了。强大到我不需要再被我的国家的人骂我“滚回中国”或者“滚回唐山”了。 中国的无现金化真的比很多西方国家还要厉害,中国人的素质也真是越老越好了。btw,难道就没有人在长大后听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感动哭吗?反正我一外国人在长大后听这首歌听哭了。
现在真的很想到中国大陆旅游,去了台湾香港澳门好几次都还是没机会去中国大陆,以后一定会去中国大陆旅游的。笔芯~
———————假装是分割线——————
13.06.2019
非常感谢大家的评论和赞,我终于终于要到中国大陆旅游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兴奋好期待啊啊啊啊
————已从中国旅游回来的分割线————-
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额········南沙指的是广州的南沙区,并不是南沙群岛!
我可没那个能力去南沙群岛注册!
况且南沙岛应该没有民政局吧···········
—————————————————————————————————————
大家好。
就在昨天中午,我们在南沙领证了。
小丫头瞒着我,自己把所有证明开好了。
然后在南沙吃海鲜的时候,猛不丁的向我求婚了············我策划好的在圣诞求婚的计划泡汤了···········
于是干脆直接去领证了。
—————————————————————————————————————
手贱多打了个介词,一直懒得改但总有人指出来·········于是修改了········另外也不是在中学,而是某私人培训机构,课外辅导的
—————————————————————————————————————
本人广东东莞人士,早年英国留学读研,现已回国并于家乡就业。
女朋友是英国人。还在英国的时候就问我毕业之后怎么打算,我就说我要回国。
我现在还记得她当时好像看着SB一样的表情。
后来毕业之前的一次长假,她跟着我一起来中国,在东莞跟珠三角附近呆了半个月。虽说东莞绝对比不上北上广深,连地铁也暂时仅仅只有一条线(当然这条线并没有经过我老家),但她还是很惊讶很高兴“I always thought you were cheating me”。
然后回去之后,我在这小丫头的google搜索历史里,发现了她居然在搜怎么拿中国绿卡怎么进中国国籍·········
去年她本科毕业,然后就来到我老家附近的一所培训机构里当外教,不过教的是美术········
现在她读写虽然还有些困难,但也已经能讲一口还算流利的普通话跟粤语了。
这期间她的父母也来过几次,从第一次来畏首畏脚的生怕被抢,到最近一次来了就问我这次有什么好吃的。
我们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就一直在劝我留在英国。但现在,他们看起来巴不得把女儿嫁过来········
然而离她想要的中国绿卡距离还是很遥远啊······
虽说预定今年年底就结婚了,但哪怕是结了婚绿卡大概也不好拿。
最近我在给未来媳妇普及一下中国的不好之处。
因为她在中国差不多待了一年了,中国的好已经不用我多说了。
譬如人贩子啊,偷狗贼啊,横穿马路啊(我老家有这种现象,但东莞市中心基本是没有的),广场舞噪音啊什么的,希望她不要只看到中国的好,也要知道中国目前有什么不足。
看到一个节目的 他们采访了 日本 中国问题专家。 他说。我们日从很久以前就知道。中国早晚有一天能追上来(gdp)。但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是。他的速度这么快。
我是一個99年的香港人。 雖然我不是外國人, 但我也想說兩句
我祖父是在當年歸國的印尼華僑, 在上海醫科生畢業做醫生的。 我外公是歸國的泰國華僑, 曾經是當年北京隊的游泳教練。 他們倆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環境, 舉家大概在70年代來了香港, 而我爸媽就在香港相遇。
小時候我常聽我爸媽說, 深圳很危險, 向誘拐帶兒童的"拐子佬", 並且袋子都要背在前面, 要不然在羅湖城就會被人偷東西。 祖國對我來說的整體印像都是很落後,很危險。
直至到2010年, 世博會的期間。 我跟隨爸媽第一次 回到內地,去上海旅遊。 這次旅遊算是更新了我的三觀。 哇! 原來祖國也有這樣繁華的城市!
接著我就每年都會去些不同的城市,但最是我震撼的,還是深圳的發展。 我現在是一名香港大二的大學生, 以往在中學的時候幾個月才會上一次深圳。 深圳的發展真的很快, 快得每次到深圳都是不同的模樣。 不同的地區很快的發展, 每次上去都會耳目一新。
上大學以後,祖國令我最震撼的發展來了。 以往深圳的發展, 都是只有令我感覺到深圳更像香港。 但是令我感覺到深圳已經超越香港的,是移動支付的普及。 當我在工行開了戶口以後,和在北京的姐姐教會了我怎樣去用微信支付以後,我開始便愛上了到深圳一天遊。 現在每個月基本上都會到兩三次深圳 移動支付的方便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回到香港以後,我真的很想念不用帶鈔票出門的日子。
可能是因為我們靠得近, 深圳的發展是我能夠親眼看到的,就像是祖國的縮影, 蒸蒸日上, 日漸強大。 與此對比的是香港每天的政治爭執,發展停步不前...
衷心祝福祖國,完成我們民族的大國夢!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2 00:16:34  更:2024-01-12 10:56:44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