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商业财经 -> 上海在走向衰落吗? -> 正文阅读

[商业财经]上海在走向衰落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上海在经济金融方面的发展是否已经遇到瓶颈?
上海这位置,外贸优势,金融优势都有。如果上海在衰落,那只有一种可能,完全的闭关锁国,不允许上海进行贸易,驱赶上海外资。这种时候别说上海,别的地衰落的会更快
如果你发现上海的金融越来越衰落了,那全国其他地方发展金融的机会估计都没了。
深圳的房价已经高到需要忽悠上海人接盘了吗?
继广州之后,上海也要被踢出一线城市了?
广州是否会跌出一线城市?4039 关注 · 1470 回答问题
因为中国99%的人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就是互联网的发展,如果这个城市没有互联网,那么他就走向了衰落。人们习惯于把高新科技等同于互联网,习惯于把科技创新等同于互联网,习惯于把技术革新等同于手机换代。最明显的例子,华为很厉害很值得钦佩,但它毕竟是中国整个科技产业里面占比非常微小的一部分,但是在民间华为就等同于中国的科技。好像是拥有了华为,中国就能拥有了与世界叫板的权利,这种误解越来越深。中国凭什么在弱肉强食的世界舞台受人尊敬,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经济,我们有坚强的军队,我们有强力的武器,是那些在海里游弋的战舰,是那些在天上飞翔的战机,是那些在太空上24小时待命的卫星,这背后每一样都有上海的痕迹。
上海有比较完善的飞机制造产业链(根据一位自称商飞总装工作的知乎网友“好叫某某”说,目前上海不具备发动机生产能力,我觉得涡喷做不了不晓得螺旋桨发动机能不能做,但是既然“好叫某某”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强调说商飞做不了发动机,我估计他们公司可能是真的做不出来,这年头如此诚实的员工不多了。),上海有非常完善的卫星制造体系和航空体系,是中国卫星制造中心之一,上海的造船业在全国也是排名前列的,是中国各大舰队有力的基础保障,003航母在上海开建。上海有全国最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你只要走进嘉定汽车城,你就能从0开始组装出一台汽车。上海还在组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中心,不是那些在天上飘来飘去的无人机,不是那些在春晚上排着队做俯卧撑的小玩具,而是真真正正的工业机器人,是中国工业血液的红细胞。上海也有非常完善的芯片制造产业链。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上海的大学体系能够完美的支撑这些产业后续人才输送。简单点讲,你要在中国找一个城市,同时能把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和他的太空火箭造出来的,除了上海你找不到其他地方。
可惜上海的这些实力和能力,在一片互联网思维的国内环境里面,被有意无意的忽视掉了。
看到评论里有人嘲笑上海的芯片产业,还拿汉芯1号出来嘲讽。在这里不得不说一句,无知者真的无畏。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SMEE,是中国目前自主研发最强的90纳米光刻机的企业。虽然90纳米比起ASML的5纳米差距很大,但这已经是中国人自己的最极致的技术体现了。 如果这样的企业在大部分人眼里都不算是高新科技的话,我突然感到深深的恐惧。
—————————————————————————————————————-
再说回金融产业,我们先不说国内金融,我们说,中国资本如果要进入全球资本网络,你在中国有哪一个城市能比上海更适合的呢,你以为是香港吗,呵呵 。你要能说个深圳广州出来,那我真的给你写个大写的服字。
—————————————————————————————————————-
2022年7月16日
上海在2022年的上半年终于不是中国GDP最厉害的城市了,而是被北京超越了看数据,北京上半年的GDP是19325亿,而上海的GDP是19349亿也就是说,今年上海因为疫情停了三个月,北京才有机会反超,而且只超了3个亿。3个亿什么概念呢,也就北上广深一套豪宅的钱,这让我正视了北京的竞争力。
另外,新鲜出炉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上海,依然与去年一样,成为目前已公布26个省级行政区中,财政收支唯一保持盈余的地区,上海真是太坏了,又赤裸裸的给各位打了一把脸。
—————————————————————————————————————-
根据这位热心的商飞员工指正,我原来说上海能做航空发动机,其实是不对的,至少这位知友所在的商飞目前做不到,已改正,谢谢这位热心知友,感谢感谢。






这几天突然有所感悟,上海最大的产业其实是飞升,虽然自五湖四海,但是龙门一跃还是上海。
知乎一堆没水平,这买断,这没互联网不行。
像我们这些搞制造业的最理想城市就是上海,上海制造业高端,周边供应商能力强。相比深圳,北京,这边制造业容易拿到理想工资。
制造业如汽车,电子,医疗在上海很发达原因在于上海周边还有一圈能力强的供应商,这一点北京,深圳有?
环京都是啥城市?东莞,惠州这种3线城市比得上苏锡常?
同样制造业,相同工资,我室友深圳996,我基本不用加班,难道因为上海996少就没落了。
世界不是只有你们程序员。
有个年轻人问某富豪是怎么白手起家的。富豪说,我大学毕业时,觉得擦鞋应该是人人都需要的,就打算从事这个。但是干了几天发现竞争太激烈,实在顶不住。我回家跟爸爸说了这事。爸爸说很简单啊,我明天就安排下去,只要来市政府办事,一律必须先去你那擦鞋。另外你把擦鞋价格提高到500一次。
年轻人听了大有所悟,转天就让父亲安排下去,想去市政府办事,必须先去他承包的公共厕所。不尿尿也得蹲一会,顺便买一包1000块的手纸。
评论区总有人非要跟我犟说这地方本来就很冷清,不知道为啥能开到现在。我就乐了,我在这住了这么久难道我和他们待的是另一个平行世界?这些人真的来过?
我特意打开了大众点评,有兴趣的自己去搜 沃尔玛(凌云店)
大众点评给这破超市的一个标签就是人气旺。之前晚上5点半到8点,这超市前面的人行道能被共享单车和小电驴堵得满满当当,连行人都不好过的那种。结果现在随手一翻都是感慨疫情之后变冷清的,我的感受和他们是一致的。顺便说下,他们家是疫情期间凌云街道唯一的保供商超,算上长桥可以忽略不计的钱大妈,基本上就是长桥+凌云两个街道唯一的保供商超,这两个街道都是10万人以上,混的可是相当开,链接我也附在后面。






最新!徐汇区抗疫保供渠道一览(附联系方式)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凌云长桥唯一的保供商超
你可以说沃尔玛自身原因要退出中国市场,但是这家沃沃尔玛明显在疫情前和疫情期间属于经营相当良好的那一挂。现在才过了小半年,居然也沦落到倒闭的结局。
以下是原答案。
===========================






凌云沃尔玛楼下,这里是长桥和凌云两个拥有10万人口街道的正中间,旁边还有个华理,所以以前这里可热闹了。早几年前没有自助结账的时候,你傍晚6点左右去沃尔玛,结账队伍能排15-20分钟。现在下面的店都关了个干净,而且前几天去被告知下个月这个沃尔玛要倒闭关门了。
柳州路上的家乐福,在上海南站边上,我看也快倒闭了,原先家乐福是两层,现在地下一层关了,只剩地下二层,这里之前的热闹程度和上面的沃尔玛差不多的。
BTW,如果你是经常出差的人,你会知道虹桥机场门口排出租车那个队伍有多壮观。现在好了,不用排队了,因为基本上没人了。我前几天大概下午2点回来的,出门打车直接上,连一个排队的人都没有,着实把我惊呆了。。。要知道3,4年前半夜12点我去机场接我的父母亲,在这都要排半小时的队打车。。。
你如果在上海,只要不是那种成天宅家里叫外卖的,这肉眼可见的寒意是能感受得到的。
没错,上海确实正在走向衰落,无论是全球500强、还是外资小微企业,都正在从上海撤离。走在上海的马路上,肉眼可见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少。他们要么回国,要么去东南亚的新兴市场。这就是目前上海的现状。作为以国际定位的城市,这是非常麻烦的。
关键,这种情况预计可能短期无法改变,即使中国的国际航班已经跌到白菜价了,外国人来华依旧寥寥无几。
所以很可能,上海会衰落下去相当长一段时间。
属实
最近热搜显示还欠着一些地方几千亿呢,典型的衰落。
基建也比不上啦,黄浦江上的桥也老了比不上崭新的xxx。
地铁太挤,很多城市人家可是有座位的,舒适宽敞。
真不能比
其实各位恐怕不知道的是,
上海可不是现在才开始衰落,而是衰落了近百年!
民国时期的上海,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6%。
1949年时上海GDP20.28亿元人民币,而北京当时只有2.77亿元人民币,也就是上海当时的GDP是北京的7.32倍。
2022年,上海gdp44600亿,奋斗近百年,GDP在全国占比成功滑落至百分之3.8%。
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高时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是由上海上缴的。改革开放前,上海财政总收入占全国1/5左右,上缴占中央财政收入的12%一18%;分税制改革后,上海总税收长期占全国1/10以上,其中60%上缴。意味着对中央财政的贡献率下降到了6%。
这头牛年老色衰,挤不出多少奶了哇。
所以,各位可以洗洗睡了。
有点同情心好勿啦,上海都衰落成这个样子了,根本没必要踩么。就让这些上海人喝喝咖啡,自娱自乐好嘞。
你们啊,一直以为我们搞金融
其实我们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很难预测几十年后的事情,只看10年以内。
看一个城市的经济,主要还是看支撑这个城市的企业。看老的企业是否会走向衰落?看新的企业是否会崛起?看这个城市的创新能力。
10年前,上海有一场很大的反思,上海为什么丢掉了阿里?丢掉了整个互联网?如今回头看,这场反思为上海带来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在国内,上海的互联网经济规模只排在北京之后。
在电商领域,上海诞生了与这个城市风格并不一致的拼夕夕,2023年其营收将会达到1800亿的规模,成为新的500强。
在多媒体领域,有B站,小红书,喜马拉雅。虽然与抖音、快手还不是一个级别,但其规模也并不小。
在本地生活领域,上海产生了饿了么、美团点评、盒马,叮咚买菜,目前加起来的营收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
其它,还有携程、去哪儿;有摩拜、哈罗、跟滴滴合并的快的。有米哈游,阅文,东财。这些也都营收百亿以上。
另外,阿里、腾讯、京东、抖音等在上海也有庞大的团队,支付宝总部也在陆家嘴。
相比腾讯、阿里、京东等,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仍然在高速成长,这些会成为上海未来经济的一个增长点,这些公司的团队规模应该在20万人以上。
补充:2023年上海互联网公司的营收:拼夕夕1800亿+美团点评1000亿+支付宝800亿+饿了么600亿+携程420亿+米哈游400亿+B站250亿+哈罗、东财、莉莉丝、阅文等500亿+叮咚,盒马2000亿+大量营收100亿以内的公司1000亿,大概9000亿的营收规模。(参照腾讯2023年大概6000亿)。
第2个是集成电路领域:
上海的半导体企业很多都是海外华人回国创办的,包括中芯国际、中微、盛美、安集、展锐等;上海是国内很海派的城市,很多海龟回国创业都是将上海作为首选,如今这些半导体企业已经成为国内的中流砥柱。
在芯片制造领域,上海有中芯、华虹、积塔;基本是国内的全部,至少是大部分。
在芯片设备与材料领域,有做刻蚀设备的中微、清洗设备的盛美、前道量测的上海精测、上海睿励,光刻机的上海微电子,离子注入机的凯世通,光刻机光源的上海光机所与宇量昇,硅片的沪硅、抛光液的安集、做刻蚀液、光刻胶的新阳等,基本是国内的半壁江山。
在与美国高通对标的基带芯片领域,上海有展锐、翱捷,海思上海(海思一半人员是在上海的);
在CMOS 领域,有韦尔、格科微等;
其它还有做GPU 的壁仞科技,FPGA的复旦微电子,安路科技;晶晨股份,芯原股份,恒玄科技,乐鑫科技,平头哥,澜起科技等
人工智能领域有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
半导体在上海容纳了几十万高薪人才,其人才规模可能会超过互联网。
第3个:生物制药领域
这块是上海在过去20年投入巨大的领域,目前全国每年上市的原研新药有1/3来自上海。
在医疗器械领域也产生了联影医疗这样的巨头企业,这是一家拥有几百海归,近千博士生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公司。奕瑞科技、东富龙等也是各自领域的龙头。
在生物制药领域,也吸纳了近10万高端人才。
第4个汽车领域:发展遇到瓶颈的上汽、引进的特斯拉、蔚来、集度、Hifi、可能会倒闭的威马,激光雷达领域遥遥领先的禾赛。
第5个:金融领域
这块容纳了大量的高薪人才。在上海从事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金融类工作的群体应该有几十万。
第6个:国家行政分配的,包括大飞机,航母舰船,石化等。
第7个:医疗教育领域,上海拥有相对比较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
金融、互联网、生物制药、集成电路,汽车等领域,可以预见未来10年都还是会处于快速增长中,怎么谈得上海衰落?钢铁、石化确实有衰退,有外迁;但大飞机、航母舰船在顶上来。
上海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跟香港一样,那就是高额的房价和房租。
企业和商户的利润已经被房租蚕食了,即使是一些非常火爆的买卖到了年底一算账,结果发现是给房东打工。
高房租还严重的推高了城市的用工成本。
疫情期间和现在上海的一系列关店潮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你不管上面怎么给政策,上海这个城市的经济潜力都已经不大了
衰弱谈不上,只是说这些年很明显,各个省会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港口城市,真正衰弱的是香港,而不是上海,上海只能说是发展速度没有那么快了
不是发展的速度达到了瓶颈,而是加速度达到了一个瓶颈
我最近一两年在各地旅游的感觉,明显港口城市的房价,租金什么都太贵了,已经不适合做一些低端的生产和制造,如果是一些重复性的劳作的话,在上海的成本明显要高过二三线城市,所以一般都倾向于在其他城市设点,因为利润空间更高
这不是上海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大部分港口城市都面临的问题,厦门也是一样的,大连,青岛,宁波,这些城市哪个城市房价不高?房价一高,用人成本很快就升上去,那利润空间被挤占没了之后,企业就不得不外流,就像厦门,厦门以前不是没有工业,厦门以前有厦新,厦工,厦华,现在不是已经凉了就是st了,但是厦工st了,龙(龙岩)工则发展得相当不错,为啥?因为龙工的成本低啊,在福建的西部地区,上海和祖国的西部也有类似的问题
小时候同学去上海,去了趟东方明珠电视塔,觉得好高级,回来英语课做了个presentation,现在,前几天路过东方明珠那边,要不是看到路标,我都快忘记原来还有一个东方明珠电视塔了,然后上海的地铁也不算太干净,体验差了一点,毕竟年头有些久了,二三线城市很多地铁的体验都非常好,干净整洁,宽敞明亮,上海的地铁人流太大,所以有些设施可以看出一些磨损的痕迹
而且这些年都不仅仅是低端制造业,哪怕是高端制造业,就比如写代码的那些码农,也很明显出现了往周边城市转移的势头,比如长三角的杭州就成为码农流入的主要城市
所以你说的经济,有这个势头,但是你说的金融,我不认为上海会丢掉金融中心的地位,因为金融是制度化的产物,金融是牌照经济,没有牌照搞个屁金融,这不是一个十八线县城里面的阿猫阿狗想做就能做的,但是写代码,搞生产这个却是十八线县城里想做,至少他就能尝试的事,而只要他能尝试,资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你能把产品做出来,怎么做的,不重要,哪里便宜我们就去哪里做
所以这种生产,制造,就会往内地转移
我在长三角旅游,我就感觉,南京,合肥,发展得很快,我对这两个城市印象比较好,虽然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土,当地人穷,没有遍地小资们穿着职业套裙,手拿星巴克那么高级,但是我们搞制造的,我们不看哪里的菇凉好看,我们只看哪里的劳动力成本低,我们只关心产品能不能被做出来,而不是这家公司的前台好看不好看,那个不重要,我们不需要人去搞推销,就像穿着西装的,多半就是卖保险的。当然有些人就是冲着这种服务业去的,那当然觉得南京,合肥这些省会城市还是略差了一丢丢
其实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珠三角,香港和广州,香港就是前车之鉴,香港不是没有金融,还有金融,但是除了金融之外呢?其他所有产业都转移到内地去了,你到广州,会跟到南京有同样的感觉,就是哇,一堆民工,很多人很土,虽然还是有些小白领,手拿星巴克之类的,但是以前广州是一个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并存的城市,有高级的写字楼,同时也有满面尘土的农民工,所以我同学当时形容广州,民工城市
那香港有没有衰弱呢?其实光转移产业到内地,并不会直接导致香港衰弱,香港经济还是增长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香港的底层人口,他们没办法转移,或者说很难,壁垒要高很多,虽然政府一直给这些人发放返乡证,降低香港居民到内地工作生活的门槛,但是总体而言,香港人要到内地来工作,还是很困难,而且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所以这些人在香港憋着,一方面香港的富豪在内地大发横财,另外一方面底层屌丝的出路又被逐渐堵死,最后贫富差距拉大,造成了社会的动荡
但是上海比香港好的就在于,它的底层流动性更强,上海呆不下去,可以回老家嘛,可以哪来的回哪去,而且现在各个省会城市发展起来了,农民工们也可以就近就业,不需要不远万里跑到沿海的大城市来打工,所以上海只要把控好这个节奏,让人员自然流动,有进有出,就不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只要社会不动荡,衰弱就无从谈起,只是说加速度没有以前那么快了
所以我就说,年轻人,尤其是底层没有什么资源的年轻人,应该优先考虑自己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其他的什么一线不一线,没有什么意义,再有钱那也不是你的钱,你就算到一线来奋斗,也不会分给你,可能菇凉们憧憬一下还有点道理,为啥?菇凉可以嫁人嘛,如果是男的,难道还能伴富婆不成?算了吧,估计富婆是伴不到了,被当成人肉电池用可能性倒是很大
有些人问,那我就是上海等地的当地人我该怎么办?那更好办了,你没有买房的压力了,找个工作混口饭吃有什么难的?随便找个闲职就好了,困难的是你要在上海买房,那这个正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个人发展的结果,其实==个人的努力+所处环境的加成


圆胖肿
120 次咨询
5.0
571786 次赞同
去咨询
上海的仍是全国GDP最大贡献城市,这个地位很难撼动,从以下几点说一下,为什么上海的地位很难改变吧
地理位置恰到好处
首先看一个城市好不好,没什么其他的,就是看地理位置,为什么沿海城市经济能够起来,为什么内陆的大城市都靠着江,为什么北方发展总是没那么顺利,其实就是位置决定这一切啊。而我想说的是,上海的位置实在是太好了


首先他是长江下游出海口,扼住最强大的水陆海陆两块资源,换句话来说这里就是最好商贸交换的地方,另外作为上海串联浙江和江苏两块枢纽,没有高铁的时代他已经也是物流中心,再加上过去这么久以来的租界历史,所以上海天生是一个经济贸易的地方。这不是一个政策或者换一个城市就可以替代的,符合这么多自然属性的城市在中国目前还没有。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土地是长江自然冲击而成的土地,这也就决定了整个上海几乎都是整块可以用的平地,不会像杭州会有这么多山脉阻隔,城市的利用率也就更高,当然,这不代表一个城市靠着位置就是吃尽百年,我更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依靠这样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上海哪些底蕴文化。
上海未来将没有绝对差的区域
当别人问我,上海最市中心的地方在哪里,其实我咀嚼了一会,脑子里闪过一些地方:人民广场、陆家嘴、淮海路、新天地……发现回答哪里都不对。
其实想想,上海其实是一个没有绝对市中心的位置,整个城市已经最大的扁平化发展,内环内几乎每一块地方都可以承载的起上海的繁华。
再到后来中环通过四个副中心的发展,再到后来大虹桥在外环附近落位,本质上上海整个城市都在高度趋同,这一点在其他城市,哪怕是北京深圳也非常罕见。


如今伴随着地铁的发展,地段价值被最大程度的拉平,这样的趋同也就为这个城市印下一个规则:你在上海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这个城市最标准的服务。


这个城市按照他的规则,让大量的地段价值产生趋同,大家都不便宜代表着大家实力都差不多,这一点是非常难做到的,你要烘托一个区域,在中国人的方法下可以用一万种形式呈现,但是你想要整个城市都不差,里面藏着太多的市场规则。
这样的底蕴也就决定着,挤入上海的每一个人,都甚少为内耗而痛苦,这个城市隐隐约约遵循着一个逻辑:你尊重基本的规则,起码你不会吃亏。你的付出不一定得到百倍的回报,但是你起码付出1块就可以得到1块。
所以这里也可以说回到房地产,一个北京的地产朋友,带着戏谑的和我说着:你们上海牛逼,但是你们最贵的房子这么多年还是汤臣一品20万的样子啊,我们北京都有三十多万了
我说是啊,上海最贵的房子就这个价格,但是上海房子价格出奇的统一啊,中环内都十万,外环间都五万。最贵的那么贵,但是这个城市没有特别便宜的,这是这个城市对外呈现的态度:没有差的地方。
汇聚最优秀的人,做最高效的事
很多年前,我朋友来上海,说的第一句话是:这里的人走路都很快。我说:是的,大家都很忙。我曾经认真的想过这样的忙碌状态好不好,包括去到其他城市,看到他们悠闲的样子,有过羡慕,但是回头想想,上海的忙,本质上是因为在这里忙碌会得到回报。
人都是公平的动物,每花一分钟时间都在计算投入产出比,对于上海这个城市,其实高效的可怕。去到任何一个办事处,可能对接的公务员不会特别热情,但是现场一定会给你一个清单,上面罗列了这一次办事你所需要全部的资料,清单上的电话号码也一定有人接的,只要你问就一定会有人回答,材料准备好,一定不让你多跑一趟。
而上海的这种高效是针对底层每一个百姓的,这样的高效会让人觉得自己在这个城市努力值得,正是因为高效,所以上海是我见过最能够精细化分工的一个城市。
总结
上海的均衡,上海的高效,上海的秩序,这三点是这个城市留下最宝贵的资产,而这三点背后存在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一个词:市场化,上海这个城市,因为特殊,汇集了全世界不同的人种以及不同的产业,他们在这个城市互相冲击,互相妥协互相迁就之后,就隐隐约约为这个城市埋下了各种各样的规则。这个城市就在这样的规则下前进,这个规则是城市发展最需要具备的,但却不是通过一个政策一个利好就可以呈现的,需要时间,需要镇痛,需要这么多年来所有人的荣辱与共而最大程度的市场化给到上海一个很强的能力,就是抗挫折能力。在所有城市都顺风顺水的时候其实看不出什么,但是如果遇到大环境不好,谁可以在浪潮中崛起反而真正考验能力!
鼓吹上海不行,本质上是他们看到其他城市在得到风风火火的发展,但是讲真我很难想象其他城市如果人口外流之后的场景,在这个城市里,规则最大程度的透明,且绝大部分的人尽可能的遵守这样的规则。
那些名声在外的企业家不会因为一场病,他的身价就缩水,更何况一座城市?
三代土著上海人,我的观点是:过去十年里上海的定位有失误,但前两年已经开始强力纠错。这个失误并不是房价;相反,自从陈xx倒台后,上海是一线城市里房价管控最早最严格的城市。上海过去经济政策的一大失误是:忽视了本地创新企业的培养,过多关注吸引外资跨国巨头和国企总部的落户。
大概十年前,有个民企大佬说过一句话:上海不适合创业,而需要企业做大后来展业。同时,上海经济政策有个定位:吸引跨国企业在上海落户中国总部。结合这两点就可以发现:当时上海的经济政策是以吸引成熟规模企业的总部落户(包括央企上海总部等)为主,而忽视培养自己的小微创新企业做大(尤其对民营企业,当时上海确实有些歧视)。上海这么定位也是有他的道理:上海是全国的经贸中心,就赌你只要想在国内做大,必须把指挥中心放上海。
因为这个定位,所以上海错过了阿里京东腾讯等一批创新企业的做大。尤其是做零售的阿里,对上海触动很大: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居然没诞生自己的互联网零售巨头。而且这些民企做大后并没有把总部迁到上海,连近在咫尺的阿里都留在体量比上海小得多的杭州。这又是打了上海“总部经济”一个耳光,掐尖策略失败。
所以上海近几年转变策略,学习深圳杭州等孵化器先进经验,大力培养自己的创新企业。扭转过去对小微创新企业的歧视,改为亲民策略。而且过去在芯片制造、民航大飞机等方面的长期投资,如今即将见效了。所以我相信上海只是进步速度暂时有所落后,但如今已经止损满血复活了;上海更不可能衰弱,上海必定会站在时代进步的最前沿!
前几天去人民广场地下的三坑少女街溜达(别问我为啥去),就是卖汉服洛丽塔啥的。
除了中间一块儿,旁边一整条街都倒闭了。我记得小时候去,那里相当热闹了。
前几天住在浦东机场中间那个宾馆,楼下一半儿的餐厅都倒闭了。
这两个地方都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区域。
百年后回顾上海发展史,那两个月将是转折点
今天上海衰落,明天北京衰落,就你们家县城欣欣向荣
上海是否衰落不知道,但上海去年封城的影响却是长期的,有些产业转移走了是回不来的,有些关系闹僵了也是无法弥补的,很多国际直航是在2022年互相取消的,而不是在疫情更严重的2019~2021年。
是的
比如
汽车
上海整车产值4300多亿,零配件产值3200多亿。这两个数字意味着:
上海以外的工厂,每月要向上海供应400亿以上的汽车原材料、零配件和耗材,这些工厂来自几乎全国所有省份,如福建的电池、浙江的火花塞、山东的汽车轴承、江西的齿轮、河北的型材。上海停产意味着这些供应商的停产。
上海以外的汽车制造企业,每月要从上海采购100-200亿的零配件,主要是发动机和其他关键零配件。如果上海停产,这些零配件的短缺,将导致中国其他地区每月至少减少500亿产值。全国只要有整车厂的地区,基本上都依赖上海的汽车零配件供应。
石油化工
上海石化产业年产值约4000亿,其中除了炼油和大化工以外,精细化工也占到了数百亿。
精细化工是一个非常低调,但是上下游关联度相当高的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原辅料极其复杂、涉及其他行业非常多。精细化工不是原油-汽油-加油站这么简单,而是有相当多的中间产品和副产品。例如:炼油的副产品+制乙烯的副产品,生产另一种原料的副产品,再加上其他某种辅料,又生产出若干种主产品和副产品,所有这些产品又是生产其他产品的原料。
然而精细化工涉及的产业面非常之广,一般人难以想象。以下行业都需要用到精细化工产品,任何一种精细化工产品的缺失都意味着整个生产线的停工:
制药,大部分药品的合成过程都需要用到多种精细化工产品,制剂生产还需要多种辅料
所有与塑料有关的行业
化妆品、日化(洗涤剂、洗手液、精油、消毒剂、洗发水等)
所有与印刷有关的行业
服装和面料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短缺,新疆棉也得停工)
食品,尤其是需要用到多种添加剂的加工食品
印染、涂料行业(进一步再关联到所有需要用到染色的产品)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农药和其他农化产品
所有与材料生产有关的行业,尤其是高分子材料
汽油添加剂,汽车润滑油
工业用添加剂、表面活性剂、防菌除臭产品
所有与橡胶产品有关的行业
所有与水处理有关的行业
所有电子产品
所有皮革产品
工业生产的复杂性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中国为什么成为世界工厂,不是因为人工便宜,而是因为产业链最全。中国的产业链已经构成网状,化工为食品提供支撑,食品又与电子相互依赖,电子又给农业提供原料。
你生产A产品,可能会需要用到一种只占总成本0.1%的辅料Z,在印度、越南你都买不到,但在中国你可以买到。而这个Z,来自S工厂生产T产品的副产品,而T产品又需要用到M工厂用K和L生产N的中间过程。也就是说,Z可能是副产品的副产品的副产品,但对A来说却不可或缺,单独建厂生产Z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要破产的。
精细化工有可能是现代产业链中最复杂的之一,上万种关键产品主要都来自石油及其裂解物。如果这个行业停产,全国工业生产都要受到影响,要么停产,要么成本大幅上升。
医疗
2021年,上海的所有医院,每天要为全国各地的患者开展9000台手术,70%以上是外地患者,疑难杂症中外地患者的比例更高。
医院停摆一个月,意味着上海以外20万病人无法手术。然而在此期间,上海的医院手术室空荡荡,医生都在忙着隔离和看管活蹦乱跳、年轻力壮的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为什么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不是因为上海产值最高,而是因为上海在全国经济活动中,充当着核心和枢纽的作用。
事实上,不仅是上海停工影响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产业链上的一员,停工都会影响全局。只不过由于绝大多数城市的规模,或者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使得停工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对上海来说,事实上在很多行业上,充当着产业交换机的作用。湖南采购湖北的原料生产供应广东的产品,需要用到山东为北京生产河南产品的副产品,而这个副产品需要用到上海生产的一种辅料。在疫情前,这个体系的运转非常自如,因为市场和企业会自己寻找最佳供应。
但是,越是复杂、完整和高度精细化的供应链网络,就越是脆弱。一旦链条关键点被掐住,整个网络都要受到影响。而现在,上海就是这个网络的关键点。
维护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保证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是与抗疫并举的不可动摇的政治任务。任何明显会动摇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地位的事情,都必须慎重又慎重。
现在上海在停止,在衰弱,大家会看到结果的,先问自己家乡企业
先说结论,相对中国其他新一线城市来说,在衰落。
40年前上海的GDP大约是北京的5倍,深圳的100倍,如今上海的GDP已经快要被北京超越,和深圳也差的不远。上海周边如杭州、南京、苏州和合肥的经济增长率远超上海,差距越来越小。
2022年安徽的GDP总量超越上海,甚至出现了上海很多安徽人选择放弃上海工作机会回到合肥发展,这是不可想象的。
上海2022封城后,上海的外国人至少走了70%以上,这等同于是上海和国际的一次脱钩,与此同时大量国际人才选择离开上海去了新加坡、伦敦等更加国际化的城市发展,上海的国际影响力被严重削弱,大量外国投资撤离。
上海目前人口严重老龄化,上海人生育率只有0.6%, 年轻人越来越少,少子化老龄化严重,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霄比越来越高的城市是没有未来的。
上海国企对经济控制力越来越强,整体营商环境对外资企业,对民营企业越来越不利,这个威胁到了上海的经济,因为上海外国投资占GDP比重很高。
大量科技类高端人才离开上海去了杭州、合肥、西安、深圳、武汉等高速发展的城市落户,上海在聚拢高端人才方面竞争力下降明显。
大量产业离开上海,上海未来偏向研发和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整体抱歉到了合肥。
综上所述,虽然上海还是中国的超级大城市短期内也不会沦落到第二,但上海已经没有了骄傲的资本,因为国内很多城市都不断拥有了和上海在很多领域竞争的实力。
陈良宇在位时期上海经历过快速发展,现在陈倒台了,上海也只是加速度上遇到了瓶颈而已。
从我小学开始,“上海马上要 衰落了”就有了。
现在,我女儿上小学了。。。。
路权取代海权是痴人说梦
上海会衰落,那时众多内陆城市用同一把尺子量一下估计已经“死亡”了
上海衰落是个好事儿啊,
意味着以欧美为主的世界贸易体系没了,
意味着日本韩国的经济不行了,
意味着五眼联盟全挂了,
意味着太平洋东岸变成了一坨死地。
天大的好消息啊,你们为什么要否认?
我一个上海人听到上海衰落的消息都开心的不得了,
一个买办城市凭啥成为大都市啊!
衰弱,快鸡巴衰弱,爷累了,爷打不过这帮人,爷要加入。
哦?
上海的各种金融牌照全让中央撤了?
还是上海的港口因为地壳运动消失了?
亦或是长江突然改道,不走上海了?
难道说上海突然遭遇哥斯拉入侵,损失惨重?
……
好像都没有吧?
虽然最近疫情,上海GDP掉了一点点,但好像也没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那谈什么衰落?
非得出了内环全是乡下才叫不衰落?
还有些上海人总是怀念当年的“远东第一大城市”。
咱先不说1993年修地铁的城市在1927年修地铁的东京面前配不配叫百年前远东第一大城市,咱就说现在的上海人有几个百年前的真小资啊?还不都是100年前去上海东洋纱厂当包身工的穷逼嘛。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什么时候回答了。
以前的知乎:报数据 讲道理 慢慢分析 得出结论 然后评论里慢慢撕逼
现在的知乎:上海是买办城市 上海人排外 上海是殖民地余孽 沪恐输 沪必输 沪已输
狗头保命(dog
上海怎么衰弱?
不说别的,江苏8000多万人口,浙江6000多万人口,安徽又是6000多万人口,2亿的人口规模都是上海的腹地,都是上海的基本盘。
怎么衰弱?
华五高校毕业生往哪儿去?不会有人说大部分去北京广州深圳杭州了吧?
江浙沪皖的关键在沪啊,上海兴,江浙沪皖才能强啊,南京杭州宁波仨个副省级城市加上合肥省会和苏州最强地市,绑在一块儿能有上海政治地位高么,自贸区对外开放加上金融市场,拿什么跟上海同台竞争啊?
江浙沪这块地儿,融合了中国除了闽粤几乎所有的文化,跟闽粤,京津一样是正儿八经的中华之正统啊。
上海兴,改革成。上海亡,改革败。
你知道江浙沪皖四个地方有多少211么?
江苏11,上海10,浙江1,安徽3。
你知道有多少一本院校么?
江苏26,上海16,浙江15,安徽13。
广深在祖国的最南边,依靠香港澳门台湾外资引入的便利,以及极其特殊的政策倾斜,还称不上是中国经济的腹地。
北京首都功能过于严重,周边地区几乎全部沦为其卫星城,政治功能大于经济功能。
东北的重工也逐渐向江浙一带迁移,人口不断流失。
西北几个城市能先把赤字抹平不吃财政转移再谈经济问题。
只有长三角,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原动力。而长三角的核心简直毋庸置疑,就是上海。
上海强,江苏兴,浙江唱对台戏,安徽奋发向上。
上海亡,江苏败,浙江衰,安徽无望。
江浙沪皖,就上海一个政策倾斜地,就这么一块宝贝地方,高端人才首选的城市,我想不出怎么衰败。
就凭广深新建的几个校区和所谓的南科大和深大么?还是还没起色,一切禁止不动的雄安新区?
上海不会衰亡,正如中国必将实现百年的梦想。
新的转型升级说的是哪里?北京?广深?东北?西南?西北?
说的就是长三角啊!说的是上海,说的是苏南浙北,说的是南京合肥,这几个城市妥妥中国之希望啊,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时代重任就在这儿。
别的地方真的有产业 链 么?不会有人杠我说大湾区吧?睁开眼睛看看,长三角地区可不是江苏+上海。
很遗憾的是,这两年转型升级有失败的苗头了。不止上海有衰弱的趋势,更是~。
多了解一点上海的高端制造业,就会知道上海绝对会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
看看上海的芯片制造、造船、国产大飞机、汽车制造、生化产业、炼油跟钢铁,以及那位居TOP2的金融业,就知道上海的底子有多厚。衰弱?不存在的。
与其担心上海衰落,还不如多关注一下苏南的产业升级问题,后者才是真的有衰落的可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业财经 最新文章
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存款多少算合理?
美国为何频繁炒作“产能过剩论”?
4月18日晚间至19日凌晨,多位美联储高官密集
日元会崩吗,日本会成为第一个被端上桌子的
如何看待本次日元做空?
继德国总理之后,德国最大反对党也来中国了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女儿宗馥莉成为接
新能源车「一年跑 2 万公里被拒保」,业内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3 月份 CPI 同比上涨 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2 00:16:34  更:2024-01-12 10:38:26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