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股市论谈 -> 商品期货品种背景资料(转载) -> 正文阅读

[股市论谈]商品期货品种背景资料(转载)[第1页]

作者:血盔甲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镍价格历史走势

    国际镍价在1988 年达到历史最高价位23900美元/吨,从1990年开始逐渐回落。    
    1993年落到谷底5282美元/吨,但平均水平没有突破5000美元/吨的阻力线。    1993年下半年,国际市场镍价回升,此轮涨势一直延续到1995年7月,LME市场镍现货最高回到10310美元/吨。    

    1997年后镍价逐步下跌, LME全年平均镍价为7032美元/吨,1998年LME现货全年平均价只有4695美元/吨,并且创下了近10年来镍成交价最低的纪录,即1998年 12月14日的收盘价3820美元/吨。    

    进入1999年后,镍价开始有所回升,LME1-6月平均收盘价为5010美元/吨,比上年净增315美元/吨,2000年镍价一度上升至10000美元 /吨。    

    2001年整体走势呈下跌趋势,大部分时间在2001年9月份以来形成的大的下降通道中走弱。    2001年11月2日达到2001年的最低价位,全年 LME镍现货平均价为5945美元/吨,同比下降31.2%。    2002 年1-10月份,LME镍现货平均价为6459美元/吨,同比增长了5.8%,到11月底LME镍价已达到7500美元/吨,2002年末伦敦金属交易所 镍3个月期货价为7250美元/吨。    

    2003 年在新的生产能力尚未形成情况下需求逐渐恢复,导致镍价大幅回升, 9月1-5日LME三月镍经过前一周的大幅波动后,在铜价强劲上涨和美国重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的带动下,镍价振荡向上,不仅回到9500美元/吨区域上方运行,而且再创9930美元/吨的最近三年来国际镍价所形成的次高价。    经过2003年高达131%的飙升后,以LME三月期镍为代表的国际镍价于2004年前两个交易日继续惯性上冲,并于1月6日创出镍价新高17700美元(每吨)。    但是2004年的国际镍价走势,已没有了2003年的激情与火爆。    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在全球精炼镍供给仍存在一定缺口的背景下,市场消费受到价格杠杆因素影响较大,导致以LME三月期镍为代表的国际镍价在历史高位区域居高不下,大幅振荡,继而走出大型对称三角形技术形态。    2004年是镍价调整与巩固的一年,“过高的镍价抑制消费→镍价回落→消费增长→镍价回升”成为市场运行主基调。    通过观察LME三月期镍月K线图表可以发现,从1992年至2003年9月,期镍价格主要于4000~10500美元/吨间运行,以后期镍价格一直于历史高位运行。    在2004年的大幅振荡走势中,简单算术平均价在14000美元/吨以上,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价格水平。    

    2005年,国际镍价总体呈现高位大幅震荡走势。    1-5月份,镍价持续震荡上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月镍价5月12日结算价达到了17750美元 /吨(8.051美元/磅),接近2004年1月6日所创下的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17770美元/吨)。    从5月末开始,镍价震荡下挫,且跌势迅猛,连续跌破14000、13000、12000美元整数关口。    11月3日更是创下04年5月以来的最低11600美元,较5月最高价下跌了6100美元,跌幅 达34%。    回顾2006年,国际商品市场风云涌动,铜镍飙升超乎异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色金属价格普遍上涨,铜、锌、镍价格出现暴涨。    2006年铜、铝、铅、锌、锡、镍现货价格分别上涨81.4%、27.88%、28.3%、 129.3%、15.6%和57%,价格涨幅普遍较高。    期间,4、5月铜、锌、镍价格出现暴涨,铜现货和期货价格曾一度创下8800美元/吨和8600美 元/吨的历史最高价位。    有色金属价格总水平三季度出现回落后,四季度锌、锡、镍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均创造了历史新高。    年底,铜、铝、铅、锌、锡、镍现货价格分别比去年底上涨65%、19.7%、45.2%、48.4%、15.62%、136.3%。    

    1980-2006年LME三月期镍价出现的五次高峰与三次低点

    国内镍价格走势:国内镍价基本随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而调整,镍价基本与国际市场一致。    2000-2002年,国内镍金属价格最高为118000元/吨,最低为42000元 /吨,平均价格为85000元/吨;受国际市场影响,2001年国内市场镍价亦不断下跌。    国内主要企业报价年平均价为63479元/吨,长江现货市场年均 成交价为64130元/吨,比2000年下降28.8%,平均价格为70000元/吨;2002年随国际镍价回升国内镍价也出现恢复性上涨,镍现货价 2002年12月上旬已上升到每吨7.8万元,比年初每吨5.6万元上升了39.3%,平均价格为82000元/吨。    国内镍市场需求仍继续稳步增加, 2001年国内镍表观消费量已经达到8.55万吨,比2000年多出近2.01万吨,2002年全国镍消费量突破9万吨,国内需求缺口约4-5万吨/年,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供不应求商品之一。    2003 年9月10日,上海有色金属市场镍报价为90800-92600元/吨,较2002年82000元/吨均价上涨13%左右。    

    2006年12月6日亚洲最大镍生产商金川集团宣布,将镍出厂价由29万元/吨上调至29.4万元/吨,上调幅度为4000元/吨。    同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市场的价格也再创历史新高,达35000美元/吨。    资料显示,2006年金属镍价格始终处在上升趋势中,当前35000美元/吨的价格已达到04至06年上半年最高价的两倍,短期内镍价迅速窜高,已使众多市场人士忧虑镍价将“重复铜价的故事”,此次金川集团调高镍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信心。    


    

    

    
    镍铁的生产成本

    当下我国镍铁冶炼工艺已经基本完成高炉工艺向电炉工艺的升级换代,同时传统的电炉工艺(烧结机-矿热炉)正在逐步减少,而新型的电炉工艺RKEF(回转窑-矿热炉)正在逐步增量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流工艺。    从下图中可以发现,要想知道中国镍铁的冶炼成本底线在哪里?只要掌握传统电炉和RKEF冶炼成本就可以了,因为高炉占比很少,费用高,产品品质差,落后工艺逐渐被淘汰。    

    那么首先让我们大致核算一下国内运用RKEF工艺冶炼高镍铁生产成本计算如下:

    1.红土镍矿——冶炼高镍铁的主要原料矿材,业内主要使用的含镍量为0.9~1.0%、1.4~1.6%、1.9~2.0%三种红土镍矿,我们选取相对含镍量稍高1.9~2.0%的红土镍矿作为计算对象(以中间值1.95%作为核算),另外红土镍矿含结晶水和吸附水合计约30%,也就是干矿占比为70%。    再来看看我们要生产的高镍铁含镍量10%~15%,理论计算以中间值12.5%作为核算值,假设每吨镍铬铁产品需湿红土镍矿为X,X*1.95%*70%=12.5%,计算X值为9.16,那么每吨镍铬铁产品需湿红土镍矿为9.16吨。    当下1.9~2.0%的红土镍矿价格在380~450元/湿吨,吨产品红土镍矿的成本为415×9.16=3801元/t。    

    2.电力成本——冶炼高镍铁的主要能耗成本,据悉业内每干吨红土镍矿需要700kwh电力,按此量需求进行计算,每吨产品电耗为:9.16*70%*700=4488kwh/h。    按照工业用电电价为大致在0.65元/kWh左右进行计算,每吨产品需要的电费为0.65×4488=2917元/t。    

    3.各种燃力消耗:生产一吨镍铁产品需要用煤约1吨,成本为720元/t。    

    4.还原焦: 红土镍矿中,镍在镍矿中以NiO的形式存在,采用选择性还原工艺,合理使用还原剂,按还原顺序NiO、Fe2O3,进行还原,还原式为:

    NIO+C=NI+CO↑--------------------------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还原镍需要用碳:25kg

    Fe2O3+3C=2Fe+3CO↑---------------------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还原铁需要用碳:273kg 焦炭的成分中,80%为固定碳,考虑到焦炭的利用率约为90%,因此,还原剂中所需焦炭为450kg.成本为750元。    

    5.熔剂: 每吨产品消耗石灰1.9吨,成本约760元。    

    6.电极糊,精炼气/剂: 每吨产品消耗电极40kg,费用为80元;精炼气/剂每吨150元。    

    7.工资: 每吨产品需工资200元。    

    8. 折旧费及维护费用:每吨需2100元。    

    综合以上八类成本,故生产成本为:3801+2917+720+750+760+80+150+200+2100=11478元/吨,折合吨镍成本约为11478/12.5=918元/镍(高镍铁含镍量10%~15%,理论计算以中间值12.5%作为核算值),折合成LME镍价约为918*100/1.17/6.14=12779美元/吨。    

    核算完RKEF工艺冶炼高镍铁生产成本后,我们来推算传统的电炉工艺(烧结机-矿热炉)冶炼高镍铁生产成本。    RKEF(回转窑-矿热炉)镍铁生产技术因在回转窑内实现了预还原,因在矿热炉中反应时,节省了矿热炉用电,将吨镍用电量由之前6500千瓦时/吨降低到4488千瓦时/吨,因此降低了镍铁生产成本,也就是说传统的电炉工艺(烧结机-矿热炉)要比RKEF(回转窑-矿热炉)工艺成本高(6500-4488)*0.65=1308元,折合吨镍成本约为高1308/12.5=105元,折合成LME镍价约为高105*100/1.17/6.14=1462美元/吨。    这样我们可以推算出传统的电炉工艺(烧结机-矿热炉)冶炼高镍铁生产成本为11478+1308=12786元/吨,折合吨镍成本约为918+105=1023元/镍,折合成LME镍价约为12779+1462=14241美元/吨。    

    通过上面的详细核算,基本可以知道当下中国传统的电炉工艺(烧结机-矿热炉)和新型的电炉工艺RKEF(回转窑-矿热炉)冶炼镍铁的成本。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最最前沿的红土镍矿回转窑直接还原粒状镍铁技术,他冶炼镍铁的成本是多少?

    回转窑直接还原法将是未来镍铁冶炼技术发展的方向,据悉,我国北海诚德和青山集团已经考虑购买相应设备和引进该技术工艺。    回转窑直接还原法因熔炼的主要成本是煤,而不是主要的电能,与矿热炉法相比电耗约降低60~70%,因此回转窑直接熔炼技术生产成本会更低,初步估算回转窑直接还原法仅仅在电耗就可比RKEF成本低1250元/吨,相当于100元/镍,折合成LME镍价约为100*100/1.17/6.14=1392美元/吨。    这样我们可以推算出回转窑直接还原法冶炼高镍铁生产成本为11478-1250=10228元/吨,折合吨镍成本约为918-100=818元/镍,折合成LME镍价约为12779-1392=11387美元/吨。    
    2017年4月28日,期货日报
    镍价走势依旧偏空

    沪镍自从3月上旬大跌之后,一直处于弱势运行状态。    从影响沪镍价格的几个因素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基本面来看还是技术面看,沪镍无疑仍是有色金属中走势最弱的一个品种。    短期来看,沪镍走弱的情况难以改变。    主要分析如下:

    东南亚雨季行将结束,镍矿供给施压镍价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菲律宾环保限产以及气候影响该国红土镍矿产出的消息,就一直是市场多头炒作的题材。    但后期随着环保问题的落地,镍矿供给限制被证实为一个伪命题。    随着时间即将进入5月,菲律宾镍矿主产区素力高地区的传统雨季将结束,该地区镍矿产出将进入快速增长的季节。    

    从我国镍矿进口量来看,2017年前3个月共进口镍矿303万吨,同比小幅下滑4%,其中约70%来自菲律宾。    从过去五年的进口数据来看,4月—12月的进口量往往占据了全年总量的近90%,这意味着沪镍在未来将面临考验。    

    伦沪镍库存有升有降,但总体偏空

    截至2017年4月26日,LME精镍库存总计为38万吨,比年初增加了20%,同期LME镍价下跌了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    精镍价格同比上涨约1%。    从这一点来判断,伦镍库存与价格基本是成反比的。    由于外围库存庞大,使得镍价易跌难涨。    从上海库存的情况来看,4月26日上期所镍库存为8.39万吨,比年初下滑了约1万吨。    

    整体来看,我国仍然是全球主要镍消费国中的主力军,消化镍库存仍然要依靠中国。    从现有情况来看,工业生产正在回暖,预计未来对镍的消费量会明显增加。    只要国外和国外库存没有形成同比减少的格局,伴随着沪伦比值的变动,伦镍与沪镍仓库之间的货物流转便不可避免,也就意味着消费没有真正好转,镍价很难持续上涨。    

    镍铁产量居高不下,抑制精镍量价

    尽管在过去数月间,电解镍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这并未影响到镍铁的生产。    2017年3月我国镍铁总产量为88万吨,同比去年3月大幅增加26%。    一季度来看,252万吨的总量同比增加42%。    观察镍铁产量变动周期发现,其增产和减产基本都是较为持续的,增减周期基本都在20个月左右。    如果这一规律仍然有效,那么始自2016年9月的增产周期可能要持续到2018年4月。    在过去数年,镍铁产量与精镍形成了跷跷板效应:只要精镍价格一涨,镍铁产量必然大幅上升,从而导致精镍价格下跌。    这种替代关系可能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困扰镍的多头。    

    从技术图形来看,沪镍走势堪忧。    从日线上看,沪镍价格呈现出典型的均线空头排列状态,且各个周期均线呈现发散状态,目前7.8万元/吨附近的支撑线基本宣告被破坏,下一个支撑点位可能要到6.5万—7万元/吨。    如此计算,沪镍本轮可能还会有10%—15%的跌幅。    从主力持仓角度分析,截至4月26日,沪镍各合约总持仓多头前20名的持仓量合计为17.5万手,空头前20名的持仓量合计为23.2万手,空头竟然比多头多出了近33%。    与之对比,有色金属的铅、锌、锡等品种,基本多空主力持仓是持平的。    由此可见,沪镍的空头趋势基本确立。    

    综上所述,镍价未来中短期走势恐怕依然不容乐观。    

    
    一、镍铁分类与发展

    镍按照生产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原生镍和再生镍,原生镍的生产原料来自于镍矿,再生镍的生产原料来自于含镍废料。    

    其中原生镍包括:电解镍、镍铁和镍盐,其中电解镍根据国标GB/T6516-2010的规定,可分为Ni9999、Ni9996、Ni9990、Ni9950、Ni9920五个牌号;镍铁,又称为含镍生铁,是镍和铁的合金,主要由红土镍矿进行火法冶炼烧结而成,镍铁的镍金属含量约为5%~30%,按照含量不同可以分为,高镍生铁、中镍生铁和低镍生铁。    

    从目前我国的镍金属生产工艺路线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利用硫化镍矿资源,采用火法冶炼-电解精炼工艺生产电解镍,这是目前国内最主流的电解镍生产方式,甘肃金川、新疆新鑫矿业等公司都是采取这种工艺生产电解镍。    

    第二种类型是利用氧化镍矿,采用湿法冶炼工艺生产电解镍,目前国内的江西江锂科技、广西银亿科技矿冶公司等采用这种湿法工艺利用氧化镍矿生产电解镍,但这种工艺目前在国内应用的并不多。    

    第三种类型则是利用进口氧化镍矿,采用高炉或者矿热电炉生产含镍生铁(或镍铁),这种工艺目前已成为国内处理印尼、菲律宾氧化镍矿的主要方式。    中钢中宝滨海镍业、福建德盛镍业等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均是采用这种工艺生产镍铁。    
    一、镍铁分类与发展

    镍按照生产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原生镍和再生镍,原生镍的生产原料来自于镍矿,再生镍的生产原料来自于含镍废料。    

    其中原生镍包括:电解镍、镍铁和镍盐,其中电解镍根据国标GB/T6516-2010的规定,可分为Ni9999、Ni9996、Ni9990、Ni9950、Ni9920五个牌号;镍铁,又称为含镍生铁,是镍和铁的合金,主要由红土镍矿进行火法冶炼烧结而成,镍铁的镍金属含量约为5%~30%,按照含量不同可以分为,高镍生铁、中镍生铁和低镍生铁。    

    从目前我国的镍金属生产工艺路线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利用硫化镍矿资源,采用火法冶炼-电解精炼工艺生产电解镍,这是目前国内最主流的电解镍生产方式,甘肃金川、新疆新鑫矿业等公司都是采取这种工艺生产电解镍。    

    第二种类型是利用氧化镍矿,采用湿法冶炼工艺生产电解镍,目前国内的江西江锂科技、广西银亿科技矿冶公司等采用这种湿法工艺利用氧化镍矿生产电解镍,但这种工艺目前在国内应用的并不多。    

    第三种类型则是利用进口氧化镍矿,采用高炉或者矿热电炉生产含镍生铁(或镍铁),这种工艺目前已成为国内处理印尼、菲律宾氧化镍矿的主要方式。    中钢中宝滨海镍业、福建德盛镍业等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均是采用这种工艺生产镍铁。    
    镍行业基础知识(1)

    首先需要对镍这个品种有全局的认识。    原生镍一年的消费接近两百万吨,供应方面接近两百万吨。    相对于废不锈钢和废镍中的回收镍,原生镍是直接从矿里提取的镍。    

    需求方面,超过80%的镍都用于不锈钢,所以分析镍这个品种的消费基本就是分析不锈钢粗钢产量。    电镀、电池及其他合金用钢等领域占比不大,对总体影响不剧烈。    供应方面,原生镍主要有两个来源:纯镍和镍生铁。    纯镍是镍板、镍球、镍颗粒等,而镍生铁则是中国参与的一个产业链。    

    期货交易的品种是纯镍,但这些年镍生铁在不锈钢的镍原料供应方面大量替代镍板,去年国内的镍铁工艺有收缩之后,镍板又反过来替代镍生铁。    由于镍生铁与镍板的替代关系,即使镍生铁不是交割品种,但是他的供应会造成镍价的大幅度的波动,中国镍生铁诞生之后,镍生铁对镍价的走势有非常大的影响。    (中国镍生铁最高时占全球原生镍供应的三分之一,现在中国镍生铁和印尼镍生铁合起来也能占四分之一)

    以上是镍的供需的全局情况,供需基本上是一百九十几万吨,前几年是供小于需求,今年是供大于需求。    但都不是剧烈变化,只是略大于或者略小于。    这些数据的来源基本上是INSG、WBMS这些国外的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市场上也没有其他能更好的参考数据,所以只能勉强相信这些数据。    对于具体的情况,分析市场上的增量或减量或许会对判断行情更有帮助。    

    下面从镍矿开始讲。    镍矿主要是硫化镍矿和氧化镍矿,氧化镍矿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岛地区。    印尼、菲律宾、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古巴等地红土比较多,往往含有较高氧化铁,氧化铁是像铁锈一样的暗红色,因此这种矿看起来比较红,称之为红土镍矿
    以前的主流方式是用硫化镍提取镍,红土镍矿由于品位相比偏低,工艺上会受到一定限制。    所以之前红土镍矿的提取没有那么广泛,在俄罗斯的诺里尔思克、中国的金川、加拿大的INCO等都是从硫化镍提取纯镍。    红土镍矿大的发展主要在06年左右,中国人逐渐开始用小高炉和矿热炉将红土镍矿冶炼成镍生铁,这使印尼和菲律宾漫山遍野的泥土瞬间身价倍增。    在中国人利用这些红土镍矿之前,全球红土镍矿的利用没有那么广泛,工艺上湿法多,火法少。    日本的住友和太平洋金属在菲律宾建了两个工厂,用高压酸浸工艺在炉子里加热到两百多度、三十多个大气压,用硫酸把镍和钴浸出来,提取出镍的中间产品,再运到日本进行精炼,印尼INCO也是这样把中间产品拿到日本冶炼。    其他的工艺比如像常压酸浸,氨浸工艺等给人的感觉都比较精细,而中国人的工艺似乎比较简单粗暴,用五六万吨的大船给拉回来,在炉子里烧到一千多度将铁水放出来。    04年的时候镍价上涨的比较高,到一万多点,后来继续增长到07年的五万多点,之后基本在两三万之间徘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粗放式生产可以获得暴利,这使得十年以来中国镍生铁行业发展非常迅速。    也正是中国粗放式的大规模的利用红土镍矿造成镍价的大幅下降,从07年五万多美金一吨,到现在一万美金一吨,中国红土镍矿的大规模开发导致了成本拉低和供应提高,最终造成价格长期向下的趋势。    中国大规模的提取和利用红土镍矿也为中国不锈钢的大跃进提供了原料保障。    十年前中国一年的不锈钢产量在百万吨级别,而现在一年产量是两千多万吨,占比超过全球的一半。    所以这十年来镍生铁为中国不锈钢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中国大规模地利用红土镍矿也激活了菲律宾印尼原本不起眼的红土镍矿。    原本这些矿石跟土没什么区别,而中国的红土镍矿工艺把这些矿石全都变成了宝。    在全球镍的分布上,红土镍矿和硫化镍矿基本是7:3的比例,并且硫化镍矿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趋于枯竭,比如金川硫化镍就不是很够用,可预见能够使用十年到二十年,所以未来的开发利用主要是红土镍矿。    

    以上是红土镍矿的发展历程。    下面讲一讲菲律宾和印尼红土镍矿供应情况。    

    中国人将印尼的红土镍矿唤醒以后,短短几年时间,在印尼苏拉威西、马鲁古等地遍布着镍矿山。    但是2014年1月印尼成功禁止原矿出口后,中国镍生铁的原料供应格局改变了。    之前菲律宾供应只占中国红土镍矿一个小部分,但印尼禁矿之后,菲律宾基本垄断了中国红土镍矿来源。    印尼禁矿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资建厂、提高红土镍矿的附加值。    菲律宾在2013年供应到中国的镍矿不到三千万吨,在2014年猛增到5200万吨,在2015年是4800万吨,今年个人估计是4300万吨,当然具体供应量还得看未来几个月的供应情况。    这两年的供应基本呈现持续下跌的状况,下降不是因为政策,主要是由于市场的调节,镍价持续下跌,从2014年9月开始镍价从两万点开启了长达一年半的下跌过程。    14年9月开始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印尼禁矿后供应恐慌预期没有兑现。    在禁矿之前,大量中国贸易商抢进了很多印尼矿,中国的库存达到两千多万吨,造成中国港口库存大量堆积。    并且那时菲律宾4-8月正好是出货量非常大的时候,所以国内港口库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多。    所以9月份的预期基本破灭。    从14年9月份开始,市场开启了长下跌过程。    其实红土镍矿在热带地区储量是非常丰富的,供应是否足够完全取决于经济利益是否足以刺激开采。    如果中镍矿的离岸价是40美金一吨,菲律宾一年的供应6-7千万吨都不是不可能,当然咱们不能这样去假设,因此真要供应这么多的镍矿,价格也不可能那么高。    (现在中镍矿的市场价格大概是27-28美金。    )

    菲律宾的镍矿供应是市场热点,所以菲律宾方面会多讲一些,然后讲一讲菲律宾具体的矿山的情况。    

    上图是我2015年重新绘制菲律宾镍矿区分布图。    首先,北边是三巴里斯(闽南语翻译为:三描礼士)和伊莎贝拉矿区,伊莎贝拉矿区可以忽略不计。    历史上,三巴里斯在印尼禁矿之前出货量比较大,光Benguet矿山能出200万吨中高镍。    但印尼禁矿后发展并不好,菲律宾整体巨幅增长的大环境下却持续缩量,这里四个矿山上个出货季的出货量才一百多万吨,所以现在的量也不是很大。    前段时间炒作的最先被禁的四个矿山就在这里。    

    三巴里斯有四个矿山,分别是Benguet、LNL、Eramen、DMCI。    这四个地方并没有外界说的出货量那么大。    过去出货量比较多,这两年不是特别多,三巴里斯整个地区出货量在100万吨多,基本上以中高镍为主。    在2014、2015年的6、7月份的时候也放出各种新闻说这里不能出货了,其实本来就到雨季了。    其实三巴里斯只是菲律宾的北部,这里进入雨季了,但南边的苏里高却正好相反,处于出货季,因此并不影响苏里高的出货。    我们要客观看待雨季的问题,下个出货季能不能出咱们不敢说得那么绝对,但当时7月份正好刚进入雨季的时候有消息说不能出货,至少在当时来看是不会有太大实际影响的。    

    然后,下面左边巴拉望这个岛有三个矿山,Beromg、Citinickel、Rio Tuba。    Rio Tuba是亚洲镍业旗下的一个矿山。    这三个矿山也不是特别大,曾经出货量很大,但是现在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Citinickel这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往中国出矿,无论量大还是小对中国来说都已经是过去式了,对未来的影响只能是增多不能是减少。    没有往中国出矿的时间里大部分是往日本出,现在日本也没有出,所以Citinickel只能看增量不能看量。    Berong这个矿山量勉强出货100万吨左右,中高镍为主,大部分高镍卖给日本,中镍矿卖给中国。    这个矿山到现在也算是雨季,出货量减少。    上半年出货较多,下半年陆陆续续减少甚至到没有。    巴拉望最南边Rio Tuba矿山,是亚洲镍业的四个矿山之一,有日本人建的Coral Bay高压酸浸工厂。    总体上巴拉望以中高镍为主,低镍矿之前也有。    之前低镍矿价格比较高,2013年时低镍矿比中镍矿价格还高。    低镍矿是表层矿,矿层分布在表层,铁是从表层到深层越来越低,镍是越到深层含量越高。    低镍高铁的矿是表层矿,在2013年的时候卖掉不少,2014年的时候就卖中高镍了,后来低镍高铁矿价格降低,很多矿山逐渐转向开发中镍矿高镍矿,所以现在巴拉望地区基本是中高镍为主,但是整体量不是特别大。    

    地图左边再往下是达威达威,在印尼禁矿前夕开始往中国出货,在2014年的时候量特别大。    比如ANC矿山在当时一个月有十几船的出货量,全是高镍。    SR Languyan和Pax Libera这两个矿山出的量就不是特别多。    Pax Libera一直在出货,一个月3、5船,以中低镍矿为主;ANC之前的量比较多的,但是去年也停了一段时间,到了今年4、5月份的又重新开起来,一个月最多时能出6、7船,最近比较少。    

    图片右下角达沃、东达沃地区,储量非常丰富,但这个地方之前一直没有开发出来。    以前澳大利亚有一个Pujada的项目,但是没有开发出来,中国人接手之后才开始出货。    去年东达沃出了3船,但这3船不能作为典型的案例去分析,基本上不太可能再出。    今年出来1船,运到中国阳江。    今年出货的这个矿山叫东方宝山,预期的量非常大,但到现在为止只出了1船,后面具体情况还有待观察。    
    镍行业基础知识(2)

    这是菲律宾几个出货量不是特别大但在出的地区的情况。    

    图中右边苏里高地区,是出货量最大的一块。    它的雨季与北边的三巴里斯相反,从每年3月底4月初开始出矿到10月,11月份停止。    出货时间是4-10月,去年由于11月天气还很好,所以出货量比较大。    今年情况还有待观察。    苏里高的出货量占菲律宾总出货量的5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60%,其余几个点加起来也不到50%。    
    这个地方有两个主要地标城市:苏里高和布湍。    这块区域在菲律宾的行政分布准确来说是13区,叫Caraga区,而苏里高只是中国人习惯性称呼,共有五个省,一个省的面积相当于中国一个县。    图中的白色分割线是每个省的分割线。    最北边的迪纳加特岛以前出货量比较多,以低镍高铁为主。    镍价格降低之后,低镍高铁利润降低,甚至开始亏损,迪纳加特岛的出货量便消沉下来。    有些矿山的中镍矿比较丰富,逐渐转向开发中镍矿,所以之前迪纳加特岛区域出货量比较大,现在有所下降,但还是在出中镍矿,现在出矿的矿山有CPC、Oriental Vision、Oriental Synergy、CMC、LMC。    这里出货量最大的是CMC,这是亚洲镍业下属的矿山,因为亚镍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所以CMC作为亚洲镍业的矿山之一出矿量一直很多。    顺着地图的分布往下讲,下面是苏里高市,其右边的HMC也是亚洲镍业的矿山之一,以低镍矿为主,中镍矿较少,低镍矿在之前出货量非常大,一个月往外运10船左右。    再往下是苏里高主要的矿山Adnama、TMC、PGMC、CTP、VTP、CNC、MMDC,就是所谓的大矿山,出货量都不小,PGMC和CNC的出货量可以达到五六百万吨,CTP和VTP出货量合计达三百万吨,MMDC也可以达到三四百万吨;Adnama在以前能有两百万吨,现在估计少一些,但也在一百万吨的样子。    CNC和MMDC这两个矿山品位偏低,之前CNC基本上全是低镍矿,现在迫于价格压力,想方设法挖出一些中镍矿来卖;MMDC是中镍矿和低镍矿各占一半。    图片的最左边靠近布湍市有两个矿山:SR和Agata。    SR的出货量是三百多万吨,Agata在三百万吨左右,这个矿山比较新,2014年底开始出矿,2015年爆发,今年的出货量也比较大,估计能到三百万吨。    这两个矿山的品位SR是1.4、1.3,基本没有1.5的矿。    Agata的低镍矿和中镍矿的比例和MMDC相似,大概也是各一半。    

    介绍一下雨季的情况。    达威达威和东达沃这两个地方没有雨季,一年四季都能出货。    巴拉望南边的Citinickel和Rio Tuba背对着南中国海、面向菲律宾的苏禄海,一年四季都可以出货。    巴拉望贝隆矿山也面向南中国海,和三巴里斯相似,在中国冬天的时候出货,夏天出货量少一些。    苏里高的出货季在4-10月是中国的夏天,中国的冬天是它的雨季。    影响装船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下雨和涌浪,下雨时船舱盖需要关闭,所以无法装货。    如果浪高的话,驳船靠在大船边上很危险。    因此涌浪和下雨是不利于装货的。    


    第一篇文章是关于矿山的总体情况,这是当时总结的以前的情况,现在的矿山有比较大的变化,因此这些数据并不能概括现在的情况,但是可以大体反映矿山的分布和量。    这些文章主要是给大家建立起菲律宾镍矿产业的概念,数据仅供参考。    今年菲律宾到中国的出货量已经接近3000万吨,所以预测今年的出货量会在4300万吨是有依据的。    这几张图片比较旧,包括亚镍旗下今年开始出货的那个矿山不在其中。    关于亚镍这个矿山的信息我整理在另一篇文章中。    亚镍这个矿山,被当地居民禁止出货很多年,后来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今年正好遇到菲律宾政策问题,所以就没有让它继续出货。    以前该矿山并不包含在菲律宾的出货量内,突然出现在市场上,这也是菲律宾矿业的一个增量,今年政府又不让它出矿,因此这个矿山没有加到名单里。    另外还有个小岛Homonho,在迪纳加特岛北面的一个小岛,今年开始出货,也出了10船以上的低镍矿,最近出货量较少,后面能否继续出货暂未确定。    因为这个矿山也是今年才开始出货,所以不是特别影响之前的预期。    

    矿山的整体情况就是这样。    前段时间新闻中出现多次的矿山我在最后那篇文章里也都已经分析过了,没多少可值得再去说的,因为这些已经是市场的过去式了,并且没有影响菲律宾的整体出货情况,之后是否能够影响还要继续观察。    我总体上是偏向于乐观的,因为大矿山还在使劲派船。    矿业政策总体上没有实质的影响,我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里都论述得非常详尽了,到现在为止,实际情况的变化都还在那几篇文章的分析预测里,还没有新的变化和意外情况。    

    上面是菲律宾矿山的细节,关于菲律宾的整体情况,我有2点结论。    第一个观点是关于今年下半年苏里高雨季结束之前的镍矿供应情况。    今年菲律宾出口到中国的红土镍矿已经接近3000万吨,而苏里高出货量占到菲律宾总体的50%甚至60%,因此苏里高从11月到明年3月中间5个月不出货的话,菲律宾镍矿总体供应量势必要大幅减少。    问题就在于这段时间内中国的镍矿是否够用。    我个人观点是这段时间会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    苏里高雨季结束还有2个月:9月和10月,11月要看天气的具体情况,去年12月我还从苏里高买了几船矿,所以接下来苏里高的主要出货时间会在9月、10月,11-12月出货量肯定会减少,具体减少量取决于天气状况。    接下来介绍一下7月、8月的情况。    7月份菲律宾到中国的出货量大概是580多万吨,8月份是600万吨,我认为9、10月份会开始收缩,可能维持在每个月500万吨以上,两个月加起来1000万吨,苏里高雨季的几个月100多万吨是有保证的,乐观一点估计有200多万吨,非常特别的情况下接近300万吨。    取中间数,雨季的时候这些矿山加起来会有200万吨左右。    如果按这个预期,我认为镍矿供应是一个微妙平衡的变化,微妙的原因是这个平衡随时可能打破,能打破的话就是往下打破,往上打破不太可能。    如果平衡会被打破,缺矿的可能性大一些,比如9月份、10月份每个月到中国的量到不了500万吨,雨季的时候出货量只有100万吨的话,对中国的供应会比较紧张。    但总体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偏低的,大概率的情况下能达到平衡状态,但毕竟有小概率,如果无法保证苏里高雨季5个月的供应,国内还是会比较紧张。    无论供应是否紧张,市场都会反应为紧张,这是接下来市场会得到热炒的原因。    不管供应情况如何,市场会在11月、12月元旦前后渲染菲律宾雨季到了镍矿减少,因为市场一直都是这样。    

    另外一个观点是从长远来看,菲律宾的矿山和中国的镍铁厂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因为菲律宾的矿基本上都是镍0.9、铁49的低镍高铁矿和镍1.5上下的中镍矿,高镍矿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卖给日本了。    今年高镍矿太少,因为ANC也基本不出高镍矿了,今年出的也是品位偏低一些的。    所以菲律宾的矿除了中国的镍铁厂能用之外,全球也找不到另外的去处了;而中国的镍铁厂除了能买菲律宾的矿之外,也没有太多其他的供应来源,供应被菲律宾垄断,所以是相互共生的关系。    矿山和镍铁厂就是一种天然的共生关系,矿山的镍矿没有其他地方可卖,镍铁厂也没有其他的矿山来源,所以这种共生关系按理说是非常紧密的。    但实际上矿山一直觉得自己的矿中国非买不可,除了自己的矿中国没有其他地方可以买矿,所以矿山一直比较强势。    中国的镍铁厂一有利润就被矿山抬价吃掉,所以中国镍铁厂这两年一直处于大面积关停状态,不仅是因为镍价持续下跌,还在于这种镍价持续下跌的状况下矿山还一直挤压镍铁厂的利润,造成中国镍铁厂大量关闭。    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中国镍铁厂都活不下去了,菲律宾的矿山还有价值吗?答案肯定是否。    因此如果从长远角度看菲律宾的矿山和中国的镍铁厂应该是共生关系,应该是强强联合的一个状态,因为未来几年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印尼镍铁在未来的几年之内就要出来了,一旦印尼炼铁大规模取代中国镍铁,菲律宾的矿山就靠边站了,因为印尼的镍铁与中国还有关系,但菲律宾1.5的矿如果抬得非常高,把中国镍铁厂都逼死了,这矿还能用来干嘛。    从长远来看矿山与中国镍铁厂应该是强强联合的关系,但这种关系、这种趋势两年的发展不是很明显,这个观点我在2014年就提出了,现在看这个趋势有一定程度实现但不是很明显,比如PGMC买下了阳江世纪青山的工厂,ANC矿山和阳江翌川的股东也有重合;贸易商方面力勤控股了宿迁翔翔,通过贸易商来整合矿山和工厂之间;CNC和北海诚德有长协,PGMC矿山和青山宝钢也有长协,这些都是联合矿山和工厂的一种途径。    总体来看,整个菲律宾和中国镍铁厂强强联合的趋势不是很明显,因为印尼给予的压力现在也不是特别大,在这种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菲律宾的矿山尽量抬高价格,挣取眼前的利益,在中国的镍铁厂大量关闭之后今年的情况有所反转。    2014年和2015年菲律宾矿山给出的价格要高于国内可承受的价格,也就是说倒挂,按菲律宾给的价格买矿基本都会亏损。    但是到今年,贸易上可以明显的看到利润,国内镍铁厂大量的关闭、中间贸易商大量的退出造成供需上强弱对比关系的变化导致矿山今年抬价能力没有那么强了,而中国镍铁厂压价能力更强了,当然这也是不够的。    从未来看双方还得是一个强强联合的状态,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印尼的镍铁要大规模的出来了,可能在2017年、2018年的时候就形成规模了。    这是一个产业长远的状态,印尼崛起,中国和菲律宾这边整个产业链要绑定起来。    
    镍行业基础知识(3)

    接着再介绍一下中国镍铁产业的情况,印尼的情况放到后面去讲。    菲律宾的镍矿到了中国后,主要有两种工艺冶炼,一种是小高炉冶炼低镍生铁,一种是矿热炉冶炼高镍铁。    从原料的供应结构上看菲律宾的矿是镍0.9、铁49基准,以前是菲律宾镍矿的主流,后来因为价格下跌低镍高铁矿没有利润了,转向于开发深层的中镍矿,所以现在低镍高铁的量和中镍的量呈现一种比例的反转,之前是低镍高铁的矿占70%,中高镍矿占30%,现在中镍矿占70%,低镍高铁矿占30%。    这两种矿到国内对应两种不同的冶炼工艺,低镍高铁对应的是高炉冶炼;高镍矿基本上没有,就不用介绍了,中镍矿对应的是矿热炉工艺,再就是RKEF工艺,RK就是回转窑,EF就是电炉,回转窑连着电炉这么一个工艺,他们最终端都是电炉,矿热炉就是电炉,所以这两种矿对应不同两种冶炼工艺。    电炉冶炼工艺基本上是用中高镍矿,先把水分烘掉,镍矿三分之一都是水,剩下三分之二是干矿。    关于品位有一个注意事项,所有的品位都是针对于干矿,而不是针对湿矿,比如说含镍1.5%是指干矿的1.5%,水分要刨开计算,所有的品位都是按干基来计算的。    镍矿含三分之一水,通过烧结的形式把水分去掉,变成烧结矿,然后把烧结矿放到炉子里加还原剂通过电弧加热到1000多度,还原剂焦炭把铁和镍给还原出来。    镍比铁更容易还原,所以镍的还原率基本上能达到95%,铁通过控制加入的焦炭的量去减少他的还原,不是完全还原,能够还原70-80%。    加的焦炭越少,还原出来的铁越少,出来的镍品位就更高,基本上1.5的矿能炼到8%的镍,1.8的矿能炼到11%、12%的高镍铁。    现在的主流是用1.5的矿,因为镍铁比的关系,所以品位有所下降,基本上到了镍铁只有8-9%,有些高一点能达到10%。    这是传统的矿热炉冶炼的情况。    这种炉子前些年内蒙很多,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地区,五六十家电热炉的工厂大概有90多台炉子,整个内蒙接近100家工厂。    现在这些工厂绝大部分已经关掉了,只有十家左右后面建的规模大的工厂,有的是RKEF的,有的是炉子更大的。    当年12500功率的炉子基本淘汰了,当然如果未来镍价大幅回升的话,这些炉子还是有可能会重新开起来。    

    矿热炉进一步提升的工艺就是RKEF工艺,RK是指回转窑,EF是指电炉。    电炉这部分是将矿烧到1000多度还原成铁水,后面的部分是一样的,都是电炉。    前面一部分(回转窖)是预还原预处理的过程,大概是4-5米直径的大圆筒里一直转着对矿进行预处理,然后直接热送到电炉里,这样能提高整个流程的冶炼效率,比较节省能源。    传统的矿热炉每个干吨的矿能用到800度电,RKEF能节省500度左右,所以整体上RKEF的工艺比较省电。    因为南方的电价比较贵,北方像内蒙古的电比较便宜,所以南方建了很多RKEF的工厂。    在南方建的RKEF工厂,规模比较大,电耗上相对少,离原料市场也更近。    

    另一个工艺是高炉冶炼低镍铁工艺。    这个高炉基本上都很小,几十到100多立方米的高炉。    像中国冶炼普碳钢铁的高炉基本上都是1000多、2000多、3000多、4000多甚至5000多的高炉,中国镍铁的小高炉小的甚至还有20多立方米的,基本上都是60立方、80立方、128立方,最大的是300多立方,基本上都是矮高炉,因为红土镍矿烧结出来之后料柱的强度不是很好,在炉子里抗压性能不是很好,炉子太大的话料柱在里面无法承受,容易塌下来把炉子封住,无法形成气体向上的通道,所以冶炼红土镍矿炉子不能太大,基本上都是100立方左右的高炉去冶炼低镍矿,把低镍矿冶炼成低镍铁。    解释一下换算关系,这种工艺因为低镍矿铁含量49%,水分占矿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一吨矿里三分之二是干矿,三分之二干矿里一半含铁,铁占矿的三分之一,关系就很明显了,三吨湿矿能提取一吨的铁,这个推导过程的存在是因为高炉冶炼工艺是属于完全还原,它的还原剂是焦炭,焦炭除了提供还原剂的作用还在高炉里面起支撑料柱的作用,因此高炉里焦炭是超出还原需要的,总是富余的,而焦炭还原剂超出需要的话,铁基本都被还原出来了,剩下的小部分都是实在是还原不了,基本上铁和镍的还原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    因为这个关系,3吨湿矿出1吨铁,相当于是2吨干矿出1吨铁,矿的镍品位在0.9左右,再考虑到镍铁里有一定的杂质,所以出来的镍铁品位基本上就是矿品位的两倍。    按前些年的价格来说的话,低镍铁价格在1.6-1.8内不奖不罚,一个价格,因为矿的价格是按照0.9这个基准计算的,0.9的矿是2吨干矿出1吨,出来就是0.9的两倍1.8的铁,加上耗损就是1.6至1.8;再早之前0.9至1.1的矿不奖不罚,对应的就是1.8至2.2之间,把中间的损耗去掉,基本上镍铁是1.8-2.0不奖不罚。    前几年的计价方式就属于这种在一个区间范围内不奖不罚,这种计价方式与工艺有关。    前几年低镍高铁中铁的成分看得很重,镍看得不是太重,因此镍在一个区间范围内价格就不怎么调整,现在低镍铁有些也是按照镍的含量来计价,1.5以上就开始奖励了。    现在1吨纯镍大概是8万元,每1%的纯镍就是800元,打折基本上是600-700元,基本上1.5至2.5之间的镍铁价差就是800元打个折扣,按每变化1%纯镍奖罚,1.5和2.5的低镍铁的价差就是600-700元,中间按照比例调价。    现在有这个趋势,当然也不全是这样做的,这是低镍铁的一个情况。    

    高镍铁的情况和矿之间的换算是10吨湿矿冶炼出1吨高镍铁,换算关系和低镍铁高炉冶炼工艺不一样,因为这个电炉还原是不完全还原,他是控制焦炭的用量、还原剂的用量让铁尽量少还原出来,让镍完全还原,镍铁比不一样,镍的品位会更高一些。    铁不完全还原之后,大概就是入炉的矿含铁17-19%,最后还原出13-14%铁,大概就是7吨干矿提炼出1吨镍铁,然后加上水分基本上就是10吨湿矿提炼出1吨高镍铁。    

    所以懂工艺的好处是可以计算菲律宾镍矿和中国镍铁的关系。    很多机构会公布一些数据,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收费的,比如这个月国内生产多少高镍铁、低镍铁,有些是换算成金属吨的。    知道这个工艺之后就可以通过这个工艺去计算到底消耗了多少矿。    比如说现在中国高镍铁的生产量基本上都是20多万吨,大概是20多万吨的高镍铁和2万多吨金属量,20多万吨的高镍铁消耗200多万吨中高镍矿、低镍铁50万吨合金属量0.8万吨,所以最近几个月镍铁的金属量3万多吨数据就是这样来的。    低镍铁的0.8万金属吨、50万吨低镍铁对应的就是150-160万吨低镍矿。    这样的话国内的镍矿消耗约为400-450万吨。    有些信息网站会公布每个月消耗的镍矿量,但是没有哪一家是真正去统计矿消耗量的,都是通过统计镍铁产量反推镍矿消耗量。    根据7月份、8月份中国镍矿到货量是580多万吨、600万吨来看,最近两个月矿的供应其实是供大于求的,每个月能给中国积累下来150多万吨的矿,所以这两个月就为中国积累了300多万吨的矿。    这是这两个月的情况。    如果在9月、10月能有500万吨矿的话,在雨季到来前还能积累几百万吨,把库存累积的更高一些。    

    然后再往下游就是镍铁到不锈钢的使用。    镍铁前些年飞速发展,因为前几年的镍价很高,5万多、3万多、2万多,去年基本上也是1万多,今年上半年一直在1万以下,前些年的镍价一直很高,中国粗放式冶铁增长非常快,因为利润非常好,刚诞生那几年简直是暴利,温州很多人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内蒙那些炉子差不多都是温州人去搞的,包括现在的青山也是温州老板。    大概十年前,镍铁逐渐替代镍板的使用。    当时中国一年的不锈钢产量也就是100吨左右,然后迅速增长,每年翻番增长,到现在每年2000多万吨。    整个增长的过程不能说是中国镍铁替代镍板,而是中国镍铁创造了一个新的格局。    因为没有镍铁时,中国不锈钢就那么一丁点产量。    不锈钢现在多出来的2000万吨就是靠中国前些年的镍铁去推动的。    中国镍铁生产不锈钢的综合成本比西方国家的不锈钢成本低很多,比我们进口不锈钢的成本要低很多,所以不锈钢前些年有一个大跃进的发展。    总体来说是中国的镍铁推动了不锈钢的发展,这之间存在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主动方稍微吃亏一点,镍铁增长太快造成镍铁的价格长期低于镍板的价格,比如说镍板每1%的纯镍是800元,前面很多年1%的镍铁可能是750-760元,比镍板还便宜几十元。    折合到每个镍,镍铁比纯镍还便宜,并且里边的铁含量还白送,镍铁肯定会被大量的使用。    

    而这种格局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所改变呢?也不是印尼禁矿之后,当然时间点上差不多,但我一直不认为是因为印尼禁矿,所以中国镍铁产业收缩。    而是14年9月之后镍价持续下跌,工厂买原料生产出镍铁再卖出去就会亏钱,一直反复,造成了镍铁厂的成本、利润持续性的倒挂,造成了很多的镍铁厂就没法生存。    从2万多一直跌到7550,价格持续下跌长达一年半的时间,这些工厂就是始终要亏一些钱,虽然亏的不是特别多,一个镍点亏几十块钱。    但是会持续性亏,矿价会把镍厂的利润给吃掉,特别是2015年,镍铁厂能够有利润简直是奇迹。    有一些做套保的工厂还好一点,没做套保的基本上关停了。    还有一些工厂情况是什么呢?看见价格跌到一个位置觉得可以抄底了,买了好几船镍矿,然后发现14000买的镍矿生产出的镍铁市场价格到了12000了,然后还是继续跌,然后把镍铁放在厂里面囤起来,结果价格跌到了7550。    这种持续性下跌的,完全看不到希望,造成中国镍铁厂大量的关停,这才是镍铁产量减少主要原因。        
    镍行业基础知识(4)
    当然跟印尼也有一定的间接关系。    印尼禁矿之后造成了菲律宾垄断,菲律宾才会趁火打劫,把镍矿价推的这么高。    同样的伦镍价格,镍矿价格基本上是翻了一番,这种定价已经完全不合理了。    但是镍厂还得买,中国镍厂通过压缩自己的利润,压缩焦炭、电费、员工工资等,通过压缩其他地方的成本,把这部分成本让渡给镍矿,让镍矿涨到这么高的价格。    所以我特别反感这些矿山这么抬价,本来这一年半的持续下跌就给中国的镍铁工厂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菲律宾矿山还把这个镍矿价格抬这么高,基本上同样镍价的情况下矿价被翻了一倍,把中国的这些镍铁厂从其他地方挤出来的利润和压缩出来的成本全部让渡给了镍矿。    所以现在计算镍矿和镍铁之间的关系,其他成本基本不用去算了,都已经被压缩到一个不能压缩的临界值,可以认为是一个固定值。    那么矿价涨10块钱,如果十吨矿出一吨铁的话,铁就应该涨100块钱,铁里面含有8到9个镍,那么一个镍应该涨10块钱左右,矿和铁之间的价格的变动就是这样一个关系。    

    然后回来再说镍铁推动不锈钢的发展后续会出现的情况。    

    市场持续下跌和矿价吃掉了中国的镍铁厂的利润,所以这两年中国镍铁厂大量的关停,造成了中国镍铁的生产量从前些年一直高歌猛进的飞速增加状态变成了减少状态。    13年的时候,中国镍铁产量大概是六十几万金属吨,14年大概是50万金属吨,15年大概是40万出头(有些机构统计的是38万吨,我更倾向于超过40万吨),今年很多机构预测是30多万吨,所以这几年的产量确实是往下走。    镍铁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使中国不锈钢原料的配比产生了变化。    前些年镍铁大量参与到不锈钢的原料供应中,绝大部分都是镍铁作为镍的原料,特别是高镍铁。    镍板的作用主要是配平比例。    关于高镍铁在不锈钢里使用比例:300系不锈钢含有镍、铬、铁这三个主要元素,铁占大部分,铬含17%-18%, 300系不锈钢含镍8%左右,铬的供应来源是高碳铬铁,含铬50%-55%,镍的供应就是用高镍铁,高镍铁还有11%的镍。    要想让铬占高碳铬铁17%-18%的话,那么不锈钢里需要配1/3吨高碳铬铁,剩下的2/3就是用高镍铁补充。    如果高镍铁中含11%的镍,那么一吨不锈钢里边就剩11%的2/3,大概就是7%。    高碳铬铁和高镍铁就能把不锈钢的主体配出来了,镍的含量毕竟还没到8%,再配点镍板进去把镍提到8%以上,这就是不锈钢的一个基本配料过程。    当然配料之后在吹炼的时候还要去掉很多镍铁和高碳铬铁里边中的杂质,因此有用元素还要略配高一点,把杂质排除之后,再来计算镍和铬的具体比例。    所以,在前些年如果镍铁含有11%的镍的话,纯镍只需要加一丁点,相当于调味。    但是现在镍铁比较缺,就造成了镍板的反向替代,镍板的使用会变得非常大,那就会造成一个问题,铁从哪儿来呢?高镍铁毕竟不够用,之前用镍铁时只是用镍板去调镍铁,但是现在变成了需要用镍铁来调镍板了。    镍板大量使用之后,高镍铁无法起作用,只能用低镍铁来调,这就导致今年低镍铁的行情非常好,价格一直往上涨,基本上没有大幅下跌过,低镍铁现在的价格大概是2400。    

    所以这里就涉及到替代方案的相互之间的对比,高镍铁加镍板合算还是镍板加低镍铁配比合算?按照刚才讲的配料的过程,思路就是把镍板和高镍铁这两样品种按他们所需要的比例配8个镍不锈钢,大概需要纯镍的加1%,高镍铁加7%,7%的含镍量对应的高镍铁和1%的纯镍的价格,这两个价格加起来除以8%,就是这两样配起来,每1%的镍的成本。    纯镍和低镍铁配比的思路是一样的,就是这两样在一定比例下配比,每个比例下镍板块的价格和低镍铁板块的价格加在一起,然后再除以8%。    这样可以对比两种方案哪个更有优势、成本更低?当然,平时不用这么细的对比。    比如高镍铁现在价格是八百五,纯镍价格是七百九,但是并不能说明高镍铁价格更高,还要把低镍铁和镍板配起来,对比综合的价格。    我大概算了一下,高镍铁中的铁折合到低镍板配比工艺中,价格需要上提大概接近一百块钱,比如镍板是八百块钱,高镍铁就应该卖到900块钱。    这就是不同配料之间的经济性的问题。    
    镍行业基础知识(5)

    印尼镍铁产业可讲的内容不是特别多,但是可以体现未来几年的很重要的趋势。    青山钢铁和振石集团这两个公司排在前面,除了这两家和Indoferro其他公司都没有生产。    青山的一期二期加起来是90万吨的产量,明年还要上三期,再加30万吨。    100万吨的不锈钢其实已经建好了,等高碳铬铁的供应上来了之后就可以投产。    青山的产量折算成金属吨的话有90万吨的镍铁,印尼的矿比较好,镍铁比比较高,生产出来的镍含量能够达到12%-13%甚至更高。    按照12%-13%核算的话,一年90万吨镍铁也就含有10万吨纯镍,当然具体生产多少得看市场各个机构监控到的数据,从最近几个月来看的话,基本上比较满产,30万吨的镍铁相当于是4条RKEF工艺生产线,其他工厂基本上一年只有20万吨的产量,青山能达到30万吨,确实把这个工艺玩的特别好。    振石在8月份有个新闻,有11600吨镍铁运到了他的国内的工厂东方特钢。    四台八十立方的高炉,每台一个月的产量大概是两千吨,11600吨相当于六台炉子一个月的产量。    振石4月的时候公布消息运回来一次镍铁。    推算起来,基本上就是三个月中每个月有两台炉子的生产量,和市场传言一样,四台炉子只开了两台。    明辉、现代、恒顺这些厂都没开,这个名单里面的公司确实是建好了,但是没有在生产。    总体来看,这几个厂加起来也没有青山的产能大,所以印尼那边的整体情况并不是特别好,主要还是因为这几年的镍价持续低迷,建厂的积极性不是特别高。    

    今年镍铁的价格摆脱了持续下跌的倒挂状态之后,给了市场一点信心,建厂进度确实是明显加快。    最近各种报道工厂建厂也是这波上涨带动起来的,但是这种建厂的情况在今年很难的体现出来。    如果今年镍价不恢复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这些厂子虽然建好了也难以投产。    如果价格高一点刺激这些炉子早点建成的话,确实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压制作用。    印尼这边在建的工厂大概是有30多个,菲律宾当地还有ANTAM和INCO印尼的一个工厂,没放各个统计中,因为他们的工艺都不是中国人采用的小高炉或者是矿热炉典型的这两种工艺,所以基本上他们的生产都没有统计在里边。    ANTAM他们的生产的也是属于镍铁,叫ferronickel,是名副其实的镍铁,不是镍生铁,大概含镍二十个。    最近这几个月都是3000来吨的实物吨,主要卖到中国。    INCO产出的低镍是镍的中间产品,还要到日本或大连进行深加工提取纯镍,所以也不需要进行统计。    考察印尼方面的情况,不需要逐个工厂分析,大多数工厂还在建,镍铁方面基本就是青山在生产,振石虽然也在生产但是量不是很大,其余建好的工厂产能加起来也没有青山大,总体上印尼的情况并不太好。    

    然后说下印尼镍铁产业的一个观点。    印尼镍铁产业的起来缺一把火,这把火就是就是镍价,我认为镍价到11000左右可能达到一个燃点,真正迅速燃烧起来需要镍价在12000-13000。    如果是11000的价格下不会很快,但是如果能一直维持的话,镍铁厂还是可以慢慢开起来,后续在建的工厂也是个巨大的变量,能否在比较好的预期下把工厂建起来也有很大影响。    比如新兴铸管、德龙等工厂还没建好,如果市场价格能给他们更好的预期的话,他们建厂的积极性会更高、更早建起工厂,但也需要到明年之后,今年关注这些正在建的工厂意义不大。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规模效应对成本确实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工厂开起来之后,规模效应会使成本逐渐下移。    所以在那里建的厂越多,整体来说镍铁的成本会越低。    那个地方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各个环节的成本都会下移。    比如之前从宁夏、内蒙等地开始建立镍铁厂后,在乌兰察布也迅速建起来几十个镍铁厂,这体现了示范效应。    规模效应会刺激更多的中国人一窝蜂地建厂,使规模越来越大。    

    原文出处:http://mt.sohu.com/20160910/n468153759.shtml

    
    铁矿石资料收集

    1. 原矿产量,成品矿产量.

    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在2011年的数字是13.3亿吨,如果换算为成品矿,就涉及一个品位标准的问题。    但是,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总裁董朝宾今天透露,国内铁矿石的产量虽然在增加,但是平均品位却在下降,“2003年国产矿品均品位为40%,到2012年上半年平均品位只有25%了”。    

    即便是按照去年13.3亿吨的原矿产量,如果乘以25%的平均品位,那么2011年中国国产铁矿石成品矿只有3.33亿吨.

    2. 中国铁矿石需求量
    根据12日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2016年中国约需要消耗铁矿石10.92亿吨,与2015年持平,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87.3%。    

    同时,中国自产的铁矿石原矿产量前10月为10.6亿吨,同比下滑6.6%,考虑到目前的市场行情和冬季因素,预计今年铁矿石原矿产量为12.8亿吨,同比下降7.3%。    

    根据预测,2017年中国生铁产量为6.69亿吨,预测需要消耗铁矿石10.57亿吨,同比下降3.2%。    

    除了铁矿石之外,钢铁生产的原材料焦炭在今年将达到4.47亿吨,基本与2015年持平。    根据中国2017年生铁产量6.69亿吨推算,并考虑出口焦炭约增加200万吨以及其他阴损,2017年焦炭产量将为4.37亿吨。    以此测算,2016年中国焦化行业消耗炼焦洗精煤5.49亿吨,需要原煤9.98亿吨,2017年中国焦化行业消耗炼焦洗精煤为5.36亿吨,需要原煤9.74亿吨。    

    3. 港口存货量

    
    铁矿石分析文章:

    1. 2017年3月6日相关评论文章. (当时1709收盘价为604)
    诡异铁矿石:一边是价格上涨 一边是港口库存新高

    2017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延续涨势、近两个月上涨了20%!在商品里颇为抢眼。    诡异的是,伴随价格上涨,港口库存也是一路飙升,一边是价格上涨,一边是港口天量库存,涨的让人有点心虚。    

    从价格走势上看,铁矿石期货价格始终处于对现货追逐的贴水状态中,3月3日62%pb粉矿价格报751.57元/干吨,而铁矿石期货于当日夜盘报690元/吨,基差为61.57元/吨。    

    市场供应宽松价格就一定跌?你错了!

    理论上来说,商品供应宽松、库存增加,价格通常都会跌,可铁矿石偏不。    今年铁矿石期、现货价格一路上涨,库存也越堆越多。    
    据海关统计,1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9200万吨,同比增长12%,单月进口量为仅略低于去年9月份的历史次新高水平。    自去年8月份以来港口铁矿石库存量一直在1亿吨以上的高位,截至2月28日,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达到1.32亿吨,连续刷新历史新高。    国内钢铁进口铁矿石库存平均天数为28天,也处于较高水平。    

    谈到这一现象,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表示,就铁矿石来看,市场整体供应宽松基本是确定的事。    影响矿价走势是多方面综合形成的结果,很难单纯从供应宽松就能判断价格一定会趋弱。    

    推动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大涨的主要原因,邱跃成给出三方面的分析:

    一是钢厂利润一直处于高位,钢厂对矿石采购比较积极,尤其是在钢厂利润扩大阶段,钢厂倾向于使用高品矿来提高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高品位铁矿石资源相对偏紧,价格上涨;

    二是开年以来全国多个地方基建投资加码,例如新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就高达50%以上,这些都直接刺激了钢铁行业,而相关最上游的铁矿石等原材料则更是受此影响价格走强;

    三是我国明确6月30日前清除生产建筑用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这部分退出的产能很大部分将通过提高现有的高炉利用率来弥补,将提升铁矿石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    

    “当前整个黑色系商品中,铁矿石的基本面可以说是最弱的,当前价格涨至90美元/吨上方也已超出了多数机构的预期。    这样的价格不但刺激海外矿山加速释放产能,也将刺激国内矿山复产逐步增多。    从中长期来看,我认为铁矿石价格难以持续当前的高价位,多数时候将会跟随钢材价格以及钢厂利润变化而波动,整体震荡趋弱的可能性较大。    ”邱跃成称。    

    据业内人士测算,2017年海外铁矿石新增供应将达到8000万吨左右,且增量主要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高品位矿增量接近7000万吨。    细分如下:

    淡水河谷年产能达9000万吨的S11D项目已正式投产,1月份就开始发运,全年发运量预计在2000-3000万吨;

    力拓新矿区NT二期项目在2016年四季度已投产500万吨产能,2017年四季度将再提升1000万吨;

    必和必拓预计2017财年西澳铁矿石产量较2016 财年将增加800-1800万吨;

    罗伊山2016年发运量约2000万吨,2017年计划发运4500万吨;

    Samarco计划在2017年7月复产,全年复产量500万吨左右。    

    国内矿方面盈利好转,整体开工率在2月下旬已提升到68%左右,全年预计国产矿增量将超过1500万吨。    

    2. 2017年6月4日评论文章(1709收盘价429)
    矿价进入下行通道
    港口库存数据是供应充足的一个信号,矿山巨头必和必拓在继续看好钢铁生产前景的同时,也把供应过剩列为可能导致铁矿石价格走低的多个风险因素中的一个。    
    据监测数据显示,有风向标之称的标普氏62%铁矿石指数,5月19日暂时回涨0.6美元至63.05美元/吨,但较3个月之前95.05美元/吨,跌去三成多。    
    随着需求淡季的来临,港口库存一直维持在1.3亿吨以上,而国外矿山持续不断的发货,仅从价格上来讲,铁矿石市场可能会“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普氏62%指数在2月21日达到95.05美元/吨,创下2014年8月以来的新高。    不过,钢企策略的改变,却让矿价进入下行通道。    “此前矿价上涨,源于钢企订单多达两三个月,矿山巨头不断增加发货量,但随着订单量下降,钢企普遍采取去库存策略。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指数显示,4月份,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为46.9%,较上月下降3.7个百分点,时隔3个月后重回50%以下的收缩区间,且两连降至2016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    因为订单的变化,在对待原料库存上,钢企开始去铁矿石库存,但矿山却在持续发货,这也直接造成港口库存堆积增加。    同时,国家打击“地条钢”,关闭中频炉,废钢供应量增大,在废钢的价格优势下,钢厂对废钢的需求增多,对铁矿石的需求减少。    
    伦敦公海资本公司分析师Richard  Knights称,“只有更低的价格才能摆脱产能过剩。    预计下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或回落至40美元/吨甚至可能是30美元/吨”。    “随着淡季的来临,铁矿石现货市场即将迎来又一轮的熊市。    ”在分析师看来,国外矿山持续不断的发货让这次淡季的来临更是“雪上加霜”。    不过,分析人士称,当前国内因投资增加的需求还将持续,铁矿石真正的熊市,可能最早会在三季度末、四季度的时候显现。    

    3. 2017年6月4日
    大商所:适时调整铁矿石期货交割质量标准

    6月2日,大商所在大连召开铁矿石合约交割质量标准调整论证会,来自钢厂、铁矿石贸易企业的近二十位代表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就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交割质量标准的调整思路和举措进行了讨论。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最后表示,大商所将在广泛征求和听取市场意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铁矿石期货交割质量标准,满足广大企业客户的经营需求。    
    铁矿成本的概念区分


    一般提到铁矿石的生产成本,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我们根据国外的财务习惯将海外矿成本分为四类:

    成本分类 含义
    C1 COST 矿石开采到运至码头的成本
    CASH COST C1+海运费+矿权费+一般管理费用
    ALL-IN-CASH COST CASH COST+利息+设备维护费用
    COST All-in-cash cost的基础上加上摊销和折旧

    那么,所谓的边际成本,指的就是现金成本了。    

    根据FMG的公告,2014年四季度,FMG综合矿区的现金成本为41美元/湿吨,经测算,2015年上半年,此数字预计降至35美元/湿吨。    根据目前 FMG超特粉的定价方式,上述价格折算到62%品位/干吨的普氏标准值将击穿50美元。    对于2015年上半年来说,FMG的理论边际减产线在上季度末测算 值的基础上再降10%以上。    


    除此以外,我们不该忽略竞争格局加剧的环境中,矿山企业的降成本能力,例如技术革新、降费、裁员等。    

    除此以外,市场上流传多种多样的铁矿石成本曲线,但统计口径繁多(FOB成本、CFR成本、干吨成本、湿吨成本、EBITDA成本等不胜枚举),且由于矿山 产品的品位、含水量、杂质元素含量各不相同,定价方式各异,不能简单比较。    衍生品市场的定价都是针对标准品的,如果不将已知成本曲线中的数据折算到标准品,则很难指导交易。    

    

    
    大量囤积红土镍矿的悲哀与反思
    2012/5/30

    据最新统计掌握的数据,我国红土镍矿库存已经逐步朝着2000万吨目标靠拢,这里面包括各大港口囤积的库存,镍铁生产企业库存以及在途转运的库存,如果按照不锈钢正常需求的状况计算,红土镍矿冶炼成镍铁后被钢厂冶炼不锈钢作为消耗依据的话,我国一般消化红土镍矿的数量为每月200-250万吨,由于近期镍价持续下行,钢厂为了减少亏损,冶炼含镍不锈钢的数量也在逐月下降,影响了镍铁需求从而导致红土镍矿的需求也在逐月下降,因此目前储存的镍矿库存按照现在的需求起码要消化近一年。    
    一.大量囤积红土镍矿带来的悲哀
    1.资金链的悲哀
    我们如果按照印尼红土镍矿1.8-1.9镍品位计算,按照现在的价格平均在550元/湿吨,2000万吨镍矿库存大约占据资金需要100多个亿人民币,国内企业资金链普遍困难需求又不畅的情况下,这么多资金“困”在仓库里实在是一大悲哀。    
    2.镍矿投资者面临亏损加剧的悲哀
    我国大部分镍矿库存高企的时间段是二个时期内加剧的:一个是去年8月份人们为了吸取前年印尼及菲律宾雨季前镍矿缺货造成的供不应求局面,因此去年雨季前许多投资者提前做好因对工作而大量采购红土镍矿,而去年7月低至8月初的伦镍价格在24000-25000美元/吨;另一个大量采购时段是在今年春节以后,春节以后诱发大量采购欲望的主因有二个:一个是春节前伦镍一路上涨,部分投资者看好春节以后伦镍将继续上涨,从而诱发镍矿投资者争抢资源的欲望;另一个诱因是印尼将于5月份禁止镍矿出口的消息,这个消息极大鼓舞了投资者在印尼禁止出口前大肆争抢镍矿资源,认为只要“抢”到资源就是胜利在手,据部分镍矿投资者坦言,采购印尼镍矿的人越来越多致使造成运输船特别紧张,要想搞到一条“大船”比采购镍矿还要困难,“人们已经疯了”,但“疯”是有代价的,今年春节以后的伦镍价格在20000美元/吨以上,现在已经跌到17000美元/吨以下,而且由于争抢的人很多,印尼、菲律宾镍矿主报价也没有跟随伦镍下探的预期,有时候价格还“节节攀升”。    可悲呀,现在储存的红土镍矿的成本已经高于现货销售价格,价格倒挂形成的亏损面越来越大,惜售心态及资金链的困扰矛盾越来越突出。    当然这种悲哀还在延续:伦镍价格还在弱势整理,但采购欲望还在燃烧,印尼从5月份开始加征20%出口关税后,投资者又把欲望烧到镍品位比较低的菲律宾那边去了,近期又有多条大吨位船将有镍矿进口。    
    二.大量囤积红土镍矿的反思
    国内镍矿投资者大量囤积红土镍矿也有他们的道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理由:
    1. 资源是越用越少的,未来掌控资源就是掌控市场
    2.我国巨大的不锈钢需求需要大量的原材料配置,而镍资源我国进口依存度将超过60%。    
    3.国内投资渠道偏少
    4.主要产地实施的出口限制禁令会导致国内市场供求失衡
    5.部分投资者还认为国内镍铁产能大肆扩张最终会影响全球镍价。    
    其实普通投资者往往忽略了以下这些重要因素:
    1.全球不锈钢产业链的定价模式一直是按照英国伦敦交易所(LME)权威模式予以定价,国内最大的具有价格风向标作用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也只能跟随定价,而LME是那些国际金融大亨操控的交易市场,伦镍的金融属性远大于它的商品属性。    金融大亨可以很轻松的利用国际上那些金融事件、货币政策、特发事件等掌控伦镍价格趋势,当然最终还是以供求关系决定它的价格趋向,但那是全球的供求关系,而不是我国局部的供求失衡。    
    2.国际金融资本的背后支持者是发达国家的政府,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警觉”,他们明理上“和平共处”,暗地里多在想方设法做空中国经济,不锈钢定价权由伦镍掌控,只要我国不锈钢产业链上的库存远高于“安全库存”,国际金融资本绝对不会做“救世主”,由于政治的企图,他们会利用“题材”乘机打压,达到做空我们的目的。    投资者不妨查考一下,历史上我国不锈钢产业链上只要有库存高企的时候,镍价将面临下行的趋势。    
    3.不要相信我国镍铁有“定价权”
    我国众多镍铁企业大部分多是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产业集中度很低,镍铁下游的不锈钢企业经营利润的微薄无法抗拒镍价的涨跌损益,无奈跟随或者叫被迫跟随,况且不锈钢冶炼企业还有纯镍及不锈钢废钢作为炉料替代镍铁,而国内这二个炉料的价格也是跟随伦镍趋势调整而调整。    可以保守的预计,未来很远很远时期内,镍铁价格无法左右伦镍价格。    
    镍矿、镍铁等不锈钢产业链上的投资者一定要站在全球的角度认真研判大势,研究预测伦镍走势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善于抓住机会,不断提高企业抗风险的预判和预控能力。    (

    2017年5月18日国内港口红土镍矿价格最新市场行情


    名称 规格 价格(元/湿吨) 涨跌 备注


    菲律宾红土镍矿 Ni-1.4-1.5% 300-320 → 天津港车板含税价

    菲律宾红土镍矿 Ni-1.5-1.6% 340-360 → 天津港车板含税价

    印尼红土镍矿 Ni-1.7-1.8% 400-480 → 天津港车板含税价

    印尼红土镍矿 Ni-1.9-2.0% 520-570 → 天津港车板含税价



    

    

    

    
    在2016年4月8日下午的《国内铁矿石和废钢市场》专题论坛上,中国罕王控股集团总裁兼CEO潘国成作题为《全球铁矿石供需关系再平衡及未来走势》的发言,主要发言内容如下:

    1、中国铁矿石市场状况

    需求增长失去动力,进口库存居高不下,下行周期已经触底。    2015年产量达13.8亿吨,同比降9%,是过去十年的首次下跌,铁矿石的品位继续呈贫化趋势。    华北地区铁矿产量占比最大,东北地区铁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产量居第三,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3%。    

    进口量增速明显放缓,已经进入平台期。    201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增加值9.53亿吨,年增长率2.2%;进口达到历史最高纪录,尽管增速放缓。    

    2015年,铁矿石产品表观消费量为12.2亿吨,同比有所下降。    表明中国铁矿石产品需求量已经进入下降通道或者负增长阶段。    

    2、铁矿石生产成本分析

    不完全统计,除了小型的、高成本的、已经停产的矿山,2015年中国保持全年正常运营的矿山铁精矿的全现金运营成本AISC为人民币350-470元/吨。    随着宏观经济放缓,各类原料及劳动成本不断下降,中国铁矿企业的运营成本总体下行。    

    据统计,2014年全球四大生产商的的平均全现金成本(AISC)为42美元/吨(62%,干基调整),明显低于国内铁矿石成本。    

    中国铁矿企业的生存条件:铁矿品质好,矿山规模大,技术工艺先进,政府水费改革等。    

    提升国内铁矿企业竞争力需要超低成本,周边横向整合。    

    3、铁矿石市场再平衡

    预测:2016年及未来三年供需将达到基本平衡状态,但需求不振仍是价格低迷的主因。    2016年中国铁矿需求将保持在12亿吨左右,国内铁矿企业总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水平,进口将在10亿吨左右,价格45-55美元/吨波动。    

    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夏杰思2016年11月表示,全球铁矿石供应过剩的状况会持续几年,大概需要7-10年才能实现供需再平衡。    中国的经济状况会对铁矿石价格产生了一些影响,未来7-10年铁矿石市场会有波动,就跟过去两年情况差不多。    

    力拓三季度生产报告显示,销量同比下滑下降5%至8090万吨,不及预期的8350万吨。    其下调了今年铁矿石销售预期,全年销售预期从之前预计的3.3亿吨下调至3.25-3.3亿吨之间,2017年的铁矿石指导发货量为3.3亿-3.4亿吨。    力拓继续降低成本,保持成本优势,不管价格周期到哪个低谷我们都能够处在一个优势位置。    

    力拓非常关注中国市场对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尤其是中国政府推出的针对房地产的限购政策,因房地产是钢铁需求的最大领域,这直接影响对原材料铁矿石以及煤炭的需求。    另外,今年以来,为了扩大份额降低平均成本,淡水河谷和RoyHill等国际矿商都在加紧扩产步伐。    RoyHill计划在2017年初实现5500万吨的年度产量目标,淡水河谷的卡拉加斯S11D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2月如期投产,2017年1月开始销售,该项目年产能高达9000万吨。    这两家新增产能超1亿吨,无疑会加剧当前市场的过剩情况。    但如果明年矿价维持弱势,可能会影响项目的产能释放。    

    就铁矿石价格走势,夏杰思称,中国经济及政策的变化,以及国内矿山产能的变化肯定会对铁矿石价格带来一定影响。    比如国内铁矿石年产量此前大约在4亿吨,随着矿价下跌,国内矿企大多调整了生产计划,每年大约有1亿吨的缺口要靠进口来弥补,所以需求短期内就会大幅增长,矿价也就自然会随之上涨。    但他称当前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很难长期持续下去,因铁矿石市场上整体过剩的情况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如何应对低矿价和中国钢铁去产能的挑战?力拓继续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投入,使吨矿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使之在整个价格周期里都能保持成本优势、竞争优势。    根据力拓今年半年财报,其在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石单位现金成本下降至14.3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16.2美元/吨降低了1.9美元/吨。    在四大矿业巨头中,力拓和必和必拓成本最低,到岸成本均低于25美元/吨。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中国基建地产回暖带动钢材需求增加,62%品位的铁矿石均价升至50美元左右。    在大幅削减资本开支的条件下,力拓上半年取得了155.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虽然较去年同期下降13.8%,但其当期基本收益15.6亿美元(剔除一次性项目后),净利润17.13亿美元,同比大增113%。    与此同时,债务减少9亿美元,股息分红8亿美元。    

    夏杰思自7月履新之后,对力拓开启了新一轮架构调整,新的组织架构包括四个产品集团——铁矿石集团、铜和钻石集团、铝产品集团、能源和煤矿集团。    与此前业务结构对比发现,夏杰思将更具竞争力的铜与钻石业务打包,更注重优势产品的组合。    

    夏杰思也格外注重中国市场。    从1973年至今,力拓已经向中国市场运送了20亿吨的铁矿石。    他称,“中国对力拓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是我们最大的铁矿石等产品的消费市场。    ”力拓每年大约有40%的收入来自中国。    
    2017年铁矿石价格将何去何从
    鸡年春节刚过,铁矿石价格就迎来了新的一波涨势,价格由2月6日的78.08美元/吨涨至2月14日的90.20美元/吨。    铁矿石市场的风吹草动总是牵动着钢铁行业的每一根神经。    2016年,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平均值为211.36点,同比上升7.35点,升幅为3.60%。    其中,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98.24点,同比下降11.37点,降幅为5.42%;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平均值为213.85点,同比上升11.24点,升幅为5.55%。    

    那么,2017年,铁矿石的价格将何去何从?

    从供给来看,总体上,2017年,全球铁矿石市场供给将有一定幅度增加。    2017年,预计淡水河谷新增供应3000万吨,力拓新增1200万吨,必和必拓新增1200万吨,FMG新增500万吨,罗伊山增量在2000万吨~2500万吨,英美资源增加400万吨,巴西萨马科铁矿(Samarco)复产贡献500万吨~1000万吨,其他地区暂未有矿山增产的迹象。    2016年12月17日,淡水河谷S11D项目正式启动,现在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据公开消息,S11D项目将于未来4年逐步达产,其额定年产能为9000万吨,也将在这4年间逐步释放。    2020年,淡水河谷总年产能预计将达到4亿吨~4.5亿吨。    可以预见,S11D项目将是2017年全球铁矿石市场增量的主要来源。    2016年以来,铁矿石巨头们进行的有意或无意的减产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助推器,也体现了铁矿石巨头对市场的掌控能力。    2017年,按照四大矿山的产量预期,供应仍将有所增加,但如果矿价大幅下跌,仍有很大可能出现战略性减产的情况。    

    从需求来看,全球生铁产量将基本与2016年持平。    2000年~2013年,全球生铁产量基本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自2013年达到峰值12.06亿吨之后,生铁产量开始转为逐年下降,到2015年已经降至11.59亿吨,2016年则与2015年持平,仍为11.59亿吨。    此外,铁矿石需求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炼钢工艺。    根据世界钢协的统计资料,2006年~2015年,电炉钢占粗钢总产量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达到最低值25.1%,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未来将进入回升区间。    因此,预计2017年全球生铁产量将与2016年水平相当,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将不会高于2016年。    

    综合来看,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关系在2017年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供大于求的程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是判断铁矿石价格走势的核心逻辑。    

    从成本来看,总体上,2017年,铁矿石成本仍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力拓、必和必拓、FMG以及淡水河谷等铁矿石巨头仍然在成本曲线的最底端,这些铁矿企业在铁矿石价格降至40美元/吨时,仍然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而在海运费方面,大型矿砂船的投入使用将使淡水河谷的铁矿石运费价格大幅降低,其到岸成本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成本曲线将进一步变得“扁平”。    此外,铁矿石两大出口国(澳大利亚、巴西)的货币贬值是大概率事件,这一因素也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成本曲线继续下移。    

    从其他因素来看,铁矿石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美元指数、其他大宗商品的走势对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这种影响或将在2017年体现出来。    美元方面,铁矿石价格与美元指数的负相关关系当前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背离。    从长期来看,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元走强的预期已经出现一定的不确定性,而铁矿石价格也缺乏继续上涨的动力,这将促使2017年铁矿石价格逐步回调至正常区间。    

    纵观2016年,5月中旬前和11月之后,铁矿石价格走势与原油走势基本一致,因此,后期不排除其与原油价格走势趋同的情况。    同时,2012年~2016年,铁矿石价格和焦炭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对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重要,类似2016年276个工作日限产的情况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煤炭和“双焦”价格不再具备大幅上涨的可能,其对钢材和铁矿石价格的带动作用也将趋弱甚至消失。    

    从2017年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基本面情况来看,铁矿石平均价格不会高于2016年的峰值,也不会低于2016年的均价。    综合预计,2017年进口铁矿石均价会在55美元/吨~70美元/吨的区间运行。    而当前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突破90美元/吨,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受前期澳大利亚台风影响,力拓和必和必拓的船期推迟。    第二,由于FMG折扣不如预期,长协合同迟迟定不下来。    第三,淡水河谷BRBF(巴西高硅和卡粉的混料)定价不合理,也耽误了长协合同的签订。    第四,期货炒作。    为弥补长协矿不足,钢铁企业会在港口临时补一点货,期货炒作导致了现货价格的疯涨。    从目前来看,这些因素的作用是暂时的。    

    2016年铁矿石市场还有一个“插曲”值得关注:部分海外矿山企业加价。    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铁矿石“指数+溢价”定价模式不可取。    这个“插曲”,是铁矿石市场供需双方的一次博弈。    可以预见,2017年,在中国钢铁去产能的背景下,铁矿石市场的这种博弈仍将持续,并可能在一段时期出现一定程度的激化。    但我们相信,坚持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提高市场适应性,中国钢铁企业和国内矿山能在资源的博弈中获得正当的权益,实现新的发展。    
    【供应减少消费增加基本面向好】中经指数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镍价多数在7.3万元/吨~8.2万元/吨之间徘徊,三季度价格高于二季度的水平,与LMEX指数表现一致。    镍价在第三季度走势不断上探,季度累计涨幅10%以上,主要受菲律宾矿业环保审查消息的影响,菲律宾新总统及新的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部长自6月底开始对境内不达标矿场开采进行整顿,7月份,不断有矿山关停消息流出,市场对镍矿供应锁紧预期不断升温。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LME期镍均价10310美元/吨,同比下跌3%,环比上涨16%。    9月底,伦镍库存36.2万吨,较上季度末减少近1.7万吨。    第三季度沪镍主力合约均价80752元/吨,同比下跌5%,环比上涨15%。    第三季度现货价格也跟随期货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2016年1~8月份,我国镍钴采选业施工项目有10个,投资额为10.2亿元,同比增加125.26%;镍钴冶炼施工项目有44个,投资额为53.1亿元,同比下降24.84%。    2016年三季度我国原生镍(包括镍生铁含镍量,下同)产量估计为15.3万吨,同比减少2.5%,环比基本持平。    其中电解镍产量为4.5万吨,通用镍产量为0.8万吨,镍盐产量为0.7万吨,含镍生铁产量为9.3万吨。    前三季度我国原生镍产量总计为43.6万吨,同比减少8.2%,预计全年我国原生镍产量为58万吨。    

    2016年1~7月份,全球镍矿产量117.43万吨,同比减少6.5%。    全球五大洲镍矿产量同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供应全面萎缩。    亚洲地区镍矿产量39.14万吨,同比减少11.3%,除印尼产量同比增加30.2%外,其他亚洲国家产量普遍出现下滑现象,主要镍矿出口国的菲律宾产量同比减少24.4%至21.59万吨。    欧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产量降幅分别为8.2%、6.9%、2.2%及1.9%。    供应全面缩减。    2016年1~7月全球原生镍产量112.9万吨,同比减少2.6%。    其中除美洲产量同比增加1.6%外,非洲、亚洲、欧洲、大洋洲产量均下降,降幅分别为8.5%、1.6%、7%和0.7%。    2016年1~7月全球镍消费量117.15万吨,同比增长6%。    

    分地区看,除澳洲外,其他消费地区消费量同比均呈增长状态。    消费量最大的亚洲地区1~7月份消费量83.44万吨,同比增长6.4%,其中中国消费量的绝对数量以及增幅都处首位,1~7月份中国镍消费量61.74万吨,同比增长8.1%。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7~8月份我国共进口镍矿756万吨,预计三季度进口量为1200万吨,同比减少7.7%,大部分是来自菲律宾的红土镍矿。    7~8月份我国电解镍进口量为5.7万吨,预计三季度进口量为8万吨。    前8个月累计进口电解镍28.7万吨,同比增长69.8%。    其中自俄罗斯进口量19.1万吨,加拿大进口量2.5万吨,挪威进口量1.72万吨,南非进口量1.38万吨。    自4~5月份开始,我国进口电解镍进入了较大幅度的亏损,亏损局面一直延续第三季度,平均每吨亏损额在3000元左右,最高亏损至6000元/吨以上,如此长时间大幅度的亏损打消了市场的进口积极性,融资镍的需求也降低。    进口电解镍在4月份创高点后,进口量逐渐减少。    

    受国内含镍生铁产量下降和青山印尼项目顺利投产影响,2016年以来我国镍铁进口量迅速增加,1~8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镍铁63.4万吨,同比增加46.3%,进口镍铁折合金属量9.69万吨,较去年同期9.56万吨金属量增加0.13万吨,增幅仅1.4%。    分进口国看,自印尼进口45.09万吨,新喀里多尼亚进口6.56万吨,哥伦比亚进口4.07万吨,巴西进口3.64万吨。    

    2016年第三季度伦镍库存减少1.7万吨至36.2万吨附近,国内电解镍可统计库存23万吨左右,较第二季度减少近3万吨。    由于我国进口镍长期大幅度的价格亏损,进口积极性降低,开启消化国内电解镍库存。    另由于2016年为近5年来首次出现供需缺口,在镍矿库存与NPI库存均位于低位的情况下,全球镍板显性库存开始降低。    

    第三季度受环保影响,国内NPI产量下降,进口镍铁实际金属量同比增加微弱,但同期国内不锈钢产量特别是300系不锈钢产量减少有限,国有大钢厂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了300系的供应量。    故国内NPI的库存继续降低,特别是8月份库存消耗量增大。    截至三季度末,国内NPI库存12万吨,较二季度末减少3万吨。    

    截至第三季度末,国内港口镍矿库存1538万吨,较二季度末增加228万吨,第三季度为国内港口补库的高峰期,且今年受菲矿供应收紧的影响,镍矿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菲矿商出货积极性提高,国内贸易商操作的积极性也被带动,8月份进口量不降反升。    但由于进口镍矿品位的降低,港口实际镍矿金属量低于去年同期。    

    【城镇化建设利于镍消费】目前,我国镍消费主要集中在不锈钢、电镀、电池及合金铸造领域,其中以不锈钢消费最多。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原生镍消费量为106万吨,同比增加8.6%,增速有所回升;其中不锈钢行业占84%,电镀6%,合金铸造5%,电池3%,其他2%。    预计2017年我国镍消费量还将稳步提高到113万吨。    

    从不锈钢领域镍消费量来看,2015年我国不锈钢产量为2157万吨,同比下降1.1%。    估计2016年产量会恢复至2361万吨,同比增长9.5%,300系比例上升至50.5%!2017年产量继续增加至2500万吨,300系占52%。    

    2015年,我国不锈钢行业共消费镍金属量97.7万吨,其中原生镍为82.1万吨,废不锈钢16.1万吨,其中原生镍中电解镍为26.6万吨,镍生铁38万吨,进口镍铁15万吨,烧结氧化镍2万吨。    

    2016上半年我国不锈钢行业共消费原生镍43.5万吨,其中电解镍近15万吨。    随着NPI产量的下降,电解镍和镍铁的消费量明显增加。    2015年,我国不锈钢行业共消费镍金属量97.7万吨,其中原生镍为82.1万吨,废不锈钢16.1万吨。    其中原生镍中电解镍为26.6万吨,镍生铁38万吨,进口镍铁15万吨,烧结氧化镍2万吨。    2016上半年我国不锈钢行业共消费原生镍43.5万吨,其中电解镍近15万吨。    随着NPI产量的下降,电解镍和镍铁的消费量明显增加。    

    2016年,我国不锈钢出口有望达到400万吨,同比增加17%。    技术进步的推进成本下移,使我国不锈钢的出口价格有竞争优势。    但我国不锈钢的出口增加的同时不断招致反倾销指控,外部压力越来越大!2016年表观消费量有望达到1667万吨,同比增长7%。    未来我国不锈钢消费还是要依赖国内市场!

    由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镍消费领域,不锈钢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目前,不锈钢的市场价格较低,这就有利于不锈钢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推广应用,也将进一步扩大镍的消费。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将提高人们对优质生活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必将促进不锈钢的消费。    其最直观的体现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对管材的消费上。    据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将对使用超过50年的灰口铸铁管、石棉水泥管等落后管材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共计约9.23万公里。    而在供给水管系中,薄壁不锈钢给水管已被国内外工程实践证明是给水系统综合性能最好的、新型、节能和环保的管材之一。    在管网改造的过程中,所用薄壁不锈钢管材以1/3的比例估算,外来不锈钢水管年需求量将在45万吨~65万吨。    

    同时,薄壁不锈钢管材因其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强、施工方便等特点,已经成为燃气管道的“新宠”。    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建城镇燃气管道约25万公里,到“十二五”期末,城镇燃气管道总长度达到60万公里,预计年消费不锈钢管7万~10万吨。    燃气用薄壁不锈钢管的推广又成为应用的一个亮点。    

    在镍消费领域,除了不锈钢之外,电池消费也占有很大比重。    电池行业用镍主要体现在镍氢电池的泡沫镍、储氢合金、球镍三大类材料以及三元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前驱体原料中,其中储氢和泡沫镍用电镍,球镍和三元材料用硫酸镍。    

    据相关数据,2015年我国电池行业用镍2.4万吨,同比增加4.5%。    2015年三元材料用镍已经超过1万吨,超过储氢合金和球镍,成为主要的用镍领域。    2016年储氢\球镍用镍持平,但是三元材料用镍增加,综合分析,电池行业用镍达到2.8万吨,同比增加16.7%。    

    据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爱东介绍,电池行业用镍量增加,得益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她介绍说,2015年,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40万~50万辆;2020年达到150万~200万辆,2025年达到300万辆。    2015年,中国三元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装备的30%,带动的镍消费增量2000吨,钴消费增量为1255吨;预计到2020年,中国三元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装备会提高到80%,带动的镍的消费增量2.3万吨;钴消费增量为1.5万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池行业用镍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不锈钢行业用镍占比将下降至62.3%,电池行业用镍将增加至10%。    不锈钢行业依然是镍消费的主体,但电池行业消费增速最快。    

    在高温合金领域,镍也有一定的消费比重。    2011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开展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机重大专项调研和论证。    两机专项投资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军用和民用发动机产业,将迎来万亿元级市场需求,核心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期。    据特钢协会的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高温合金粗钢产量8749吨,同比增长6.9。    估计2016年高温合金产量为1.3万吨,镍钴的用量分别为6500吨和1300吨。    

    【去库存镍价或将回暖】对于后市镍价走势,徐爱东表示,2017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镍的供需缺口仍将将进一步消化库存,镍价有望逐渐回暖。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是中国去库存最明显的一年,但是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大量的电镍进口,导致国内库存重新回到上升的通道,预计到2016年底,中国各类库存累计大约会达到27万吨。    2016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公司产量有增有减,总体来看,减产幅度大于增产数量。    2017年,由于中国在印尼投资的含镍生铁产量逐渐达产,全球原生镍产量有望重新回到增加的轨道上。    

    就全球镍库存变化而言,2015~2016年期间,全球镍库存在中国和LME之间的转移非常明显。    由于贸易融资、上期所允许俄镍交割、进口镍铁的提价等因素,中国镍的进口超常规的增加,导致全球镍库存此起彼伏。    但总库存出现下降的趋势,表明全球镍的供需基本面在改善。    

    就镍的市场价格而言,自2015年初以来,国内含镍生铁企业基本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但是进入2016年以来,国内部分具有竞争优势的镍铁企业已开始盈利。    目前山东RKEF的成本最低,大约在73800元/吨。    由于运费提高、焦炭价格飙升、环保日趋严格,预计2017年NPI成本刚性回升,抬高镍价的底部。    2016年全球原生镍产量193万吨,同比下降2.5%,消费量为200万吨,同比增加6%,供应缺口7.2万吨,有助于消化库存,但无法改变供应过剩的大格局。    2017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镍的供需缺口仍将将进一步消化库存,镍价有望逐渐回暖。    
    【SMM分析】镍矿价格下部空间还有多少?
    如上图显示,据上海有色网(SMM)数据显示,自2017年初,镍矿开启下滑通道,截止本周末,高镍生铁价格的继续趋弱,中小型镍生铁工厂价格倒挂严重,对镍矿需求仍维持低位,且海运费价格下调,中、高镍矿期、现货价格继续走低。    

    虽然2017年主流NI1.5%镍矿的FOB价格实现五连跌,但价格并未触及近年18美元/湿吨的低点,证明镍矿价格下方仍有空间,据SMM市场调研了解,菲律宾NI1.5%镍矿的开采成本大致在20美元/湿吨偏下,但经历了2016年的环保整顿后,各大镍矿山利润受挫,故挺价意图明显,且短期松动的迹象不明显,故在该形势下,若想继续让镍矿价格大幅下行,只能期盼海运费的大幅下调价,而原油上涨同时推涨海运成本,故短期镍矿大幅下行的观点并不成立,仅能说成交区间的收窄引发价格重心下移。    

    而另一方面,若中国雨季的备货行情未能如愿开启,那矿山价格势必将出现松动,届时镍矿价格又将开启下滑通道,受成本支撑,NI1.5%镍矿CIF价格或能破30美元/吨。    

    综上所述,中国镍矿市场已经明显的转为买方市场,若需求不打开,矿价下行仍将有预期,只是不在现在,在未来的“某个点”,剩下的仅是时间窗口何时打开的问题而已。    

    
    国内港口红土镍矿价格-2017年6月9日市场行情





    名称 规格 价格(元/湿吨) 涨跌 备注


    菲律宾红土镍矿 Ni-1.4-1.5% 300-320 → 天津港车板含税价


    菲律宾红土镍矿 Ni-1.5-1.6% 340-360 →天津港车板含税价


    印尼红土镍矿 Ni-1.7-1.8% 400-480 → 天津港车板含税价

    印尼红土镍矿 Ni-1.9-2.0% 520-570 → 天津港车板含税价




    进口贸易的成本测算
    长江镍业网 2015-01-12 08:43:13

    了解市场环境进口商品市场的调查和选择主要通过对国别地区、商品行情、法律环境和客户的调查。    

    国内市场环境的调研:企业要进口之前需要对国内市场产品价格进行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及其价格趋势,对于所经营的产品在国内销售要有相当详细的了解。    

    进口商品调研:根椐我方的经济实力和现有的技术水平,了解国外产品的技术先进程度、工艺程度和使用效能,以便货比三家,进口我们最需要的、商品质量相对较好、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商品。    

    国际市场价格及其供求关系调研:国际市场价格经常因为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垄断与竞争、投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幻不定,并且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同类商品由于自然、技术条件、贸易政策不同等原因价格也不一致。    为保障我方进口货源充足和其他有利条件,有必要对世界各地的进口市场的供求状况作详细研究,以便作出最有利的抉择。    

    客户选择:可以通过我国驻外商务机构、领事馆、中国银行和其它外资银行、国际友好组织、国内外的民间组织和团体以及国际咨询公司等了解客户的信息;从国内外报章、杂志上的广告或行名录、厂商年鉴中了解和物色潜在客户;另外还可通过举办各种展销会、广交会、小交会、博览会以结识客户。    

    对于客户的甄别主要从支付能力、经营能力、经营作风和经营范围等方面全面了解,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    

    熟悉相关国际惯例和对方国家法律规章:进口业务中除了了解《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常用的国际惯例,出口国的相关贸易政策和法规也不容忽视,如该国鼓励、限制商品出口政策,海关税收,数量配额等。    

    进口成本测算进口商品总成本1.进口商品采购成本(进价)。    
    进口商品采购成本一般以CIF价格为基础核算。    在我国进口业务中,多采用FOB价格条件成交。    若以FOB成交,则应在FOB价格基础上加上运费和保险费。    若以CFR成交,则应在CFR价格基础上加上保险费。    

    2.进口商品国内流通费:进口商品到达目的港口以后到销售以前所发生的费用。    

    进口商品报关时应缴纳的税金,包括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进口环节税主要有增值税和少量产品征收消费税。    进口税费分为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进口环节税主要包括消费税和增值税,每一种税收计算的难点主要在于确定其完税价格。    

    (1)进口税费进口关税:按照征收方法包括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和滑准税,大多数征收采用从价税。    

    进口消费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包括:a.过度消费会对人体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酒、酒精、鞭炮、焰火等;b.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化妆品等;c.高能耗高档消费品,小轿车、摩托车、汽车轮胎等;d.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性消费品,例如汽油、柴油等。    2007年调整后我国一共对17类产品征收消费税。    

    进口增值税:目前我国增值税率有两类:17%和13%,适应于13%低出口增值税率的产品有:a、粮食、食用植物油;b、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c、图书、报纸、杂志;d、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e、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其他进口货物适用于17%的增值税率。    

    (2)直接性商品流通费指代理进口商品到岸以后到销售以前发生的、能够直接认定的各种费用,比如:代理进口商品的手续费和佣金;到岸、到港、到门费用(包括卸货费、驳船费、码头建设费、码头仓租费,进口商品检验费和其它公证费,报关提货费等);国内运输费和仓租费;商品损耗等。    

    (3)财务费用包括银行手续费以及从对外付款到收回货款之间所发生的利息支出等。    

    进口企业以银行借款或自有流动资金代理进口,自对外付款之日起至委托进口单位付款止的利息通常按银行规定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算。    

    进口商品盈亏额和盈亏率进口商品盈亏额与盈亏率的计算还需了解外贸企业进口销售收入的含义。    所谓外贸企业进口销售收入是指进口商品凭船舶到港通知(或国外帐单,或出库单),开出结算凭证向用户收取的收入。    

    1.进口商品盈亏额进口商品盈亏额是指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和进口商品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如果进口总成本大于进口商品国内销售价格,则该笔进口商品出现亏损,反之,则实现进口盈利。    

    2.进口商品盈亏率进口商品盈亏率是进口商品盈亏额与进口商品总成本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进口手续办理主要涉及到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申请,外汇许可申请等方面。    

    进口配额许可证申领随着我国进口管理体系的改革,进口商品的配额管理机关也作了一些调整。    总的情况是机电产品的进口配额由过去的国务院机电办改由现在的外经贸部机电司管理,企业仍可通过各地的机电办向外经贸部机电司申报;其他商品的进口配额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分别或共同管理;特殊商品的进口配额由外经贸部或国家主管部门管理。    企业可向当地对应的机关申报。    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和限量、自动登记的进口商品(目录)及其有关具体情况,可向当地的进口管理机关咨询。    

    三资企业的进口,其配额管理机关仍为商务部及各地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申请配额的方法也与出口类同。    

    关于申领进口许可证,对外成交单位与收货单位虽然可以不一致,但收货单位必须是配额受领单位,应与配额证明上一致,不得更换,对外成交单位必须具有进口经营权和经核定拥有该进口商品的经营或专营资格;商品名称及编码应与配额证上的一致;有效期:机电产品为1年,加工贸易为6个月(其中原糖为3个月),其他产品为1年并至次年3月底止;有些产品,如汽车等是指定口岸进口的,外汇来源也有一些具体规定,办证前应注意这些问题,另外,需换证或改证时,应重新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申请表》而不再填更改申请表,在旧证证面上不得再用手改。    

    企业申领许可证时,需要提供配额证明正本,不必提供进口合同(加工贸易需提供海关登记手册)。    

    进口付汇申请进口单位经商务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或备案取得进出口权,并取得中国电子口岸IC卡;进口单位持有关材料向注册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办理列入“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外汇局审核无误后,为进口单位办理“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手续;进口单位付汇或开立信用证前,判断是否需到外汇局办理“进口付汇备案表”手续;如需要持有关材料到外汇局办理进口付汇备案手续,领取进口付汇备案表;如不需要进口单位持有关材料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开证或购汇手续;进口单位在有关货物报关后一个月内到外汇局办理进口核销报审手续。    (货到付款结算方式的进口付汇除外)。    

    1.进口付汇备案进口付汇备案是外汇管理局依据有关法规要求企业在办理规定监督范围内付汇或开立信用证前向外汇局核销部门登记,进口企业需要填写《进口付汇申请备案说明函》,外汇局凭以跟踪核销的事前备案业务。    企业在办理上述备案业务前,须对应报审已签发的预计到货日期在上月1日前的备案表的到货情况;否则,不予办理。    

    进口企业需要办理下列备案材料:盖有公司公章的进口付汇备案申请函(申请函内容应包含申请备案原因及备案内容);进口合同正本及主要条款复印件;开证申请书(超过180天的远期信用证需要在该开证申请书上应有银行加盖的业务章);进口付汇通知单及复印件(如结算方式不为“托收”,则企业可不提供该单据);电汇申请书(如结算方式不为“汇款”,则企业可不提供该单据);进口货物报关单正本、复印件及IC卡(如备案原因不为货到汇款、信用证展期,则企业可不提供该单据及IC卡);结汇水单/收账通知单或转口所得的信用证(如备案原因不为“境外工程使用物资”、“转口贸易”,则企业可不提供该单据);预付款保函(如金额没有超过等值20万美元,则企业可不提供该单据,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特殊备案情况下,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凭证、文件。    进口单位须保证上述单据的内容必须清晰、完整、准确、真实。    

    2.进口单位办理开证或购付汇手续

    进口单位需要填写进口付汇核销单;进口付汇备案表(如需);进口合同、发票;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货到付款方式)。    在办理异地开证或付汇时,进口单位应事前持备案表到付汇地外汇局办理确认手续。    付汇地外汇局确认无误并加盖“进口核销监管业务章”后,进口单位方可持经确认的备案表及上述单据到外汇指定银行开证或付汇。    被外汇局列入“由外汇局审核真实性的进口单位名单”的进口单位,不予办理异地付汇备案。    

    
    印尼镍铁大爆发,将增500万吨产能,中国投资助其成不锈钢大国

    3家在印尼建厂的中国企业 = 500万吨不锈钢产能 = 世界第二大不锈钢帝国!


    你相信不吧?

    可事实就是这样!

    1、印尼不锈钢企业

    至2014年,印尼仅仅有2家电炉炼钢厂,全部生产不锈钢长材产品,合计33万吨产能。    

    其中,PTPerkasa Indohaja(棣属Texmaco集团)公司年产6万吨不锈钢型材和9万吨不锈钢无缝钢管,PTPerkasa Indosteel合金钢厂年产18万吨型材。    但印尼尚不具备不锈钢板坯和热轧板/卷生产能力,仅有1家不锈钢冷轧厂。    

    PT Jindal Stainless Indonesia系印度金达尔不锈钢公司的印尼控股公司,是目前印尼惟一一家不锈钢冷轧厂,年产能15万吨,产品品种包括200、300和400系钢种,其中BA板6万吨,2B/2D产品15万吨。    生产原料采用印度母公司提供的不锈钢热退酸洗白卷,主要生产机组包括2台CRM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1条CAPL不锈钢冷退酸洗线和1条BAL光亮线及精整机组等。    

    2、青山印尼不锈钢产业园

    青山印尼不锈钢产业园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南苏拉威西省摩罗瓦里(Morowali)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园区。    青山钢铁集团早在2010年3月31日,就成立了苏拉威西镍业有限公司,开采镍矿产品运回国内生产。    

    2014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亚实施镍矿禁止出口政策以后,青山钢铁迅速反应,在园区建设镍铁项目,一期镍铁项目当年出产镍铁20000多吨。    同年11月,印尼青山不锈钢有限公司获批成立,正式拉开了不锈钢产业的建设大幕。    

    2015年5月29日,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青山钢铁签订年产300万吨不锈钢轧钢项目工程设计合同。    而11月30日,印尼青山工业园区二期年产60万吨镍铁项目一号炉首次出铁,为不锈钢投产准备了充足镍铁原料。    

    今年青山产出的镍铁不断反哺国内的不锈钢领域,缓解了我国目前不锈钢行业的巨大需求以及镍生铁短缺情况。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镍矿进口量为329万吨,相比去年同期500万吨减少34%,同时精炼镍进口量下滑41%至27129吨。    因来自印尼的镍铁船只增长5倍,镍铁进口量同比增长56%至92240吨。    但这些大量增加的来自印尼的进口镍铁并不是高品位进口镍铁,而是来自中国青山集团印尼工厂生产的镍生铁(nickel pig iron(NPI))。    

    3、中国企业在印尼“开花”

    自2014年禁止原矿石出口以来,印尼镍铁出口量大增,为更好的发展本国经济,他们开始继续往下游发展不锈钢冶炼,并且更加积极的建设镍铁厂。    7月份,印尼镍铁供应量增长457%至74493吨。    

    除了之前提到的这些项目,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印尼建厂。    

    五金、机械、运输设备和电子总署长伊古斯迪布都11月2日透露,现在已有3家中国企业将在印尼建造不锈钢工厂,产量可达到500万吨,这3家中国企业分别是将在摩罗哇利(Morowali)建厂的青山公司、广西公司和将在科纳韦(Konawe)建厂的德龙公司。    

    据了解,这3家中国企业投资总值高达10万亿盾,预计2018年可开始投产,青山公司和广西公司不锈钢产能各为150万吨,德龙公司产能200万吨,总共500万吨。    

    500万吨不锈钢,这个数量的产能扩大,意味着印尼将成为继中国之后世界第二大不锈钢生产国!
    上半年我国镍盐产量约1.6万吨金属量 电池将带来镍业新需求
    来源:中财研究作者:季常青 2016-07-15 21:57


    受到镍价持续低位运行影响,目前国内在产的电解镍企业仅剩5家,分别为金川集团、吉恩镍业、新鑫矿业、广西银亿和烟台凯实。    据安泰科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国内电解镍产量为8.58万吨,同比减少12.8%,上半年金川公司电解镍产量为7.27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环比去年下半年出现明显下降,预计金川公司2016年电解镍产量为14-14.5万吨,比2015年减少1-1.2万吨。    

    上半年我国镍盐产量约1.6万吨金属量,同比增加50%,主要受三元材料产量大幅增加推动,而三元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就是新能源汽车。    

    三元聚合物锂电池(简称:三元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使用镍钴锰酸锂(Li(NiCoMn)O2)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三元复合正极材料前驱体产品,是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里面镍钴锰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大,但安全性经常受到怀疑。    

    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当中,最早只有特斯拉等国外少数车企使用三元锂电池。    而三元锂电池真正的“黄金期”则是在2015年2月,当时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2015年底轿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200Wh/kg。    (三元动力电池的功率密度为190wh/kg,磷酸铁锂电池的功率密度为120wh/kg。    )这使得,众多车企将目光纷纷转向三元锂电池。    目前包括北汽、江淮、吉利、南京金龙等大部分国内自主品牌都已经推出采用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车型。    更有行业研究机构预测,到2017年,三元锂电池市场占比将达到50%。    

    三元锂电池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热解,2015年我国发生多起电动公交车燃烧事故,原因之一就是客车、公交车电池数量多,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    去年11 月,作为另一款燃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大巴装机量占到了64.9%,三元锂电池装机量只有27.6%。    相反,在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三元锂电池在去年11 月的装机量超过76%。    

    相比之下,当下装机量较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就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便宜。    同样的装机容量三元电池的成本将会高出20%左右。    但是性能上的差异使得它成为一个无奈的选择,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的糟糕表现。    而且磷酸铁锂、钴酸锂在未来已经不能给我们什么惊喜,除了生产,也没有太多的故事可讲。    我们从下图的性能分析上可以看出差距。    

    总体而言,锂电池行业作为未来镍产业最大的增长点不容忽视,在纯电动乘用车和物流车领域加速替代磷酸铁锂已经是确定性趋势。    作为高镍三元材料领域较为成熟的企业,当升科技在近日发布报告称,三元电池需求爆发后,公司产能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且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未来一年内布局4000万吨产能。    并预计2016-2018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64.9%,77.6%和17.7%。    

    对于安全问题,目前厂商在过充保护(OVP)、过放保护(UVP)、过温保护(OTP)、过流保护(OCP)这几个环节上都会下不少的功夫。    不过真正的春天或许需要等到发现新的分子结构或者有效的措施来完全解决安全隐患问题的那一天。    三元锂电池领域的技术乱战也是整个行业的现状。    

    另一方面,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HEV)上的使用量也不容忽视。    HEV市场在2012年增速较快,2013年需求下降,未来几年需求稳定。    2020年混动车全球年产量达到375万辆以上,保有量达1000万辆以上。    车用镍氢动力电池还需300万套以上,按每台HEV用10Kg计算,2020年需储氢合金3万吨以上。    根据2011年的数据,车用镍氢电池占到镍氢电池整体用量的56%。    

    镍氢(镍镉)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泡沫镍、氢氧化镍、镍粉、镍带、镀镍钢带。    2012年镍氢电池的用量达到一个相对高峰,而在之后的3年内,虽然未能找到精确的数据统计,镍氢电池的用量存在一个明显的缩减。    不过这个缩减的幅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平缓。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三元锂电池为主的锂电池需求爆发所导致。    不过国家对镍氢电池产业有一定的保护政策,加上之前所说的锂电池安全问题,在车用电池上,锂电池暂时还无法完全替代镍氢电池的使用。    
    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三个部件为动力电源、电机和动力转化装置,而动力电源又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虽然现在市场上动力电源种类繁多,但是锂电池由于其体积小、质量轻、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逐渐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领域胜出。    以特斯拉为例,一辆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的碳酸锂用量大约在50-70千克,如果按照50万辆新能源汽车计算,对应动力电源用碳酸锂的需求量将会达到3万吨的水平。    

    钴:三元正极材料中的三元指“钴”、“镍”和“锰”元素,钴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钴酸锂LiCoO?,三元材料则是镍钴锰酸锂Li(NiCoMn)O?。    我国当前三元电池产品以333型为主。    2015上半年,我国主流电动车型中,约50%采用了三元锂电池。    单车消耗量在5-12公斤水平。    

    镍: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钴镍锰酸锂同样少不了镍元素,由于镍元素与钴元素原子量相当(镍元素为58.69,钴元素为58.93),因此,根据钴镍在不同电池型号分子式中的占比,可以匡算出一辆三元汽车所需要的镍约为12-14千克。    

    镍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另一大应用领域是镍氢电池,镍氢电池主要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HEV)和消费类电器产品两大领域,在HEV领域占据90%以上的应用份额。    电动车时代网数据显示,镍氢电池中,镍含量占55%,以丰田普锐斯为例,一辆混合动力汽车的镍用量大约为8.5千克。    

    石墨:自动力电池市场爆发以来,相比于其他关键材料而言,负极材料价格相对稳定,技术路线以石墨类为主,不存在很大的争议。    目前负极材料主要以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为主,两者性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    中国电池网数据显示,以动力锂电池为例,一辆新能源汽车大约需要40千克负极材料,假设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车占比75%匡算,石墨负极材料需求量大约在1.5万吨的水平。    
    新能源汽车政策悬而未决 钴、硫酸镍需求将续增

    SMM6月14日讯:现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如火如荼,备受关注。    高盛在2015年底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预计到2025年,整个电动车市值将达到2440亿美元。    2016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突破了50万辆,保有量超过了100万辆,在全球的占比达到了50%。    在电动汽车领域领先的布局和庞大的消费群体将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极为重要的电动汽车市场,众多车企对这一点毫不怀疑。    戴姆勒、大众、特斯拉等外国车企都在加紧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6月1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中国)宣布,共同组建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    同一天,北汽集团与戴姆勒股份公司也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加强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各种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国内电动车主要以自主品牌为主,竞争优势主要来自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的变动对行业、市场的走向有着极大的影响,成为车企目前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行业政策

    因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6月5日,发改委提出希望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估,中国拟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发放。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发放速度明显提速,各家生产企业均在争夺“窗口期”。    截至5月底,发改委今年已经批复了8个新能源汽车项目,从数量上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批复量,平均不足一个月就有一个企业获得批复。    

    从产能来看,发改委已批复的14家新能源车生产企业(不包含大众与江淮)中,总产能已经超过80万辆,总投资将达到270亿元。    更为关键的是,在批复项目之外,各地在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30个。    按照现有的产能规划估算,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500万辆,远超国家规划的200万辆目标。    

    但是,早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中国政府就宣布了将会减少补贴的政策,而到2021年时,这一补贴政策将会完全取消。    后续新能源汽车政策到底走向何方,仍是一个未知数。    
    有色产业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对钴与硫酸镍的需求水涨船高,据悉尼的项目开发商Cobalt Blue Holdings Ltd.介绍,一般而言,每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要15公斤钴,随着全球钴需求的上升,每年10万吨平稳的供应量已无法与需求相匹配,2016年钴矿出现1500吨的供应缺口,今年可能再翻一番。    钴价上涨也使得一系列钴矿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破土而出。    另一方面,据上海有色网预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硫酸镍用量为3.9-4万吨,到2020年用量预计将达到13.2-15万吨。    

    

    

    
    高镍三元材料扩产趋势明显 动力电池产业迎来新拐点
    2017年1月11日 来源:电池中国网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动力锂电池的旺盛需求。    市场发展初期,在政策的刺激下,所有锂电正极材料都有机会,而当市场趋于成熟,能够继续生存的只是极少数。    

    市场需求催热高镍三元材料

    当前,由于新版补贴政策利好,以及消费市场对于续航里程的需求提升,在能量密度上具有显著优势的高镍三元材料电池被市场普遍看好,成为各正极材料公司布局的热点。    

    电池中国网了解到,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力神等大型动力电池企业都将高镍三元材料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目标,2017年以来上游的原材料企业也有大规模布局:

    厦门钨业:2017年1月,厦门钨业由全资子公司厦钨新能源与闽东电力合资成立宁德厦钨新能源,共同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的车用锂离子三元材料生产线,主要生产销售高镍三元材料。    

    当升科技:2017年3月,当升科技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2017年计划新增4000吨的高镍动力多元材料产能(NCM811/NCM622)。    目前高镍动力材料NCM811已经完成中试阶段,预计2018年实现量产。    

    杉杉能源:3月16日,杉杉能源年产5000吨三元811交钥匙工程产线建设在宁夏石嘴山基地全面启动,今年年内将正式投产。    杉杉能源表示,公司在XEV用高镍材料研发与产业化上不断取得进展,在成功实现三元622量产的同时,811、NCA及部分高镍材料也基本完成中试评估,具备了产业化的必要条件。    

    科恒股份:2017年4月,科恒股份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正极材料目前基本满产。    7月份英德产能全部建成3000吨/年的高端动力三元产能。    英德生产基地主要规划为高端正极材料,包括动力三元532、622及磷酸铁锂和高电压钴酸锂。    目前已有动力三元产品通过客户试用,受限于产能暂时只能保证较少的供货量。    

    相关资料显示,此前天津巴莫、格林美、波士顿等企业也都有积极布局高镍三元材料。    

    全面超越磷酸铁锂为时尚早

    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提升,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作为动力电池主要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需求量均增长迅速。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三元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间要大于磷酸铁锂,未来电池正极材料将主要走三元(尤其是高镍方向)技术路线。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中三元占比仅30%左右,想要超越磷酸铁锂成为未来市场主流,还需时日。    

    一方面,高镍三元材料电池存在的安全性等问题仍在解决中,且目前还无法大规模量产应用。    

    众所周知,三元正极材料的高镍低钴化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降低材料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却较为突出。    三元材料中的镍含量越高,材料的稳定性越差,安全性越差。    因此,有业内从业者认为,镍含量的上限应该是70%。    否则,高镍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将足以抵消容量提升的优势而最终得不偿失。    

    而为了在保持其高比能量的同时,兼顾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国内材料和电池企业可谓是苦心造诣,其安全问题仍在持续解决中。    目前,高镍三元材料的安全性主要通过材料改性优化、表面包覆、调整电解液和负极材料等方式来逐步解决。    

    另一方面,不同技术路线各有优劣,磷酸铁锂的未来市场并不小。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两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    和三元材料对比,磷酸铁锂理论上的储能上限有20%的差距,但磷酸铁锂也有自己的优势:安全性能更高、循环使用寿命更长、环境污染小、性价比更高等。    





    此外,基于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判断,电池中国网认为,在2025年之前,储能行业将迎来爆发,而磷酸铁锂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将成为储能材料首选。    再加上在一些细分领域市场的应用,磷酸铁锂和三元两者之间将是动态变化的格局,并不能一种电池技术替代另一种电池技术,但高镍三元材料的确将逐渐成为市场另一主流。    

    综上所述,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爆发、尤其是三元电池占比提升,目前锂电高性能正极材料行业已经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动力电池产业的新拐点已经出现。    而随着动力电池企业制造工艺和高镍三元材料的技术瓶颈突破,未来2-3年内将会实现高镍三元材料电池的产业化应用。    届时,在高镍三元电池领域率先进行研发布局的企业将占据先机,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商务部公布对进口食糖保障措施调查终裁决定
    http://www.cofeed.com 2017-05-22 天下粮仓


    2017年5月22日,商务部发布2017年第26号公告,公布对进口食糖保障措施调查的终裁决定,认定在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加,中国国内食糖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进口产品数量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7年5月22日起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采取对关税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关税的方式,实施期限为3年且实施期间措施逐步放宽,自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税率为45%,2018年5月22日至2019年5月21日税率为40%,2019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税率为35%。    



    广西糖业协会代表国内食糖产业于2016年7月27日向商务部提交保障措施调查申请。    申请书主张,2011年至2016年食糖进口数量急剧增长,对我国国内产业造成冲击,使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为此请求商务部对上述产品进行保障措施调查。    经审查,商务部认为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相关规定,决定于2016年9月22日立案调查。    立案后,商务部严格按照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相关规则进行调查。    鉴于本案情况较为特殊和复杂,商务部于2017年3月17日发布延长调查期限的公告,经进一步调查,做出上述终裁决定。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白糖增产开始 被透支的“病牛”2017年或将转熊
    生意社12月29日讯

    国际形势已然扭转

    2016年是白糖牛市的一年,放眼全球来看,牛市的基础是全球性的食糖减产。    其中尤以巴西、印度、泰国三大生产国为先。    然而时至年末,国际糖风突然一转,各大机构预测2016/17制糖期全球将重新回到供应过剩的老路上来,国际糖顺势下跌,尚未创出高潮就已然偃旗息鼓。    

    国内是透支的“病牛”

    和国际糖的画风不同,2016年的国内糖市是高潮迭起,一山还比一山高。    其中1月合约甚至创出了白糖上市10年来该月份的最高价,不可谓不壮阔!即便到了年末糖价有所回落,但价格的绝对值依然在历史长河中处于高位。    可是,2016年疯狂背后的逻辑基础并没有上一次“糖高宗”(2011年)的时候扎实,“熊三年、牛三年”的一般性周期,在牛市的第二年就已经达到巅峰,可以预期的是,透支最有可能的是引导行情提前进入熊市。    

    2017将成为熊市开端

    在政策的错配和资金的热炒中,白糖被透支了本就不牢固的牛市基本面。    年末的下跌是一个警示,新的一年可能提前进入熊市周期。    然而,熊市的开端不意味着熊市的高潮,所以也不能盲目的杀跌。    总而言之,基本面的格局在悄然改变,钱虽热但不可再在白糖领域盲目妄为。    

    2016年成为白糖牛市的第二年。    本来,“熊三年、牛三年”的一般性周期中,牛市的第二年是一个平稳上涨的过程。    但是,2016成了创造历史新高的一年。    这里面有基本面的偏好,有政策的给力,也有资金的博弈,堪称一出史诗级大戏。    然而大戏终有尾,年底画风一转,白糖不再骄傲,创出本年度最大回调。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2017又将如何?且听我们娓娓道来。    

    一、不一样的牛市第二年

    今年的牛市有点不一般,在没有最好的基本面情况下创造出了最好的价格,然而却没能获得最好的结尾。    一个涨字贯穿全年,即便尾市偏弱,但总体仍是牛市格局。    

    1、2016白糖走势回顾

    2016年白糖的走势可以分为五个阶段:6月之前的盘整、6月开始站上6000、9月郑州论坛前的盘整、郑州论坛后的暴涨开启7000时代、12月开始的大回调。    1.第一个阶段:6月之前的盘整。    这个盘整期非常长。    一方面,2015/16制糖期作为牛市第二年,承接了2015年的涨势,价格来到5300一线,但在5300-5600非常的挣扎。    这个时期的基本面,利多主要是2016年的减产,这时候有一家会员咬准了这点,决定大干一场。    于是他只做多,不做空,在没有任何对冲保护的情况下,疯狂持有11万手多单,达到了当时单边持仓限制的最大化数量。    而这一孤注一掷的疯狂举动也被所有人看在眼里,市场一片平静,没有更多的资金愿意去参与多头,因为大家都知道,做多就是帮这家大户,而长久以来,更多的会员更愿意去吃这家大户而非帮助他。    这样,一场持续半年的持久横盘开始,差点毁了今年的牛市。    而利空方面呢,一是虽然有减产的预期,但是6月前实际上还是开工高峰期,到了6月所有的糖厂都停榨了,国内供应增加停止,开始进入纯销期,这个时候才开始谋动行情。    

    2.第二阶段:6月开始站上6000,白糖重回6000时代。    进入纯销期后,好消息接踵而来:夏季备糖开始、国际糖逐步上涨、走私得到抑制、进口大幅减少。    一系列的好消息让白糖直接站上6000这个曾经熟悉又遥远的价格。    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开始了:放储。    是的,离上一次收储已经3年了,这批陈糖是时候找个出路了。    为什么是6000?因为当年最后一次收的价格就是6150,收购价在6000之上,想不亏本,就得抛到6000之上,所以6000是个敏感的数字,当时的猜测在后来也得到证实,2016年最终的抛储底价最后也的确定在了6000。    

    3.第三阶段:9月郑州论坛前的盘整。    郑州论坛前,虽然市场上还是以多头氛围为主,但是显得有一些犹豫。    一方面是价格已经来到6000上方,进一步上涨需要一定的刺激,另一方面是国际糖经历了一次中幅回调,对国内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    然而,后面的郑州论坛彻底改变了这种困顿不前的局面。    

    4.第四阶段:郑州论坛后跳空式暴涨,“糖高宗”复辟,1月合约创下白糖上市10年来最高价7314。    这个郑州论坛笔者亲自去参加了,会上云集白糖生产商、贸易商、终端、期货全领域的大佬,而这个会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全部大佬集体看多,只是对未来的高度有所不同见解。    当时大佬们的意见集中于6000-7000区间,随后的行情就以一种跳空的姿态扬尘绝迹,一去不复返,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暴涨。    这一阶段实际上已经进入一种超买的状态,期货是对未来的预期,当大家观点都一致的时候,往往行情也差不多到头了,但今年商品期货的热情太高,所有的商品都在涨,白糖怎能甘于人后?于是在资金的推动下,在散户的盲目跟多,闭着眼睛瞎买下,价格居然在7000之上站稳了。    这时候很多机构开始大肆宣扬看到8000,完全抛开了白糖的基本面和最基本的价值规律。    

    5.第五阶段:随着国际糖还没开始高潮就偃旗息鼓,国内糖价终于受不了了,至于为什么受不了,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后面会详细分析,而表面的原因是国家抛储了,这也算给下跌找了一个台面上的理由,年末没能延续之前的大涨,并且可能使得2017成为熊市的开端。    

    2、2016年白糖走势评价

    期货上,2016年白糖整体强势上涨,低点到高点涨了1800点,最大涨幅达到32.7%,大于去年的22%,连续两年牛市合计创造超过50%的涨幅,对于一个期货品种来说还是非常巨大的。    

    白糖市场一直流传“熊三年、牛三年”的传说,而这几年的走势也比较符合这一周期。    但是,今年本应是这一周期牛市的第二年,但是却创了历史新高的价格,这就有一点问题了。    一般牛市的第三年才会创新高然后亢龙有悔盛极而衰开始下跌,但是今年仅仅作为牛市第二年就创新高,有一些透支行情的意味。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白糖基本面太好了,所以在第二年就创新高,第三年还会再创新高。    新高之上的新高?可惜的是不仅白糖的基本面没有那么好,就是从价值规律的替代性上讲都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

    1、基本面上,最核心的就是供求关系,今年白糖之所以大涨是因为全球的减产,使得供小于求,全球食糖出现缺口,而由于今年糖价很高,全球都在增加糖料的种植面积,单就甜菜一种糖料来说,欧洲曾经甜菜产量大幅缩小,而今却要大力提高其甜菜产量,中国北方的甜菜糖更是一度绝迹而今巨幅增加。    明年,将成为增产年,供应的增加和需求的停滞使得供应缺口在减小,甚至由缺口变成过剩,没有供不应求这个大逻辑存在,何谈新高之上创新高?

    2、政策面上,今年上涨的另一大底气是政府迟迟不放储,甚至10月份宣布第一次放储后,在白纸黑字红头文件下发的情况下,最终还减少了预计放储的数量。    这种偏多的政策让市场上的资金看到了利益,更加有恃无恐的做多。    然而,政府并不是傻瓜,政府之所以不放储是因为想卖在更好的价格,政府手里的600万储备糖最新的一期收进去都是三年前的事了,这么老的糖本来质量就不行,要回炉加工,如果贸然在刚过6000就放储,最后一样会亏本。    因此政府在等待更好的价格放储,至少不做亏本买卖。    另一方面,由于进口被严格把控,调剂国内糖价的手段就更加单一化的集中到收放储上来,这让政府可以更好的利用收放储来调控糖价,把握糖价的话语权。    而今年年尾的第二次放储,是发生在持续回调的行情中的,这就有了杀跌的味道,说明政府也担心崩盘自己不能卖在好价格了,急着出手一部分。    有了这一举动,我们就能清楚的了解到政府并不是只准涨不准跌,政策松动了,明年再新高之上创新高就更加不太可能了。    

    3、价格导致的替代作用。    目前可口可乐对于白糖85%的需求已经被淀粉糖替代,越来越多的终端企业在高糖价下选择淀粉糖。    而淀粉糖中的果葡糖浆替代效果最好,可以做到白糖等甜度的75%,而且它还有冷甜效果,温度越低它越甜。    饮料在夏天会冷冻,在冬天本来温度就底,这使得果葡糖浆大量应用于饮料之中。    而目前果葡糖浆的价格只有白糖的40%,即便要求完全的甜度,也只需白糖价格的50%就能完成。    其替代效果是非常优越的,而中国的淀粉糖产能其实是很大的,前几年替代效果不明显,有产能,无产量,而今在高糖价的背景下,淀粉糖的产能释放出来,替代能力是不可小觑的。    

    总之,2016年的糖市饕餮盛宴是在基本面和政策双重作用下发动的,但它来的太快、太猛,甚至有点超出控制,白糖金融属性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它作为一种非必需物资的基本属性,这就透支了它的行情,使得“熊三年,牛三年”的周期在牛市第二年戛然而止,而熊市的开端则更可能在2017年开启。    

    二、国产糖进入增产周期

    1、中国其实不缺糖

    中国向来不缺糖,以刚刚过去的2015/16制糖期来说,国产糖870万吨,上年结存90万吨,进口糖374万吨,消费量1500万吨,缺口166万。    然而,国储糖有600万,走私糖据不完全统计有200万。    2015/16制糖期没有放储,因此算上走私糖,实际上还过剩30多万吨。    这还是对走私糖的保守估计得出的结论。    

    再来看看对2016/17制糖期的估算,国产糖1000万吨,上年结存50万吨,消费量1500万吨,在没有进口、走私和放储的情况下缺口450万吨。    这个时候变量就存在于进口、走私和放储了。    进口限制但不会一吨不进,走私严打但不可能一颗不走私。    如果目前和巴西的贸易战不升级,配额内进口糖依然有近200万吨,配额外加上走私算保守的100万吨,那么进口和走私这一块就有300万吨,缺口还有150万吨。    所以国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目前,2016/17制糖期的抛储工作已经放储60.4万吨,缺口还有90万吨,但是国储还有500万吨以上,所以国内并不缺糖,只是看国储放不放而已。    

    2、糖料收购价提高

    由于今年糖价的暴涨,糖料种植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这些年,北方的甜菜糖几乎绝迹,这是因为一方面多年的糖价持续低迷,另一方面是因为甜菜糖的成本要比甘蔗糖高出许多,这使得在低糖价中甜菜糖厂难以生存。    而2016/17制糖期甜菜种植面积从2015/16的136000公顷暴涨到252000公顷,种植面积几乎翻番,而甘蔗种植上也比上一制糖期提高了11%。    同时,甘蔗收购价大幅提升,广西的甘蔗收购价从去年的440元/吨提高到480元/吨,这直接导致制糖成本提高500元/吨,接近6000元/吨。    按照成本理论,6000可能成为明年的底价,而目前国储抛售的底价也是6000,所以明年6000可能是很难跌破的一个价格。    即使熊市开端,也并不是熊市高潮。    

    可以看出2016/17的甘蔗收购价和2011/12的甘蔗收购价比较接近,而2011则是上一次的糖高宗,而甘蔗收购价一般是制糖期开始前定的,也就是说2011/12的甘蔗收购价是在2011年底定的,而上一次的糖价高峰出现在2011年初,显然是高糖价带动了甘蔗收购价的提高,当时也是觉得成本支撑着糖价,而2011/12的糖价低点也的确出现在6000附近,但是2011/12制糖期没有创出新高,触摸成本支撑后,于下一年也就是2012/13制糖期跌破成本开始了浩浩荡荡的下跌趋势。    所以按照历史规律来说,今年由于高糖价导致了下一年度的甘蔗收购价的大幅提高,这使得制糖成本又来到6000一线,明年6000将在熊市第一年形成成本支撑,但这个支撑迟早会破,到了熊市第二年就是跌破支撑的时候。    因此,从甘蔗收购价的历史规律来看,也佐证了我们认为的明年是熊市的开端,但不是熊市的高潮,成本支撑在明年依然有效这一结论。    

    三、进口与走私对糖价的左右程度将减小

    1、全球糖市仍将处于均衡

    1、全球产糖最多的三个国家是巴西、印度和泰国。    这三个国家的产量往往左右着国际糖价。    巴西作为全球第一大产糖国,产量的增减对国际糖价起着最大的影响,但是,巴西却是产量最稳定的国家。    因为巴西肥沃的土壤,广阔的平原,全机械化的生产,很难受到一般的气候影响,巴西的产量常年在3500万吨附近,各种气候对其冲击的风险常年在增减100万吨左右,所以虽然巴西是第一大产糖国,虽然巴西的产量很重要,但是巴西的产量很稳定,出现黑天鹅事件的几率非常小。    反而不会在一年的盘中使得糖价造成剧烈波动,它影响的更多是对全世界食糖产需整体的估量。    

    2、第二大食糖生产国印度是个非常神奇的国度。    印度的神奇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印度虽然贵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国,但是印度人也非常能吃糖,产的多,吃的更多。    但是,吃糖并非必需,所以有时候印度人又吃不了那么多,因此印度人吃的多可能还要进口,印度人吃的少了,可能就得出口了。    印度的这一出一进就是国际糖价在全年的盘中出现剧烈波动的最大推手。    第二,印度各邦和中央政府间并不十分团结,包括统计数据,虽然印度最大的产糖邦是马邦,但是北方邦也产一定数量的糖,但这个北方邦经常不提供产销数据,这就给印度产销数据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当然,北方邦提供不出来数据也是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因为他们的甘蔗和小麦等作物是一行错一行的混合种植的,就不便于精确的统计种植面积和产量。    

    3、泰国作为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其产量大部分是用来出口的。    特别是对亚洲国家出口。    另一方面泰国糖通过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走私到中国是一直以来的一大问题。    因此,泰国糖实际上对中国糖价的影响更大。    泰国今年大旱导致产量大幅减少,泰国糖在国际上的升水一度达到惊人的2美分/磅,这也是导致国际糖一度上涨到24美分/磅的最大推手。    可以说,以往全年盘中波动最大的动因是印度,而今年盘中最大的动因则是泰国。    而至于走私糖的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泰国糖价暴涨所导致的。    因为走私的源头价格涨了,走私的价格自然要涨,而泰国糖商还纷纷将之前签订的低价合同撕毁,坐地起价,这更是导致了走私成本的迅速增加,制约了走私的数量。    

    2、贸易战限制了配额内外的进口

    1、先说配额外进口糖。    配额外进口糖实际上已经在逐年减少,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国际糖价的涨速在今年的上半年超过国内糖价的涨速,这使得内外价差在不断缩小,进口糖廉价的优势不再。    甚至一度配额外进口糖全部亏损,贸易商和炼厂自然不会去做亏本买卖,这就减少了他们的进口数量,这属于利润决定的自然减少。    另一方面,几年来糖协为了拯救国产糖厂,多次约谈炼厂和贸易商,要求他们进行行业自律,虽然从法律层面上讲只要缴足全额关税,就可以无限进口,但是在行业自律层面,如果炼厂和贸易商不遵从行业的游戏规则,导致国产糖厂大面积死亡,中国将彻底丧失白糖话语权。    因此,在有关部委和协会的大力督导下,配额外进口糖得到有效限制。    

    2、再说配额内进口糖。    这个数量近年来都是固定的195万吨。    一般没有人会考虑这个固定的数字,因为它不会增减,不会造成额外的风险。    但是今年年末,中国和巴西的贸易战开打,巴西开始对中国的合金钢条征收倾销税,而中国则对巴西的进口糖展开为期6个月的调查。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进口税率还是配额内的进口数量,政府可能都要对其动刀子了。    这也导致了国内糖价进一步上涨直至历史新高。    但是我们要看到,在WTO规则的限制之下,提高税率谈何容易,而配额内的进口除了巴西糖,还有40万吨固定的古巴糖,这个是不会改变的,如果像传言所说的那样配额内的进口糖量要控制在100万吨以内,也就是说只能从巴西和泰国进口不到60万吨糖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如果这么干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暴涨,到那时,好不容易管控住的走私也会不顾一切进入中国攫取超高额的暴利。    

    因此,为了维持目前在进口管控和打击走私上取得的良好成绩,政府可能会更偏向于行业自律管控配额外进口糖,极大程度的减少配额外进口糖,对配额内进口糖更大可能是继续保持现有数量作为我国食糖需求的重要补充,这样才能在较为平衡的状态下继续严打走私。    另外,国产糖厂是重要的产业支柱,炼厂也是,因此政府不可能为了让国产糖厂活,就要让加工糖厂死,保持一定的进口数量是让加工糖厂继续存活的基础。    特别是山东的加工糖厂,年产量已经超过国产糖第二大省云南,其在国内糖业的地位已经十分牢固,牵动着各方各面的利益,政府不会将其逼上绝路。    

    总的来说,目前的进口政策比以往要严,但也不至于绝。    适中的进口管控和严厉的走私打击,减少了进口糖在国内糖市说话的分量,将定价的话语权越来越多的集中到国储上,即政府的手上。    

    四、政府在白糖定价上的话语权将增大

    1、储备糖的前世今生

    上一次收储是2013年的5月,当时笔者参与了交储过程。    当时有个特别的地方是要求交储的糖企全部对白糖的包装袋进行换袋。    因为普通的糖袋上面都印着保质期18个月,而这次交储要求糖袋上不印保质期,也就是无限期保质,这充分说明了政府当时做好了打持久战不放储的决心。    而事实是这一收一晃三年过去,的确没有任何新的收储或是放储。    而今年年末,当进入2016/17制糖期后,在新糖尚未全面上市而市面上留存的老糖不多,又有春节备糖需求的情况下,政府两次放储。    第一次发文说放30万吨,但在发文的日期截止前只放了20万吨,然后过了1个月又补放了10.4万吨。    这两次放储统称为2016/17第一次放储第一批、第二批。    这两批放储并没有浇灭市场的热情反而点燃了市场新的热情。    人们普遍认为是白糖供不应求政府才放储的,当价格没有下跌,人们认为是市场的供应缺口太大所以放了30.4万吨糖如同杯水车薪,所以糖价还要大涨。    但是随着国际糖价的持续下跌,郑糖也开始了一轮中幅的回调,在回调中政府第三次放储30万吨,这下不得了了,糖价雪崩,这第三次放储成了杀跌的元凶。    因此,在上涨的行情中,放储是助涨糖价的推手,越放越高,而在下跌中,放储是杀跌糖价的推手,越放越低。    这也符合了从众的市场心理。    2、国储糖将主导2017年国内糖价

    那么明年还会不会继续放储?笔者认为明年放储需要根据糖价来决定。    目前抛储的底价是6000元/吨,首先政府是不会希望糖价跌破这个放储的底价的,但同时政府也不希望糖价盲目上涨到无法控制损害产业的地步。    为什么糖价上涨会损害产业呢?虽然高糖价让糖厂拿到了高现金流,但也让农民更加盲目的去种植糖料。    农作物不能说换就换,一旦种植,未来几年可能都会保持。    而每次高糖价的受害者首当其冲的就是蔗农。    当糖价低迷的时候,甘蔗不值钱,广西云南的农民推倒了大量甘蔗地翻种香蕉,而今年云南的香蕉只有几分钱一斤的收购价,农民又推倒香蕉开始种植甘蔗,使得甘蔗种植面积大增。    而北方的农民也看到了这个商机,于是把不种的甜菜又种上了,于是甜菜种植面积暴涨。    随着糖料种植面积的增加,明年国产糖增产的概率极大地增大。    随着产量的增加,中国再次进入增产周期,周而复始,最终又再次伤害了糖价。    而当糖价下跌时,甘蔗收购价又要下跌,糖厂尚且赚了糖价上涨时候的钱,而农民等了一年却又白忙活。    所以糖价的恶性上涨最终伤害的还是农民,然后传导到糖厂,最终伤害了整个糖业。    

    所以政府希望通过放储来调节糖价,同时也给了自己手里600万吨陈旧国储糖一个置换的机会。    在高糖价的时候放储平抑糖价,置换出一部分老糖,那么在以后可能发生收储的时候,不至于在现有的国库高库存里增加新的数量。    也就是说,目前只要能在高糖价中把国储糖放出一部分,那么即使打开了熊市的开端,以后在熊市高潮的时候再使用收储的手段,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收入新糖,保持国储糖库存的数量均衡。    





    因此,国储糖将主导2017年的国内糖价。    在控制住进口和走私的情况下,国内的供应缺口只能由国储糖来补充,这时候政府可以根据需求适时、适量的放储来调节糖价,每次放储都可能改变当时的糖价。    从目前政府放储的情况来看,7000之上放储的次数会多,而6000则是放储的底价,从这个角度,为我们描绘出了明年糖价的波动轮廓。    即偏空的6000-7000区间。    

    五、结论

    根据全文对影响国内糖价的几大因素:国产糖数量、进口与走私、国储糖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于2016年在资金疯狂炒作和政府的错配下透支了牛市行情,本轮“熊三年、牛三年”的牛市行情可能在牛市的第二年就宣告结束。    而2017年将成为白糖新一轮熊市的开端。    但是熊市的开端并不意味着熊市的高潮,在国产糖进入增产周期、进口糖和走私糖对国内糖价影响减弱、国储糖成为国内糖价的主导因素糅合成的大环境下,国内糖市可能偏弱运行于6000-7000的区间,难以再创新高。    随着2017年行情的发展,投资者应该注意转变之前白糖疯牛的思路,把投资的重心转移到关注白糖熊市形成的过程中来,利用年中出现的不合理的超买和向上洗盘,适机在高价配置空头头寸。    而企业更应该尽早进行卖出套保,将糖价下跌的风险及早回避。    

    
    近期国内外镍市行情分析
    来源:中国选矿技术网 时间:2016-1-28 14:27:39

    从近期的国内外镍市行情来看,行情不容乐观,2015的颓势似乎已经延续到了2016年,并有逐步加深的趋势。    

    一、镍矿港口库存回落低位。    2016年1月22日,中国港口的镍矿库存数据突然下降60万湿吨,回落到1422万湿吨,单从数量上就已经从2014年2月14日的历史高位2613万湿吨回到了2011年的较低水平。    如果对比分析库存镍矿的品位含量差异,进入2016年以后,中国港口的镍矿库存已经持续下降到趋于紧缺的程度。    

    由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高镍矿源还看不到恢复出口的迹象,基本以菲律宾镍矿为主的中国港口库存快速下降,表明支撑我国镍铁生产的矿源开始进入紧缺状态。    

    虽然我国镍铁产量也在2015年出现明显下降,中国港口镍矿库存的下降速度更快,估计2016年春节后将会下降至1000万湿吨甚至更低的水平。    继2015年因为缺乏高品位镍矿出现结构性短缺后,我国的镍矿供给将从2016年春季开始出现总量紧缺。    

    二、镍矿进口资源难以恢复。    在印度尼西亚从2014年1月20日开始全面禁止镍矿出口政策的推动下,我国2013年进口镍矿7129万湿吨,比2012年增加630万湿吨。    其中,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高品位镍矿4109万湿吨,占2013年镍矿总进口量的57.6%。    

    2014年,在海运滞后及保锐库存报关等影响下,还出现了印度尼西亚镍矿进口1064万湿吨的数据。    2015年,印度尼西亚镍矿的进口数据几乎绝迹,高品位镍矿资源从此消失,高镍铁的含镍量也从12-15%下降到8-9%。    

    2015年前三季度,印度尼西亚的GDP增速4.7%,经济形势相对良好。    2016年1月21日,雅万高铁正式开工,印尼吸引外来投资取得又一个标志性成功,因此也冲淡了印尼恢复镍矿出口的可能性。    

    菲律宾镍矿每年只有4000多万湿吨的出口能力,中国已经在2015年前11个月差不多进口了菲律宾近80%的镍矿出口量,仍然无法弥补印尼高品位镍矿来源消失后的巨大缺口。    

    此外,镍价自2015年初以来已经下跌近50%,严重打击了菲律宾镍矿的开采信心。    新喀里多尼亚等其它遥远的镍矿资源,在超低镍价的市场环境中根本没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三、镍铁资源供给加速减少。    我国镍铁产量在2011年达到27.66万金属吨,2014年继续增长至历史巅峰47.7万金属吨(1115万实物吨),2015年出现明显下降,预计下降1/3左右,国产镍铁供给不断减少,国产高镍铁的含镍量大幅降低。    

    在镍价超跌和矿源减少的双重影响下,尤其是库存高品位镍矿消耗殆尽后,2016年的镍铁产量还会继续大幅下降,高镍铁产量的下降幅度将会更大。    

    在中国有色缅甸达贡山、青山集团印尼等海外镍铁项目投产的推动下,2015年1-11月中国累计进口镍铁62.59万实物吨,比2014全年28.29万吨的进口量增长2.2倍。    其中,缅甸镍铁58621吨,印尼镍铁211114吨,分别占前11个月镍铁进口总量的9.4%和33.7%。    

    尽管进口镍铁的镍含量相对较高,也依然无法弥补2015年中国镍铁产量大幅下降的巨大缺口。    不锈钢冶炼被迫调整镍原料配比,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加大了镍板等精炼镍用量。    

    超低镍价也几乎摧毁了印度尼西亚等海外诸多镍铁项目的建设生产热情,一些建成投产项目陆续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大量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的项目只好一再延后。    占 2015年前9个月镍铁进口总量500680吨11.7%的缅甸镍铁,已经在2015年10月和11月的海关进口数据中找不到踪影。    

    2015年4月创出的75154吨镍铁进口历史性月度高峰,直到2015年底再也没有被超越。    如果镍价走势不能在2016年快速转向回升,海外镍铁的供给能力将会继续减弱。    

    尽管中国不锈钢产业在2015年遭遇了价格断崖下跌以及市场气氛恐慌等多种挑战,2015年的不锈钢产量继续增长的态势依然得以维持。    经历过2015年跌价几无底线的不锈钢市场环境,进入2016年后已经悄然改观。    

    不仅超低价格扩大了不锈钢应用领域,2015年10月开始明显加大的投资力度也会强力拉动不锈钢产品需求,2016年的不锈钢产量将会继续保持增长。    几乎已经习惯镍铁代替镍板的中国不锈钢冶炼,2016年将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镍铁供给减少带来的生产影响。    

    无论镍价走势还是气候变化,这个冬天都特别寒冷。    LME镍价自2015年11月18日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月低于9000美元,霸王级别寒潮在2016年1月24日给南国广州带去了1892年之后的第一场大雪。    瑞雪兆丰年,当下最期待。    

    镍铁供给减少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镍市走向似乎正在悄然改变。    无论怎么看,严冬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但是实际会怎么样,要由市场来决定,不过当前的局面是不容乐观,必须要挺下去,要不后面什么样子已经不敢想象的说了。    

    

    

    

    
    反弹逻辑被市场充分理解 镍价后续缺乏新的推动力量
    CBC有色网 时间:2017年6月30日 来源:华泰期货

    (镍1709价格: 76400)

    镍市逻辑:

    现货市场:上海现货市场电解镍报75350-77450元/吨,其中上海市场金川镍报在77400,俄镍报在75425附近。    

    中期逻辑:上周,精炼镍进口维持在较大的进口亏损;另外,俄镍一季度镍产量同比有所下降,其他主要的精炼镍生产企业此前也受到低镍价影响,当前精炼镍供应几乎环比很难有增量,而需求则不断增加,因此镍大方向依然看涨。    

    短期逻辑:上周,国内现货市场俄镍对金川镍的贴水扩大收窄至2150元/吨;主要是金川镍调价更为积极。    当周港口镍矿出口回升,另外,5月镍矿进口数据环比大幅提升,而镍铁进口环比增加迅猛,镍总供应弹性较大。    另外,下游需求随着不锈钢价格回升,钢厂产量恢复,供需表现出两旺的格局,整体上本轮镍价回升,主要是产业链利润修复的过程,强度预计不会太大,真正的上涨,预估要依赖菲律宾雨季。    

    走势分析:

    日内走势:6月29日,上期所镍价整体反弹推进有限。    

    29日,镍铁价格进一步的补涨至807.5元/镍,镍铁价格自低位反弹累计大约5.56%;1.5%含量镍矿CIF报价上调至30.5美元/吨,但是FOB报价并未跟随上调。    

    消息面上,受镍价反弹影响,菲律宾第二大镍矿生产商Global Ferronickel Holdings, Inc.(FNI), 看好今年镍市场前景,并预计镍矿发货量将高于2016年。    “如果天气情况良好的话,我们预期能够完成2017年的生产目标600万湿吨,” Bravo称公司去年全年镍矿发货量为431万湿吨,全年均价为17.93美元/湿吨。    他解释称“2016年是提高生产技术及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专注于改进运营模式,寻求战略合并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Bravo称今年他们已经分配1000-1300万美金资本支出,其中500美金资本支出用于改进生产设备及苏里高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另外500-800万美金用于Ipilan 矿山的道路交通建设。    

    这意味着,尽管2017年以来镍价下跌,但是相对2016年同期,镍矿价格依然是比较好的,矿山仍然比较满意,镍矿潜在供应弹性较大。    另外,FNI投入500-800万美金用于Ipilan 矿山的道路交通建设,意味着并未放弃Ipilan 矿山。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镍价反弹已经基本差不多了,继续推进的阻力越来越大,另外,近期有关镍的消息明显增多,意味着此前被压抑的反弹逻辑被市场充分理解,后续也就缺乏推动力量了,下一轮真正回升需要雨季的打断镍矿供应,当前镍价价格下震荡对于雨季镍价最有利,因为当前镍价,即不过低,也不过高,镍铁冶炼企业和贸易商比较难操作,雨季备货过程不易实施。    
    行情转变 镍价未来走势重新被看好
    2016年1月的评论。    

    2015年镍市经历了近12年来最寒冷的冬季,年内价格跌幅达44%。    可叹的是,在2015年年初时,众多分析师乐观地预计:这种用于生产不锈钢的金属将在年内大涨。    现如今,镍价的下跌趋势仍在延续。    而再一次,分析师们坚定认为,2016年对镍来说,将是不同的一年,镍价将迎来逆转.

    当前,市场普遍预测,备受期待的减产最终将实现。    用户将会动用库存,矿山产量将会萎缩,因业内大部分矿山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同时世界最大的消费国中国需求将改善。    这些因素将推动镍价触底反弹。    

    在当前的环境下声称镍价将强劲反弹着实需要勇气。    他对大幅反弹持谨慎态度,但至少各项指标都显示趋势确实是上行的。    关键点是目前镍出现供应缺口,库存有望开始下降。    

    上述推测原本是应在去年发生的,但实际价格相比一致预测少了三分之一。    世界最大的镍矿产国印尼在2014年出台矿石出口禁令,镍价大涨至两年高点,包括高盛在内的银行都预测2015年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然而,菲律宾供应能力远超预期,同时中国不锈钢行业增长放缓,库存激增。    2015年镍价下跌幅度超过伦敦金属交易所其它基本金属。    

    分析师虽然已经下调镍价预测,但2016年平均每吨12250美元的价格仍比周二收盘价8240美元高出大约49%,这可是对基本金属的预测中最大涨幅了。    

    去年一年,市场一直期待着库存下降,但这一过程耗时远超预期。    截至去年底,伦敦金属交易所追踪的库存441294吨,相比6月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470376吨仅减少了6%。    

    去年中国不锈钢产量出现7年来的首次萎缩,Beveridge认为,受益于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今年不锈钢产量将上升。    建筑和汽车使用的不锈钢镍含量应高于白色家电和厨房餐具。    

    Beveridge还表示,中国实际消费幷没有想像的那么悲观。    随着制造业改善,建筑行业泡沫不破灭,到今年底中国需求将改善。    

    上个月嘉能可称可能会关闭澳大利亚Murrin Murrin矿,还称全球70%的生产都在亏损。    嘉能可第四大股东、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黑石质疑镍行业还能在亏损的情况下坚持多久。    

    去年11月中国的镍生产商宣布2016年至少减产20%以支持价格。    

    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预计短期内镍价不会明显好转。    该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生产商。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个月批准的俄镍2016年财务计划预计镍价平均只有9000美元。    

    高盛在12月21日的报告中预测基本面弱势或延续,镍价仍有可能继续下跌。    中国以外的减产幅度非常小,迄今实际情况令人失望。    另一个不祥的信号是伦敦金属交易所库存在2015年底大涨,花旗银行商品策略师Ivan Szpakowski称,这可能意味着中国需求甚至弱于预期。    他认为去年6月至12月初库存几乎没有下降主要是与需求有关。    
    菲律宾镍矿出口大减20%力挺镍价
    2016年02月22日 9:30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2月21日,菲律宾镍矿协会表示,2016年该国镍矿出口将减少20%。    据了解,该协会作出该项承诺是为了稳定镍矿市场价格,由于该协会囊括了菲律宾六成以上的镍矿公司,所以,部分公司表示,今年镍矿出货的时间会较往年推迟,而且未来将专注于优化并降低公司成本。    部分出产高品味镍的矿山甚至表示,希望通过停止高镍矿出口来稳定市场价格。    

    低镍价抑制菲律宾镍矿供应
    自2014年印度尼西亚出台镍矿出口禁令后,菲律宾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镍矿进口国。    但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自菲律宾进口的镍矿量逐月下降,据海关数据表明,2015年12月份,中国镍精矿进口仅166万吨,同比减少30%;环比同样也出现了减少,减少幅度近38%。    2015年12月份,中国自菲律宾进口的镍矿减少22%,使得镍矿整体进口量下降。    但是,菲律宾最大的镍矿石供应商--亚洲镍业公司(Nickel Asia Corp)日前表示,该公司旗下位于菲律宾的4个镍矿2015年的镍矿石发运量较2014年增加10%至1970万吨,创纪录高位。    虽然矿石发运量增加,但是该公司2015年镍矿石出口收入约为144亿比索(3.02亿美元),远低于2014年的237亿比索(4.98亿美元)。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Gerard Brimo近期表示:“尽管目前镍价低迷,但公司仍能获得盈利。    公司作为低成本矿产商,有助于我们应对镍价下行周期带来的挑战。    ”据了解,目前亚洲镍业公司对中国出口量约占中国2015年自菲律宾进口量的63%。    
    菲律宾50%以上的镍矿属于低品位矿,因为2015年铁矿石价格下跌引起的供给短缺,2015年中国低品位镍矿的进口明显下滑。    同时,中品位镍矿供应受镍价下跌影响处于偏紧状态。    菲律宾商会董事及全球镍铁控股公司董事长Joseph C. Sy去年年底表示:“如果伦镍价格持续处于10000美元/吨下方,那么中品味镍矿的价格很有可能将跌穿20美元/湿吨。    如此一来,将会有更多的镍矿企业遭受损失,因为他们普遍的营运成本都超过20美元/湿吨。    ”
    截至2016年2月18日,中国进口的菲律宾红土镍矿价格分别为:镍含量0.9%~1.1%,铁含量48%~50%为150元/吨;镍含量1.4%~1.5%,铁含量30%~35%为180元/吨;镍含量1.5%~1.6%,铁含量25%~30%为227.5元/吨。    由于目前下游生产商受春节假期影响,工厂开工恢复缓慢,采购需求不济,电解镍主流报价区间为65500元~66200元/吨。    
    与中国自菲律宾进口的镍矿量下降成反比的是,镍铁的大量进口打击了中国国内镍铁价格。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1月,中国镍铁进口量为6.26万吨,同比增长近160%。    2015年前11个月镍铁累计进口62.66万吨,同比增长145.35%。    由于中国在印尼近两年投产建厂的镍铁产能较多,我国2015年从印尼进口镍铁量持续大幅增长。    随着中国的青山公司一期及二期项目、振石集团、华泽钴镍公司在海外的镍铁项目陆续投产,进口镍铁还将进一步大幅挤占国内镍铁市场,相关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镍生铁产量同比萎缩19.03%。    由于国内镍铁产能的下降,导致菲律宾镍矿产能下降,低镍价已经开始抑制菲律宾镍矿商的供应热情。    

    仅少数海外镍企巨头尚未减产
    大量进口的不仅是镍铁,由于2015年镍价超跌,在内强外弱格局下,进口盈利优于2014年,电解镍及镍合金进口也大幅增长。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精炼镍累计进口实现132.30%增长,达30.34万吨;精炼镍及合金净进口总量达26.24万吨,而2014年精炼镍及合金净进口仅1.59万吨,同比增幅高达1550%。    值得关注的是,受进口市场盈亏好转,和春节前备货需求的影响,2015年12月中国进口精炼镍3.65万吨,同比大增553.96%。    
    因为内外价差和低镍价的影响,中国企业率先减产。    2015年底,国内镍生产企业联合减产,其中,新华联矿业去年12月减产镍铁金属量1000吨,2016年计划进一步削减镍金属量30%;金川集团去年12月减产2000余吨,2016年停止贫矿开采,减少外购原料采购;新鑫矿业去年12月减产20%;青山计划计划减产镍铁2000吨镍金属量,2016年计划进一步削减镍铁产量30%(含印尼项目)。    
    中国主要镍生产商及主要镍矿生产国菲律宾减产挺价的效果还尚待观察,海外镍企的供应值得重点关注。    国际镍业组织(INSG)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镍市场连续第4年供应过剩,过剩量达到8.07万吨。    根据最新的海外企业财报显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2015年镍产量为29.1万吨,成为全球镍产量排名第一的生产企业。    其中该公司自有资源产量26.3万吨,第三方资源产量2.8万吨,2015年产量同比2014年增长5.7%。    2015年底,淡水河谷有色金属主管Jennifer Maki在投资者会议上称,预计该公司Goro New Caledonia镍项目2016年产出将增加50%。    
    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也值得重点关注,由于俄罗斯2014年中宣布取消铜、镍出口关税,俄罗斯、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以及2015年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随着去年俄镍的成功注册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品牌,镍价转头向下。    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Norilsk Nickel)的副首席执行官Pavel Fedorov今年1月底接受媒体访问的时候称,镍价中期非常有可能将继续维持在低位。    他指出,目前全球70%的镍产商都处于亏损状态,但Norilsk仍能盈利,主要拜生产成本低所赐。    但是,Norilsk的产能基本上到达上限,因此2016年可能没有太大的变动。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报记者整理发现,目前仅俄镍及淡水河谷能承受低镍价带来的影响,一些传统海外供应商已蒙受较大损失。    巴西Votorantim公司计划自2月1日起,暂时关闭旗下Niquelandia镍矿(巴西镍储量最大的矿之一)开采,自5月1日起暂停Niquelandia镍矿加工业务。    昆士兰镍业公司(Queensland)目前已经进入自愿管理程序,并选定了自愿管理人,将裁员200多人并重组运作。    日本的住友商事与加拿大公司近期表示,马达加斯加Ambatovy镍矿场总损失约24亿美元。    
    未来两月电解镍要“搬家”
    从近期海外各大企业陆续公布的产量预期中可见,2016年海外镍企产量的步伐总体仍在增长,这将抵消中国产量减少带来的影响。    而且,业内人士预计,今年3~4月份,中国镍进口量预计剧烈增长,目前海外部分库存将转移到上期所仓库,以满足投资者对上期所5月合约的大量交割需求。    
    根据路透社近日报道,今年1月底,上海期货交易所镍库存较去年12月初增加约一半,5月合约的未平仓量占总量的98%。    市场人士预计,需要22万吨的镍用于交割。    根据交易所数据,空头投资者交割了38130吨1月合约,超过了中国1个月的产量。    5月合约亦给了空头投资者充足的时间进行进口。    某镍生产商称:“镍进口量将会增加,正如1月合约交割前一样,空头投资者在交割前进行大量进口。    ”根据安泰科去年年底的数据,加上保税区库存和部分隐形库存,目前全球的镍库存数量高达60万吨左右,相当于全球4个月的消费量。    镍的庞大库存是其弱于其他金属价格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看,镍价下跌带来的负面效果正在进一步扩大,中国镍生产企业减产20%,主流供应国家菲律宾减产带来的积极影响很难缓解目前需求低迷,低镍价的局面。    目前镍铁进口已经受到限制,印尼镍项目投产也趋放缓,在国际镍业巨头减产意愿不强、下游需求尚未明显转好的情况下,镍价走出谷底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海外市场40多万吨电解镍库存尚待消化,仅是以交割为目的的库存转移对于镍价帮助效果甚微。    
    SMM:菲律宾出矿困难 供应紧助涨中、高镍矿期、现货价格上涨
    2016-11-18 来源: 上海有色网

    SMM 11月18日讯:本周NI1.5%中镍矿CIF价格上修2美元/湿吨,NI1.8%高镍矿CIF价格上修1美元/湿吨。    NI1.5%中镍矿现货价格较上周上涨5.61%,N1.8%上涨3.86%。    

    因菲律宾苏里高地区雨季来临,镍矿出货量锐减,中、高镍矿期货资源短缺,部分贸易商暂停报价,在装船为前期订单,一些则封盘惜售。    目前NI1.5%镍矿CIF试探性报价已至47-48美元/湿吨,前期成交区间在41美元/湿吨左右,个别成交在42.5-43.5美元/湿吨。    

    中、高镍矿现货市场同样偏紧,仅些许散货可出售,据悉连云港某贸易商NI1.5%,FE49%报价在320元/吨。    

    据SMM对国内中高镍生铁工厂镍矿库存储备的调研显示,仅少数受冬季运输影响较大的工厂镍矿库存可以支撑至春节过后,多数高镍生铁工厂镍矿储备较去年偏低,一是中、高镍矿价格涨幅超出高镍生铁,成本上扬,二是持货商惜售,采购困难。    

    镍矿供应缩减,需求未歇,持货商惜售看涨后市,预计中、高镍矿期、现货价格还将上涨。    


    
    全国港口镍矿库存折合金属量环增3.37%
    2017年06月05日
    生意社06月05日讯
    据对国内七大港口统计,截止2017年6月2日,港口镍矿库存总量560万吨,折合全国所有港口库存为747万吨,折合镍金属量为6.24万吨,较5月5日增长3.37%。    

    菲律宾镍矿库存587万吨,较5月5日增长1.09%,因菲律宾苏里高地区雨季结束,镍矿发运恢复正常,港口库存获得补给。    

    印尼禁令松绑以来,本月有首批资源进入中国市场,故港口印尼镍矿库存维持在160万吨一水平。    

    

    
    全球最大的精炼镍和钯生产商诺镍发布2017年一季度生产报告指出,2017年一季度镍产量为53,487吨,去年同期为63,631吨,同比下降19%。    淡水河谷2017年第一季度产镍7.14万吨,环比下滑14.0%,同比下滑2.9%。    矿业巨头英美资源(AngloAmericanPLC)表示一季度镍产量同比减少12%至9,900吨。    

    由于镍价持续低迷,国内镍铁产量下降。    据SMM调研数据,5月中国镍生铁产量为2.74万吨,环比减少10.4%,同比减少22.2%;其中,5月高镍生铁产量环比下降7.9%,5月低镍生铁产量环比下降18.7%。    据咨询公司WoodMackenzie测算,全球镍产业一半以上的企业都在亏损经营。    在镍价低迷背景下,镍企逐步关闭成本较高产能和工艺,产量维持低位运行。    

    5.6月库存回归合理区间

    根据兰格钢铁网对全国主要17价钢厂不锈钢粗钢产量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5月,不锈钢粗钢产量为178.21万吨,同比下降5.3%,环比下降5.7%,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由于前期钢厂库存积压,不锈钢价格持续下行,5月不锈钢粗钢产量同比下降,6月不锈钢库存回归合理区间。    6月下旬,下游刚性需求带动下,不锈钢价格大幅反弹,钢厂增加镍铁价格采购,镍铁价格企稳。    
    2017年镍产业链供需格局分析(需求趋势、生产供应来源、趋势)

    一、中国镍消费需求格局




    1.中国镍消费量走势




    2016年中国镍消费量达到128.4万吨,同比增长14%。    2011-2016年,中国镍消费年均增速达11.9%,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不锈钢与非不锈钢镍消费量走势




    2016年中国不锈钢镍消费量达到107.9万吨,同比增长14.2%。    2010-2016年均增速10.9%,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不锈钢领域镍消费波动幅度较大。    2016年中国非不锈钢镍消费量达到20.5万吨,同比增长13%。    2011-2016年年均增速16%,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电池用镍将快速增长;镍合金也随着制造业升级而快速增加。    




    3.中国镍消费增量评




    2017-2019年,随着中国城镇化继续深化带来的基建投入继续增加、人们大众消费水平升级、制造业由大转为大而强等因素,未来三年中国不锈钢产量、镍合金制造、新能源电池等仍处于较快增长水平。    2011-2016年中国镍消费量年均增速在12%,保守评估2017-2019年中国镍消费年均增速在7.5%,2019年中国镍消费量将达到159.5万吨镍,与2016年比,增加31.1万吨镍。    悲观评估2017-2019年中国镍消费年均增速在5%,2019年中国镍消费量将达到148.6万吨镍,与2016年比增加20.2万吨镍,每年增加6.4-7.1万吨镍。    




    二、中国镍供应来源构成




    1.中国原生镍供应来源构成




    2016年,中国原生镍供应来源为,国产镍生铁占比37%,国产电解镍占比16%,净进口电解镍占比32%,进口镍铁占比8%,印尼产镍生铁占比7%。    国产镍生铁与净进口电解镍处于主导地位。    




    2010-2016年中国原生镍构成比例看:




    (1)国产镍生铁由2010年占比38%,上升到2014年66%,之后下降至2016年37%,调整很快。    




    (2)国产电解镍由2010年占比30%,下降到2016年占比16%,整体处于快速下降。    




    (3)净进口电解镍在2010年占比25%、2014年占比2%、2016年占比32%,调整快。    




    (4)进口镍铁则稳定在6-8%。    




    (5)2016年印尼镍生铁快速提升到7%。    




    2.中国300系不锈钢废料供应情况




    据镍吧不完全调研,目前300系废不锈钢市场主要分布在佛山大沥、无锡、深圳、东莞、戴南等10个市场,300系废不锈钢每个月市场供货量可达到13万吨左右。    




    三、中国镍生产供应趋势




    1.中国高镍生铁产业变动情况




    2013年12月末




    高镍生铁厂:167家




    月均产能:76万吨




    月均产量:44万吨




    月均开工率:57.9%




    2016年12月末




    高镍生铁厂:45家




    月均产能:61.1万吨




    月均产量:28.2万吨




    月均开工率:46.2%




    2.国产镍生铁产量增长情况




    2016年,中国镍生铁产量40.4万吨镍,同比减少10%。    2005年中国镍生铁冶炼开始起步,当年产量0.2万吨镍;之后快速增长,虽然在2008年经历金融危机大幅下降,但之后仍快速增长,在2013年中国镍生铁产量达到高点67.9万吨镍。    从起步到顶峰共用了9年。    




    2014年以来,受镍价大幅下跌、印尼禁止镍矿出口影响,中国镍生铁产量出现连续三年下降。    




    3.中国红土镍矿进口量情况




    2016年,中国进口镍矿2850万干吨,同比减少8%。    2005年,中国红土镍矿进口48万干吨,开启了中国红土镍矿冶炼镍生铁产业发展。    但是,中国红土镍矿高度依赖菲律宾、印尼进口。    




    4.国产电解镍产量增长情况




    2016年,中国电解镍产量17.2万吨,同比减少19%。    国产电解镍也对海外镍资源较为依赖,镍原料采购以伦镍作为计价基础。    目前,中国大中型电解镍冶炼厂较少,以金川、新疆新鑫、四川尼科、江西江理、广西银亿、吉恩镍业等为代表,其他小型冶炼厂产量较低。    其中,金川电解镍产量占国产电解镍比例达到70-80%。    




    四、菲律宾镍矿供应趋势




    1.2005-2016年菲律宾镍矿出口中国量




    2014-2016年数据以镍吧跟踪调研菲律宾镍矿船报所得出的镍矿进口量。    2014年,印尼禁止镍矿出口,镍矿价格创历史最高纪录下,菲律宾镍矿出口到中国量达到3310万干吨。    




    2015-5016年,菲律宾出口到中国镍矿量,受行情下跌、个别矿山镍矿资源欠缺、菲律宾镍矿山环保整顿等影响,逐年减少。    镍吧调研船报数据显示2016年菲律宾到中国镍矿量2740万干吨。    




    2.菲律宾镍矿环保整顿影响镍矿量情况




    据镍吧团队跟踪调研数据,2017年2月3日菲律宾环保部提出关停20个镍矿山。    以2016年镍矿出口量数据,将影响366船,约1920万湿吨,占2016年菲律宾镍矿出口总量48.5%。    若菲律宾政策严格执行,将影响巨大。    




    五、印尼镍供应趋势




    1.2005-2016年印尼镍矿出口中国情况




    2013年印尼出口中国红土镍矿量4100万干吨,之后2014年2月印尼开始禁止镍矿出口,2014年印尼镍矿出口出现断崖式下降。    




    2015年以来,印尼红土镍矿出口基本上为0。    (不过,有少量以铁矿出口过来的红土镍矿。    )




    2017年,印尼政府对镍矿禁止出口政策进行调整,有条件的出口政策。    预计2017年印尼红土镍矿到中国量有较大增量。    




    2.印尼镍生铁(镍铁)出口中国情况




    2016年印尼镍生铁产量10.92万吨,同比增加6.18万吨;预计2017年镍生铁产量23.55万吨,同比增加12.63万吨。    




    六、海外镍生产供应趋势




    1.海外镍生产增长情况




    2010-2015年,海外8家代表性、大型镍生产企业的产量增长基本平稳,甚至近三年有点萎缩。    




    近六年的海外大型镍企业产量波动比较小,围绕98万吨一线波动。    增长速度和增长潜力空间均较小。    




    2.海外电解镍库存增长情况

    通过观察电解镍公开市场库存,2016年1月1日LME+上期所镍库存48.7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7年1月1日LME+上期所镍库存45.9万吨,仍处于历史次高水平。    2016年公开市场库存仅下降2.8万吨镍。    

    
    如何计算铁矿石的进口成本?


    进口铁矿普遍是两种计价方式,固定价和指数+溢价。    固定价很容易理解就是个固定的数值,指数+溢价的话具体要根据所签订的进口合同为准,一般在价格条款中会有具体的说明或计算公式,根据公式算出来的才是准确的价格。    简单来说指数+溢价中的指数一般指QP内约定指数的平均值,约定的指数可以是普氏62,普氏58,MB,TSI等,大多以普氏指数计价,QP可以是月均,提单日前后,NOR前后等,主要以月均居多。    后面的溢价就是在这基础上加上或减去相应数值。    由于指数都是固定的65,62,58,和实际铁品位有差距所以会有VIU对铁品位的差进行调价。    

    上面算出来的是进口合同的美金成本,根据所签订的价格条款可以算出到岸的美金成本,若是CIF条款那就直接是到岸的美金成本,FOB的话还要加上运费保险。    以CIF条款为例,上面算出来的是美金到岸成本,人民币成本 = 美金到岸成本*汇率* 1.17*(1-水分)+港口费用,这样算出来的就是铁矿到港口变成现货的湿吨成本。    


    
    2004-2013 十年间白银工业应用需求变化一览

    在白银的需求结构中超过一半的实物需求来自工业,世界白银协会将白银工业需求分四类:

    电子电力行业:从5965.65吨增至7275.11吨,得益于白色家电、电子消费产品及汽车消耗增加;




    摄影行业用银:从5561.31吨降至1567.62吨,传统卤化银工艺被数码技术所取代致其需求萎靡;

    银基合金焊料:从1520.96吨增至1940.86吨,技术进步使高成本银被不断替代致需求增长缓慢;

    其它工业用途:从5891.00吨增至7464.84吨,受工业逐步复苏及银在医学领域等新兴运用拉动。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根据白银协会的报告,白银在光伏电池和环氧乙烷的需求在2015-2020将上涨大约1/3。    

    光伏电池用于制作太阳能板,环氧乙烷则用于制作塑料和化学品。    这两个领域在2016-2020年期间每年共消耗白银1.2亿盎司,比2015年高出32%。    

    白银协会称,在碳排放法规、政府政策和光伏发电成本减少的作用下,太阳能版装置预期会在未来稳步上升,对白银来说意味着采购的大量增加。    

    协会预期2018年光伏中白银需求会比2015年增加大约75%。    

    环氧乙烷生成的乙二醇用于防冻剂、衣物纤维、塑料瓶和食物包装。    

    协会还称,预期环氧乙烷的需求随着防冻剂市场扩张而增长,原因是在中国的推动下汽车市场会继续发展。    汽车和包装用于将会促进环氧乙烷购买上升,预期2020年环氧乙烷的白银需求将达到3000万盎司。    
    环氧乙烷


    氧化法

    可分为空气法和氧气法两种。    前者以空气为氧化剂,后者用浓度大于95%(体积)的氧气作为氧化剂。    此外也有用富氧空气为氧化剂的。    氧化法的工业生产流程分为反应、环氧乙烷回收及环氧乙烷精制三个部分。    [6]

    世界上EO工业化生产装置几乎全部采用以银为催化剂的乙烯直接氧化法。    全球EO生产技术主要被Shell公司(英荷合资)、美国SD(科学设计公司)、美国UCC三家公司所垄断。    此外拥有EO生产技术的还有日本触媒公司、美国DOW化学公司、德国赫斯公司等。    [3]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以前被用来制造杀菌剂。    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不易长途运输,因此有强烈的地域性。    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    在化工相关产业可作为清洁剂的起始剂。    

    环氧乙烷有杀菌作用,对金属不腐蚀,无残留气味,可杀灭细菌(及其内孢子)、霉菌及真菌,因此可用于消毒一些不能耐受高温消毒的物品以及材料的气体杀菌剂。    美国化学家Lloyd Hall在1938年取得以环氧乙烷消毒法保存香料的专利,该方法直到今天仍有人使用。    环氧乙烷也被广泛用于消毒医疗用品诸如绷带、缝线及手术器具。    

    主要用于制造其他各种溶剂(如溶纤剂等),稀释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抗冻剂、消毒剂、增韧剂和增塑剂等。    与纤维素发生羟乙基化可合成得水溶性树脂(其环氧乙烷含量约75%)。    还可用作熏蒸剂、涂料增稠剂、乳化剂、胶黏剂和纸张上浆剂等。    [7]

    通常采用环氧乙烷-二氧化碳(两者之比为90:10)或环氧乙烷-二氯二氟甲烷的混合物,主要用于医院和精密仪器的消毒。    环氧乙烷用熏蒸剂常用于粮食、食物的保藏。    例如,干蛋粉的贮藏中常因受细菌的作用而分解,用环氧乙烷熏蒸处理,可防止变质,而蛋粉的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等都不受影响。    

    环氧乙烷易与酸作用,因此可作为抗酸剂添加于某些物质中,从而降低这些物质的酸度或者使用其长期不产生酸性。    例如,在生产氯化丁基橡胶时,异丁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的溶液在氯化前如果加入环氧乙烷,则成品即可完全不用碱洗和水洗。    

    由于环氧乙烷易燃及在空气中有广阔的爆炸浓度范围,它有时被用作燃料气化爆弹的燃料成份。    

    环氧乙烷自动分解时能产生巨大能量,可以作为火箭和喷气推进器的动力,一般是采用硝基甲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60:40-95:5)。    这种混合燃料燃烧性能好,凝固点低,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引爆。    总的来说,环氧乙烷的上述这等直接用途消费量很少,环氧乙烷作为乙烯工业衍生物仅次于聚乙烯,为第二位的重要产品。    其重要性主要是以其为原料生产的系列产品。    由环氧乙烷衍生的下游产品的种类远比各种乙烯衍生物多。    环氧乙烷的毒性为乙二醇的27倍,与氨的毒性相仿。    在体内形成甲醛、乙二醇和乙二酸,对中枢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对细胞原浆有毒害作用。    

    大部分的环氧乙烷被用于制造其它化学品,主要是乙二醇。    乙二醇主要的最终用途是生产聚酯聚合物,也被用作汽车冷却剂及防冻剂。    其次用于生产乙氧基化合物、乙醇胺、乙二醇醚、亚乙基胺、二甘醇、三甘醇、多甘醇、羟乙基纤维素、氯化胆碱、乙二醛、乙烯碳酸酯等下游产品。    

    环氧乙烷主要用于制造乙二醇(制涤纶纤维原料)、合成洗涤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抗冻剂、乳化剂以及缩乙二醇类产品,也用于生产增塑剂、润滑剂、橡胶和塑料等。    广泛应用于洗染、电子、医药、农药、纺织、造纸、汽车、石油开采与炼制等众多领域。    [3]
    从成本看橡胶基本面

    国内天然橡胶种植园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农垦等集团系统胶园,如海南橡胶、云南农垦、广东农垦、中化国际等;二是民营中等规模胶园,规模一般在几百亩至数千亩;三是小微胶园,以家庭种植为主。    其中,农垦集团和民营中等规模胶园需要雇佣工人割胶,并采取割胶分成的雇佣模式。    

    本文转自期货日报 / 信达期货

    国产全乳胶可交割量25万余吨

    据统计,2013年国产全乳胶产量为46万吨,占国内天然橡胶总产量的55%。    其中,海南农垦全乳胶产量为15万吨,海南民营全乳胶产量为8万吨,云南农垦全乳胶产量为10万吨,云南民营全乳胶产量为12万吨,广东农垦和中化国际全乳胶产量分别为0.8万吨和0.5万吨。    

    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国产全乳胶可交割品牌有海南农垦的“宝岛”、“美联”、“五指山”,云南农垦的“云象”、“东风”、“金凤”以及中化国际的“中化橡胶”,共计7个注册品牌。    以此计算,2013年可供交割的数量有25.5万吨。    

    从国内天然橡胶种植情况看,每亩胶林种植33—37株橡胶树,单产在60—120公斤/亩不等。    其中,海南亩产偏低,在65—85公斤/亩,而云南单产较高,可到100—110公斤/亩。    

    割胶方面,国内基本是三天一刀,行情好的时候也可能两天一刀。    一般来讲,一个胶工可以负责700—1000株橡胶树,收入基本是五五分成或六四分成(卖胶收入的六成分给割胶工人)。    

    割胶人工成本占总成本较大比重

    天然橡胶生产成本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橡胶种植成本;二是割胶人工成本;三是加工运输成本。    

    由于种植相关成本和割胶人工成本的浮动性和区域差异性较大,这里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比例。    

    种植成本

    天然橡胶种植及相关成本投入主要包括土地、苗木分摊、化肥农药、工具、人工管理等费用。    

    根据前期对海南产区调研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我们可以对橡胶种植生产过程中相关投入费用进行估算(因地区和生产主体差异,土地成本及相关科目投入会略有不同)。    






    橡胶园种植成本估算

    由上表可知,每年橡胶树的平均种植成本为425元/亩。    对于一些民营胶园来讲,考虑到贷款资金的利息因素,其生产成本会略高一些,而胶农自有家庭式小胶园的土地及相关投入成本会相对低一些,最低甚至可到300元/亩以下。    






    天然橡胶种植成本换算

    值得注意的是,橡胶树是多年生树种,其成本构成弹性极大,比如,肥料和农药可以不施或少施,胶园护理等投入也可以减少。    此外,由于单产的地区性差异比较明显,投入产出比不尽相同。    海南胶园平均单产不足80公斤/亩,而云南胶园平均单产可达105公斤/亩。    考虑到各地实际产出情况,基于单位重量换算的生产成本差异也较大。    

    假设海南、云南年均投入成本均为425元/亩,产出分别为75公斤/亩和105公斤/亩,由此换算的海南天然橡胶种植成本为5667元/吨,云南天然橡胶种植成本为4048元/吨。    我们将每亩天然橡胶的种植成本投入与相应单产所换算出的单位重量生产成本做成了矩阵表,如上。    

    割胶人工成本

    割胶人工成本占据了橡胶成本的大半部分。    除一些家庭式小微胶园由胶农自主割胶外,中等规模以上的胶园一般都采取雇佣工人割胶的模式,一般割胶分成比例是五五和六四。    由于这部分成本和胶水价格直接挂钩,所以割胶人工成本的浮动性较高。    以当前12元/公斤的胶水折干胶价格来计算,每吨干胶中分给割胶工人的成本在6000—7200元/吨。    

    加工运输费用

    新鲜胶水收割后,会加氨保存,以防止凝固。    之后,经过胶水收购点(二盘商)送往橡胶加工厂。    原料胶水被送到加工厂以后,要经过凝固、压皱、造粒、干燥、称重打包等一系列加工过程(不同胶种生产工艺有所不同)。    考虑到工厂设备、电力、人工、管理、财务等成本,再加上部分运输费用,这部分成本约在1500元/吨。    

    海南或率先出现弃割弃种现象

    熟话说,“谷贱伤农”,对于天然橡胶来说,也是如此。    天然橡胶产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当胶价低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降低种植和割胶意愿。    

    种植意愿分析

    以目前产区12元/公斤的胶水折干胶价格13500元/吨来计算,割胶的人工成本在6000—7200元/吨,这里取最大数值7200元/吨。    假设海南、云南种植成本均为425元/亩,那么种植收益情况分别为:

    海南种植收益=5667+7200+1500=14367(元/吨),14367元/吨>13500元/吨,说明其种植是亏损的。    

    云南种植收益=4048+7200+1500=12748(元/吨),12748元/吨<13500元/吨,说明其种植仍有部分利润。    

    理论上来说,当胶水收入-人工成本<种植投入等前期成本时,种植亏损,胶农或胶园主种植意愿将会降低。    但橡胶树是多年生植物,其生长和生产周期较长,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一般不会因为短期胶价过低而轻易弃割或砍伐胶林,特别是对于中等规模胶园和农垦集团来说,更是如此。    

    种植效益不佳的时候,胶园主往往会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其一,降低种植上的成本投入。    其二,降低割胶频率。    其三,惜售。    他们会将原料转为库存,储存一段时间。    但是,储存条件等因素会影响产品质量,储存过后的原料胶只能做成标二胶,其售价较全乳胶略低。    其四,翻种或改种。    这主要是针对胶龄较大或新种的橡胶树,一般胶龄在35年以上和3年以下,而对于正值高产阶段的橡胶树,是不会轻易砍伐的。    此外,橡胶树多种植在山坡和荒地,可替代种植的作物较少,改种短期内对胶水供应量的影响有限。    不过,如果持续长时间亏损,或者亏损局面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当胶水收入不足以弥补割胶成本时,那么主动弃割或砍伐胶林的情况就会大面积发生。    粗略估计,这一价格水平可能要在10000元/吨以下。    

    工人割胶意愿分析

    割胶成本在橡胶成本中占据大半部分,因此当胶价大幅下挫时,割胶人工资首先受到影响。    当胶价低于一定水平,割胶工人收入缩水,割胶意愿急剧下降。    此时,产业转移或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增大。    根据目前的胶价水平,我们可以估算出割胶工人的收入情况。    

    以云南为例,每亩33株橡胶树,单产平均105公斤/亩,每个工人负责750株,三天一刀,一个割胶工人一年的割胶总量为2.39吨,而割胶分成比例一般在五五和六四,这里按六四分成,胶水折干胶价以12元/公斤来计算,其可得收入为12×1000×2.39×60%=17208(元/年),折1434元/月。    考虑到一年割胶时间为8个月,因此割胶期内的平均收入为2151元/月。    

    以海南为例,每亩33株橡胶树,单产平均75公斤/亩,每个工人负责1000株,三天一刀,一个割胶工人一年的割胶总量为2.27吨,割胶分成比例也按六四分成,胶水折干胶价以12元/公斤来计算,其胶农可得收入为12×1000×2.27×60%=16344(元/年),折1362元/月。    同样,一年割胶时间按8个月计,割胶期内的平均收入为2043元/月。    











    以12元/公斤胶水价格计算的割胶工人收入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海南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为157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343元。    2014年上半年云南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为6674元,以此推算,2013年全年大致在13348元。    另有数据显示,云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141元。    从上表看,以12元/公斤胶水价格计算的割胶工人收入仍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水平,而且全年仅有8个月的割胶时间。    在此环境下,割胶工人弃割转业意愿似乎并不明显。    

    参考海南、云南两省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可以倒算出其收入水平所对应的天然橡胶成本,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胶价跌至13081元/吨以下时,海南割胶工人年收入将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水平,弃割转业的可能性会大幅增加,云南的这一边际价格在10808元/吨附近。    需注意的是,这一边际价格会随着人均工资水平的增长而抬升。    






    以人均收入为参考倒算成本点位(割胶分成比例按六四计算)

    对于自有胶园的胶农来说,胶水销售收入全部为己所有,且由于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相同割胶量的情况下,其弃割转业的临界点较低。    假设胶农种植成本为300元/亩,海南、云南亩产分别为75公斤/亩和105公斤/亩,那么单位重量种植成本分别为4000元/吨和2857元/吨。    假设胶农自有胶林面积与一般割胶工人负责割胶面积(工作量)相同,即海南30.3亩折1000株,云南22.73亩折750株,那么以海南、云南两地平均工资性收入水平计算的割胶成本分别为6948元/吨和5585元/吨。    两项成本再加上1500元/吨的加工费用后,胶农弃割转业的临界成本为分别为海南12448元/吨、云南9942元/吨。    






    自有胶园胶农弃割临界成本

    除了自有胶园生产成本较低外,胶农正常情况下也不会轻易选择弃割。    一方面,胶园大多处于偏远山区,胶水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只要割胶就会有收入,不割就没有收入,所以基本不会停割。    另一方面,弃割打工的话,胶农需要考虑找工作的容易程度、家庭问题、生活成本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辩证看待胶农弃割意愿。    

    胶价“熊”转“牛”道路漫长

    综合前期调研情况及以上分析,我们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第一,橡胶种植成本大约为425元/亩。    假设海南、云南产量分别为75元/亩和105元/亩,其对应单位重量生产成本分别为5667元/吨和4048元/吨。    以12元/吨的胶水折干胶价格和六四的割胶分成比例来计算割胶人工成本,再加1500元/吨的加工费用等,海南地区天然橡胶成本为14367元/吨,高于13500元/吨的新胶价格,种植亏损;云南地区天然橡胶种植成本为12748元/吨,种植仍略有利润。    

    第二,参考海南、云南两省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以及相应割胶量,倒算其对应的天然橡胶边际价格分别为海南13081元/吨、云南10808元/吨。    考虑自有胶园胶农生产成本较低,以300元/亩种植成本换算的弃割转业临界点为海南12448元/吨、云南9942元/吨。    

    第三,考虑到海南单产偏低、人工平均成本偏高,我们认为海南会率先出现弃割弃种现象。    后期市场表现可能会是海南橡胶价格较云南橡胶价格略高一些。    

    第四,橡胶供需结构改变周期较长。    虽然由于当前胶价较低、胶农割胶意愿下降,天胶产量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橡胶树潜在的产能仍然存在,当胶价回升或反弹到一定水平时,割胶意愿又会增强,潜在产能就会转化为产量,供给快速回升又将再次打压价格。    只有当胶价低到一定程度,出现大面积弃种砍伐胶林的现象时,供需结构才有望彻底转变,胶价才能真正由“熊”转“牛”。    否则,只能等待终端需求的跟进,以此来促使供需结构由过剩向平衡转变。    不过,这个周期较为漫长,或在2—3年。    
    网络文摘:乐视欠债!贾跃亭有没有犯法会不会坐牢

    贾跃亭有没有犯法会不会坐牢?解析贾跃亭和乐视的欺诈嫌疑

    乐视网和贾跃亭成为了今年国内金融圈最热的话题,曾经不可一世,风生水起的乐视网仿佛在一夜之间,崩塌了。    各种负面新闻纷至沓来。    


    贾跃亭到底会不会坐牢犯法了吗

    首先是2016年11月初,乐视被曝光欠供应商100多亿货款,大批供应商上门讨债。    2017年7月记者前去北京的乐视总部查看,还发觉有大批被乐视欠债的供应商,睡在了乐视总部门口,蹲点讨债。    

    17年6月份,招商银行还申请冻结乐视集团及贾跃亭个人大批资产,现金就达到12亿多。    7月初乐视针对这起冻结事件,起诉了招行,称欠招行12亿,却被冻结了261亿资产!然后是多家银行把乐视员工信用卡额度调整为1元。    

    另外还有贾跃亭美国豪宅曝光的事件,后面乐视回应称该豪宅是办公接待用的,贾及其家人从没在此度假过。    但这样就涉嫌犯了美国住宅改商用的法规。    


    贾跃亭美国的豪宅图片

    其实乐视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链断裂,那在乐视运作和上市的过程,贾跃亭有没有违法,为什么欠了供应商那么多的钱,贾跃亭会不会犯法坐牢呢?这成了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针对贾跃亭和乐视,央视财经7月11日对乐视网进行了毫不留情面的曝光,认为乐视网涉嫌欺诈。    

    现在真正应该关注的,其实是乐视的危机到底是创业失败还是涉嫌欺诈。    

    根据2016年11月江苏扬州人民检察院的审理,乐视网2010年上市其实就存在争议,当时还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行审核一处处长的李量,就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礼金为乐视网的上市提供了帮助。    这是不是意味着乐视网本身就是带病上市?

    乐视是诈骗还是创业失败

    2015年5月,雪球网上有文章质疑乐视网2014年年报,称财报注水严重,报表净利润3.6亿元,但根据他的测算却是亏损10亿,净资产为负。    

    2015年6月,华安基金分析师杨晓磊公开质疑乐视2014你年报,他认为公司在报表上的造假并不多,但据测算,乐视宣传超级电视卖了几百万台,但实际出货量只有宣称的一半、超级手机订单量也与草根调研数据出入极大,电视续约率远不如预期,内生业务基本亏损,高度依赖融资。    



    乐视和贾跃亭到底有没有违法

    央视财经称:这些质疑如果属实,乐视网就涉嫌财务造假。    

    紧接着2015年6月底,曾经揭露蓝田股份造假的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也质疑乐视涉嫌违规隐瞒公司盈亏信息,在年报中没有按规定披露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情况,没有说明营业利润来源。    

    与此同时,有媒体指出,贾跃亭于2015年6月和10月减持套现近57亿元资金,并承诺:“所得资金将全部借给公司作为营运资金使用”,并免收利息。    

    而结果却是贾跃亭只提供了乐视网无息借款20.71亿元,仅为承诺的1/3,也就是说,承诺并未兑现,但乐视网在2015年年报承诺事项中表示,“报告期内,承诺人遵守了所做的承诺”,按照这些报道,乐视网明显涉嫌虚假陈述。    

    应该说,乐视用一份份精美的PPT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乐视网的股价也是上涨了40多倍,包括贾跃亭在内的原始股东,从2012年开始不断减持套现,赚的盆满钵满,留下众多的机构和散户接盘,损失惨重。    

    乐视网由兴起到危机,到底是创业失败,还是涉嫌欺诈,可能只有在相关部门调查后才会有定论。    所以贾跃亭到底会不会坐牢,还需要相关部门调查才能确定。    乐视网到底能不能挺过这个危机,还需要继续关注。    
    网络文摘:原证监会官员受贿帮乐视网上市?律师:是否违法需关注IPO中两个关键点

    一位原中国证监会官员受审时,被披露出曾收受贿赂帮助乐视等9家公司上市。    

    据央视新闻报道,2016年11月10日,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受贿一案。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00年至2012年,被告人李量利用担任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行审核一处处长、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为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帮助,并于2000年至2013年收受上述公司投资人所送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93.622654万元,提请以受贿罪追究李量的刑事责任。    

    庭审中,检察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李量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充分发表了意见,李量进行了最后陈述,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一位律师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



    如果李量收受的是上述公司投资人所送财物,就无法确认是否投资人和上市公司有关联。    


    对于乐视而言,就要看乐视是否直接有违法违规现象。    如果有相关现象,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可以暂停上市。    

    如果是以欺骗方式取得的上市核准资格,可以按照一定的融资额处以罚款。    

    不过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个事情和乐视网是否有关系,如果是在正常流程下被索贿,或者是为了加快审批流程,就不一定构成欺骗或者重大违法行为。    

    乐视网向36氪表示,乐视网及乐视网的现有各主要股东均与该事项无关,也不受到任何影响。    以下为声明全文:

    今日有媒体刊出以《证监会投保局原局长李量案开庭 被控曾助乐视上市》、《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被调查:在庭审中认罪,曾帮助乐视网上市》为标题的文章,并声称,“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为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帮助,并收受上述公司投资人所送财物。    ”

    经公司核实,公司以及公司的现有各主要股东和公司的管理层均与该事项无关,不受到任何影响。    
    网络文摘: 贾跃亭为什么不敢回来?如果乐视造假违法结局会怎样?

    2017年12月25日,北京市证监会发布《关于责令贾跃亭回国履责的通告》。    《通告》责令贾跃亭于2017年12月31日前回国,切实履行公司实际控制人应尽义务,配合解决公司问题,稳妥处置公司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此番喊话,大洋彼岸的贾跃亭虽未回应,但却委托其妻甘薇于12月31日返京。    三道“金牌”召不回的贾跃亭,为什么不敢回来?因为有关乐视的各种猜测还没有定性结论。    不知道他的代理人甘薇能否解释清楚这些疑问。    

    一、乐视网到底有没有造假?

    乐视网2010年8月12日即完成创业板IPO。    上市6年间,乐视网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市值最高达1527亿,成为创业板里的“大哥大”;而对其财务真实性质疑也一路相随,从未间断。    对此,各路媒体多有质疑,但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说法。    

    一是IPO业绩生疑。    互联网流量与经营业绩密不可分。    2010年全球中文网站排名168位的乐视网,其经营利润远超行业排名第10、第12的优酷网和土豆网。    这一经营反差,让业内颇为不解。    

    据媒体披露,乐视网IPO九成以上收入来源于北京新锐力广告有限公司。    其中,2007-2009年该公司分别为乐视网贡献广告收入528万、947万和1874万;北京中视龙圣广告有限公司和北京春秋天成广告有限公司,为同一法人代表的两家广告公司,也先后为其贡献广告收入975万、1900万。    ——三家名不见经传的广告公司撑起乐视网IPO全部业绩。    

    二是年报数据掺水。    2015年5月,雪球网有文章质疑乐视网2014年报注水严重,报表净利润3.6亿,据其测算实际亏损应为10亿;2015年6月,华安基金分析师杨晓磊公开质疑乐视2014年财报,认为超级电视与手机订单量与第三方数据难以契合;2015年6月,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也质疑乐视涉嫌违规隐瞒公司盈亏信息,年报未按规定披露主营业务利润构成情况,未说明营业利润来源。    多位学者专家连续发问乐视2014年财报,乐视网财报到底有没有水分?

    三是损益核算差异。    互联网企业损益核算理应大同小异。    2012年财报显示:乐视网实现净利润1.94亿,同比增长48.68%。    而同期优酷土豆网亏损却高达4.24亿。    有分析人士对比发现,同期乐视网与优酷、土豆损益核算有明显不同。    

    电视剧版权采购成本土豆网等网站采用加速折旧法核算,即第一年摊销采购成本50%,其余年限逐年递减摊销费用;而乐视采购版权采用直线折旧法,即每年按固定费用平均摊销到使用年限。    按会计核算原则,采用加速折旧法摊销费用对当期利润影响较大,采用直线折旧摊销对每个会计年度利润影响等同。    

    2012年乐视网无形资产账面原值21.29亿,当年增加版权费11.51亿,而当期摊销4.95亿。    版权费是按加速折旧还是按直线折旧,其结果虽然差别很大,但又似乎都合帐理。    

    乐视网到底有没有造假,应该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不知这个谜底何时才能揭开?

    二、贾跃亭减持套现是否违法?

    据媒体披露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乐视网贾跃亭及贾跃芳通过减持转让乐视股份,高位套现达140亿。    监管部门最需要揭开的是140亿减持套现资金的来龙去脉。    

    一是到底借给乐视多少钱。    贾跃亭减持套现资金到底借给乐视网多少?

    乐视网发布《中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半年度跟踪报告》称:2015年至今,贾跃亭减持资金借予上市公司最高额47.1647亿,累计发生额约113.44亿;乐视网2016年财报显示,乐视网分别归还贾跃亭、贾跃芳20.68亿和9.68亿,两人对乐视网借款余额仅剩4.36亿;2017年上半年,乐视网还清上述剩余借款。    

    至此,借给乐视网47亿减持资金得以全身而退,贾跃亭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    

    二是减持资金都用在哪里。    贾氏姐弟高位套现约140亿资金都去哪了?是还银行贷款了?还是转借FF91造车了?亦或是海吃狂花全都消费了,总得有个靠谱的说法。    贾跃亭在11月10日函复乐视网称:“本人已将减持所得资金全部用于非上市体系以及本人所涉及债务偿付等”。    

    按照这一说法,其减持资金全都用在乐视其他产业以及清偿个人债务上。    根据乐视控股资料显示,乐视控股2016年至2017年偿还各类借款超过160亿。    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是贾跃亭个人偿还的?

    三是未履行承诺是否违法。    贾跃亭减持套现时曾信誓旦旦:减持套现款将全部借给乐视网作为运营资金且免收利息;乐视网归还资金后6个月内全部用于增持乐视网。    

    事实上,贾跃亭姐弟减持套现资金除47亿曾短暂借与乐视网,且2017年上半年已全部还清;其减持资金既未继续借与乐视网,也没有增持乐视网股份。    2017年11月,贾跃亭兄妹明确表示无力继续履行借款承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据此判断,贾跃亭减持套现承诺违约,很可能会构成虚假信息披露。    

    无论贾跃亭减持套现是否违法,上述问题都需要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改变命运,大吉大利见转鸡。    

    三、如果乐视造假违法结局会怎样?

    如果乐视网上市造假坐实,虚假信息批露定性,贾跃亭与乐视、股民又会诞生出怎样一段恩怨情仇呢?

    一是贾跃亭会受监管处罚。    贾跃亭因无力偿还质押股权贷款和无法履行个人无限责任担保,已经被法院列为“失信黑名单”,只是尚未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贾跃亭在乐视上市经营中构成欺诈罪,则贾跃亭自然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退一步万步说,即使贾跃亭构不成上市欺诈罪,其涉虚假信息披露问题也将难辞其咎,贾跃亭面临证监会处罚也一定会在所难免。    

    二是保荐机构或连带赔偿。    贾跃亭未兑现减持套现借款承诺,涉嫌虚假信息披露。    这一点应该不会有多大争议。    投资者因股票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股民可向法院申请民事赔偿;乐视网IPO保荐机构、评估机构或将因此承担连带索赔责任。    

    三是乐视网可能面临退市。    乐视IPO招股书中的虚假陈述一旦被认定,根据证监会2014年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乐视网IPO就可能构成重大违法行为,乐视网将面临强制退市风险。    乐视网股票被停市或者强制退市就是大概率事件。    

    乐视网从停牌到停摆也已数月之久。    乐视网与贾跃亭的命运结局,取决于监管当局的调查取证。    一旦有关乐视贾跃亭的各项指控坐实,并由此涉及违法犯罪,贾跃亭再想出去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网络文摘:乐视网周三复牌 600亿地雷引爆!18万股东无眠 十问十答最全影响!

    大家好,今晚乐视网(300104)公告了。    明天复牌。    

    各路看客估计早已忘记乐视网的停牌时间。    

    2017年4月16日晚间,乐视网发布公告称,拟调整收购乐视影业方案,股票自4月17日上市开始起停牌。    以转增后的股价计算,乐视网股价停在了4月14日收盘的15.33元。    

    停牌后,乐视系危机相继爆发。    裁员、财务危机、关联交易、现金流断裂,成为乐视在停牌期间的真实写照。    

    不管你炒不炒股,每隔几个月,都会接到一波关于乐视的信息轰炸。    

    自从贾跃亭“下周回国”之后,这种信息轰炸更是变本加厉,频率从以“月”计变成以“周”计。    业绩亏损、资金断裂、卖身融创、出走美帝、下周回国、托妻挡债,一幕接一幕没完没了,不用催更定期上演。    一开始群众们还有兴趣调侃讽刺几句,但是讲真,经过一年的密集轰炸,所有人都已经审贾疲劳了。    

    所以之前的新闻基金君也不赘述了。    说一说复牌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乐视网的股民大概有18万多人,复牌之后18万人踩踏逃生的样子,估计会让人毕生难忘。    王炸的这一幕,终究要上演了。    

    除了股民,还有不少人通过基金持有乐视。    波及范围太广、影响太深。    

    1、多少个跌停?

    基金公司早早给出答案,13个。    

    去年11月。    中邮基金发布公告称,自11月14日起,对公司旗下部分基金持有的乐视网股票估值再次调整,估值价格调整后为3.92元/股。    

    同日,嘉实基金也发布公告称,自 2017 年 11 月 14 日起,对旗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乐视网”股票进行重新估值,按照其 2017 年 10 月 27 日重估价 7.82元下调 50%的价格,即 3.91 元进行估值。    

    易方达基金也公告旗下基金持有的乐视网按照3.91元进行估值。    

    汇总一下差不多是这样:

    上投摩根:3.94元

    中邮基金:3.92元

    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3.91元

    诺安基金:3.9元

    乐视网2017年4月14日停牌时股价为30.67元,8月实施了一次10送10派0.28元的分红,除权后股价15.33元。    

    如果以最低3.9元计算,跌幅近75%,约相当于复牌后13个跌停。    不过大多人预测,不会跌得那么惨,10个左右差不多。    


    2、对公募基金有啥影响?

    乐视网复牌在即,停牌前持有乐视网的公募基金和各类资管产品将迎来大考。    截至去年底,共计有150多只公募基金持有乐视网,合计持股接近2亿股。    虽然经过了估值调整,但仍有一些基金重仓比例较高。    

    现在持有乐视网的公募基金已经按照13个跌停(3.91元居多)进行估值,如果乐视网复牌后跌停数少于13个,这些基金将按收盘价估值,短期内净值可能提升。    

    对重仓乐视网的基金而言,乐视网的复牌对其净值暂时没影响。    

    首先多家持有乐视的基金已经按13个跌停给乐视股票估值了,也就是说,这13个跌停已经体现在现在的净值中了。    

    其次如果13个跌停还没止跌的话,那到时候再根据实际股价来看。    不过13个跌停后乐视股票对相关基金净值的影响就更小了(按13个跌停一次性调低净值的时候,影响基金净值不过4-5%,13个跌停后再有跌停,每个跌停影响净值将低于0.2%)。    

    3、可能是史上最惨定增

    2016年8月三家机构和一位牛散48亿投资乐视网定增,每股发行价格45.01元。    2017年解禁时却还在停牌,如今复牌将直接面临巨亏。    

    由于停牌之后有过10送10加分红,45.01元的持股价格如今大致为22.5元。    基金君简单算了一笔账,大概亏这么多:


    4、对创业板指的影响?

    复牌后的乐视网涨跌对创业板指没有影响。    

    2017年12月18日,乐视已经被剔除出创业板指的成份股,同时深成指和深证100也调出了乐视网。    


    5、有哪些雷要爆?

    一个是融资持仓。    

    乐视网在2017年4月17日停牌时,场内的融资余额仍超过40亿元,之后不断有投资者进行现金还款,场内融资余额不断减少,但到了2017年10月底(最后可得数据),融资余额仍达到32.97亿元。    

    假设乐视网的投资者仍持续现金还款,参照2017年9月融资还款速度、每月还款1.22亿元,保守估计,目前乐视网的两融余额还有29亿元左右。    这意味着,在过去9个月时间里,融资投资者共支付了1.74亿元的融资利息(按8%融资利率计算)——肉没吃到,却一直挨打。    

    考虑到融资投资者的操作较为激进,且它们已经被长期关“小黑屋”,有理由相信,这29亿元左右的融资仓位最有卖出动力。    

    另一个地雷是质押持仓。    

    据中国结算最新数据,乐视网共有16.48亿股处于质押状态,占公司总股本的41.32%,以停牌前股价估算,质押股份涉及市值252.71亿元。    

    如基金公司估算的13个跌停板成真 ,上述质押股份跌破平仓线几乎成为必然事件,剩下的悬念只有两个:1、股东方能否找到足够资金补仓?2、券商什么时候下手平仓?

    已有券商因股权质押利息状告乐视控股原副董事长、贾跃亭兄长贾跃民,除非有强力资金方支持,否则股东方补仓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低。    

    另一方面,由于乐视网股东已经拖欠券商质押融资利息,券商出于风险管理考虑,以及为保护资金方、股东方利益,只会尽早平仓、没有拖延平仓的理由。    

    据统计,乐视网上市以来,贾跃亭曾先后在19家金融机构办理过股权质押,其中银行涉及一家(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券商涉及12家(国信证券、海通证券、信达证券、国开证券等),信托公司5家(平安信托、东莞信托、上海国际信托、山西信托和中铁信托)。    

    上述贾跃亭的股权质押仓位,部分已解除质押、部分仍在质押中。    

    6、是否会被ST?

    快过年了,听说很多老记者、老编辑都回家了。    有图为证:

    关键像上面这么写的还是比较大的、有名的媒体,转载的网站也都是国内一等一的财经网站,权威性摆在那,让人不由怀疑自己的常识。    

    因为创业板的退市制度中无ST要求,所以乐视网是不会被ST的。    而是触及条件后直接退市。    

    当然,对它来说,被ST不一定就是坏事啊,可以每天少跌5%。    


    7、是否会退市?

    在上午的交流会上,有投资者问公司是否会有退市风险时,乐视网表示存在这种可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未来的实际经营情况,公司存在各种可能性,请投资人注意相关风险。    ”

    而按照目前规定创业板公司强制退市主要分为三种:

    一种是重大违法行为,包括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    

    二种是不满足交易标准要求,比如股票流动性严重不足、收盘价持续低于面值等。    

    三种是财务状况不佳,比如连续亏损等。    

    对于第一种,目前乐视网是否涉嫌欺诈发行都只是传闻,暂无定论。    

    因此乐视网目前担心的是触及第三种情况:连续3年亏损。    不过乐视网2015年、2016年都是盈利的,2017年大概率为亏损(2017年前三季亏损16亿多),离连续3年亏损尚有较长距离。    所以应该暂时不会退市。    

    但一旦乐视网在创业板退市,则一退到底,不能再回来。    

    8、如何卖出乐视网?

    想要在13连环跌中提前逃出来的希望其实不大,但有一招可能能提高一点点点几率,大家不妨试一下,即隔夜委托(也叫夜市委托)。    

    我们知道,股票成交原则是: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具体到乐视网,在大家都挂跌停价,即价格一样的背景下,要想成交只有时间优先,怎么破?

    这个时候“隔夜委托”就发挥作用了:券商有个服务叫隔夜委托。    每天收盘后,券商对当天交易结算,将数据传送到中登公司。    然后,就能接受下一交易日的委托了,你在他接受委托的第一时间挂好卖单,按照时间优先规则,你的委托指令,在次日早上9点15分,变能先人一步,传到交易所主机,成功逃生的几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同时,由于交易所是早上9:15:00开始对各个券商席位进行轮询,轮询是随机的,抽到谁就是谁,无规律可言。    

    即能不能在千千万万排队跌停板上卖出,取决于:是否是证券公司的第一笔委托+所在的证券公司在第一轮轮询的次序。    

    需要注意的是,各家券商结算的时间各不相同,早的可能是晚上5、6点,一般8、9点,但在晚12点前都会结算完毕。    以下为十大券商股票隔夜委托有效时间:

    1、西部证券:23:30

    2、中信建投证券:20:00

    3、方正证券:21:00

    4、招商证券:16:45

    5、华泰证券:20:00

    6、国泰君安:16:00

    7、国信证券:18:30

    8、海通证券:23:00。    

    9、安信证券:16:30-18:00,22:00-24:00。    

    10、太平洋证券:21:00

    如果你持有乐视网,请马上问清楚所在券商的夜市委托的开始时间,然后赶紧挂单吧。    

    9、可否抄底?

    也许有投资者依旧看好乐视网,认为基金可能做了“调低估值”的动作,不可能到13个跌停,想在期间抄底。    

    对此,中泰资管老师也作出分析:“资管行业特别是公募基金的运行确实是很科学严密的,背靠着大量风控合规要求,似上面这种提前考虑,那可不是拍脑袋,规则上写得明明白白,操作必须到位。    ”

    意思13个跌停是经过科学严密统计出来的,不会多给。    所以基金君劝大家不要再刀口舔血。    

    10、贾跃亭何时归来?

    基金君对贾跃亭老师啥时候回国已经没有了兴趣,毕竟最近股市涨得太好,无暇顾及。    
    网络文摘:为什么说孙宏斌被贾跃亭耍了:入股乐视网价格太贵

    2017年1月15日,孙宏斌和贾跃亭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当然是融创入股乐视。    孙宏斌说:双方合作时,我们基本上没有谈价,老贾说就这么定个价就完了,现在他们还想谈价基本就没得谈了,老贾一定就完了,就特别简单。    

    这件事很蹊跷。    因为从媒体报道和孙宏斌后来回答记者时可知,两人以前并不熟。    怎么到乐视调查一个月,就基本上按照贾跃亭的定价呢?

    这里面有很多疑问,我们一一探寻。    首先,我们看看贾跃亭是怎么定价的。    

    孙宏斌入股了乐视系三家公司,分别是:

    1、嘉睿汇鑫(融创方的公司)花60.41亿元从贾跃亭手上受让乐视网8.61%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按价格,贾跃亭(以及孙宏斌)对乐视网的估价是701.6亿元。    乐视网在2015年5月份的最高估值是1700亿,现在“只有”700亿,或许孙宏斌认为贾跃亭已经“够吃亏”的了。    

    2、嘉睿汇鑫花79.5亿元,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获得乐视致新33.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当时对乐视致新的估价是237亿元,比以前的估值缩水60亿。    

    3、嘉睿汇鑫花10.5亿元,从乐视控股受让乐视影业1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当时对乐视影业的估价是70亿元,而2016年6月乐视增发时,对乐视影业的估值是98亿元,此次缩水28亿或者30%。    

    总的来看,由于乐视网持有乐视致新40.3118%股份,也就是95.54亿元,这是重复计算,所以在孙宏斌、贾跃亭眼里,三个公司的总价值是:

    701.6+237+70 - 95.54 = 913.06亿元

    孙宏斌一共出资150亿,综合股权比例是16.4%。    

    而股权被稀释后的贾跃亭,占有三者的股权价格是:

    [701.06*0.6% + 237 *(18.38% -0.6%*40.31%)

    + 70 * 28.38% ]*92.07% + 701.6*25.84%

    =(4.2096 + 42.99 + 19.86)*92.07% +181.29

    =61.74 + 181.29 = 243.03亿

    也就是说,孙宏斌在掏了150亿真金白银之后,按照当时的估值,贾跃亭的持股价格是243亿,综合持股比例是26.6%,还是比孙宏斌多!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当然意味着,孙宏斌在掏了150亿真金白银之后,仍然是公司第二大股东。    如果贾跃亭认真起来,孙宏斌还得听贾跃亭的!

    更为关键的是,在三家公司(乐视网、致新、影业)中,孙宏斌都是第二大股东!所以如果贾跃亭较真,无论在哪个公司,孙宏斌都得听贾跃亭的!

    这,正是7月17日乐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改选(或增加)董事的原因。    从临时股东大会的内容来看,也颇有玄机。    虽然开会之前孙宏斌在朋友圈中力挺贾跃亭,但主要是官面文章。    至于原因,你看了后面的分析就明白了。    

    二、临时股东大会到底做了什么

    临时股东大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增选了孙宏斌、梁军、张昭为董事,董事会成员由五人变为八人。    但是董事长没变,还是贾跃亭。    

    我认为,这个结果孙宏斌一定大失所望,因为他之前对贾跃亭的示好并未取得回报。    而乐视网在7月6日发布的《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长辞职及董事会改组的公告 》中,说贾跃亭不仅辞去董事长以及一系列职务,而且退出董事会,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怎么临时股东大会上不通过呢?

    这是7月6日乐视网发布的公告,当时贾跃亭已经飞到美国,所以公告应该是在孙宏斌的授意下发布的。    按说此时的贾跃亭仍然是第一大股东,可以不担任任何职务,甚至不担任董事长,但是要退出董事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这是贾跃亭的意思吗?

    几乎与此同时,贾跃亭在美国发表了“我会尽责到底”的微博,里面的内容如下。    


    从贾跃亭的用词中,可以总结出以下意思:

    1、我可以辞去乐视网CEO,以及更多重要职务,但是没说要退出董事会,更没说不当董事长。    

    2、否则,我怎么对乐视的员工、用户、客户、投资者“尽责到底”呢?

    3、别忘了,我仍旧是乐视控股的最大股东。    或者说,我仍然是乐视系的最大股东。    孙宏斌啊,你挺我可以,乐视系(除了汽车)的经营也可以由你负责,但别把我当个屁就放了。    

    所以我们看到,乐视股东大会上,董事长并没有改选成功,甚至连提都没提。    

    这次临时股东大会,远远没有达到孙宏斌的预期。    

    股东大会通过了四项决议,全部都是举手表决通过。    四项决议是:

    1、通过《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    也就是通过乐视网7月6日发布的《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修正案》,内容很短,我全文拷贝到这里:


    通过了这个,才能增选三名董事。    

    2、通过《关于继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暨公司股票延期复牌的议案》,也就是继续停牌。    

    3、通过《关于公司第三届董事会改组暨补选非独立董事的议案》,也就是把孙宏斌、梁军、张昭选为董事,董事会成员由五人增加到八人,原来的五人没动。    

    增选的三名董事中,梁军、张昭两人都是原乐视系的,融创只有一个人进来,就是孙宏斌。    老元帅单骑杀入,局势之凶险可想而知。    

    所以在经过若干轮表决、通过所有这些决议之后,临时股东大会十五分钟就结束了。    与此同时,会场外有无数举着“乐视还钱”标语的讨债人,如果不是警察阻拦,估计他们早就闯入会场了。    本来这场会议的原定召开时间是下午两点,但由于会场签到台已经被供应商”攻破”,2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手机供应商推翻签到桌,围堵会议现场,要求面见乐视创始人贾跃亭。    

    可惜贾跃亭还在美国忙着为法拉第“融资”,没工夫回来。    但即使回不来,也要和孙宏斌争夺董事会。    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让孙宏斌怎么办?

    所以孙宏斌在会议上说了些场面话,比如“资金不是问题”,但前提是“现在第一步是把债权人稳定,然后再借点钱”。    第二个结论就是乐视系内庞大的关联交易,这个也需要解决。    第三个结论是“没想降低负债率”,第四个结论是乐视网、乐视致新和乐视影业的业务都是好的,资产重置的话就废了。    说完了这些场面话和长远目标后,他从后门或侧门离开了。    前门想围堵他的记者和债权人,全都扑了个空。    

    孙宏斌远远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且他说的很多乐视网至关重要的问题,也不是他一个人能解决的。    现在来看,必须有贾跃亭的参与。    

    而且,孙宏斌希望贾跃亭参与。    这,大概也是他在董事长位子上暂时妥协的原因。    

    要真正知道原因,必须深入分析乐视三雄(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的真实情况和合理估值。    

    三、乐视三雄到底值多少钱

    前文也说了,按照1月15日孙宏斌入股时的估价,三雄的价格是913.06亿元。    但是其真实价值,根据邓元杰的计算,根本不值这个价。    

    先说乐视影业,参照光线传媒(300251)2017年7月份的估值,考虑相关业务,乐视影业70亿元的估值是市场价。    

    如果按市场价来入股,一般的大佬肯定感觉亏了,但是孙宏斌不觉得。    一般的大佬要入股,一般选择低价增发的方式。    

    再看乐视致新。    如果把它看成传统彩电企业,按销售额和TCL、海信等对标的话,估值多少呢?

    下图是奥维云网统计的2017年5月份全球彩电出货量排名,三星第一,我国TCL第二,为89万台。    乐视多少?大约7.5万台。    


    在这个排行榜中,我国黑电五强都榜上有名,最少的是康佳,也有40多万台,连小米都有15万台。    但是乐视,7万台出头。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乘以12,乐视一年的彩电销量大约是100万台。    

    这和乐视吹嘘的2016年销售600万台,差得实在太远了。    

    参照各个黑电厂商的估值,按照一年100万台的销量,给乐视致新估值30亿元已经顶天了。    但是贾跃亭给乐视致新的估值居然高达237亿!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乐视遇到了困难,资金紧张,品牌受损,去年600万台的销量可是真的。    如果一年卖600万台,完全可以和一线黑电厂商比肩。    

    说得没错!但是,乐视超级电视的销售量,早已大幅注水了。    

    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数据分析。    根据乐视网2016年年报,它的总营收是219.50亿,通过做账,获得了5.548亿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它的各项收入如下表所示。    


    为了避免来自于某些方面的攻讦,我所有的数据都来自于乐视网的公开报告,以及乐视高管对媒体发布的消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比如上表,就来自于7月14日乐视网发布的更新后的2016年年报(而且是“修订稿2”)。    

    从上表可以看出,终端业务收入(包括电视和手机)一共才101.168亿,乐视没有单独公布超级电视的收入。    那么我们可以估算一下电视和手机各卖多少。    

    先说手机。    2016年1月25日,乐视发布消息,说手机累计销售突破500万台。    到了12月份,乐视高管又说手机销售累计突破2000万台。    那么在整个2016年,乐视手机的销量应该1600多万台。    好吧,我们知道宣传都是有水分的,保守估算,就算1500万台。    

    这些数字我不敢信口开河,都在乐视公布的《2016乐视移动大事记》中。    

    我少估手机的销量,是为了多估电视的销量,请大家理解。    

    现在假设一台乐视手机800元(这是一个低估的数字),1500万台就是120亿。    乐视终端的总收入才101亿,所以手机怎么可能卖这么多呢?

    完了,光手机一项都冲破了乐视终端销售的总数据,这可怎么办?

    好吧,我们假设手机收入为零,终端业务收入都算成是电视,按乐视声称的600万台的销量,平均价格多少呢?

    先确认一下600万台的来源吧。    


    到了2016年年底,乐视高层再次确认:600万台电视卖出去不是个事儿。    


    好吧,乐视说2016年卖了600万台超级电视,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101.168亿都是卖电视的收入,平均每台电视的售价是1686元,也就是不到1700元,这也同样很低。    

    因为199IT统计了2015、2016年中国彩电销量、销售额和平均价格,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由于乐视和其他互联网品牌(比如暴风TV)的加入和大力扩张,2016年的平均售价3065元,已经比2015年的3365元跌了10%。    中国彩电业的毛利率在18%左右(四川长虹还不到16%)。    所以平均3000多元的售价,总体毛利也就在600元左右,平均成本在2600以上。    而乐视电视的平均售价只有不到1700元,这也太离谱了。    即使乐视没有传统销售渠道的销售成本,即使考虑到乐视致新2016年亏了6亿元,这个价格也离谱得很。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乐视根本没有卖那么多彩电。    

    好吧,现在我们综合估算一下乐视彩电和手机的销售情况。    如果乐视2016年的彩电平均2500元一台,600万台就是150亿;而乐视手机的销售额至少是120亿,加起来就是270亿。    但是总销售额才101亿,三分之一多一点,大约37%的样子。    这是否意味着乐视乐视彩电和手机的销售量,都要打个三七折呢?

    如果打三七折,乐视彩电2016年只卖了222万台。    

    回过头,再看前文说的乐视电视2017年5月份卖了7万多台,全年估算大约100万台,或许就不算离谱了。    也就是说,在乐视遇到重大困难、但还没有被招商银行申请法院冻结12.37亿元资产的情况下(这是6月下旬的事),销量下滑一半多已经是很严重的困难了。    

    也就是说:本文通过严肃的数据分析,给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2016年,乐视彩电的销量是222万台左右,乐视手机的销量是550万台左右,远逊于乐视宣传的600万台和1500多万台。    

    乐视致新先分析到这里。    现在分析乐视三雄中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乐视网本身。    

    分析乐视网反而相对简单,因为它远远不值701亿。    

    最简单的理由是:从2010年上市开始,乐视的年报就是在粉饰。    我以前在《贾跃亭的前世今生(完全版)》中分析过,对于版权摊销,业内普遍是第一年是70%,第二年20%,第三年10%,因为影视节目往往刚出来时看得多,以后除非经典,否则基本上没人看(就算经典,以后看得人也少)。    所以版权摊销一定要大幅提前。    但是乐视网的版权摊销是:每年10%,十年摊完。    靠做账技术,乐视实现了盈利。    

    这是其2011年年报的硬伤,后来每年的年报都有粉饰,所以从2011到2016年,乐视网的累计利润是20.72亿。    这些利润,前期是摊销,后期则是靠让子公司(比如乐视致新)顶缸,也就是让子公司大幅亏损,以保证母公司的盈利。    甚至最后连贾跃亭的控股公司:乐视控股都参与进来了,目的只有一个:保持乐视网的盈利。    

    但即使如此,乐视网2016年的利润是5.548亿元,而2015年是5.730亿。    也就是说,贾会计在拼命支撑乐视利润的情况下,2016年还是比2015年出现了下滑。    现在撑了这么多年,孙宏斌来了,一看这怎么行,所以7月14日晚间乐视网发布了2017年半年报预报:预亏6.4亿。    

    我可以告诉大家:乐视巨亏的冰山才刚刚露出一角,以后很可能亏几十亿,甚至上百亿。    

    给大家分析一下财务报表就明白了。    根据乐视网2016年年报,2015年乐视致新亏损7.31亿元,2016年又亏损6亿元。    其中乐视手机,或者叫乐视移动,如果按乐视公布的总销量、每部亏损100~200元计算,除去库存的折算等费用造成的亏损额在1.7亿元至3.4亿元之间。    

    乐视体育,去年亏了13亿,总亏损25亿多。    

    乐视云,亏损1.76亿,而2015年“只”亏了一亿。    

    乐视电子商务,2016年营业收入只有4.899亿,亏损7.369亿。    这也是一块失血的重灾区。    营收很少,亏损甚至超过了营收,看来都给乐视员工尤其是高管发工资了。    

    全是亏损,甚至巨亏。    

    我们再看看乐视最骄傲的超级电视,2016年的销售就算远远没有600万泰,也是靠压货实现的。    也就是说,乐视网在拼命做大营业额,不得不把电视、手机之类的压到供应商或者下属公司帮助销售,但结果怎么样呢?

    结果就是销售目标远远没有600万台,以至于贾跃亭和乐视进入2017年都不好意思说了,而且大量的货物还积压在乐视的关联公司中。    

    有数据为证:根据乐视网的年报,2015年底时的应收账款还只有33.597亿元,但是到了2016年底,暴增为86.859亿元。    在乐视的营收增加80亿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居然暴增53亿,这不是压货是什么?

    我们再看看应收账款前五名的单位,如下表所示。    此表来自于乐视网2016年年报第121页。    

    从表中可见,欠乐视网前五名的公司都是乐视系公司,总欠款额高达29亿,绝大部分都是一年内的!结合前面的应收账款剧增,足以得出结论:乐视网拼命向乐视系的公司压货,甚至连乐视控股(这是贾跃亭姐弟的总公司,指挥乐视系)都赤膊上阵了,才勉强做出乐视网2016年的营收和利润!

    但是,这些巨额欠账怎么办?电子产品的过时是最快的,高达几十亿的库存以后卖给谁?这还只是电视,手机那一块估计也不小。    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损失?估计应该上百亿吧。    

    换个角度想想,乐视系的其他公司欠乐视这么多钱,按说乐视网应该有钱吧?可怎么乐视网都那么缺钱?也就是说,贾跃亭在拿了300亿(央视统计)或700亿(其他媒体统计)的巨额融资(包括发股、发债、银行借款、股权抵押)之后,怎么乐视系还是这么缺钱呢?

    乐视到底已经亏了多少,恐怕只有贾跃亭一个人清楚,现在孙宏斌在投了150亿之后,也已经越来越清楚了。    根据目前的状况,你们相信乐视只会亏损6亿吗?

    乐视网真正挣钱的,就是高毛利的广告收入、会员和发行收入、付费业务收入。    但是随着乐视资金的日益紧张,品牌美誉度的大幅下降,以后这些高毛利的相关收入,就会大幅下降。    2016年乐视的广告业务收入是39.80亿元,会员及发行业务收入是67.83亿元,付费业务收入是56.00亿元,如果这三块都大幅下降,乐视的营收和利润可想而知!

    这几大块的下降,会对乐视的营收和利润造成严重影响。    乐视网本身的业务规模,有可能坍塌至少一半!实际上已经坍塌一半了,我的预计是:坍塌3/4以上。    也就是说:乐视网的年营收,有可能从2016年的200亿出头,坍塌到50亿左右,甚至还会继续下滑。    

    朋友们,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前景和预期下,乐视网怎么可能值700亿!

    说实在的,我不知道孙宏斌在入股乐视之前,是怎么在乐视做的一个月调查研究的。    这种极为惨烈的前景,他显然是大为低估了,甚至根本没有估计到。    所以他投入乐视的150亿(目前已经投入125亿)可以说是悉数套牢!如果不做大力拯救,将亏得连渣都不剩!但很显然,在临时股东大会之前他已经认识到情况之严峻,因为在会上他说:“现在看乐视上市体系是看未来三年五年,而不只是看今天明天。    ”他的意思是:乐视网短期已经没戏了。    

    心直口快的孙宏斌虽然已经尽量克制,但还是泄露了天机。    所以当敏锐的投资者通过乐视网这些烂事,认识到他已经掉进了乐视大坑的时候,融创中国的股价,在7月18日遭到了雪崩。    


    如果孙宏斌的融创大幅下跌,银行看到他资金紧张、尤其是看到他100多亿投资乐视网的钱将变成烂账,银行会不会纷纷收贷?他,会不会是下一个贾跃亭和王健林呢?

    好吧,我知道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服:难道孙宏斌投资的150亿没有发挥作用?孙宏斌难道不能继续投资,或者拉其他大佬一起投资吗?别急,我后面专门分析他为什么不能投资乐视了。    我们现在就说乐视网的估值,你们说估多少合适?

    我知道,可能有人会说乐视网还拿了很多地,这些地很值钱吧?孙宏斌巨额入股或许是看中了这些地,所以他不会亏多少。    而这些土地以后的巨额利润,也会支持乐视网的发展。    

    遗憾的是,你们太高看乐视网的土地价值了。    
    网络文摘:为什么说孙宏斌被贾跃亭耍了:入股乐视网价格太贵(2)


    乐视到底有多少土地?在乐视的年报上没有公布。    也就是说,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栏目中,并没有包含一丝一毫的土地。    对此,乐视网是理直气壮的,连解释都不解释,如下所示:


    大概乐视认为自己不是房地产公司,没必要披露吧。    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乐视网平时的披露,加上媒体的披露进行估算。    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乐视网累计买地25000多亩(包括在美国的5000亩左右),这么大一笔资产,真的适合不公布吗?

    既然不公布,邓元杰(微信号:老邓的财经茶馆)只能统计一下了。    我统计的不完全信息如下:

    2011年乐视与北京金五环地产在北京通州投资建设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项目占地2300亩,项目一期占地600亩,二期占地1700亩。    

    2013年3月,乐视与海隆石油合作,以2.73亿元价格在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获得一幅23.73亩的办公用地。    

    2013年12月,乐视在临汾落成约3000亩的生态农业产业园;

    2015年9月,乐视与天津蓟县签署合作协议,称将投资400亿元建设乐视超级生态城。    不过,有媒体报道称,乐视并未与当地正式签约。    

    2015年11月,乐视以4.21亿元的价格在重庆龙兴等地拿下近40万平方米的商业和住宅用地。    

    2015年12月,乐视又宣布投资10亿美金在美国内华达州拿下5500亩地。    

    2016年3月,乐视再次宣布将投资30亿元,在重庆江北嘴建设酒店、公寓综合体项目,规模约16万平方米。    

    2016年5月,乐视获得北京三里屯商圈的世茂工三项目,耗资29.72亿元。    当月,乐视以30亿元的价格获得世茂股份旗下两家商业地产开发管理公司100%股权。    

    2016年12月,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2.79亿元拿下德清县经济开发区90万平方米(1350亩)工业用地;

    2017年4月,乐视汽车在浙江德清再获约679亩土地,总成交价约1.4亿元。    

    据说孙宏斌说,乐视在浙江莫干山有10000亩土地,在北京亦庄可能也会5000亩土地造汽车。    2016年12月28日,乐视曾表示称乐视汽车在浙江莫干山的项目已经开始动工。    

    请大家看看这里面有多少住宅用地?多少商业用地?多少工业用地?

    可以这么说,住宅用地几乎没有,顶多几亿元;商业用地大约60亿(世茂工三项目),其他都是工业用地。    融创是做中高端住宅地产的,你们说孙宏斌拿到这些地,到底能产生多少利润?

    更重要的是,大家千万别被这些土地的账面价值迷惑了。    比如成千上万亩的工业用地,这些地能增值多少有很大疑问,而且乐视号称号投资几百亿,也不是要做房地产,而是要做汽车。    更更重要的是,乐视真的投资了吗?绝大部分都没有!

    别说乐视没钱继续建设工业用地,就算商业和住宅,乐视都没钱进行后续建设了!而那些口头上号称拥有的土地,如果长期不建设,政府就会收回。    

    举个例子。    乐视早在2015年11月就花了4.21亿元拿下了重庆龙兴等地的近40万平方米的商业和住宅用地,但是始终没钱开发,为此专门成立的乐视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直都没动工(以下简称“乐视界”)。    在融创入股前,乐视界的唯一股东是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法人代表为贾跃亭的哥哥贾跃民,股东为贾跃亭的姐姐贾跃芳和乐视网监事吴孟。    2017年3月重新分配股东,重庆融创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各投入500万元,各占50%的股份,但是法人代表、执行董事是商羽,他是融创中国的执行董事、执行总裁和西南区域公司总裁。    也就是说,要开发重庆利润貌似丰厚的房地产,贾跃亭早就没钱了,不得不出让这个子公司50%的股份,交给融创来做。    

    你们说,乐视网买了这么多地,前期投入了这么多资金,难道不需要在年报中交待吗?可惜乐视就是不愿意说。    而孙宏斌的150亿投资,能产生多少收益,其实很悲观。    就算最优质的北京世茂工三项目,这也是乐视网的,而孙宏斌只占有乐视8.61%的股份,利润大头还是贾跃亭的。    所以孙宏斌的巨额投资,即使考虑利润最丰厚的房地产,他能拿回来多少都很难说。    

    这么一分析,乐视三雄中最大块的乐视网到底值多少钱,恐怕就很容易计算了。    参照其他房地产公司,乐视的房地产这部分,100亿市值顶天了。    其他业务按年营收50亿来计算,考虑到美誉度早已大幅下降,给50亿估值也顶天了。    所以总的来说,乐视三雄的总估值是:250亿。    

    这还不是最悲观的情况。    最悲观的情况是:100亿,甚至退市清盘。    

    乐视三雄,还是三熊啊?

    写到这里,我估计乐迷们早已怒发冲冠了。    乐视网的估值怎么可能到100亿甚至更低?别急,我马上分析。    咱现在就按250亿来计算,孙宏斌当时入股乐视三熊时,贾跃亭给出的总体估值可是913亿的。    你们说孙宏斌是不是冤大头?

    所以孙宏斌这次投资,完全是急躁冒进,彻底被套进去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但问题是他想解套根本没那么容易。    我用专门一节来分析。    

    分析了这么多,我们现在从宏观上盘点一下乐视的资产和负债。    乐视融资了至少300亿,按说不应该缺钱了吧。    但是几十家手机供应商堵门,说乐视一共欠他们3000多万,折腾了好几个月,乐视愣是还不起。    他们在申诉文件上写道:“我们来京讨债已历时数月,至今有8次之甚。    乐视方面屡次承诺,屡次毁约……”

    乐视的钱哪儿去了?连几十家抱团的供应商的钱都还不起,这资金得紧张成什么样?嗯,后来连乐视员工都加入了讨薪的行列。    所以我也纳闷,乐视购买土地只有不到100亿,甚至只出了六七十亿,还有就是手机和彩电都不是自己生产,应该是富士康、和硕和青岛冠捷,总之不用乐视自己建厂,这块巨大的费用省掉了。    所以我特别奇怪:乐视融资300亿或者六七百亿的钱都去哪儿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不是早已资不抵债了?

    乐视的专利很多,这是很多乐迷们喜欢吹嘘的。    2016年,中国一共申请了133.9万件专利,其中华为4906件,中国石化4405,乐视居然排第三,4197件,比2015年暴增1433%。    从专利数量来看,好像乐视网颇为了得啊。    这些专利好像也值不少钱。    

    按说这异军突起的速度够快了吧?但是按时间划分,专利分发明公布、发明授权两个阶段,按内容来分,可以划分为核心专利、外观专利等。    乐视网号称的4000多个专利,绝大部分都是”发明公布”,也就是我要向专利局申请专利了!这根本不算数,真正算数的是“发明授权”,也就是真正具有法律效应的专利。    

    在“发明授权”阶段,乐视网有多少专利呢?截至到2016年9月,乐视获得“发明授权”的专利数量是92件。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小米获得“发明授权”的数量是430件,就连被乐视收购的酷派,获得发明授权的专利数量也有480件。    华为?更是没法比了,华为有三万多件。    所以乐视有一段甚至涉嫌从别的公司剽窃技术。    当然,这一点遭到了乐视和酷派的极力否认。    

    再从专利内容来看,乐视获得“发明授权”的大部分专利,都是外观专利,或者围绕“EUI系统”产生的专利。    “EUI”?听着是不是很高大上?这是乐视自造的英文缩写,意思是“乐视(基于安卓打造的)用户界面”,说白了就是乐视对安卓界面的二次加工,还是外观专利。    而且哪个手机厂商不修改安卓?但说成“EUI”就特有范了。    

    所以,乐视号称的几千个专利到底有多大价值,值得商榷。    

    写到这里,各位看官认为乐视到底值多少钱呢?

    哦对了,当乐视网的泡沫越吹越大之后,贾跃亭、贾跃芳们早已从股市套现140亿。    说是借给了乐视网好30多亿,但是根据2016年年报,他们又拿走30亿了。    点击下表可看大图,贾跃芳拿走了9.68亿,贾跃亭拿走了20.68亿。    目前贾家给乐视网的借款只剩下不到五亿。    


    所以巨亏的只是乐视系,贾家,尤其是贾跃亭,早就赚足了。    







    四、贾跃亭是怎么耍孙宏斌的

    这一节我们从股份入手,回答前面两个问题:



    1、孙宏斌难道不能继续投资,或者拉其他大佬一起投资吗?

    2、为什么乐视网跌无底?

    通过前文的计算,大家已经明白即使孙宏斌掏了150亿,仍然是乐视三熊的二股东。    相反,按照他的入股价格,贾跃亭的股份值多少钱呢?

    我前文计算过,贾跃亭的股价是243.03亿。    综合持股比例是26.6%,还是比孙宏斌多,是乐视第一大股东!

    也就是说,在贾家套现140亿之后,贾跃亭本人在乐视系的股份居然还有243亿。    如果加上贾跃芳、贾跃民的股份,他们这几年通过乐视网,一共捞取了不少于400亿财富。    

    捞了就捞了,但如果你是孙宏斌,你受得了吗?

    我们站在孙宏斌的角度上想一想吧:掏了150亿还是二股东,乐视系的董事一个也不能动,还得增加股东,关键是贾跃亭还不让出董事长的位子。    表面上看,孙宏斌好像在乐视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其实他实在为贾跃亭打工、收拾烂摊子。    

    孙宏斌,彻底被贾会计耍了。    

    那么孙宏斌把贾跃亭的股份买下来行吗?或者拉其他大佬一起进来投资?

    根据前文我对乐视网估值的分析,你们认为在这个价位上,孙宏斌还会买贾会计的股份吗?其他大佬,会进来买贾氏姐弟的股份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折之后再对折,都很难有可能。    因为就算对折再对折,贾氏还能捞至少60亿走人。    就乐视这么个烂摊子,其他大佬真的乐意进来?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稀释贾氏姐弟的股份。    但是按照孙宏斌之前的预计,乐视网三个跌停,然后按跌停价的90%定向增发。    但是那是乐视的市值还将高达500亿,孙宏斌和其他大佬能愿意吗?

    就算增发,目前这个价格也大为高估啊!何况增发之后,乐视网的股份就算稀释了,如果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贾跃亭还不是可以轻松套现几百亿?

    所以乐视跌无底,在真正跌到位之前,孙宏斌和其他大佬,也不可能继续投资或入股。    

    归根结底,一切原因的原因,是孙宏斌入股的时候,贾跃亭给乐视网700亿的估值,太高太高了。    

    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所以现在孙宏斌已经左右为难。    在彻底解决贾跃亭家族的股权问题之前,他不可能继续投资,其他大佬也不可能投资。    但是如果任由乐视网这么发展下去,他的100多亿元肯定亏得只剩下渣。    

    但还有另一种解决办法,就是贾跃亭把套现的140亿拿出来还债,并把股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孙宏斌,彻底从乐视脱身。    所谓“极低的价格”,当然是目前股价的1/10以下,甚至1/20以下。    千万别觉得贾会计吃亏了,想想孙宏斌之前那100多亿是以什么样的价格入股的,想想乐视网已经变成了怎样的烂摊子,想想孙宏斌的企业以后将遭遇怎样的危险,既然之前他帮了贾跃亭,难道现在贾跃亭不该大力帮助他吗?

    其实,就算贾跃亭把他的股票现在都送给孙宏斌,孙宏斌可能仍然是吃亏的。    因为乐视的土地根本不值那么多钱,孙、贾二人的股份加起来大约42%,就算值150亿,倒推回去,乐视三熊的估值仍然高达将近360亿。    所以无论如何,孙宏斌入股的150亿,基本上等于被贾跃亭喝血吃肉。    

    但是,贾跃亭很可能都不会让步,更别说低价出让股票了,因为现在贾会计早就套现走人了,形势明显对孙宏斌更不利。    如果贾会计拒不让步,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我前面说的,乐视网的估值很可能会跌到100亿以下。    那样贾跃亭的股权只值几十个亿甚至几亿了,但是孙宏斌这125亿投资,也……亏得只剩零头了。    

    分析到这里,你们说,孙宏斌是不是被贾跃亭耍了?

    所以,乐视的供应商们,银行债主们,乐视的广大散户们,你们找孙宏斌还钱和赔偿损失,没用。    他投了100多亿,现在比谁都急,比谁都恼,以后也比你们惨得多。    现在最想让贾跃亭把套现的钱拿出来赔偿损失的,是他。    所以在7月18日中午,孙宏斌在约见几家媒体时说:“我们甘心做二股东。    我不想干乐视网董事长”,他是隔空在向贾会计示好,这里面有多少无奈。    

    但是,这也怪不了别人,首先要怪的,是孙宏斌自己。    是他首先去找贾跃亭的。    他的本意是想低价入股贾跃亭的资产,不排除没有乘人之危的意思。    当然,也可能贾会计早已病急乱投医,直接或间接找到了孙宏斌。    或许贾会计已经找了一百个大佬,但只有孙宏斌来了。    所以不管怎么说,孙宏斌是偏主动的一方,他太过自负,也过于贪心,再加上贾跃亭貌似憨厚和热血,所以放松了警惕。    他对乐视网的调查也非常草率,乐视三熊的资产虽然不敢说是一堆垃圾,但早就大幅高估了。    值几十亿没问题,但不可能值900亿。    

    孙宏斌自投罗网,肯定要负主要责任。    但另一方面,贾会计也太黑了。    过去十几年他干的什么事,他自己最清楚;乐视网已经被他做到了何等危险程度,他自己最清楚。    孙宏斌只是想适当占一些便宜,他可是把孙宏斌往死里坑啊!

    写到这里,本文已经相当长了,该收尾了。    但贾跃亭和汽车之间的故事还没说,这又可以写一篇长文,还是以后再说吧。    

    总结本文,我的结论是:

    1、孙宏斌入股乐视网的价格太贵,已经把他自己陷了进去,甚至会影响他自己企业的安危。    

    2、现在的焦点问题不是理顺乐视网的管理,而是解决贾跃亭的股权问题。    这非常棘手。    所以短期内不可能复牌。    

    3、只有解决了贾跃亭的股权问题,或者乐视网在不得不复牌之后大幅下跌(跌80%以上),才有可能低价增发,孙宏斌才能摊低成本,并稀释贾跃亭的股份。    

    4、也就是说,现在乐视网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必须等乐视网凤凰涅磐,死过一次,才能真正重生。    

    5、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所以孙宏斌才说需要三到五年。    由于太过艰苦,当事人未必能挺得过去,很有可能把其中的优质资产低价卖给融创,或者和万达合作,以降低损失。    但如果那样的话,乐视更不值钱了。    

    6、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孙宏斌向贾会计示好,两个人一起维持乐视这个烂摊子,把乐视捧得像朵花一样,把别的大佬诱进来,或许又有人投资100多亿呢?这样孙宏斌的局面就大为缓解了。    所以不管怎么说,已经处于被动的孙宏斌,必须向在美国逍遥自在的贾会计示好。    
    网络文摘:孙宏斌在乐视这一年: 接盘浮亏近30亿,融创却曲线揽入大量土地

    第一财经客户端消息,连续六天一字跌停,市值蒸发接近54%。    股价“腰斩”的乐视网,让巨资接盘的融创,从“白衣骑士”变成了 “苦主”。    

    1月31日开盘后,乐视网连续第六个“一”字跌停,跌停价报于8.15元,市值跌至325.1亿元。    相较于复牌之前,如今乐视网的市值已经累计蒸发了接近290亿元。    持有乐视网3.4亿股的融创,目前浮亏已经达到32.7亿元之巨。    

    随着乐视危机的不断发酵,孙宏斌的态度变化耐人寻味:从巨资入股时对贾跃亭一路力挺,到人事几经更迭后,乐视网为关联应收款与乐视控股隔空交战,再到孙宏斌本人遗憾流露、“愿赌服输”,这种悄然的变化,不露痕迹而曲尽微妙。    

    接盘乐视网巨亏,但融创投资乐视却也未必是亏损的买卖。    在这一年间,融创与乐视系进行了两笔涉及土地资产的交易,以乐视系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惟一合作方,以极低的代价,从乐视系手中取得了融创主业必须的庞大土储资源。    

    股价“腰斩”,融创浮亏过半

    乐视网的持续下跌,除了 18万名个人投资者之外,最受伤的人,可能就是巨资接盘的 “中国好老乡”孙宏斌。    截至1月31日,乐视网累计跌幅已经达到47%,融创每股浮亏已经高达9.54元,亏损率接近54%。    

    2017年1月15日,融创控股的天津嘉睿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 称“嘉睿汇鑫”),以60.41亿元总对价,每股35.39元的价格,接盘贾跃亭持有的乐视网1.7亿股。    乐视网按10:10转增股本后,嘉睿汇鑫的受让成本约为17.69元/股。    对应乐视网1月30的股价,嘉睿汇鑫所持市值约为27.7亿元,浮亏总额达到32.7亿元,已经基本上处于“腰斩”状态。    

    乐视网的下跌之路,似乎仍然没有到头,如今又迎来业绩巨亏助跌。    乐视网1月30日晚间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计提关联方应收款项坏账准备44亿元、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约35亿元,加上经营性亏损37亿元之后,2017年净利润预计将出现高达116.05亿元至116.1亿元的巨亏,成为已披露业绩数据上市公司中的“亏损王”。    

    2017年4月17日,乐视网股票开始起停牌,以转增后的股价计算,乐视网股价停在了4月14日收盘的15.33元。    2017年11月,多家公募基金在将乐视网估值下调至7.8元的基础上,再次下调到3.91元,仅相当于转增后的25%略高。    

    按照乐视网转增后的价格计算,复牌后乐视网将会出现13个跌停,才会接近调整后的估值。    而复牌6天以来,虽然出现五个连续跌停,但股价仍为复牌前的53%左右。    换言之,乐视网可能仍然存在大幅下跌的空间。    

    可以作为对比的是,热衷于VR、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生态”布局,有“翻版乐视”之称的ST保千里。    加上复牌前一个交易日,截至1月31日,ST保千里已经连续24个交易日跌停,跌幅高达77%左右,近 190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除了一系列利空,贾跃亭的股权质押爆仓危机,也是高悬于乐视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根据1月26日公告,贾跃亭持有的10.24亿股中,已有10.19亿股质押给金融机构。    若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跌,且贾跃亭无法及时追加担保,金融机构将有权处置上述已质押的股权。    

    根据公开披露,贾跃质押上述股份是在2015年10月。    当时,乐视网的股价在50元上下,质押数量为5.07亿股。    如果质押率为40%,则对应的质押价格为20元左右。    由于乐视网是创业板股票,即质押率为30%,质押价格也在15元左右,转增后则为7.5元左右。    据此计算,只要继续出现一个跌停,贾跃亭质押的股份就会爆仓。    

    贾跃亭持有的股份,原本为限售股。    根据2017年5月27日出台的减持新规,董监高任期届满前离职,在其就任时确定的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后六个月内, 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股份。    

    然而,2017年5月下旬和7月初,贾跃亭已经分别辞去乐视网总经理、董事长的职务,目前辞职时间早已超过半年,不受上述减持规定的限制。    其质押的股份如果爆仓,金融机构可以进行处置。    按照1月31日的股价计算,贾跃亭持有的股份市值约为83.3亿元,占乐视网总市值的四分之一以上。    若一旦因为爆仓而被强平,对乐视网股价的冲击可想而知,融创遭受的损失必然更大。    

    融创态度转向

    随着乐视危机持续发酵,并蔓延至乐视网之后,孙宏斌对贾跃亭的态度,也逐步出现转向。    

    在2017年1月15日投资乐视的发布会上,孙宏斌曾高调表示,对乐视的管理团队高度认同,敬佩贾跃亭的“企业家精神”。     在乐视的业务、管理层面,孙宏斌也表示认,称经过一个多月全方位、高强度的尽调之后,他认为乐视的战略、策略都是对的,甚至声称“一个多月的尽调,比贾还了解乐视网”。    

    2017年5月22日,融创中国在上海的2017年股东大会上,孙宏斌再次公开表示,贾跃亭还是公司核心,负责公司产品、战略。    即便在贾跃亭辞职后,孙宏斌仍在社交媒体对其力挺,称其“仍有好牌”。    此后,孙宏斌又称,无意于乐视的控股权。    直到被选举为乐视网董事长之前,孙宏斌还声称乐视网是小生意,不愿意担任此职。    

    即便到了贾跃亭赴美不归的2017年9月,孙宏斌仍然声称,贾跃亭“是一个很厚道的人”,是中国少有的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前瞻性的人,并指责“攻击贾跃亭的专家的嘴脸,他们连老贾的一根手指头都不如。    ”

    到了2018年,孙宏斌的态度终于转向。    1月19日,乐视网发布公告,对贾跃亭之妻甘薇替“公司”担保100多亿的说法呛声,澄清贾跃亭及乐视控股等实际为乐视网担保总额为14.17亿元。    两天后,乐视网再次公告,坚称贾跃亭及其关联方对该公司的应还应收账款为75亿元,而非乐视控股所称的60亿元。    

    而孙宏斌也显示了与此前不同的态度。    在1月23日的重组说明会上,被重提对于投资乐视网会否遗憾时,孙宏斌留下了希望不留遗憾,但如果仍然没有办法,也只能遗憾了,人生有很多遗憾的说法。    乐视网同时还表示,融创方面尚未表达进一步增持意向。    

    独家合作的土地交易

    一边力挺贾跃亭,一边紧锣密鼓地进行资产交易,这是融创进入乐视之后的另一面。    交易的资产,则主要集中在股权、土地等方面,时间跨度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其中部分交易尚未完成。    

    根据乐视网2017年1月13日披露,嘉睿汇鑫受让乐视影业股权比例为15%,乐视控股持股比例则降至 28.38%。    而到2017年7月的一则公告则表明,嘉睿汇鑫已持有乐视影业 21%股权。    由此,嘉睿汇鑫持股比例增加6%。    

    天眼查信息显示,继2017年4月之后,乐视影业又在当年10月进行了股权变更登记,股东数量由46名减少到45名,一家有限合伙基金退出了乐视影业股东行列,乐视控股持股比例则降至21.81%,比上次变动时减少了6.57%。    

    那么,嘉睿汇鑫新增的乐视影业6%股权,究竟来自何处,又有多少是受让自乐视控股,交易 发生于何时,以及价格如何?双方迄今没有正式披露。    

    融创巨资进入乐视后,就有分析认为,乐视系最大的筹码,就是土地储备,融创之所以不惜巨资投资乐视,看中的就是乐视系的巨大土储。    而融创进入乐视之后,双方确实进行了不少交易。    尽管接盘乐视网股权巨亏,但从融创的地产主业角度来看,与贾跃亭的交易,孙宏斌不仅没有吃亏,反而可能颇有收益。    

    融创中国2017年8月31日公告显示,当年3月,其下属公司分别以2.2亿元、3亿元的代价,收购了乐视投资持有的重庆乐视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50%股权,以及上海隆视各50%股权。    

    披露信息显示,上海隆视项目的主要开发为办公用途,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重庆乐视界主要从事开发重庆两江新区的龙兴项目,项目占地面积25.44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基39.92万平方米,可售面积35.61万平方米。    根据媒体报道,重庆乐视界上述项目的拿地价为4.21亿元,而融创仅以一半的价格,就拿走了50%股权。    

    更为重要的是,融创中国还在公告中称,将成为乐视系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惟一合作方,将在地产产业(包括但不限于影视产业、汽车产业、体育产业、互联网生态等方面)深度合作,同时天津嘉睿汇鑫将就乐视系的其他股份拥有优先投资权。    虽然持有的乐视网股份巨额浮亏,但如果考虑到上述土地交易,融创并不吃亏。    

    融创还计划通过提供借款的方式,将贾跃亭及其其他企业名下的其他资产,掌控在自己手中。    2017年11月16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嘉睿汇鑫与乐视致新、乐视网订立一份借款协议,嘉睿汇鑫有条件向乐视致新提供借款人民币5亿元。    

    作为借款先决条件,乐视致新应将其持有的乐视投资100%股权质押给嘉睿汇鑫,担保金额为人民币5亿元;乐视网应将其持有的重庆乐视小贷100%股权、霍尔果斯乐视新生代100%股权、乐视体育6.47%股权质押给嘉睿汇鑫,担保金额为人民币2亿元。    两天后,乐视网也披露了相关信息。    1月30日晚间,乐视网在风险提示中提及上述担保的风险,但未明确披露借款是否已经发生。    
    网络文摘:亲历者讲述乐视卸贾前后:贾跃亭做错了什么?

    这不是一个人打败另一个人的商战故事,一切还远没有结束。    

    在这个非常时期,谁见到了贾跃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可能成为新闻。    

    7月15日,乐视投资人刘纲发了一条朋友圈,坐在FF 91的概念车中,他摆出胜利的手势,“拜访FF(Faraday Future)研发总部,与贾总见面,一切井然,真正见识了可能超越特斯拉的下一代产品,非常震撼!”照片迅速传到国内社交网络,有网友评论,“骗子又来了,这是概念车,不是量产车”。    

    在美国休假的刘纲专程赶往FF总部,“确实见到了量产车,已经生产了二十辆左右,正在测试阶段,还参观了FF研发全流程,但由于商业机密都不能发。    ”他告诉《中国企业家》,贾跃亭状态不错。    

    还有一张照片是他站在三层办公室俯拍楼下停车场的场景,据说下午的几百辆车在夜幕降临后都被开走了。    他推测,FF员工日常办公都还正常。    

    但国内的态势显然没有这么平静。    那个几乎与贾跃亭划等号的乐视,正在经历暴风骤雨,甚至面临坍塌的危险。    只是这一切似乎都已经与他关系不大。    

    7月21日,孙宏斌毫无悬念地当选乐视网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    188天,从二股东到董事长,完成了在乐视体系中的角色转变。    虽然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对乐视不感兴趣,融创的生意比乐视大得多”,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乐视关键变量的事实。    孙宏斌已摆出胜利者的姿态,隔空喊话“老贾还年轻,手里还有好牌”。    

    相比之下,贾跃亭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寂,事情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变得更糟糕。    正如两年前,乐视又一次陷入危机。    不同的是,两年前即便外界如何唱衰乐视,贾跃亭仍然可以振臂一呼,引入大量人才。    今天,除了受到孙宏斌信任的梁军和张昭,乐视老臣大多被边缘化或者离开。    

    内忧未解,外患难除。    轮候冻结的股份,反复出质的股权,会议室门外讨债的砸门声,逼钱的脚步越来越近,债务的闹钟越来越响。    “乐视七个子生态一个都不能少”、“不会丧失对乐视的控制权”,贾跃亭在不断“捍卫”乐视领土主权的过程中,彻底成了局外人。    

    贾跃亭手里还有底牌吗?即便有,他需要重新获得资本信任,收起创业者的草莽无序。    迈过这个最艰难的时刻之后,只有他能决定迎接自己的是什么。    

    出局夜

    7月6日凌晨一点,梁军走出乐视大厦,疲惫不堪。    这位上任不足两个月的乐视网CEO,刚从一个跨国紧急电话会议下来,孙宏斌和远在美国的贾跃亭都还在线。    这场会议要讨论贾跃亭在乐视网董事会的去留问题。    

    当天傍晚,乐视网便发布公告称,贾跃亭将辞去乐视网董事长一职,同时退出董事会,不再担任上市公司任何职务。    

    虽然外界对这一结果早有预料,但没想到靴子落得这么干脆,如此突然。    

    三天前,一则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将贾跃亭夫妇、乐视体系三家公司共计12.37亿的财产冻结的消息被曝出,原因系乐视旗下的乐风移动贷款发生欠息,招行上海分行多次催收无果后向法院申请了资产保全。    

    自此乐视资金链危机被彻底公开化,且有确凿证据显示银行已经采取实际行动。    同一时间,贾跃亭已经坐上飞往美国的飞机,且截至发稿日时未归。    

    “董事会改组的核心诉求是老贾退一步,孙宏斌进一步,一进一退好稳定住人心,让银行和金融机构能对上市公司放心。    ”梁军向《中国企业家》解释当晚董事会人事变更的目的。    

    事实上,在招行事件发生前两周,即6月中下旬,乐视网董事会和核心管理层就曾讨论过贾跃亭是否继续担任董事长一职,初衷还是如何破解乐视危局。    梁军说,“当时还在探讨各种方案,但是招行一出手,我们没有时间再考虑,变成一晚上紧急处理的事情了。    ”

    周三的会议从晚上八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出出进进的有十个人左右”参加了会议。    “气氛很紧张,毕竟银行都在等着看结果。    ”

    在梁军看来,贾跃亭退出董事会是当时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案。    孙宏斌进入董事会能对外释放两个信号,一、告诉银行乐视有变化,二、孙宏斌会动用资源帮助上市公司缓解资金压力。    


    融创入股乐视前,双方就曾征求梁军意见,是否可以担任上市公司CEO。    摄影:史小兵

    “虽然招行冻结的不是上市公司的股份,但给上市公司提供贷款的那些银行都紧张起来了,如果不采取行动,它们很可能宣布贷款提前到期。    ”就在招行事件发生的当天,梁军还和五家银行商谈贷款延期的事情,谈得还不错,但之后看到资产被冻结的新闻,整个人懵了。    

    更早前,一位接近乐视的知情人士曾告诉《中国企业家》,“贾跃亭退出乐视网董事会”是融创在入股乐视前双方就已约定的,“融创的SPA(股权收购协议)在贾跃亭的桌子上放了很久,他不想签,后来没有办法还是签了。    ”

    全程参与整个事件的梁军却认为,这是在“胡说八道”。    如果不是招行事件,贾跃亭很可能不会这么快退出乐视网董事会,“或者不至于弄成现在这样,会和孙宏斌讨论一个合理的交易方式让上市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    ”

    他还强调,外界感觉好像是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败了,实际上这是俩人为了救上市公司,共同做的决定。    

    从某种程度说,贾跃亭三个字就意味着高风险,孙宏斌取而代之的最大意义是将贾跃亭和乐视做切割,“金融机构希望融创能够更大程度参与到乐视,孙宏斌如果不做董事长,他无法说服融创的董事会。    ”梁军解释。    

    这是否意味着贾跃亭的个人信用已经岌岌可危?在乐视体系以往的贷款中,他通常会采用个人担保以换取银行贷款的低利率。    一旦银行有所警觉采取行动,就会冻结其个人资产,梁军担心一旦有一家银行这么做,其他银行都会紧张甚至跟风,“现在他只是乐视网最大股东,董事会还有融创和乐视的人,银行才会同意坐下来谈。    ”

    贾跃亭宣布退出乐视网董事会12天后,孙宏斌约请包括《中国企业家》在内的少数几家媒体在北京大董烤鸭店吃饭,期间谈到贾跃亭的进退时,他毫不遮掩地表示,“乐视绝对是好东西,只要老贾出局很多人都会感兴趣。    老贾从易到出局后,一天可以接到20个合作电话。    ”

    直到前不久,已经离职的易到联合创始人杨芸还是会接到一些投资方的咨询电话,表示对易到感兴趣。    而更早前她负责这家公司的融资事宜时,很多资本唯一的要求就是乐视要撤出所有股份。    

    贾跃亭本人与乐视的切割工作实际上在融创入股前就已经开始。    最明显的一点,协议中约定双方要推选新的乐视网CEO。    今年1月份,就在融创投资乐视前一周,贾跃亭和孙宏斌都找到梁军,有意请他担任乐视网CEO。    梁军犹豫再三,但最终在5月份正式上任。    外界开始猜测,此人到底姓孙还是姓贾?

    “我既不姓孙也不姓贾,我姓乐。    ”梁军回应,“他们爱说什么我不关心,我自己做到位就行。    我不是为贾跃亭服务,也不是为孙宏斌服务,我是为这家公司服务。    ”他每天都会在“乐视还钱”的高音喇叭声中走进乐视大厦,穿过前来讨债的人群去上班。    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神情自若地复盘乐视问题,“有句话不是说,遇到困难怎么都能过去,最不济就晕过去了”。    

    多位乐视离职员工对张昭和梁军的评价是,“能扛事”,认为外界对其“倒戈”的解读有些片面,“他们也只是职业经理人,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    ”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如今这俩人都已经成为孙宏斌在乐视的左膀右臂。    孙宏斌告诉媒体,“他们俩的董事都是我提名的,在投票时会跟我一致。    ”如此一来,乐视网董事会的八个席位中,孙宏斌已经占到五个。    

    一位与乐视有过合作的人透露,“在公司管理上,人心已去。    贾跃亭的核心团队会想,自己的资金、未来和命运是继续捆绑在一个没有钱只有梦想的老板身上,还是一个能让自己实现梦想又能带来利益的平台?”

    但仍然有人对乐视心怀感恩。    今年上半年,从乐视转岗易到的李晓(化名)离职,看到“贾曾三次向张昭借钱,未果”的媒体报道,她心里难受,给贾跃亭发了一条微信,大意是无论如何,会继续支持他。    放下手机,李晓心里有些后悔,“这不是给人家添堵吗?”几天后,她收到了贾跃亭的感谢回复。    

    贾跃亭于心不忍的事情,孙宏斌正带领乐视旧部快刀斩乱麻,在切断公司之间资金输送的同时,乐视网开始向其他子公司追讨欠款。    对于易到最近大股东更换一事,梁军苦笑,“换了大股东,更好要账了。    ”而对于追讨的方式,无非就是三种:现金还款、债转股以及固定资产转移。    

    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随着韬蕴资本的控股,易到成为乐视生态第一家被出售的公司。    过去一段时间,这是乐视危机爆发最彻底最公开的所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开了乐视生态倒掉的序幕。    

    孙宏斌投资乐视后曾去过一次易到,跟易到总裁彭钢聊了聊,和二三十人规模的管理层吃了顿晚饭。    据在场人回忆,孙宏斌跟大家寒暄了一圈。    在他给贾跃亭的建议中,易到属于该卖掉的资产。    

    7月13日,易到在乐视汽车办公室召开了股东大会,议题就是韬蕴资本如何接手易到。    但此前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涉及乐视在易到10%的股权争议,韬蕴资本一直想方设法要创始人周航签个字。    

    争议源于易到此前大规模的充返活动,双方后来爆发的最大危机也源于此。    

    2016年上半年,易到开启了声势浩大的充返,从“充100返100”到充值送乐视电视、手机、乐视会员等。    截止到去年6月底,易到累计充值金额超过50亿,销售超过15万部乐视超级手机、10万台超级电视、20万件生态链产品。    

    充返结束后,乐视要求易到按照市场价格支付乐视所提供的所有产品总额,易到以“账上没钱,需要乐视先支付投资金额”为由拒绝。    随后乐视提出债转股,将易到欠下的2亿多美金债务转化为约10%的易到股权。    

    “我们当时都疯了。    ”杨芸回忆。    在随后召开的易到董事会上,周航、彭钢及易到董事长何毅为此事僵持不下,何毅提议用投票方式决定,投票结果2:1,支持乐视的诉求。    周航很愤怒,坚决不同意,“如果你们决定这么干,必须通知所有股东。    ”

    “那是周航第一次跟乐视闹翻。    ”杨芸说。    10%的股权争议在韬蕴进来后是如何解决的,目前还不得而知。    

    双方也曾因为期权无法兑现爆发过冲突。    在乐视体系中,高管除了可以持有本公司期权之外,还可以持有相关公司期权,比如易到高层同时持有易到和乐视汽车的期权。    

    乐视汽车入股易到一年之后,期权一事还没有落实,周航多次找到贾跃亭,始终没有解决。    这点得到一位前易到高层的确认,“去年下半年,周航和乐视还因为这事拉锯战,双方都很不高兴。    ”

    一位近期离职的乐视高层也证实,在其就职乐视的四年,公司没有兑现任何“期权和股权”,但他已经放弃索要的念头,“我能怎么办?总不能去逼他(贾跃亭)吧?”

    在多数高层眼中,贾跃亭“人很好,好说话”,梁军否认身边人对贾“没有契约精神”的评价,“他没有钱,你能让他怎么办?”他反问。    

    去年下半年,乐视派驻任汝娴前往易到担任CFO,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周航大为光火,新任CFO将公司所有U盾和公章收归乐视控股的财务。    乐视汽车在入股易到前签订的SPA(股权收购协议)中提到易到会保持独立运营权,但这一举动让周航及创始团队认为,“基本没戏了,连财务都被彻底拿走。    ”

    乐视曾向易到借款约1亿美元,周航本想拒绝。    彭钢“说服”周航,“老板都已经开口向你们借钱了。    ”双方合作后,贾跃亭、周航、彭钢及核心高层曾组建一个微信的“督办群”,后来这个群逐渐沉寂,没有人在里面说话。    

    引起易到创始团队不满的还有一件事,贾跃亭在境内质押了易到股权,而股东并不知情。    杨芸称,“易到是VIE架构,股权以境外为主,境内不能动。    但他利用境内外法律的差异,还是质押了股权。    ”

    易到与乐视矛盾真正激化的原因是融资不顺利。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周航及彭钢都开始接触有可能的融资方。    去年6月,易到提前半年完成“三个百万”的目标,其中之一是百万日订单,目的就是配合当时的融资需求。    由于订单是通过充返实现,因此增长越快,易到的资金窟窿就越大。    问题是,如果易到想尽快拿到网约车牌照,就需要停止充返。    这个跷跷板效应迅速让易到危机显露,去年11月第一次出现司机无法提现。    

    今年年初融创入股乐视,贾跃亭因出售老股曾套现几十亿元,易到管理层提出借款5亿以度难关,贾跃亭回复,你们应该自救。    

    唯一的办法就是融资。    彭钢曾经深夜找到贾跃亭商谈此事,结果谈崩。    贾跃亭有一个要求,“乐视是7亿美金进来的,后面感兴趣的投资人得以类似三倍的价格才能进来。    ”这个要求在易到管理层看来非常离谱。    

    在周航的撮合下,复星意图联合携程投资易到。    有一天晚上,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和CEO孙洁特意从上海飞过来,结果第二天就回去了。    电话里梁建章告诉周航,“人家(贾跃亭)根本没想卖。    ”

    “老贾说,我们没有任何问题,不想谈融资。    我们正准备给易到投多少钱。    ”孙洁补充道。    

    据说,梁建章见贾跃亭之前都无法看到关于易到的任何数据。    最后辗转从一个高管手里拿到,还被告知,“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是我给你的。    ”

    至于韬蕴资本接手易到,同样是一个债转股的故事。    从2014年开始,韬蕴资本先后投资乐视移动、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乐视汽车等项目,韬蕴资本管理合伙人郭震曾在2016年底表示,韬蕴已经对乐视投资超过15亿。    

    由于到期无法实现收益承诺,韬蕴资本只能挑选乐视体系的优质资产,通过债转股的形式降低损失。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韬蕴资本此次接手易到的估值与乐视入股时相差无异,也就是说,贾跃亭平稳转出乐视在易到中的股份。    

    但有知情人透露,韬蕴资本并不想接手易到,毕竟当初投资乐视只是出于财务回报的目的,何况易到还有30亿左右的资金缺口,最后却被推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最新进展是来自乐视的四名易到高层已经提出辞职,7月27日,彭钢的离职申请也获批。    

    贾跃亭做错了什么?

    在拿到168亿融资后,为什么乐视不仅没有翻身,反而每况愈下?梁军认为眼下乐视的危机跟去年相比已经发生质的改变。    “去年主要是来自供应链和融资方的压力,今年是金融机构看到乐视就开始紧张,谨慎放贷或者断贷。    ”

    回到年初与融创宣布合作的那场发布上,贾跃亭与孙宏斌你侬我侬,宣布“乐视迎来真正的战略投资人”。    
    网络文摘:亲历者讲述乐视卸贾前后:贾跃亭做错了什么?(2)

    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事后给贾跃亭发了一条短信,大意是对贾跃亭没有正视鑫根资本先前的战略投资人地位有所介怀,此后二人两个月没有交集。    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鑫根资本逐渐减持乐视股票,从最高峰的一亿股到现在退出前十大股东。    

    在曾强看来,乐视出现大问题就发生在这两个月,“当时应该借着拿到钱的势头,把银行的关系捋顺,供应商和投资人谈好,该续约的续约。    ”他强调,提到乐视不用谈“事”,谈“势”就够了。    大势已去的时候,投资人心态就不一样了。    

    贾跃亭将大部分资金还给金融机构,后者又断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如果想继续发展公司业务,只能再次出质股权。    

    在6月28日的2016年度股东大会上,时任乐视网董事长的贾跃亭表示,“已经偿还150亿贷款,绝大多数是给金融机构”,但此后银行开始观望并实施断贷。    在曾强的解读中,银行断贷是导致乐视目前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比如做手机需要40亿,其中20亿来自银行贷款,但现在银行不给了,这项业务就无法进展。    ”

    去年年底,两人不时通过媒体喊话,“我不断提醒他,为了自证,我还留了报纸。    ”曾强有些无奈,“说来说去就是男人的野心和制衡野心之间的问题。    ”

    “拿到钱后的老贾心情并不轻松,反而很矛盾。    怀疑自己有没有做错,还有没有希望,他应该很后悔这两个月。    ”一位接近贾跃亭的人士透露。    

    曾经因资金流折戟过的孙宏斌,是否善意提醒过贾跃亭不要急于将银行债务全部还清?

    孙宏斌的说法是,“我劝老贾了,银行贷款必须还,但不能全还,应该跟银行谈重组,哪些还哪些不还,不能像傻子一样全还了。    ”

    实际上,融创投资后逐步派遣了财务总监入驻乐视,乐视网、乐视致新所有的资金、合同都由融创统一管理。    梁军分析,这样安排的意图就是想对外释放一个信号,“孙宏斌是二股东,对财务有要求,不是贾跃亭想怎样就怎样。    乐视未来的资金控制非常安全,不允许资金来回调拨。    ”

    孙宏斌对乐视财务如此清楚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贾跃亭是如何将用于发展业务的融资还给金融机构的,令人匪夷所思。    梁军的解释是,孙宏斌只是投资人,不是通过参与过多的业务来展示他的管理技巧,因为他自己有很多事。    

    实际上,造成今天这种局面与贾跃亭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在面对一轮变数未定的融资时,他倾向于先认定成功,并且在此基础上考虑事态发展,忽视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和失败。    换句话说,All in有很大输的概率,只要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他会赌这件事情能成。    

    一位与贾跃亭有过交集的人评价他赌性太强,“不知道止盈也不知道止损,赌徒上了赌桌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一无所有。    ”

    虽然贾跃亭给杨芸留下“勤奋、有理想”的印象,但有那么一瞬间,她认为贾跃亭“疯了”,“他坚信他所坚信的,坚信没问题,坚信不出事,坚信能扛过,坚信这场赌局能赢。    ”

    “不愿放手”是身边人对贾跃亭的印象之一。    无论是融资还是壮士断臂的时刻,贾会犹豫,并非是慌乱时刻的闲庭信步,而是不忍割舍亲骨肉的拖延和迟疑。    “当你手里抓着石头,不舍得扔掉的时候,是拿不到黄金的。    ”曾强评价。    

    梁军担任乐视网CEO当天,曾强发了一条朋友圈,“先知先觉的硅谷创业者们早就把创业者、大股东、董事长、CEO分得清清楚楚。    特别高兴贾总大彻大悟主动让贤,用血的代价和成熟开始了抛弃虚名务实的触底反弹。    ”

    在曾强看来,贾跃亭极其有战略眼光,但并不适合做CEO。    “需要有个人帮他把蛋糕做大,而不是一直守着,这样即便100%是自己的又怎样?”

    一位近乐视高层的投资人透露,他们帮助乐视生态里几乎所有项目都找到过投资人,但贾跃亭出于价格太低或者失去控制权的考虑,都没有达成合作,“很多业务本来都可以融到钱,他就是不舍得,做决定又慢,就这样耽误了。    ”

    梁军认为孙宏斌和贾跃亭在战略上有不同,“可以理解,这些都是老贾的心血,他舍不得,但站在孙宏斌的角度,他只能救活一个,其他的必须舍去,没有谁对谁错,就看当时的环境能不能撑过去。    ”

    据一位接近乐视的知情人士透露,在今年年初融创入股乐视之前,曾有人搭线贾跃亭和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认识。    贾特意飞到深圳与郭见面,郭台铭虽然看到乐视潜在的资金风险,但初步表示可以投资20亿~30亿美金,条件是“帮助贾跃亭看住上市公司,他专注去做乐视汽车,三年之后,贾可以将上市公司再买回去”。    

    上述人士称,之所以引荐郭台铭,是因为富士康与乐视的互补,“乐视去年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手机对上游供应链掌控太弱,成本高且不稳定。    ”出于担心失去控制权的考虑,贾跃亭拒绝了这笔投资,“现在不也没有控制权了吗?富士康和融创出的价格差不多,郭台铭还许诺可以买回。    ”

    无论是孙宏斌还是其他股东都无法理解贾跃亭,“乐视影业、乐视云、乐视电视都很成功,但现在要为了汽车把这些业务全部拖垮,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    ”曾强认为乐视汽车业务并非不成功,“如果只是做汽车,我是看好的,但不看好在做很多业务的同时,又做汽车。    ”

    对于乐视生态,曾强坚持业务布局没有问题,但错在顺序。    乐视上半场营造了新的生态势头,在用户层、增长层和利润层都做出了BAT无法比拟的增长率。    问题在于目前国内资本结构并不成熟,“乐视这么好的资产,这么低的价格,应该有大量的并购基金进来。    ”曾强向记者透露,乐视正在筹备重大资产重组,鑫根很有可能会再杀回来。    

    贾跃亭战略上的前瞻性导致公司浓厚的“一言堂”氛围,接近乐视的人甚至得出这样的观察,团队里的人特别像把贾跃亭当成皇帝贡着。    当前四个决定都正确的时候,大家会认为他的第五个也正确。    

    乐视的资本账更是一团乱麻,孙宏斌曾经打趣贾跃亭或许都算不清。    对于有正向现金流的业务,贾跃亭通常会派驻控股的财务进入,监管公司的每一笔进出账,也方便其做各种资金腾挪。    除了易到以外,乐视影业是乐视体系中为数不多净利润为正的业务。    

    据乐视影业一位离职员工透露,财务也早已被贾跃亭看管。    一个略显夸张的案例是,张昭曾在韩国宴请一名电影导演,要将菜品价格拍照给国内公司财务,财务对照价格才能够下单。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月19日,乐视影业在上海召开发布会,孙宏斌作为公司董事到场支持,拍着张昭的肩膀表示,“你不用考虑钱,只要方向对,你有的是钱。    ”张昭有些哽咽,“这是很久很久没有收到过的鼓励了。    ”

    孙宏斌的野心

    如果了解孙宏斌的历史,就会预料到乐视的未来或许会被他改写。    

    亲历者讲述乐视卸贾前后:贾跃亭做错了什么?

    孙宏斌与媒体沟通时说,“前几天开股东会(贾跃亭)还说,七个子生态一个都不能少。    还一个都不能少,你能做好一个就牛逼大了。    ”摄影:史小兵

    从进入乐视的第一天,孙宏斌就开始对乐视的业务表达不满。    乐视体育的中超去年斥资13.5亿购买版权,收回5000万,净亏13亿,被孙宏斌大骂“神经病”,易到被视为“该卖的要卖掉”。    贾跃亭固执己见要做乐视汽车,孙宏斌劝阻无效,将其和上市体系划清界限后,任由贾跃亭“想怎么弄怎么弄”。    

    很难有人真实完整还原贾跃亭与孙宏斌的关系。    外界已知的事实是:孙宏斌作为二股东强势入局,首先限制了贾在资金上的各种腾挪转移,保证融创作为投资人的利益不受损;且孙宏斌只关注投资的三个业务,希望能有专职CEO,但贾跃亭对汽车、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三件事负责,显然无法做到;从性格的角度来说,两个同样强势、控制欲强的企业家碰撞在一起,谁先让步,谁先出局,都极其微妙。    

    随着贾跃亭退出,孙宏斌步步为营,尤其最近一个月,贾跃亭远赴美国,孙宏斌更像是一家之长,以临危受命的白衣骑士形象构筑了外界对融创的想象。    事实果真如此?

    一位乐视销售体系前高层透露,电视销售回归乐视致新之前,隶属于乐视生态销售与服务平台,这是贾跃亭在去年11月份新成立的一个平台。    “电视销售在上市公司之外,是产生流水最多的地方,在他们签的协议里面,专门提到电视销售要重回致新。    ”

    一个未经证实的细节是,融创投资的150亿元中,至今仍有约25亿未到账,“孙宏斌曾以此要挟贾跃亭,销售不回归上市公司,25亿就不会到账。    ”

    “双方有点较劲的意思,孙宏斌料定老贾口袋里已经没有什么了,所以他就熬着,熬到贾跃亭熬不住。    ”上述人士分析,“到最后老贾把100块钱的东西50块钱卖给孙宏斌,还要感谢他,因为除了他没人接盘了。    ”

    梁军的观察是,贾跃亭性情比较平和,不太会跟谁吵架,孙宏斌有可能情绪激动。    但他认为俩人之间不会有任何激烈的言语冲突。    

    但也有人透露,俩人从一开始就产生矛盾。    一个未经证实的细节是,孙宏斌的钱进来一大部分了,正常情况下应该去做工商变更,被贾跃亭一直拖着。    

    “本来没什么事,但彼此猜忌,公司往下滑。    滑的时候,孙宏斌救得多一点,就变成干预了。    不救的话,就一起死了。    现在就是这么一个格局。    ”一位接近乐视的匿名人士称。    

    贾跃亭没有任何改变,这是孙宏斌最失望的地方。    5月21日,在宣布梁军成为乐视网CEO的媒体见面会上,贾跃亭强调:“乐视七个子生态缺一不可。    ”7月18日,孙宏斌与媒体谈到此事,“前几天开股东会(贾跃亭)还说,七个子生态一个都不能少。    我X你妈,还一个都不能少,你能做好一个就牛逼大了。    ”

    孙宏斌投资乐视的目的是什么?房地产公司入股互联网公司,外界第一反应是融创看上乐视的土地,之前曾有媒体报道融创将接手乐视在莫干山的地块开发小镇,但孙宏斌回应,“工业用地,融创不感兴趣。    ”

    从过去半年融创的动作来看,孙宏斌的积极性确实不高,也许地块并非其投资乐视的主要理由。    “融创有地产,150亿得到了一个投资天产、高市盈率的互联网公司的机会。    ”一位接近孙宏斌的核心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融创股票涨得非常快,如果乐视成功,首先是孙宏斌成功,如果乐视失败,融创的市值也已经翻了好几倍。    ”

    7月24日,融创中国以20.1港币收盘,市值高达784.53亿港币,市盈率达到19.93,已经进入溢价空间,而在今年年初入股乐视之前,融创中国的市值仅在250亿港币左右。    考虑到最近融创与万达的收购事宜,孙宏斌俨然成为横跨地产与互联网最吸睛的网红。    

    除了孙宏斌,或许没人能知道他的界限在哪里。    对于乐视,是进还是退?何时进退?他的诉求到底是什么?现在来看,孙宏斌才是这盘棋局中最大的变量。    

    对于孙宏斌入主乐视最初是否想要夺取控制权,外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    “他一开始进去或许没有想夺取控制权,”一位接近乐视的核心人士分析,但过去半年,乐视局势并没有随着资金注入好转,反而一泻千里,“孙宏斌已经上了车,不可能看着车加速下滑,不管就一起死。    ”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一位与乐视关系密切的人士说,对于目前乐视的状况,孙宏斌或许并不头疼。    “他对乐视有不同阶段的预期,长期目标是要通过乐视获益,但短期来看,乐视网的估值低点其实对他更有利。    ”

    孙宏斌自己也表现出自相矛盾之处,一面表现得很不屑,“我不想当乐视网董事长,融创的盘子比这大多了”;另一面则语气坚定,“我必须当董事长。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干还是别人干?这个事情别人干不了”。    

    融创入股乐视的协议中,双方曾协定乐视影业要在今年注入上市公司,近期乐视网停盘也与此有关,但据孙宏斌及梁军透露,在完成乐视影业的注入之后,乐视致新也被重组到上市公司,实现乐视网效益最大化。    “电影今年装不完明年也要继续,电视会在2019、2020年左右装入上市公司。    ”

    这与孙宏斌对乐视三大业务接下来的动作密切相关,目前孙宏斌在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三个业务中的股份分别是:8.61%、33.5%、21%。    贾跃亭在三家公司中的持股分别为26.27%(其中99.06%被冻结)、40.3%(乐视网持股)、21.8%(乐视控股持股)。    

    可以看到的是,孙宏斌在致新和影业中持股比例远超其在乐视网中的持股比例,未来在将两者装入上市公司时,乐视网估值越低,孙宏斌在注入后所占的股权比例越大。    换句话说,孙宏斌或可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孙宏斌此前也曾对媒体直言,“我必须要做乐视网董事长,只要是我们说了算,有的是人合作。    ”

    而乐视其他非上市体系公司只能自寻出路。    

    5月26日,乐视体育宣布获得B+轮融资,部分新老股东以及中意宁波生态园下属基金确认参与,投后估值达到240亿元,乐视体育也将在三个月内把总部搬迁至宁波。    至此,除了孙宏斌投资的三家公司以外,乐视体育几乎是唯一一家平稳着陆的乐视系公司。    

    乐视手机就没有这么幸运,这支被贾跃亭视为“移动逆袭”的突骑兵,在失去其庇护之后,业务已经基本停滞。    在问到乐视手机业务未来规划时,梁军认为首先解决债务问题,即对乐视上市公司的欠款问题。    

    在乐视网发布的对2016年财报更正的报告中显示,应收账款中的前五名均为公司关联方,共计欠款29亿元,其中前两家是和乐视手机相关:乐视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共计欠款乐视网21亿元。    

    酷派,这支乐视曾高调收购的队伍还没有融入就又开始寻求卖身。    7月1日,在酷派位于深圳的办公室,他们已经准备好三款手机样品,但由于公司账面资金紧张,银行又断贷,只能选择等待。    酷派集团CEO刘江峰说,目前公司账面资金仅够维持一款新品的量产,银行断贷影响的资金规模则约有几十亿人民币。    

    见投资人成了刘江峰现在的工作重心之一,诸事缠绕的贾跃亭已无心给他更多建议,“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    ”
    网络文摘:贾跃亭的2017:“连一片羽毛都不愿失去”的他失去全世界

    2017年,乐视系创始人贾跃亭43岁。    这一年,贾跃亭尝尽人间百味。    

    从2017年初,引入融创的百亿级投资,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到2017年年中,招商银行申请12亿元财产保全,再度引爆乐视系资金链危机,贾跃亭黯然避走美国,从此被满世界追债;再到2017年底,贾跃亭号称全力投入的造车公司法拉第未来(FF)频频传出高管离职,融资无法到位,贾跃亭似乎被逼到绝境。    

    但到了2017年11月,贾跃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网络流传的他和妻子甘薇潭柘寺求财签的真伪时,贾跃亭的回答是“我没去过(寺庙),不相信这个”。    他强调的依然是,他比较乐观,不会捶胸顿足。    

    到了2018年,贾跃亭似乎真的迎来了要给不错的开局。    2月14日,在法拉第未来供应商大会上,贾跃亭用带有浓厚口音的英文,宣布公司完成了1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足以满足IPO前的资金需求。    

    一个死结被宣布打开。    

    一如2017年初上演的那一幕。    


    抓住救命稻草

    贾跃亭的2017年,也是从法拉第未来开局的。    

    这年1月3日,法拉第未来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举行发布会,首款量产车型FF91亮相。    虽然据外媒称,在发布会前,有法拉第未来的员工因不满加班太多而离职;在发布会上,演示自动停车出现了小失误,但在中外媒体聚焦下,秀了一把英文演讲的贾跃亭,对这场发布会似乎还比较满意——直到今天,贾跃亭的个人微博仍将这场发布会的照片和信息进行了置顶。    

    在这场发布会结束10天后的2017年1月13日晚间,乐视网宣布引入融创中国(01918.HK)150亿元的战略融资。    两天后,在北京的丽晶酒店二楼宴会厅,融创和乐视共同举办战略投资暨合作发布会。    贾跃亭和孙宏斌二人在台上谈笑风生,惺惺相惜。    

    这场投资于孙宏斌而言,可谓一场豪赌。    因为这笔总额高达150亿元的融资,尽职调查虽然由孙宏斌亲自带队,但只用了1个月时间,埋雷似乎难免。    

    对贾跃亭来说,这几乎已成救命稻草。    

    2016年11月,乐视手机业务曝出巨额欠款,引爆了乐视系的资金链危机,贾跃亭随后发布公开信,承认乐视资金出现问题。    

    贾跃亭期待,孙宏斌在2017年初带来的这150亿真金白银,能“一次性系统解决资金短板”。    

    “一次性把所有的资金全解决了,缺多少解决多少,这是我的第一个逻辑。    ”孙宏斌在发布会上也这么说。    


    然而,乐视系的资金黑洞,远远超出了这两名山西老乡当时的预判。    

    错配的资金和崩塌的子生态

    回过头来看,从一开始,贾跃亭对这些资金的分配就存在问题。    

    按贾跃亭在2017年1月对外披露的方案,孙宏斌以及华夏人寿和乐然投资带来的168亿元中,属于上市公司板块的资金在70亿元,他个人所得的部分是100亿元,这部分会投入到乐视的非上市体系中,包括乐视的全球化和手机等子生态。    

    100亿元的资金体量不算小,但真到贾跃亭手的要打个对折,而且,贾跃亭的花法也有问题。    

    据孙宏斌后来的讲述,这100亿中,贾跃亭30亿元拿去解了抵押,20亿是税,剩下的钱基本拿去还了借的钱。    

    “本来想非上市体系进来90多个亿,理论上应该能彻底解决资金的问题,结果没有达到预期。    ”在2017年6月28日的乐视网股东大会上,贾跃亭后悔不迭,称从战略融资到现在,已经偿还了150亿元的贷款,其中大部分是对金融机构的还款,但并未能获得金融机构的二次支持,导致出现准挤兑风险。    

    乐视系子公司则未能获得足够的补血,危机接连爆发。    

    乐视手机的各级供应商开始追讨欠款,乐视体育开始接连失去之前高价拿下的赛事版权,海外业务全面收缩。    

    一些了解乐视状况的机构,已经开始选择抽身。    
    2017年3月1日,乐视网(300104)原第二大股东鑫根资本疑似抛售了1909.46万股乐视网股票。    这一减持在4月份发布的一季报中得到了证实。    

    一些职业经理人,开始选择退出。    

    2017年3月,乐视汽车联合创始人、中国区CEO丁磊宣布,因个人身体健康原因辞任在乐视的职务。    丁磊曾在上汽任职多年,还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他在2015年加盟乐视汽车,堪称贾跃亭不遗余力搜索行业大咖的一个缩影。    如今,丁磊的离去,也让外界加深了乐视汽车前途的疑虑。    

    一些收购来的子公司团队,则直接选择了翻脸。    

    2017年4月,易到创始人周航发布公开声明,指责乐视挪用易到资金13亿。    这让贾跃亭震怒。    乐视在当晚发布的声明中,将周航此举形容为“农夫与蛇的现代版”。    当时有媒体称,反击声明是贾跃亭逐字修改后发出的。    


    再往后,贾跃亭已疲于应付。    贾跃亭持有的乐视网股份,几乎已尽数进行了股权质押。    他甚至已经拿不出几千万体量的资金,去遣散乐视大厦楼下的讨债者。    

    错过最佳决断期

    在决断者孙宏斌看来,贾跃亭原本就应该断臂求生。    

    2017年3月28日,融创中国的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直言,对于贾跃亭的乐视体系,将来就是上市公司和汽车,“汽车你该怎么弄怎么弄,其他的该卖的卖掉,该合作合作。    ”

    但“连一片羽毛都不愿失去”的贾跃亭,错过了“卖掉”和“合作”的最佳时机,他赖以成名的七大子生态,开始全面溃败。    

    2017年5月,乐视控股、乐视体育、乐视网裁员消息传出,有部门裁员比例高达七成。    与此同时,曾引入的一系列明星高管,也在这一阶段纷纷离开。    乐视体系内,资金情况紧张到工资无法发放,员工社保及公积金也被拖欠,也引起了员工们的强烈不满,不少员工选择了劳动仲裁。    

    贾跃亭也开始退出一线管理职务。    

    2017年5月21日,贾跃亭宣布辞任乐视网总经理一职,专任公司董事长。    原乐视网副总经理、乐视致新总裁梁军接任乐视网总经理一职。    跟随贾跃亭多年的财务总监杨丽杰也同时辞职。    

    但一场大败局已经难以挽回。    

    银行申请财产保全将乐视危机推向高潮

    2017年7月4日,澎湃新闻率先报道了招商银行上海川北支行在6月26日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的消息,招行请求冻结被申请人乐风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贾跃亭、甘薇名下银行存款共计约人民币12.37亿元。    

    12亿元被冻结,这让本就资金情况极度严峻的乐视雪上加霜,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和金融机构也开始效仿招行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这也直接把乐视系的资金链危机推向了高潮。    

    在2018年1月2日发布的对北京证监局的回应函中,贾跃亭曾这么表述这一冲击波的影响:“2017年7月,某银行机构仅仅因为逾期两周未支付3000余万贷款利息(贷款余额12亿),超倍冻结乐视非上市公司资产和我个人资产合计261.62亿元,引发诸多金融机构集中挤兑停止授信并提前追收贷款,绝大多数资产被司法冻结。    非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戛然而止,彻底休克,全面停顿,10000余名员工被迫解散,公司仅仅只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靠出售资产还债。    ”

    虽然银行方面也有一套解释,但对贾跃亭而言,资产冻结,彻底封死了他腾挪资产处置债务的空间。    

    2017年7月4日,贾跃亭悄然离京赴美,并至今未归。    据称,这次赴美原本是短期出差的计划,但在招行申请财产保全事件发酵后,贾跃亭开始长久地待在美国,以全力投入造车为名,给自己留下最后的一点翻身希望。    

    再往后的2017年7月6日,贾跃亭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名为《贾跃亭——我会尽责到底》的署名文章,称对乐视至今日的巨大挑战,会承担全部的责任,并恳请大家给乐视一些时间,会把金融机构、供应商以及任何的欠款全部还上。    

    这在此后半年中,这一表态也成为各种“不靠谱”段子中的一个常用素材。    

    也是在2017年7月,贾跃亭卸任乐视网董事长,开始跟乐视系进行切割剥离。    孙宏斌也从一个投资者,逐步变身接盘侠。    


    成为“老赖”

    整个2017年,贾跃亭都为钱所困,下半年尤甚。    

    从2017年8月开始,贾跃亭最后一块可以腾挪的资产阵地——法拉第未来,遭遇了一波高管离职潮,包括人力资源副总裁、供应链高级副总裁、设计副总裁等多位创始团队成员纷纷离开,11月,曾高调引入的CFO Stefan Krause和CTO Ulrich Kranz双双被扫地出门。    法拉第未来的声明措辞严厉,称Krause有严重渎职行为,将采取法律手段。    法拉第未来的A轮融资也迟迟没有进展,李泽楷、泰国PTT石油公司相继被传出投资法拉第未来,但又被当事人否认。    

    而在国内,贾跃亭及旗下主要实体乐视控股,则因为无法还债,而登上老赖名单。    

    2017年9月7日,贾跃亭实际控制的乐视控股和乐视移动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即俗称的老赖。    

    2017年12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执行裁定书显示,被执行人贾跃亭无其他可供执行的银行存款、无其他房屋登记记录、无车辆登记记录。    

    在监管部门的督促下,乐视网(300104)还在按规矩要求贾跃亭过去百亿减持时,做出的无息借款承诺。    此时,贾跃亭当然早已无力履行,公告催逼,流于形式。    

    陷入类似尴尬的,还有北京证监局。    这家监管机构同样时处于自身的监管职责,向贾跃亭发布通告,责令贾跃亭于2017年12月31日前回国,切实履行公司实际控制人应尽义务,配合解决公司问题,稳妥处置公司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但最终回国的,只是贾跃亭的妻子甘薇。    在随后发布的公开信中,贾跃亭表示,已委托妻子甘薇和哥哥贾跃民代为处置资产进行还债。    


    后记

    对于贾跃亭来说,挺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至少,法拉第未来在2018年初已经传出了好消息。    2月14日,在法拉第未来供应商大会上,贾跃亭在一段7分多种的英文演讲中宣布,公司完成了1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足以满足IPO前的资金需求。    

    有媒体还报道称,这个狗年春节,贾跃亭在美国的“豪宅”门口,还挂起了红灯笼。    
    网络文摘:

    乐视连杀12个跌停,是与融创中国孙宏斌为首的乐视管理层有关,他在开盘前,抛出九大利空,计提80亿,恶意宣布终止新乐视改名,宣布愿赌服输,宣布不增持乐视股票,引起市场一片恐慌,是造成这一次孽杀的主要原因。    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不为股东着想,只为融创一家私利,旨在让贾跃亭质押盘爆仓(九大风险之一),从而残害18万股东,激起极大民愤。    这次乐视重组失败的理由是停牌前已经存在的,不应该停牌九个月。    这里有贾跃亭(作为大股东之责)、孙宏斌(新董事长)的欺诈行为,特别是7月4日乐视影业股权又一次被招行冻结这一严重情况,孙宏斌为首的管理层继续停牌了6个月,期间为了整合股权不好好干活,任意剥夺高管股权激励,驱散原乐视团队,积累大量风险。    股民无故被剥夺财产,完全有申诉的权利。    
    网络文摘:
    从乐视不可能退市谈起
    有些人很天真,听到媒体半言只语,就以为证监会真的已经立案调查,乐视将面临退市了。    (没有正式宣布立案调查能否相信?)那么乐视到底会不会退市?
    最近出台的退市新规:对重大违法公司实施暂停上市、终止上市。    什么是重大违法?上市公司具有“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重大违法行为”,严格退市。    欺诈上市,财务造假,这两条贾跃亭早已否认了。    与乐视有关的李量受贿案受人瞩目,谁在行贿?是公关公司还是上市公司还是其他?时隔一二年了,查出什么结果啦?不知道!在财务方面,贾跃亭娴熟应用财务手段将财务报表做的好看些,这不用查也知道,其中有弄虚作假吗?每年专业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可不是吃干饭的。    孙战投169亿也做了大量尽职调查,账面上没发现什么问题,后来发现主要在于应收账款问题。    乐视控股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不出问题才怪。    那么一季度还盈利一亿多的乐视会什么到年末出现巨亏,人们想当然账户有问题,殊不知贾跃亭的出走、孙宏斌的不为、业务崩溃、历史旧账是造成账面上巨亏的主因。    除此以外,你还能查出些什么?
    违背借款承诺算不算重大违法行为?贾跃亭从股市套现100多亿,并在公告中明确承诺套现的钱借给上市公司。    从法律上讲,按规套现不犯什么法!马化腾、马云那个不在股市套现几十亿?他们能套现,贾跃亭为何不能套现?毫无疑问违背借钱给上市公司的承诺是一种欺骗或者失信,但这算构成重大违法行为吗?有什么规定套现后的钱一定要用于上市公司呢?再说,贾跃亭是否真有钱不借或有钱不还?还是因为处置不当犯了致命错误,资金链断裂而还不上?从贾跃亭主观上委托甘薇代表他负责处理资产清理债务,招行拒绝配合,融创暗踢一脚等等,最后导致计划失败。    他不存在主观故意。    抵押欠债借钱失信不能构成重大违法行为。    
    贾跃亭和孙宏斌在处理乐视资产重组停牌是有重大问题的,前后矛盾,表里不一,有违背证监会停牌新规,导致风险迅速放大,18万股东承受不应承受的重大灾难。    特别是贾7月4日出走美国后,前期应该是想负点责的孙(例如改名,隔断等),私心作怪,一切以融创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心思力气都在整理股权上,没有精力也不打算思考乐视的远景规划,得罪了乐视团队,导致乐视业务一蹶不振。    这是乐视网现半年的盈利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这些情况深交所是知道的,否则不会发出问询函,不会找孙约谈。    近期传出乐视将重整,恐怕是管理层干涉的结果。    要说欺诈停牌而退市那么要问深交所会不会自己打自己嘴巴?深交所只会补台不会拆台。    
    孙在江湖上是几进几出的老姜。    在贾跃亭遭遇FF融资重重困难之际,人们看到孙不断向贾跃亭施压: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贾兑现承诺,要求以FF的股权来抵应收账款等等。    目的是明显的。    这是否是孙乘机窥视上市公司股权,贾不允,恼羞成怒翻脸了?最后孙用及其惨烈的方式,引导市场连续跌停,逼迫贾跃亭爆仓。    孙说无意接贾跃亭的盘,其实股价已经那么低从市场捞捞一大把还需要去接贾的盘吗?从融创和金科的资本运作中,人们已经看出孙是股权经营老手。    在乐视惨烈下跌过程中,你能保证他不会不动声色地吸筹?不宣布不一定是没有吸筹,例如找2个自然人各吸筹4.99%,那么他本人就具有近10%的股权,加上融创,总体上就有18%的控股权。    在一季度季报中我们将会看到某些蛛丝马迹,分析谁最有可能成为大股东。    
    对孙的行为,有的人认为,虽然出手凶狠,但为了融创利益,似乎能理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是,一个曾被民间传颂大善人新当选的乐视董事长,为了融创的利益,不考虑乐视广大股东的利益,还有社会责任感吗?被人诟病一点都不奇怪!事后还老往自己脸上贴金有意思吗?孙要洗刷自己污名是有机会的,不是用嘴而是用自己的行动重振乐视。    
    当然,贾跃亭要重塑形象,重新领回被迫抛弃的孩子也有机会。    蔚来汽车就凭着有几个大佬撑腰和设计一辆超级电动跑车,就要趾高气扬地到美国股市上市了。    那么在FF91稳产后,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无论续航动力外形设计公认都比蔚来汽车强的法拉第未来,上市道路一定更加畅通。    届时,获得大量的资金流的FF创始人和CEO贾跃亭,会不会考虑重新战略投资乐视(似乎是必然的),用同股不同权方法重建乐视生态,再现当年乐视一年创4个独角兽的辉煌。    
    什么都有可能啊!但退市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2018年镍各种因素

    
    网络文摘: CIOC:2017/18全球棕榈油供求状况及价格展望
    瓦卡:2018年棕榈油全球产量将同比增长逾5%


    《棕榈油分析》所有者和联合创始人瓦卡博士在大会现场就“2017-2018全球棕榈油供求状况及价格展望”发表演讲。    他提出,棕榈油的产量在2017年并没有预计好转。    但是,可以预计,在明年,棕榈油的产量将会比15、16、17年都有起色。    但是棕榈油产量的明年的回升多了之后要找到出路,不然的话会看到棕榈油的库存,比如马来西亚就有200万吨的库存,印尼还有300万吨的库存。    从目前的200万吨增长到300万吨。    


    以下为文字实录:


    萨瑟亚·瓦卡: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感谢大商所的邀请来这里发言,参加本次的大会。    我叫萨瑟亚·瓦卡,我是新加坡《棕榈油分析》公司的一个创立人,我们是一家发布者,我们发布信息的公司,发布的包括棕榈油的新闻、价格、数据和分析。    我们每天有两份新闻发布,在这个新闻稿当中,我们会评论棕榈油的市场评估、市场评论、相关信息和分析。    


    我们掌握20多年的历史数据,主要是价格数据,这里包括了每日价格和每月价格。    同时我们也是彭博社的供应商,大家打POAS就可以看到我们每天发布的两个报价,我们位于新加坡,我们的订户遍布全球。    我们自己的参与这个,我们积极的在领英上运作,大家如果用领英的话会看到我发很多的信息。    有很多图表、价格、新闻我都会在领应上大量的发布。    我们在领英上面,推特的粉丝也越多,而且我们跟彭博社的关系也非常好。    


    除了发布信息以外,我们也发布地图,这里是大豆在中国压榨的一个分布图,然后右边是马来西亚的一个棕榈油的精炼地图,所以大家想了解这个地图的话,可以给我发个邮件,发个微信,我就会给你更多的信息。    另外我们这种发布年度的一些关键棕榈油基本数据的文献。    今年基本上已经编制完毕了,大家还可以上我们的网站去免费下载棕榈油的基本数据。    


    今天我想谈的是这几点,首先我们有什么比较大的问题,17、18年产量预测、需求亮点、库存、价格,最后是讨论一下2018年关键因素作为一个总结。    


    首先谈一下棕榈油市场在2017年主要的看法是什么,产量较低,单产也比较低。    但是呢,市场又觉得这个产量一定会反弹,所以现实跟预期产生了反差,产量并没有上去,然后预期就落空了。    但是我们必须要理解这个市场,要更深度、更好的理解这个市场。    我们要理解它这个价格,不光是供需关系或者是市场情绪来推动的价格。    我们还要从其他层面,市场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说价格它也可以说非理性的,有些时候是非理性的。    


    所以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作用,资金的自由流动,它都可以帮助我们对价格进行评估,来反映它的基本面。    这些交易所,像大马交易所和大商所这些交易所,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这样的一个过程。    不光是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广泛的资金流动,同时也能够进行一个现货和实货的汇聚作用,所以最终来说,期货交易所当中的一切,它其实也是跟现货必须要汇聚,17年大马所和大商所都是如此。    


    所以我们面对的一个更大的问题,其实我们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说价格调整、产量、单产这些问题。    其实有个更大的问题,首先就是食品的供应,我们要满足食品日益增长的一个需求,因为一方面人口快速的增长,坦白说,植物油它其实在联合国的食品价格指数当中被纳入进去了,所以全球的价格指数也是有植物油。    


    另外我们也提供一种替代的方案,我们无休止的对能源的需求,要提供一种替代的方案。    因为燃料影响了气侯变化,也影响了我们人居的环境,全世界都想解决这两大问题。    我们要了解到底从需求端、价格和其他端提供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这两个大问题呢,换句话说我们在关注到面临的挑战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呢?


    从大的层面来讲,我们也会对价格展开讨论,我们会从18年的展望来讲。    世界人口已经在50年翻了一倍有多,达到了76亿人。    联合国预测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98亿。    也就是说,还会有22亿人在3年之中诞生。    但是这个粮食的增长也是同步增长,这主要是得力于技术的发展、投资和研究、以及自由贸易都使到粮食增长能够跟上人口的增长。    但是植物油也是粮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其实在全球的食物生产当中起到重要的贡献作用。    


    全球的食品供应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印尼取代了马来西亚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在所有的植物油当中,棕榈油已经在2006年成为最主要的品种了。    也就是05年印尼成为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第二年马来西亚和印尼都生产了全球的84%的棕榈油。    所以这里就是一个产量的一些亮点。    


    现在棕榈油和豆油它们有不同的一些因素驱动,2016年的产量,主要是由一些基本面所驱动,因为当时的棕榈油单产比较低,但是我刚才讲了预期很高,但单产很低。    而豆油单产又很高,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单产比较理想。    


    所以棕榈油的产量在2017年并没有预计的这么好转。    但是,可以预计,在明年我看来,棕榈油的产量将会比15、16、17年都有起色。    但是棕榈油产量的明年的回升多了之后要找到出路,不然的话你会看到棕榈油的库存,比如马来西亚就有200万吨的库存,印尼它还有300万吨的库存。    从目前的200万吨增长到300万吨。    所以印尼的9月份的库存,两天前的这个报告,已经达到291万吨,也是最高了。    


    所以问题就是说,我们进入全球供应这个前景的时候,这个价格也作出了反映,应该说是昨天价格一下子就对于这个基准有一个很大的反弹。    17年的产量其实并没有像我们预期那么高,特别是市场,对于棕榈油的产量寄予厚望,但是实际令人失望。    我们知道2016年的产量也是减少了600万吨。    而15年比16年也是有一个同比的降低。    


    所以产量没有反弹,在以前并没有预期的这么反弹。    最主要的反弹,主要还是来自印尼,而不是马来西亚产量有什么起色。    所以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产量,增长了18%,是从17年10月,对比16年同期水平,印尼的产量增长11%;而跟去年同期的10月相比,马来西亚增长了只有13%。    这个也看到印尼的树是比较年轻,活力比较足,这是能理解的。    然后现在马来西亚很多的树龄已经非常老了,有一些开始老化。    所以这张图看一下,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印尼,它没有来自马来西亚。    所以说印尼是红色的柱子,所以显然红柱子的贡献越来越大。    在这里各个月份,除了10月例外。    10月马来西亚的产量其实是有一个显著的回升。    马来西亚最主要的生产月是8、9、10月,所以马来西亚产量的反弹,它其是是在尾部发生的,是在10月份。    10月份、9月份的产量是因为他们占了全年产量的30%,所以对马来西亚这两个月的产量非常非常关键。    


    今年8、9、10三个月却低于往年这三个月的贡献率,比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都要低。    虽然产量在马来西亚还是有所回升的,但单产还是没有什么起色,只有10月,最大的沙巴州单产有些起色,沙巴州是很关键的一个棕榈油的生产省份,因为它占据了马来西亚30%的总产量。    沙巴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比较多的树林已经老化,所以各个因素组合在一起都影响到它的单产,包括一些气侯的变化,树龄,工人的数量不足,很多因素都导致它的表现不好,如果沙巴州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沙巴州将会成为仅次于马来西亚、印尼之后的第三大棕榈油生产国。    我们从单产来说,洛夫州的单产不错,但是沙巴还是比较差。    但是从棕榈油和大豆的产量来说,2018年棕榈油有可能会有反弹,棕榈油的产量在马来西亚来说主要是靠单产来提升,而印尼的增长主要是扩大播种面积来实现,平均来说马来西亚的单产是24吨/每公顷的成熟果子,之前苏门答腊是每公顷18FEB。    增长还是会出现的,明年还是会增长的,因为它倒不是说高强度的种植,这可能跟美国不同,美国主要是单产提升,通过各种技术来提升,而棕榈油不是靠技术投入实现它的单产增长。    


    北美的大豆生产可能改变不大,但是美国大豆的生产可能会是450左右,大豆的市场将会主要关注于找到更多的出口市场,我们今天早上也听到了未来的出口非常的乐观,会是一个牛市市场,但是对于棕榈油来说主要基于生产的恢复,生产的增长,而不是出口的变化。    


    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    这个生产的情况,我们这里有一些数字,我们觉得产量在马来西亚不会超过2000万吨,今年不会超过2000万吨,大概在1940万吨左右,这是2017年,到2018年可能达到2000万吨。    而印尼棕榈油的产量,据预测会达到3555万吨,明年是3700万吨,所以大概是5%-5.5%的增长,2018年会比2017年有这么多的增长。    而在需求端,我们觉得主要是分为食品和非食品这两个层面,中国和印度主要会成为需求的两大市场端,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原因。    


    我们还提到需求很大,并不意味着马来西亚就能把增长的部分全部独吞了,其实印尼对中国的进口,从1月-9月增加了38%,印尼对印度的增长是72%,而马来西亚对于中国的出口只是增长了2.5%,而马来西亚对于印度的进口甚至下降了29%,这是9个月的变化数字,这一点特别的重要。    因为我们看到出口的情况,看到马来西亚的数字,然后就可以做一个判断,可以了解一下马来西亚的出口,它的整体出口如何。    我们其实还没有完全看到印尼出口数字,所以估算只能是大概的,对我而言,我们要知道马来西亚的市场对于出口市场是我们判断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我们讲食品方面,看一下印度,印度具有结构性进口依存度,因为印度的农田灌溉率只有36.8%,所以它的灌溉率这么低就高度依赖于天气,依赖于降雨,所以印度的农业,光下雨就构成了印度农业灌溉80%-82%的用水量,所以印度要满足国内的需求,它就拥有一个结构性的进口依存度,它对于技术的使用率比较低,并不是完全没有技术,但是它的技术使用比较低,而且印度的耕田数量也在减少,但是印度的预测天气模型做得特别好,他们有卫星,通过卫星预测天气,然后通过卫星预报天气给很多的种植商提供未来的天气预测。    印度的食用油依存度达到了67%,这里面就大概是1500万吨,比去年增加了5%,这是我刚刚拿到的数字,其中9200万吨是棕榈油。    在2017年-2018年度,印度可能会进口大约1580万吨,这是我昨天刚刚拿到的数据,达到1580万吨。    其中我觉得可能里面800万吨会是棕榈油,包括CPO,所以中国和印度的农业耕地,因为这两个国家他们人口都特别的多,但是他们的农业用地面积却比较的少,农产品(000061,股吧)的产量就受到了限制,所以政府对于供应链的管理更加重要。    


    我们这里看到可用的农业用地,在印度是一个比较弯曲的曲线,特别是印度九十年代开启了市场化以后,这个更加明显,中国是比较平稳的、缓慢的着陆过程。    我们如何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证食品的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因为印度依赖进口,由于它本国的生产不够,所以政府的政策就尤为关键,政府的政策就决定了这个供应方能够供应多少量,政府是不是会对国内生产商有一些价格上的支持,同时能够帮助他们去解决这个种植方面的高成本,政府的政策,包括印度的政府政策,对于全球的棕榈油价格来说就会产生影响。    


    我们看到人口增长,再加上这种结构的依赖,在印度却不一定能够导致棕榈油的消费也一定增加,所以我们看到消费者他们的选择更多了,有一个曲线,他们可能会选用其他的油,而不一定选择棕榈油。    而印度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它其实是在大豆油和棕榈油之间有一个分隔,有一个区分,这里是巴西,还有一个马来西亚的FOB的基础,我们通过这个利差也看到大豆的进口率越强,特别是6月份开始,我们看到油精对棕榈油表现出了价格优势,而且豆油和油精有价差。    其实印尼的棕榈油是很有价格优势的,哪怕是把这个油运到印尼,然后运到印度,仍然有价格的优势,在价差的支持下,棕榈油的进口量会从2月份开始增长,从长期而言,印度将会继续购买棕榈油。    从马来西亚和印尼来购买棕榈油。    


    我们也考虑到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关税增加?印度市场会不会继续提高关税,我们必须拭目以待,但这一定会影响到全球的棕榈油市场,因为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我们看到这个价差还是存在的。    


    这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些要点,跟大家讲一下豆油的价格走势在2018年会如何,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知道印度最终会做出决定,他们到底会买多少豆油,买多少棕榈油,它的比例怎么来分。    所以我们看到棕榈油和大豆油的价差,会决定印度的进口量,棕榈油从2018年1季度开始面临大豆油的压力,供应了70%的原料,所以美国政府的决策,他们对于生物的配额将会影响到豆油的供应量,所以我们也得拭目以待,而豆油和油精的价差,现在在100美元上下波动,我觉得在11月,12月和第一季度将会超过100美元,因为这种方式会给棕榈油有更大的价格优势。    


    我现在来讲一下这两种油在中国的情况。    这两种油其实有不同的基本面,对于中国大豆油的出口,主要是要获得蛋白质、动物饲料、大豆豆粕,所以这个大豆是有多种功能的,既可以作为食用油,也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作为榨油的副产品。    而棕榈油一般来说只是作为食用油,所以棕榈油的趋势从表里面看到是下降的,中国进口棕榈油有所下降。    但是大豆,中国的进口却是上升的一个趋势。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它的食用油使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为现在中国人的收入越来越高,所以和印度一样,我们觉得在中国,它的消费者选择也是越来越多,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需要什么样的油品。    


    但是为什么以及什么一种方式,中国成为了大豆的一个重要决定国?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玉米库存,中国政府过去9年对于玉米的库存有很大的价格支持,这一直是导致了玉米价格下降的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种植玉米,还有很多的机会成本,直到去年10月份,中国政府对于玉米的支持才结束了。    结果导致中国现在玉米的库存达到了2.5亿吨左右。    但是现在这个玉米价格下降,导致开始不种玉米、来种大豆,因为大豆的价格更高。    这也会对大豆、豆粕的需求有所增加。    


    我们看到现在对于大豆的进口已经增加了9700万吨,而且它的大豆的进口还在增加,而且它的价格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个趋势可能会在未来继续保持。    但是并不是说大豆的价格会一直往上走,在未来还会有一些安全的、健康的一些考量,越来越多的大豆到了中国以后,也会带来一些变化。    

    这个图就展现出来中国对于大豆的依存度,来满足对于豆粕的需求。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赤字,还有在进口的支持下,现在的赤字也是越来越大。    由于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大豆的进口,这种之前我们也听到,玉米改种大豆会导致中国国内大豆的产量增加,而且中国也对DDGS,从2017年1月开始对美国的DDGS美国进口进行了反倾销的措施。    但是它把这个压榨的利润率降到了负,变成了负利润。    我们之前也提到了现在负的压榨利润,好像是一个常态了。    但是我们看一看,这个情况能不能长期的支撑呢?因为这个价格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可以说如果这个利润不断的上下剧烈波动的话,会带来什么影响。    


    所以对于豆粕的需求,一直还是有的。    但是对于豆粕的竞争也会在,但是在此情况下,棕榈油还会有需求的,还会在未来四到五个月内,会有存储,我觉得中国会继续购买20到40万吨的棕榈油进行存储。    


    我们总结一下,我讲一讲非食品,中国和印度还是两个重要市场,因为结构上来讲他们还是进口依赖的,政府政策越来越重要,特别在解决有关的贸易问题,进口关税、反倾销税、以及对于资源配置方面,政府政策也是很关键的,这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一直在面对这种过剩的压力,有时候又有一个短缺,所以这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当中,这个配置变得非常重要。    


    最后要管理好价格的波动性,非常非常关键。    所以必须要有更多的金融市场的产品,比如说指数产品给一些更详细、更透明、更丰富的一些数据,来帮我们管好价格的波动。    


    这是棕榈油消费的一个总结,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个展望。    印度增长到890万吨,中国小幅增加到550万吨,对于非食品的领域,生物柴油的行业,这个不光是棕榈油来制生物柴油了,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物原料,也都会面临很多的贸易争端和很多的法定的政策问题。    比如说对于它的可持续性,我们预计2018年都会有很多这些问题,因为政府提出一些添加量的话,是发展市场好的做法。    但也有一些政策上的转变,马上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比如说在泰国和马来西亚,都有这种状况。    它没有实施政府的这种添加量的政策,所以说政府的添加量政策,关键是要降低对化学燃料的依赖度,来节省外汇,改善外汇赤字,所以才要用生物柴油。    但是这种言论对于欧盟来说没有说服性,但是对于一些东盟国家,他们还是比较积极的去采用,比如马来西亚我们讲得最多了,它B20的项目,从棕榈监管的柴油的添加量,B25的柴油,他们也希望能够进口B30的柴油。    但是现在不会一下子调到B30的规格,因为规格上还有一些问题,而且价格也不利于棕榈油添加到柴油,中国是很有前景的市场,中国主要是生物乙醇,现在从省级到国家,现在希望能够在2020年全国达到E10的生物乙醇,但问题是中国没有这种生物乙醇的生产能力。    


    比如印尼,我们说它是有一个最全面的政策,政府一共分配了140万千升的任务份额,比2016年高出了差不多2%。    从生物柴油的出口,大家知道欧盟对于印尼的生物柴油,在2013年征收了反倾销税,而在阿根廷也征收了反倾销税。    当然这是世贸组织的数字了,现在这个世贸组织的判决,可能还不会马上出来。    所以这一页就想给大家看一下,印尼的生物柴油市场其实是受到了欧盟反倾销税的严重的打击。    


    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被谁夺走了呢?马来西亚就抢走了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了。    但是一旦世贸组织作出裁决,是否取消反倾销税,马来西亚肯定也会被马上取代。    因为马来西亚的物流成本比印尼还是没有优势,会稍微贵一些。    


    生物柴油的消费量,这是印尼的消费数据。    目前来说它首先要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不是说考虑出口到别的国家。    


    这是个有意思的行业,因为中国的生物乙醇还没有这样的产能,但政府已经提出要把生物乙醇的使用量在2020年翻一番,也是中国发展投资与机构等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来增加500万吨的生物乙醇的产能,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应对2.5亿、2.2亿玉米库存的做法。    我听说有一部分玉米库存现在没有办法用于其他的用处,所以国际的谷物理事会也是44年来第一次把这个库存调到了2.3亿吨,因为中国政府也是宣布说要提高E20的添加量的法律要求。    


    这里我想讲一点,就是生物乙醇,中国其实比较习惯来创造出一些过剩产能。    不管哪个行业,只要政府关注什么,这个行业就会有过剩的产能。    好像没理由去假定说生物乙醇也不会重蹈这个现象,可能两三年一下子世界充斥了各种生物乙醇的供应,这个也是有可能的。    生物柴油将会支持CPO的价格,如果2018年如果要支持CPO的价格的话,首先是印尼把法定添加量提高到B30,还有价格的条件,棕榈油价格要优于柴油。    最后也要考虑欧盟会不会取消或降低生物柴油的反倾销税,印尼不是一个生物柴油的大出口国,它没有出口太多到美国,所以我没有讲。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发言也差不多了。    月末的库存和价格,年初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八个月库存的差距,库存和价格有很大的差距。    库存没有办法跟上价格的上涨幅度,我觉得这个汇聚可能发生在12月,马来西亚的产量和印尼的产量,好像现在也在上量了,在今年的尾部,这两个国家最后几个月,都是出现产能的高峰,所以12月的库存很有可能达到230万吨,这就意味这对于价格会产生下行压力,价格可能会应声而下降。    所以我们要关注9月份的价格。    


    然后对于产量和价格指数,这样的话用指数化的价格来很好做一个比较。    这张图很有意思的一点,库存没有办法跟上价格,而库存价格可能会汇聚。    但是价格对于低产量反映比较明显,特别是10月份,9月份的价格上涨并没有像预期的那么高,但价格反映很大。    所以我们也进入了9月份的价格,这个价格又没有下来,所以价格它还是比较坚挺的,当然昨天跌了40个基点,但是之前的时候价格还是比较坚挺。    


    所以如果拉尼娜现象成为现实,价格我觉得就会受到良好的支持,它会高于2750林吉特,如果不出现拉尼娜现象,我们可能库存就会猛增,价格也就会降低。    


    最后一个结论,我们今年的产量并没有预期那样猛增,2018年的全球产量将同比增长5%-5.5%。    印度和中国还将会成为主要的食用油的进口市场,因为它有这么一个进口的依存度。    印尼的生物柴油市场还是取决于国内的消费水平,中国对于E10添加量的法令也会得到密切的关注,因为它会不会跟这个生物柴油对标呢?它会不会跟生物柴油进行一个法定的对标呢?如果这样的话它会是一个变局,对马来西亚、印尼都会有很大的变局作用。    因为之前的发言当中也讲到,中国政府非常关注环境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讲到这个价格。    第一季的价格,可能棕榈油价格会上升,我们看到价格达到2800、2900林吉特,在一季度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因为很多季节性的需求,会把价格推高。    同时,库存在这个时候也会降低。    所以给价格带来了支撑。    所以明年要关注的因素是哪些呢?18年会发生什么呢?我觉得有一些比较大的挑战,也是在欧洲这边不断的出现。    一个就是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欧盟议会已经投票并批准,现在又回到了欧盟议会。    当然这个是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法案。    他们提出了一个决议案,就是要禁用所有的基于食品的饲料来作为生物柴油,在2021年。    所以这个可能会大家更加的关注生物柴油出口和对于阿根廷对于欧盟的生物柴油的出口。    


    所以欧盟也是讲到有必要用一个单一的认证体系。    所以这个是值得辩论的,因为马来西亚有自己的标准,马来西亚可持续的棕榈油标准,2019年将成为法定的标准,印尼也就有自己的标准,印尼可持续棕榈油标准,将从在2020年成为法定的标准,当然还有基准。    


    第二重的挑战就是美国对于生物柴油的反倾销税,如果美国施加或保持这个CVD的一个反倾销税,这个看起来很可能。    美国的压榨量就会增加,国内的生产商,美国的市场它就很高兴了。    因为这将会把美国两大供应商,供应国家拒之于门外。    所以对于大豆油的价格带来很好的支持。    


    印度最近也是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措施,进行保护关税、进口关税。    应该说很多个月有很多人去游说他要提高进口关税,来保护印度的国内农民和国内的就业,但这个是8月份的时候,显著的提高了进口关税。    市场上有消息传闻说,还会进一步提高关税,所以印度看起来政府可能还是要大力的去推进这种保护的政策。    


    棕榈油产量恢复,库存提高,我觉得在2018年都会有所提高,但是这个关注主要要看生产,就是2018年的产量。    美国大豆的收成还有玉米的收成,我们要看它的平衡是如何的。    大多和玉米之间怎么样此消彼涨。    因为我也期待看到美国农业部可能会有一些行动,但是好像还没有发生。    因为他使用了技术,所以美国大豆行业已经看到这个技术使用的好处,所以好像美国农业部出来的信息,并没有显示出来,美国大豆收成有下降,而且转基因也能够提高大豆的产量。    


    中国的需求,中国由于库存的补充还有储备的增加,它都会进行补充。    另外一个就是生物柴油的需求,也是基于原油的价格的,如果原油价格走高,这个棕榈油价格低的话,那就会驱动中国政府来增加这方面的要求,至少有一些标准让这个公众方面要有一些和私营企业都有用生物柴油的要求。    最后就是马来西亚在18年8月之前会面临大选的问题,所以一般来说,在有大选之后,大选的候选人都会有一些投资和支出方面的信息的宣布。    所以这种投资和支出也会都对油价产生影响。    我分享的就这么多信息,谢谢大家,希望我们能够有机会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谢谢。    (大连商品交易所)
    铁矿石历史价格走势图
    
    螺纹钢历史走势图
    
    铁矿石历史走势图
    


    网络文摘: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专家展望2018年铁矿石市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程中,作为大宗矿产品的铁矿石,其2017年的市场表现如何?价格呈现怎样的走势?2018年的铁矿石行业预计将会呈现怎样的形势?记者近日采访了专家、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总工程师雷平喜。    
    铁矿石价格理性回归,铁矿石市场基本面出现一些新变化

    雷平喜认为,总体来看,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好于预期,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到中高速,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这对大宗原材料行业影响非常大,对钢铁的需求是稳中下降的趋势;2017年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工业去产能、加上地条钢的出清等等,使得钢铁价格合理性上涨,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整个钢铁企业效益明显改善,钢铁行业进入相对稳定期。    钢铁行业基本面的改善为铁矿石市场运营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    



    雷平喜说,从2017年铁矿石市场的表现看,有三个特点:



    一是价格理性回归、整体上涨。    2017年,作为铁矿石定价标准的普氏62%铁矿石价格指数平均71.32美元/吨,同比上涨23.7%。    二是价格走势前高后低,运行态势大幅波动。    一季度铁矿石均价85.64美元/吨,二季度为62.9美元/吨,三季度为70.77美元/吨、四季度65.57美元/吨;铁矿石价格波动区间54-95美元/吨,波动幅度超过40美元/吨。    三是阶段性特征较明显。    2017年第一季度铁矿石市场延续上年度12月以来修复性回暖的影响,价格冲到95美元/吨,到顶后在二季度阶段性见底,深度调整;三季度由于钢材价格大幅上涨的支撑,以及期货炒作、资金运作等,使得价格明显反弹,至77美元/吨;四季度受“2+26”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影响,市场运行弱势。    原来预计四季度生产量5000多万吨,需求4000多万吨,有1000多万吨的缺口。    但是实际需求没放缓,所以钢材价格大幅度飙升,带动了铁矿石明显反弹。    铁矿石供应方面,每年四季度是四大公司发货旺季,进口总量偏高。    



    雷平喜说, 2017年铁矿石市场基本面主要有六方面的变化:一是总体供应增量继续收窄。    2017年,国际四大矿业公司累计生产铁矿石11.7亿吨,增加2400万吨,增长2.0%,增量远低于预期。    

    二是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不论国内高炉生铁还是全球高炉生铁产量都呈增长趋势。    2017年我国国内生铁产量7.11亿吨,同比增加1.8%,拉动国内铁矿石2800万吨;世界高炉生铁产量11.75亿吨,增加1250万吨,增长1.1%。    

    三是高品质铁矿石资源持续偏紧。    偏紧原因,一是通过技术改造,现在大型高炉增加较多;二是由于节能低碳、环保减排压力加大,钢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焦炭价格高的情况下对高品位矿的需求数量增加,而我国进口铁矿石结构变化不是很大,品位60%以下的矿占32~33%,占比在增加。    高低品位矿价差扩大,价差高达200~300元/吨,低者100-200元/吨。    

    四是进口保持较高增长。    2017年我国总共进口铁矿石10.75亿吨,同比增长5079万吨,增长5.0%。    

    五是海运价格不断创出新高。    2017年受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回暖带动,整体铁矿石海运费大幅上升,到2017年12月中旬BDI指数到1743点,同比上涨82.9%,比2016年2月11日最低点已上涨了6倍,全年同比上涨71%。    铁矿石海运费从巴西到中国青岛港的费用,由年初不到10美元/吨,到12月中旬突破了20美元/吨;从西澳大利亚到中国青岛的铁矿石运费,由年初不到4.5美元/吨到年底接近10美元/吨,翻了一倍。    

    六是港口库存持续高位。    2017年12月末,全国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量14655万吨,同比增长3216万吨,增长28.1%,其中澳矿7910万吨,巴西矿3578万吨,贸易矿5678万吨,球团243万吨,精粉623万吨。    

    国内铁矿生产保持稳定,但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

    雷平喜介绍,2017年铁矿石生产稳定增长,规模以上矿山生产铁矿石原矿12.3亿吨,增长7.1%。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5723.2亿,同比增长10.9%,实现利润413.0亿元,同比增长43.8%。    冶金矿山固定资产投资751亿元,同比下降22.8%,矿山投资已经很长时间保持20%以上的下降,反映出整个市场的投资信心严重不足。    从月度情况来看,矿山投资连续保持44个月的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在20%以上,下行态势还在延续。    

    雷平喜说,总体来看当前国内铁矿行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相关的风险在逐步缓解,但是从长时间来看,存在的问题还非常突出:一是矿山企业效益依然偏低;二是生产经营成本压力较大,税费成本、要素成本、安全环保成本和部分内部经营成本呈上升趋势;三是矿山有效投资严重不足。    

    2018年铁矿石价格会维持在合理区间,波动幅度将明显放缓
    那么,2018年的铁矿石行业预计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雷平喜认为,从全球经济和国内宏观经济来看, 2018年整体上全球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国内稳中向好的态势会一直保持,且发展的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在此环境下,对钢铁行业可能带来的影响预计为:一是钢铁需求保持基本稳定,增长势头明显趋缓。    中央将坚定不移防范重大风险,对房地产市场膨胀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快增长有抑制,对钢铁需求会相对减弱。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会出台更加严厉的环保政策,秋冬季限产、环保治理区域常态化等,对于钢铁的需求也是遏制的趋势。    三是制造业投资维持中低水平。    车辆购置税取消对汽车产销量趋弱、家电受房地产销售下滑滞后的影响、整个机械行业增速放缓等对钢铁消费带来影响。    

    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对钢铁消费有利的方面: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加强,国内外钢材价格差逐步缩小,国内取消钢材出口关税,对钢材出口环境改善,如果不发生大的意外,预计全年钢材直接出口将出现回升。    通过对下游主要用钢行业建筑、机械、汽车、能源、造船等主要用钢行业的调查和预测,2018年钢材消费较2017年增长2.4%,增幅比2017年放缓1.7个百分点。    

    二是钢厂主动增产意愿较强,粗钢产量将继续增加。    主要是钢材目前的价格较高,而且这个价格会保持高位振荡的趋势。    这样,钢厂将采取技术手段主动增加钢铁产量。    目前来看,2018年主要是政策方面、环保方面、限产方面的因素,对钢材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从环保限产的情况来看,一、四季度产量增幅会下降,二、三季度产量将呈比较高的水平,预计全年粗钢产量略有增加,增幅在1.6%左右,回落4.4个百分点。    

    三是从全球铁矿石生产情况看,全球铁矿石生产会保持增长,低成本矿产量增长有限。    预计2018年全球铁矿石产量21.08亿吨,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    从低成本矿的情况来看,力拓有500-600万吨的增量,必和必拓增量600-800万吨,FMG无增量计划,淡水河谷可增1500万吨,英美资源大概有1000万吨的增量等等,总体看,这些增量在3500万吨左右,增幅在2.7%。    

    四是从全球铁矿石需求看,全球铁矿石需求将保持增长,铁矿石海运贸易缓慢回升。    主要发达经济体钢铁需求增长,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东南亚等国家的矿石需求增长明显,预计2018年全球生铁产量增速1.8%左右,折合矿石需求3300万吨,足以消化铁矿石增产量。    铁矿石海运贸易量将达到14.5亿吨,增幅2%。    

    国内矿山铁矿石生产基本稳定,进口矿增幅继续放缓。    国内主要是小矿山多,在目前政策约束下,考虑国内小矿山逐渐退出,大型矿山建设滞后的影响以及安全、环保、自然保护区约束,2018年国内矿山产量难以明显增长,基本保持2017年的产量水平。    受国内钢铁需求增幅放缓的影响,2018年铁矿石进口量预计在11.2亿吨,增长3%左右,比今年5.0%增幅下降2个百分点。    

    五是铁矿石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波动幅度明显收窄。    主要原因在于,边际矿山这几年基本退出市场,主流矿山增产明显放缓,新增的投资更加理性,而且没有大的新增产能和大的投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目前高成本的生产商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的波动,市场价格高的时候可以生产,市场价格低的时候可以灵活调整,保持了市场供需的基本平衡,且这种供需结构会比较稳定。    所以从长远来看,铁矿石价格将长期维持在55美元~75美元/吨这样一个合理的区间,波动幅度将明显放缓。    
    2004-2013 十年间白银工业应用需求变化一览

    电子电力行业:从5965.65吨增至7275.11吨,得益于白色家电、电子消费产品及汽车消耗增加;

    摄影行业用银:从5561.31吨降至1567.62吨,传统卤化银工艺被数码技术所取代致其需求萎靡;

    银基合金焊料:从1520.96吨增至1940.86吨,技术进步使高成本银被不断替代致需求增长缓慢;

    其它工业用途:从5891.00吨增至7464.84吨,受工业逐步复苏及银在医学领域等新兴运用拉动。    
    白银投资的6个谎言
    谎言1 白银涨价是因为市场供不应求。    
    在工业应用领域中,白银过去主要用于摄影冲印,随着数码技术流行,这一市场已经基本消失;现在主要用于部分汽车和电子工业。    
    过去几年中,由于工业领域内白银供应过剩,许多白银生产企业一度处于亏损和破产边缘。    这一供大于求的格局至今未变。    
    而在白银期货市场中的价格涨跌,由于复杂的杠杆和对冲组合,其交易规模已经远远脱离了现实中的应用规模,不应将之视为真实需求的反应。    
    谎言2 白银和黄金一样,因为有货币属性而具备保值和升值功能。    
    在历史上白银确实承担过货币功能,但是自20世纪初金本位体系确立后,白银就已经基本退出了货币角色。    而黄金则在后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继续与美元一起承担着“国际货币”的功能,成为各国央行的货币储备之一。    
    由于黄金与大宗商品都具备对冲货币与通胀波动的功能,在因货币超发而引发的通胀周期中,黄金、原油及大宗商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作为工业贵金属的白银价格自然也会跟着上涨。    
    在这个意义上而言,白银价格上涨的价值基础,是所有期货产品都具备的“对冲通胀”的功能,而不是黄金独有的货币保值功能。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在期货市场中炒白银和炒大豆、炒期铜并无不同,国际期货市场中的实际操盘者也决不会因为白银的所谓“准货币属性”而对它高看半眼。    
    谎言3 近期银价暴涨,是因为白银的“货币化回归”。    
    有市场人士认为,白银与黄金在过去数千年中的价格比一直是16∶1左右,只在最近一两百年内突然跌至60∶1的“不合理区域”。    并因此将近期银价暴涨视为白银的“货币化回归”,甚至认为金银比价会再度回到千年之前的所谓“合理比率”中去。    
    这种说法的误区在于:不承认白银对黄金比价的大幅下跌,正是白银本身从“货币金属”转型为“大宗商品”的现实
    反映,同时将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与货币保值功能混为一谈。    
    前期国际银价的暴涨,原因在于与其他大宗商品相比,白银由于产量极低,市场规模过小,因此更具投机性,价格波动远超其他商品期货品种。    
    这就跟股票市场上小盘股更容易被炒得股价暴涨一样——如果投资者认为某只股价被炒上天的 “垃圾股”是“明日之星”,那么未来的暴跌必然会让他自食其果——这个道理对白银市场同样适用。    
    谎言4 因为白银投资需要资金量少,因此比黄金更适合中小投资者投资。    
    白银在市场中又被称为“穷人的黄金”,意指其具备黄金一样的保值功能,同时因价格便宜而更适合略有闲钱的中小投资者买卖。    
    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解,首先,白银并不具备货币保值功能;其次,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为了在通胀变化中保值而购买投资品时,商品的价格波动性和交易便利性,是比“保值增值”更应该关注的投资前提。    
    因为穷人更需要随时将投资品变现以应付 “不时之需”。    如果投资品的价格波动过大,或者难以变现,对于穷人的风险远大于有着更多财富和融资渠道的富人。    
    从这个角度而言,白银期货的价格波动性和投机性不仅远远超过黄金,甚至也超过其他大宗商品期货。    加上现货交易渠道的狭窄,白银其实并不适合中小投资者作为保值投资的首选。    
    谎言5 实物白银比“纸白银”和TD交易更能保值,因此中小投资者应该投资实物白银。    据媒体报道,有投资者因此而在自己家里囤积了几百公斤,甚至数以吨计的白银现货。    
    但是从现实交易而言,无论是从交易的方便程度、保存成本、回购渠道乃至安全性而言,电子化的“纸白银”和TD交易显然都要远远优于现货白银交易。    
    某些投资人士推荐现货白银交易的理由近乎搞笑:在他们看来,如果白银未来十年能涨100倍,但是未来3个月内可能会跌掉50%甚至70%的话,
    那么中小投资者最好选择一种“买了就卖不掉”的交易模式,这样就不会在银价大跌70%的时候一时冲动卖掉白银,而错过未来上百倍的“伟大涨幅”。    
    问题是,如果银价未来十年没有涨100倍,甚至跌了50%话,这些中小投资者们该把他们的白银卖给谁?
    谎言6 中国投资者只要囤积到足够数量的现货白银,就能够在期货市场中打败国际金融巨头,带来白银价格的新一波上涨。    
    这是一种大胆到令人目瞪口呆的 “超限战”思路——让我们假设中国投资者确实牛叉到囤积了巨大规模的现货白银,看看市场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首先是需要用白银的工业企业买不到白银原料,促使企业寻找替代工业原料,这些新原料一旦被开发出来,白银的工业用量将面临萎缩的可能;
    国际期货市场交易员会注意到这个巨大的“中国因素”,因此而掀起一场短暂的“银价风暴”,将银价突然拉升,但空头也必定会潜伏其中,激起一场多空对决。    
    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发现“国际大鳄”被轻易打败,于是兴致勃勃地进入白银期货市场——他们根本不需要买现货,只要买张纸白银就可以坐等收益。    
    而对于囤积了大量现货白银的国内投资者,除了几个被忽悠进来的金银首饰加工商之外,根本不可能把如此规模的现货白银卖到市场中去,最终可能形成某种白银现货持有者之间“击鼓传花”式的炒作游戏。    
    由于没有任何基本面的支撑,在银价拉到某个高位之后,市场上所有的投机者就会像听到发令枪响一样,争先恐后地退出市场。    恐慌性的抛售和割肉式的斩仓将银价打回原型甚至更低的价格区间中。    
    结局正如经济学家黄益平所说,当金融巨头们在白银市场中大捞一笔离开市场后,囤积大量实物白银的投资者,“大概只能看着客厅里一堆显著贬值的银砖发呆了。    ”
    就在上周三(6月29日),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赢得三个反垄断诉讼案的驳回,驳回了对冲基金经理Daniel Shak、Mark Grumet和Thomas Wacker三位原告指控摩根大通在纽交所(COMEX)交易的白银期货合约中存在操纵行为。    

    在最近一段时间黄金白银暴涨的情况下,该怎么看这个案件?

    (1)摩根大通的屁股真的不太干净
    这已经不是摩根大通白银操纵案的第一次报道了。    

    2010年10月29日,《中国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纸报道了一则不怎么起眼的新闻,“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被控蓄意操纵白银期货和期权市场”。    

    所以,关于白银价格的操纵,摩根大通的屁股有太大太大的不干净嫌疑——仅仅在2010年和2011年两年之中,投资者至少提起43项诉讼,指控各大银行曾通过操纵银价的方式获取大量非法利润。    

    在这些诉讼案中,摩根大通一直都在赢。    

    摩根大通是谁?

    摩根大通是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银行,2000年由大通曼哈顿银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于2004年与2008年分别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和美国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身上带着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金融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和J.P.摩根家族的高贵血统——历史以来,大通曼哈顿银行就一直是洛克菲勒财团的核心银行,J.P.摩根公司则一直是摩根财团的核心银行。    

    早在2008年9月,美国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就曾经开展过一次针对操纵黄金期货价格的调查,当时的调查由CFTC的负责人巴特-奇尔顿(Bart Chilton)主导,和这次的诉讼案一样,调查的结果是“证据不足”。    

    然而,“证据不足”并不是“没有证据”。    

    我们想想就可以知道,在某一特定商品市场上,如果一两个人控制了50%以上的交易量,他就拥有了操纵这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能力——那么,如果你控制了80%、90%以上的某种商品交易量的时候呢?

    很不幸,就是在CFTC从2006年到2008年的8份季度报告里,人们赫然发现,在所有的贵金属(主要是黄金和白银)衍生物交易份额里,有两家银行,在任何一个季度都控制着50%以上的交易量(2007年季度),而在最高的时候,甚至接近100%。    

    这两家银行,一家是摩根大通银行,另外一家就是汇丰银行,他们两个所占比例较低的时候,偶尔还有另外一个成员——德意志银行。    

    这真的让人感觉很不好!下载APP 阅读本文更深度报道
    这真的让人感觉很不好!

    因为,德意志银行在2014年曾经与指控其非法操纵金银价格的原告达成和解:

    2014年,一位美国投资者向曼哈顿联邦法院起诉汇丰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操纵白银价格。    然后,德意志银行同意就其指控其以损害投资人利益为代价,联合其他银行非法操纵金银价格的指控达成和解。    

    截至目前,德意志银行也是受指控银行中唯一一家达成和解的银行(下文专门说这个事情)。    

    (2)黄金白银市场从来没有公平

    进一步统计表明,2006年到2008年,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在黄金衍生物上的交易额一直保持在70%以上,绝大部分时间都超过90%——与全球为数众多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更多的都是买多黄金对应,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主要以卖空为主!

    更加糟糕的是,当前全球最大黄金ETF SPDR GLD基金的保管人,恰恰就是汇丰银行。    
    更加糟糕的是,当前全球最大黄金ETF SPDR GLD基金的保管人,恰恰就是汇丰银行。    

    也就是说,2006年到2008年期间,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基金的保管人,汇丰银行如果在黄金市场卖空的话,黄金价格下跌的损失将由那些购买黄金ETF的个人投资者承担;然而,卖空所挣到的钱却都是汇丰银行自己的……

    更绝妙的是,世界上的拥有最大额黄金储备的中央银行们,似乎还在配合这两家银行针对黄金的卖空行为——我本人曾经发现,在2008年8月,在黄金价格暴跌到800美元的低点之时,世界上中央银行借出黄金白银的租借利率(Lease Rate)居然都是负值!

    负值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借给你黄金白银用,等你把黄金白银还回来的时候,我还要倒贴给你钱。    

    比方说,利率是-2%,那么意味着,摩根大通花5亿美元从中央银行借出10吨黄金,一年之后摩根大通再把黄金还回去,中央银行还要倒贴1000万美元给摩根大通银行……

    天啊,这样的好事为什么轮不到我啊?!!!

    当然轮不到我了,因为根据规定,只有“信誉特别好”的国际储金银行(Bullion Bank),才有资格从中央银行那里借到黄金白银!

    “国际储金银行”都有谁啊?

    这个问题其实稍稍有点复杂——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人民币的黄金定价权意味着什么”,专门对国际储金银行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描述,下文我会写到,在这里你只要记住,能够从中央银行那里借到黄金的主儿,都不是简单的主儿就行了!

    下图就是2008年8月15日当天黄金白银铂金钯金的租借利率情况!

    黄金白银为什么涨这么凶?金融的世界从来都不干净!
    你觉得很荒谬?

    这说明你和我一样,都是正常人、普通人、凡人!

    不过,人家那些中央银行的管理者,看来就不是正常人,人家摩根大通、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的那些能够借到黄金白银的人,更不是普通人。    

    金融市场远非我们普通人想象的那样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行,很多很多时候,中央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可谓是猫鼠同窝、狼狈为奸,共同要对付的,就是全天下无数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正常人、凡人。    

    你牛,给你更多;你穷,拿走所有——这就是金融市场运行的逻辑。    

    黄金白银为什么涨这么凶?金融的世界从来都不干净!
    (3)黄金与白银的定价权问题

    刚才提到,德意志银行在2014年被众多投资者指控操纵白银,后来达成和解。    

    这一事件,当年对于白银市场造成了一个颇为严重的后果。    

    后果就是——德意志银行退出“白银定价权”,2014年8月,运行117年的白银定价机制崩溃。    

    更进一步的连锁反应后果——2015年3月,运行近100年的“黄金定价权”机制崩溃。    

    黄金定价权、白银定价权,这两个概念都要从历史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除美国之外全部放弃金本位。    欧洲各国纸币贬值物价飞涨,原来各国设定黄金兑换比率烟消云散,英镑不是那个英镑,马克不是那个马克,法郎不是那个法郎,里拉不是那个里拉(意大利货币)、卢布不是那个卢布……

    也就是说,当时以欧洲各国货币计价的国际黄金价格陷入混乱。    

    大战结束之后,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有意恢复金本位,稳定各国黄金价格。    于是,便由当时最牛的罗斯柴尔德银行牵头,联合当时欧美最重要的几家金融机构,成立了伦敦黄金市场(London Gold Market)来决定各国黄金价格,每天上午的10:30和下午3:00,以英镑为报价,分别进行两次黄金定价。    

    第一次的黄金定价发生在1919年9月12日,当时世界五大财团的代表来到伦敦市中心的罗斯柴尔德银行总部办公室(这里从此被叫做“黄金屋”,Gold Room)。    罗斯柴尔德家族代表作为 和召集人,以英镑为基础提议一个黄金价格,然后立即通过电话传达到交易室,然后询问另外四家银行的代表,谁想买卖多少400盎司的标准金条,数量是多少,然后根据双方出价,最终达成交易价格。    

    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黄金定价权”。    

    定价时间长短要看市场的供求情况,短则1分钟搞定,长则要花1小时讨价还价。    交易价格一旦达成, 便宣布金价被“敲定”,然后新的黄金价格就传递到世界各地交易者那里……

    第一次“被敲定”的黄金价格是4英镑18先令9便士,当时折合7.5美元。    

    你千万别觉得好笑——从1919年到2015年(没错,就是2015年!),长达上百年的时间里,黄金一直就是这么定价的,黄金价格就是被这几家金融机构所决定的!

    你肯定想知道,到底是哪五个大佬银行,这么流弊?

    黄金定价权召集人是罗斯柴尔德银行,另外的四家分别是: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加拿大的丰业银行、英国的汇丰银行、瑞士的瑞士信贷银行——这也是前文提到的所谓“国际储金银行”!

    “白银定价权”开始得更早。    
    “白银定价权”开始得更早。    

    早在1897年,由于当时西方各国纷纷脱离银本位或者金银复本位而实施金本位,以各国货币计价的白银价格陷入混乱,为了稳定白银的价格,于是几个与白银销售相关的大型金融机构就组成了“白银定价机构”——这就是比黄金定价权还早的“白银定价权”,实际上,黄金定价权的很多规则和做法都是源于白银定价权。    

    即便遭遇战后衰退、全球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战后复兴、滞胀危机、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黄金定价权和白银定价权机制在整个20世纪却从未发生重大变革,一直持续到21世纪。    

    正是因为黄金和白银的定价权就控制在这五家金融机构手里,所以一直以来,关于黄金定价的阴谋论猜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包括中国很流行的那本财经畅销书《货币战争》也提到了这个。    

    当然,大的变革没有,小的变革还是有一点儿的——1968年,鉴于美元已经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确立了绝对主体地位,伦敦金价从英镑报价改为美元报价,但其运作模式丝毫未变。    

    更大的变故来自2004年4月份,当时作为黄金屋主人和伦敦定价权召集人兼 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忽然撂挑子,说我不玩了——罗氏家族后人戴维-罗斯柴尔德解释说,伦敦商品业务在我们的收入中占比太少了(不足1%),没什么搞头了,所以黄金定价权这个事儿我们也不想搞了,于是退出黄金定价权。    

    罗氏银行退出之后,瑞士信贷银行也撂挑子,说,我也不干了,于是也退出。    

    这么有权力的事儿,这两家银行居然主动退出?老早就等在一边看得口水直流的英国的巴克莱银行、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赶紧补缺——所以伦敦黄金定价权的机构还是五家。    

    至于白银嘛,因为其市场容量很小,拥有“白银的定价权”的机构只有三家,分别是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三家——就是刚才提到2014年美国投资者指控操纵白银价格的这三家机构。    

    刚才提到,德意志银行被指控白银价格操纵之后和原告们达成了和解,然后觉得自己特没面子,于是宣布退出了白银定价权机构——这么一来,白银定价权只有两家机构了(汇丰银行和丰业银行)决定了,你说这还怎么玩?斗地主还至少要3个人呢!

    2014年,德意志银行可谓流年不利,不仅在白银市场被投资者投诉,它和巴克莱银行还在黄金市场也遭到投资者投诉,声称其操纵黄金价格,压力之下德意志银行宣布,在缩减大宗商品业务后,该行将不再参与黄金和白银的定价制定过程;巴克莱银行则因其在黄金交易上的操纵行为,被罚款2600万英镑。    

    也就是说,巴克莱银行这个新晋储金银行才玩了不到10年,就被确认在黄金市场存在着操纵行为!

    鉴于德意志银行的退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当年就表示,要停止对伦敦白银基准价格的管理。    

    2014年8月14日,有着117年历史之久的伦敦白银定盘价寿终正寝,代之以电子竞价盘的方式。    

    白银定价权的取消,很快的为传统的黄金定价权终结敲响了丧钟。    2015年3月,新版黄金电子定价机制也正式取代传统的伦敦黄金定价,最初有六家金融机构参与新的定价机制,目前已经扩展到了10家。    

    2015年6月16日,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正式成为亚洲首家直接参与洲际交易所(ICE)伦敦金(LBMAGoldPrice)定价的银行,其余9家机构包括摩根大通、丰业银行、汇丰银行、法兴银行、瑞银、巴克莱、高盛、渣打、中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中国的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和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据说也要参与……

    (4)谁才是真正的“宇宙行”?

    中国人开玩笑的把工商银行叫“宇宙行”——因为其体量与利润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银行第一位。    

    你真的觉得工商银行很牛么?稍稍了解点儿中国经济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工商银行就是被中国政府催肥的一头大肥猪而已,至于它真正的能力,我们只能“呵呵”!

    那么,在这个星球上,谁最有资格冠以“宇宙行”的称号?

    你可能会说是高盛银行——对不起,高盛银行的确很牛逼,但他主要是投资银行,说白了,就和中国的券商一样,它被称为美国金融业皇冠上的明珠,但说白了,也就是一颗明珠而已。    

    按照我的看法,真正的“宇宙行”,应该是本文一开始提到的摩根大通银行。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06年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报告,美国902家银行“利率类金融衍生品”的名义总价值是98.7万亿美元,其中摩根大通银行一家就占了74万亿美元的分额,其中最主要的金融衍生品是“利率掉期(IRS,Interest Rate Swap)”。    

    啥叫利率掉期?简单的说,绝大多数人在投资的时候,要防止未来美元利率突然暴涨,而摩根大通则向所有人保证,利率不会暴涨,说到底——“利率掉期”卖的是一种保险。    
    啥叫利率掉期?简单的说,绝大多数人在投资的时候,要防止未来美元利率突然暴涨,而摩根大通则向所有人保证,利率不会暴涨,说到底——“利率掉期”卖的是一种保险。    

    作为大型商业银行,摩根大通卖利率保险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这么大的量!!!

    要知道,74万亿美元(我没有写错哦),现在全球的GDP也就是这个数儿!根据公开的信息,摩根大通银行总资产2.5万亿美元,总存款1.5万亿美元(占美国存款总额的25%)——就利率掉期这一项,与摩根大通银行的总资产相比,其杠杆率就高达30倍!

    如果这部分利率掉期出问题,4%的亏损就足以让摩根大通彻底玩完——想当年,雷曼兄弟倒闭之时,其总体的资本运作杠杆比率也才是30:1。    

    那你该问了——摩根大通是不是在找死呢?

    或者,摩根大通拥有了传说中预知未来的神秘水晶球?确认利率不会上升。    

    当然不是!因为,正如工商银行背后站着中国人民银行一行,摩根大通背后站着的是美联储。    

    要知道,美元利率是由美联储决定,摩根大通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风险,一家机构承担全天下投资人的利率掉期保险——那只能反过来说明,他断定美联储不会大幅加息,摩根大通和美联储关系杠杆地。    

    这就是我在第二部分提到的——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中央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向来都是猫鼠一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世界人民都开始怀疑那些大型金融机构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操纵利率、汇率从而大肆掠夺全球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钱,纷纷要求监管机构介入,很多个人投资者也向法院提出诉讼,贵金属投资者和生产商、贸易商等都纷纷开始怀疑那些超大型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在黄金白银定价上玩猫腻,要求金融监管机构介入。    

    其实,人家一直都在玩猫腻——以前你不知道而已嘛!

    其实,大型金融机构都不是一般的黑,已有的利率和汇率的操纵案都已经被司法机构证实。    

    就以著名的Libor操纵案(利率操纵案)来说,自从各国监管机构针对金融机构提出诉讼以来,截止2014年5月份,各国监管者对于瑞士联合信贷(UB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荷兰合作银行(RobabanK)、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巴克莱银行(Barclays)、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花旗集团(CitiGroup)、毅联汇业(ICPA)等机构的Libor操纵案的和解罚金已经高达56亿美元……

    2014年11月份,英国、美国和瑞士金融监管机构又就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汇率操纵案和解做出裁决,对全球五大银行总计处以34亿美元的罚款,其中包括瑞银集团(UBS)、汇丰控股(HSBC)、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用脚趾头想想也都可以想象得到,像这些“大而不能倒”的机构,他们既然会通过操纵利率、汇率来获利,如果有可能通过操纵黄金白银来获得获利机会,你觉得他们会放过么?

    黄金白银为什么涨这么凶?金融的世界从来都不干净!
    (5)一个等待发生的意外

    根据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数据、汤森路透旗下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报告以及世界黄金协会(WGC)的相关数据,2014年全球黄金市场可供交易的黄金总量大约55亿盎司,总规模约73万亿美元,其每年的交易总规模更是高达220万亿美元……

    对比之下,白银的规模小得可怜,近年来全球可供交易的白银总量维持在10亿盎司左右,按照现在的价格折算大约200亿美元,如果有一个大玩家进来,常常足以搅得白银价格天翻地覆。    

    历史上的白银价格,也一直都是如此——

    1973年到1980年,石油巨富亨特兄弟爆炒白银,把白银价格从1973年的3美元/盎司,爆炒到1980年的50美元/盎司,并最终把自己炒破产。    

    从1995年到2006年,股神巴菲特(我没说错,就是他!)爆炒白银,把白银从当初的5美元/盎司左右爆炒到15美元/盎司,然后在2006年的高点悉数抛出,大赚一把。    

    从2006年巴菲特卖出白银开始,全球白银市场就出现一头莽撞的黑熊,每次银价上涨势头正旺之际,这头黑熊就将高达数亿盎司的白银看跌期权抛出,让银价如瀑布一样飞泻而下——这头蛮熊正是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意译“蛮熊”)。    

    2008年初,白银价格一路上涨,贝尔斯登打压白银价格惨遭失败,再加上在次贷危机中的债券损失,没多久就破了产,在美联储的“亲切关怀”之下,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摩根大通从此继承了贝尔斯登原来的“事业”,成为白银市场最大的空头,与汇丰银行狼狈为奸,持续打压白银价格——白银价格2008年3月曾达到21美元/盎司,但此后陷入熊途,价格最低之时曾达到8.3美元/盎司的水平。    

    国际著名白银研究专家泰德-巴特勒指出,摩根大通在白银市场真正的罪行在于能够以造成空前市场份额与集中度的价格售出无限量COMEX白银合同的能力。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8月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共持有85%的白银净空头仓位;就在2009年12月,摩根大通一家就持有40%以上的COMEX卖空的白银量,从历史上主要的市场来看,这种垄断相当的惊人。    

    2010年1月26日,伦敦贵金属交易员安德鲁-麦凯尔向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提供证据,证明当时的摩根大通通过控盘行为打压白银价格,操纵白银市场——但略显诡异的是,就在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白银价格操纵听证会第二日,麦凯尔和妻子在英国伦敦“意外”遭遇车祸并不幸去世。    

    2010年7月15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其中有规定,禁止金融市场裸卖空(投资者直接在市场上卖出自己根本没有持有的股票、黄金、白银、原油、铜等)。    有鉴于此,2010年9月份,民间金融机构国家通货膨胀协会(National Inflation Association,NIA) 就针对摩根大通非法操纵白银市场进行控告,摩根大通发现势头不对,于是将其白银市场的特别项目组解散,20多名操盘手全部裁员。    

    看到这一消息,嗜血的一堆对冲基金冲了上来,爆炒之下,在大约半年的时间里,白银从15美元/盎司起步,到2011年4月份已经暴涨到49美元/盎司……

    接下来,就是2011年迄今的漫漫熊途……从近50美元/盎司,一路暴跌至2015年底和2016年初的13.6美元/盎司。    

    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五年来,白银市场最大的空头依然还是两张老面孔: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

    在过去五年,在每次银价上升时,摩根大通就卖出大量看空期权,由此导致白银的价格从每盎司50美元关口附近腰斩至13.6美元。    但现在,根据一些不确切的新闻报道,在低价情况下,摩根大通在过去的五年里积累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私人实物白银储藏量——5亿盎司!历史上,只有美国政府拥有过比摩根大通更多的白银,时间还是在近一个世纪前,那个时候白银还在充当货币功能。    
    在过去五年,在每次银价上升时,摩根大通就卖出大量看空期权,由此导致白银的价格从每盎司50美元关口附近腰斩至13.6美元。    但现在,根据一些不确切的新闻报道,在低价情况下,摩根大通在过去的五年里积累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私人实物白银储藏量——5亿盎司!历史上,只有美国政府拥有过比摩根大通更多的白银,时间还是在近一个世纪前,那个时候白银还在充当货币功能。    

    白银投机史上最惊心动魄记录的邦克-亨特曾经说过:“白银,是一个等待发生的意外。    ”
    网络文摘:乐视网相关

    时间来得及?楼主梦想的是不是太美好啦?天真

    A、净资产为负,暂停上市。    乐视现在净资产0.076,就8分钱不到,二季度再亏,就差不多了。    (也就二三个月时间)

    B、连续两年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暂停上市。    2017已经出具一次,今年再来一次,就得暂停上市了。    (距年底也就剩半年时间)

    C、乐视2017亏损,2018一季度又大亏,2019年未若再亏,连续三年直接退市!老贾的FF要2020初才投产,时间上来的及吗?退市后还钱有用??2020投产而已,企业盈利还不知道哪年的事(据说特斯拉连续15年都未实现“年度”盈利,从造车到实现首次“季度”盈利,特斯拉用了近十年)!老贾2020年投产,短期内能实现企业盈利,有可能性吗?没盈利他拿毛还你!压根不能指望他造车,远水救不了近火!(距2019仅剩不足一年半时间)

    1、老贾造成成功
    2、老贾偿还债务
    3、乐视股价回升
    4、老贾质押的股权解冻
    5、老贾大股东身份重回乐视。    
    6、收回乐视电视和影业。    
    --------------
    第1步只怕就需要二三年,2020初即便正式投产,还仅仅是造车成功,造成了卖出去了,但能不能实现盈利还得另说,没盈利一样没钱还你。    造车是烧钱行业。    

    乐视短期内就可能触发暂停上市或退市,短则二三月,最长也不超过一年半时间,指望造车盈利了还钱,压根不可能的事,造车是个长周期、烧钱的行业。    特斯拉造车都15年了,都还没实现过年度盈利。    老贾二三年能成事?

    时间绝对来不及了。    2018年乐视还是56亿欠款到期要归还,屋漏偏逢连夜雨。    2018能熬的过去?乐视怕是看不见造车成功哪天

    
    网络文摘:

    关于贾跃亭先生为什么一定会还欠款的问题,这里找一个最重要的点论述一下,贴中其他点以后再展开说:
    ——目前,FF和乐视网实际控制人是同一人,这只能算一丢丢的关系,另一个关系是FF与中国市场的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关系!中国市场是任何一个车企都不敢放弃的市场!你FF要来中国混是吧?贾跃亭先生不把老赖、骗子的身份洗白白,还混个毛线啊?哈哈,以现在老贾的声誉,即使FF量产了,中国的消费者敢买吗?所以,大家不是在哀求着贾跃亭先生还钱,贾跃亭先生还钱不是他自己愿不愿意的问题,是FF未来能否在中国站稳脚跟打开市场的问题,关乎FF的成败,必须还钱,最起码是有一个部分还钱的计划,现在恒大也好,乐视网也罢,都在替老贾遮着掩着盖着,就是为了防止因为老贾名誉的原因阻碍了FF在中国的推进!如果以后老贾死扛着不还钱,FF就会被媒体天天口诛笔伐,你信不信“有钱不还,实控人老赖”这样的大字报都能贴到FF自己的工厂里!你看国家还能不能无动于衷?你看国家能不能把FF给查封抵债喽!所以啊,在中国这个大市场和国家法制面前,你说贾跃亭先生是主动自愿还钱好呢还是主动自愿还钱好呢? 以前FF还未进入中国,我对贾跃亭先生还钱的期望不大,但现在,随着FF在中国的回归和开拓,我认为还钱的几率是100%!
    网络文摘:贾跃亭赴美周年纪:乐视的失控、崩塌与救局
    他还能尽责到底吗

    贾跃亭出国赴美并辞去乐视网董事长整整一年了。    

    2017年7月6日,已身在美国的贾跃亭发布公开信,称“乐视至今日之巨大挑战,我会承担全部的责任,会对乐视的员工、用户、客户和投资者尽责到底。    ”

    当晚,乐视网宣布贾跃亭已辞去董事长及在上市公司的所有职务。    同日,贾跃亭又宣布出任乐视汽车生态(包括国内的乐视汽车和国外的FF)全球董事长,从此全力专注FF的融资和量产。    

    就在发布公开信前几天,贾跃亭已经出国了。    7月1日,甘薇给贾跃亭准备了去美国开会的行李,以为丈夫像往常一样只呆两周,却没想到贾跃亭至今未归。    

    一位当天路过乐视大厦17层的乐视员工回忆说,听到贾跃亭的副手、长期跟随其创业的刘弘在办公室唱起一首歌:“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失控

    贾跃亭曾经在2014年滞留国外五个月,他的乐视网亦备受质疑。    但他在当年底回国后,完成了惊人的逆转。    2015年,乐视网市值最高达到千亿,乐视体育、乐视移动、乐视汽车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乐视生态布局一个接一个冒出,成为资本蜂拥追捧的对象,贾跃亭本人也在短短不到两年里达到他个人荣耀的巅峰。    

    然而,狂飙之间的乐视生态早已危机四伏,资金困局在2016年11月更是已经遮掩不住。    

    2016年11月2日,贾跃亭乐视生态的最后一子乐视金融正式亮相。    当天,盘整数月的乐视网股价暴跌超过7%。    市场议论纷纷之时,那个周末即11月6日,贾跃亭突然以内部信的方式主动揭开了乐视资金危机的盖子。    

    贾跃亭在内部信中反思了乐视蒙眼狂奔、烧钱追求规模扩张的思路,称乐视手机、乐视的资金面临极大挑战,“身后是一片冰冷深海”。    他同时宣布今后乐视要“告别烧钱扩张聚焦现有生态”,追求经营现金流正向增长。    他还表态称即日起“自愿永远只领取公司1元年薪。    ”

    贾跃亭亲口承认乐视的危机来了,那么,乐视的危机到底有多严重?接近贾跃亭的人士说,一直自信的老贾后来有点后悔发了这封内部信。    

    陷入资金困境的老板第一反应都是找钱自救。    贾跃亭先是找来一帮长江商学院同学作秀“力挺”,演绎了“中国好同学”的情谊,紧随着通过老朋友、葛洲坝集团董事长何金刚的推荐勾兑上了孙宏斌,一位踌躇满志的地产商。    热衷收购不良资产、曾经“救驾”佳兆业、绿城又折戟的孙宏斌心动了,紧急调研一番后认为:“他(贾跃亭)就是缺钱,缺钱就好办了。    ”

    2017年1月,已陷入资金链危机的乐视等来了“救世主”、贾跃亭的山西老乡孙宏斌。    孙宏斌表现得和贾跃亭“惺惺相惜”,一次性豪掷150亿,让互联网和科技圈体会了一把地产商的“大气”。    

    孙宏斌是典型的精明商人,他吸取了“驰援”佳兆业又被郭英成翻盘的并购教训,入股乐视时将主要资金投向乐视生态的核心优质资产:乐视致新(电视业务)和乐视影业,并且设置了多个保护性条款,包括派出融创财务干将刘淑青来监控乐视的资金流向。    

    然而,孙宏斌并没有完全控制住贾跃亭对乐视资金的调动。    知情人士称,2017年上半年,贾跃亭的亲戚兼亲信杨丽杰仍然牢牢掌握着乐视资金账户的“密钥”。    贾跃亭后来称,孙宏斌投入的150亿资金,在这段时间里基本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孙宏斌后来对此明显不悦——事实上,最后导致贾跃亭出国避债的仍然是银行,贾跃亭到底说的是不是实话至今是个谜。    

    乐视最重视的现金流来源、2016年销量达600多万台的电视业务线在危机后表现不佳,特别是乐视致新的4月大促业绩惨淡,几乎让乐视内部的知情人绝望。    有人将败因总结为产品和需求错位:用户大屏需求更盛,但大促前乐视仍然给渠道塞了大量50寸以下电视产品。    也有人认为,乐视当时的管理体系已经失控才是主因。    

    孙宏斌对乐视愈陷愈深的资金危机逐渐失去了耐心。    2017年5月21日,乐视网的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双双换人,乐视电视的功臣梁军接替贾跃亭出任总经理,杨丽杰也被替换。    但梁军很快就内外交困:一方面对解决经营困境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又被部分乐视高管视为“叛徒”——他在仅仅几个月后也仓促离开了。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乐视网及乐视其他生态的危机渐趋加重,资金危机的火苗从一个生态向另一个生态烧去,火烧连营,体育、汽车、影业等接连起火,让外界目不暇接。    特别是乐视体育和乐视汽车,严重缺钱的阴影导致这两个曾经的荣耀业务基本“休克”。    

    贾跃亭最后在国内公开露面是2017年6月28日的乐视网股东大会,地点是曾被另一个山西商人丁书苗拥有的伯豪瑞廷酒店,丁书苗与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金钱勾结和权利寻租中,伯豪瑞廷是一个绕不过的地方:刘志军案发后被扣押冻结的财产名单中,伯豪瑞廷酒店赫然在列。    

    当日,贾跃亭向在场焦虑的投资者表示,乐视将尽快的转让资产,用回笼的资金“快速使非上市公司的业务恢复正常”。    

    然而,就在这次股东大会前两日,招商银行已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查封贾跃亭、甘薇以及乐视控股等公司的资产。    7月1日,贾跃亭出国不归,再过三天乐视网才接到贾跃亭通知并发布公告称,招商银行查封冻结贾跃亭的存款及其持有的乐视股权资产。    7月6日,贾跃亭辞去乐视网董事长及一切职务。    

    贾跃亭“下周回国”从此成了一个段子。    

    崩塌

    当贾跃亭坐上去美国的飞机时,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乐视七大生态正在加速崩塌,贾跃亭曾经招揽的各界大咖也或早或晚纷纷离去。    

    乐视移动即乐视手机业务是乐视危机的引爆点,激进的销售策略下,高达百亿的供应链债务压垮了脆弱的乐视资金链,进而连锁反应摧毁了贾跃亭的乐视王国。    2017年上半年,曾为贾跃亭策划生态化反战略的阿木出任乐视移动CEO,还做了最后努力,到了下半年,乐视手机彻底停产,阿木出走加入联想集团。    

    乐视手机消失最大的影响是,甘薇再也没用过乐视手机发微博。    

    曾经融资80亿的乐视体育一度试图自救,包括宣布将总部搬到宁波搞体育小镇。    随着两位核心高管雷振剑和刘建宏的离开,基本宣告业务终结。    2018年世界杯如火如荼之时,乐视体育官网上最后的新闻停留在今年5月,乐视电视上早已没有了乐视体育的踪影。    

    乐视云曾经是乐视生态里寄予厚望的“独角兽”,2016年A轮融资10亿。    乐视危机中,乐视云大幅裁员、业务急剧收缩,董事长杨永强去年9月也已经离职。    

    乐视影业已经基本脱离乐视,归入融创麾下。    2018年初,乐视影业更名为“乐创文娱”,新的股权结构中,融创占比40.75%成为实际控制人,乐视控股虽然仍占股16.36%,但这些股份接下来会全部通过“接盘或拍卖形式”转让。     此外,乐创文娱将继续追讨贾跃亭通过乐视控股抽走欠下的17.1亿巨款。    最新的消息是,乐创文娱和融创搞起了旅游地产,包括依托电影IP计划在河北遵化和大连甘井子开展的小镇和文旅项目。    

    贾跃亭出国后,孙宏斌接盘董事长的乐视网也并未放弃自我拯救。    据大摩财经了解,去年下半年,孙宏斌和乐视网的高层曾与阿里、腾讯、京东等多次接触,试图重组乐视。    但事后看,这些公司投资乐视的顾虑一是贾跃亭对乐视的负面影响仍未出清,二就是价格问题。    

    解决乐视网与贾跃亭的乐视控股之间的关联交易也是个关键问题。    贾跃亭治下,乐视上市体系与非上市体系之间的关联交易错综复杂,大量销售收入记在非上市体系账下,乐视的海外体系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    乐视控股的快速崩盘使这些关联收入成为上市公司难以收回的烂帐,至今和贾跃亭纠缠不清。    

    最终,乐视网2017年计入巨亏116亿。    

    2018年1月24日,停牌长达九个月的乐视网在没有任何利好的情况下“裸复”,迎来十个一字跌停。    到了3月份,孙宏斌突然辞去了乐视网董事长的职务,宣布“投资失败”,他在反思时认为,对乐视网的财务和团队的判断有失误,但“从来不后悔”。    
    然而,融创实际掌控了新乐视智家、乐创文娱、乐为金融等原乐视体系的优质资产,是贾跃亭生态王国崩盘后最大的受益者。    融创系人马也仍然继续把持着上市公司乐视网的大权。    

    孙宏斌认输之后,腾讯、京东、苏宁等集体投资改名后的乐视电视业务新乐视智家,既说明这仍然是一块优质资产,又说明孙宏斌下的是连环棋。    长远看,孙宏斌并没有输。    

    救局

    贾跃亭出国前后,乐视网和乐视非上市体系均经历了大规模裁员,人数最高时超过12000人的乐视,最后剩下了多少人呢?乐视非上市体系基本上烟消云灭,仅有原汽车体系和金融体系保留了一小部分人;乐视网2016年末员工有5300多人,2017末员工仅剩2100多人。    

    原乐视的一些员工对贾跃亭感情复杂,甚至仍然认为“老贾不是个坏人”。    很多员工被裁员时仍然拿到了N+1补偿,乐视财务最紧张时拖欠的一些补偿金最后也补发了。    

    贾跃亭的妻子、演员和制片人甘薇留在国内处理债务和危机。    知情人士透露,乐视被逼债最严重时,贾跃亭想保住乐视金融的刚兑,是甘薇拿出了8000万替乐视金融补上了资金窟窿。    

    甘薇一度出国和贾跃亭团聚,被发现后成了“全家出逃”。    她不得不在今年1月回国,继续替贾跃亭处理债务问题,直至自己也被列入“老赖”名单。    

    乐视控股崩盘后,贾跃亭将一些依然衷心的干将转移到FF,这也为他的汽车梦保留了火种。    事实上,甘薇出国时贾跃亭已经度过了危机最深重的时刻:他出国五个月内,曾多次往返香港洽谈融资,2017年11月30日,一家名为香港时颖的公司出资20亿美元拯救了急于为FF融资的贾跃亭,这家公司背后的金主正是地产商恒大。    

    前不久,恒大通过收购香港时颖的方式正式浮出水面,成为FF的股东。    其在新FF的架构下占股45%、FF原股东占33%,另22%股份预留做贾跃亭等公司管理层做期权激励。    按照约定,贾跃亭将至少再和FF绑定15年,他通过投票权设置表面上也仍然控制着FF的运营,只不过恒大事实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FF已经基本研发成熟的技术是其起死回生最大的依仗。    随着资金进入,新FF公司也快速恢复了业务。    今年四月,FF关联公司睿驰在恒大的帮助下斥资3.64亿元拍下广州南沙区一块电动车项目用地,预计将在2018年底实现量产。    

    但即使如此,贾跃亭仍然是令各方头疼的大麻烦。    其个人债务是否能够得以清偿,以及如何处理与上市公司乐视网的债务纠葛,既关系到他的归期,又关系到FF电动车能否正常在国内上市。    鉴于2019年FF就要在国内上市,留给贾跃亭的时间并不多了。    
    橡胶大跌:这个锅20号胶不背
    自12日夜盘起,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各合约明显走低,13日上午加速下行,远期合约一度达到跌停,主力1809合约也距跌停仅一步之遥。    不过,今日并无新的利空题材出现,虽然上期所宣布20号天胶期货已经获批立项,但似乎不应是导致胶价大跌的主要原因。    

    橡胶大跌:这个锅20号胶不背

    当前沪胶交易的标的也被称为5号标准胶,与刚刚立项的20号胶都是天然橡胶,两者差异主要是在于所含有的杂质多少不同。    按照国家标准,5号胶所含杂质为0.05%,20号胶含杂率是0.2%。    前者质量最好,一般用于生产轮胎内胎,而后者一般用于生产轮胎外胎。    从现实的使用数量上讲,20号胶的消费量远高于5号胶,价格则低于5号胶。    在现货市场上,两者的价差一般在500、600元左右。    那么,有理由可以认为:若20号胶期货挂牌上市,成交量大于当前的5号胶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所以,到那时市场资金会向20号胶倾斜,将导致现有的5号胶成交萎缩。    

    至于说20号胶上市后将导致5号胶的期现价差大幅收敛,这是导致当前沪胶大跌的重要原因,这一点恐怕言过其实。    诚然,沪胶期现价差连续多年表现为期货升水,主力合约价格一度高于现货三千元以上,不过近期已显著回落。    目前可用于期货交割的是,国内8家注册品牌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天然橡胶,以及进口3号烟胶片(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生产)。    根据现货贸易习惯,进口3号烟胶片比国内5号胶价格升水两千元左右,但是在期货交割时并未制定相应的升水标准。    国产胶资源相对垄断(绝大部分是海南、云南的几家大型国企在生产),而进口烟片胶等级更高,所以期货价格高于现货早已是常态。    还有,国产橡胶用于交割只能在其生产年份第二年的最后一个交割月份之前进行。    比如说,2017年生产的橡胶最晚可用于1811合约交割,而1901合约起只能用2018年生产的橡胶进行交割。    

    这样,在巨量仓单的压力下,目前1811合约与1901合约的价差在1700元左右,而相应情况下现货价差也不过三、五百元而已。    如果修改相应的交割制度,有望使期现价差较大的情况得到改善,这与20号胶上市没有直接关系。    不过,20号胶上市在交割制度上可能会借鉴以往的经验,价差结构可能更加合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的功能或将得到更好发挥。    
    网络文摘:没有崔永元,华谊兄弟也逃不过这一劫

    周末,崔永元手撕范冰冰,拳打冯小刚,让《手机2》的出品方——华谊兄弟硬生生地吃了一个跌停板。    与此同时,整个文化传媒板块也一片惨跌。    不少人惊叹,崔永元不愧为当年的央视一哥,轻轻一出手,就让股市抖三抖。    

    而在我看来,崔永元哪有那么神,他只不过成功碰了个瓷而已。    没有他,华谊兄弟以及整个影视板块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早在崔永元发力之前,华谊兄弟的股价就已经严重破位,全然一副死给你看的模样,这场风波只是加速了它扑街的速度。    

    另外一个跟范冰冰事件毫无关联的华策影视,比华谊兄弟更惨,上周四就已经先跌为敬了。    

    你可能会说,这几天大盘不好,这些股票跌一跌也是正常。    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

    其他被爆炒的题材股跌一跌也就算了,市盈率(TTM)不到20倍,已经跌成白菜价的华谊兄弟,为什么还是跌跌不休呢?

    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直接告诉你我的发现吧:

    华谊兄弟可能面临极大的商誉减值风险!

    01商誉的产生:无收购,不商誉

    首先我来解释下什么叫商誉。    

    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曾经说过:凡是可以产生收入的都是资产。    也就是说,体力是资产,智慧是资产,美貌是资产,口才是资产,关系也是资产。    

    所以,当丈母娘嫌弃你没房没车时,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虽然我没钱,但是我长得帅,又聪明,还上进啊。    潜意识里,你已经把你的帅气,聪明和上进都进行了估值。    

    对于公司来说也一样。    为什么资产一样的两家公司,某一家的盈利能力却超过另一家呢?我们常常归结为,管理团队强,客户资源多,品牌影响力大等等。    

    可见这些看不见的隐性资产,是有很大价值的。    那么,怎样表示这些资产呢?会计上发明了一个词叫做“商誉”。    

    但是,要注意的是,商誉不能自己估算。    只有在企业被收购的时候,才会对商誉进行“估值”。    也就是说,无收购,不商誉。    

    所以,商誉的官方定义是: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价。    

    举个简单的例子,B公司收购A企业,A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亿,但是B公司花了10亿买了A,那么就需要确认10-5=5亿的商誉。    

    好了,知识点就普及到这里,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华谊兄弟的商誉。    


    02华谊兄弟的两次收购

    华谊兄弟的商誉看起来也没多少,只有30.5亿元,占总资产的15.12%,净资产的28.87%,是净利润的将近3倍左右。    

    华谊2017年的年报显示,给公司带来最多商誉的2家公司分别是:东阳美拉、东阳浩瀚。    
    两家公司都是什么来路呢?

    我们先来看看商誉最大的东阳美拉。    

    翻出2015年11月份的一则公告,我发现,东阳美拉原来是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9月成立,冯小刚持有99%的股权。    

    仅仅两个月后,华谊兄弟就宣布以10.5亿元的价格收购东阳美拉70%的股权,收购时东阳美拉的净资产只有-0.55万元。    

    当时,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签下了长达5年的利润对赌协议,承诺到2016年的完成至少1亿元的净利润,未来4年,每年递增15%。    也就是说,5年累计为6.74亿元。    
    华谊兄弟敢于收购一家刚成立两个月的壳公司,冯导敢于做出长达5年,将近7亿元的利润承诺,底气何在呢?底气就在于冯导能拍电影,而且拍出的电影能赚钱啊。    

    从过去两年来看,冯导都顺利完成了业绩承诺。    2016年,东阳美拉的税后净利润为10152.84万元,2017年为11699.95万元。    至于为什么那么“恰好”精准地符合利润对赌数额,我就不多说了,你懂的。    

    另外一家叫“东阳浩瀚”的公司,来头也不小。    

    东阳浩瀚的股东包括了多位明星艺人,比如李晨、冯绍峰、郑凯、陈赫、Angelababy等。    (现在知道为啥跑男团是他们这些人了吧?)

    也是2015年年底,华谊兄弟斥资7.56亿元收购了该公司70%的股权,并产生了高达7.49亿的商誉。    

    与冯小刚一样,这些明星当时也签了对赌协议:承诺到2015年年底,至少完成9000万元的净利润,未来4年,每年递增15%,5年累计为6.06亿。    
    直到这里,一切都很完美——冯导拼命地拍电影,李晨,Angelababy们拼命地奔跑,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03崔永元只是幌子,商誉才是王炸

    但是,谁也没想到,半路会杀出个崔永元来。    如果《手机2》真被他搅和黄了,那么冯导今年的利润承诺可能就要泡汤了。    

    不过,我相信,冯导一定有智慧,有能力,也有经验来处理这场风波。    大不了把《手机2》改成《朋友圈》,再给崔永元道个歉,电影正常上映问题不大。    而崔永元也不至于轴到非要让冯小刚付出惨痛代价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崔永元并不会对冯导以及华谊兄弟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那么自然也不是华谊兄弟股价跌跌不休的罪魁祸首。    

    在我看来,华谊兄弟的风险不在今天,而在未来。    

    我们来算笔账,华谊兄弟收购东阳浩瀚的对价是7.56亿,而该公司 5年承诺业绩累计为6.06亿,就算李晨们100%地完成了对赌,扣除掉30%的少数股东损益后,华谊兄弟的这次并购会亏损3.32亿元。    

    同样的,就算冯小刚在5年内顺利完成了利润对赌,华谊兄弟也会亏损5.78亿元。    

    你可能会说,这仅仅是这两家公司5年以内的净利润,5年后,只要公司还在经营,就会继续为公司贡献利润啊。    

    你这可就说到重点了。    

    如果华谊兄弟收购的是茅台酒厂,那我就一点不担心,5年后茅台公司会不会出现利润下滑。    因为,茅台的品牌地位已经确立了,不论管理团队换成谁,只要不是傻子,影响都不会太大。    

    但是,艺人成立的这种传媒公司就不一样了,对导演和明星的依赖程度非常大。    

    为什么华谊兄弟们愿意溢价那么多去收购一家空壳公司呢?那么大的商誉所对应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只要稍微想想就能明白,对应的是冯导和那些明星的才华和影响力!华谊认为他们的才华和影响力值那么多钱,所以愿意付出数十亿的对价。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等到5年后,利润对赌完成了,这些大导演,大明星就算是完全解脱了。    东阳美拉,东阳浩瀚能赚多少钱,已经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了。    

    这很好理解。    法律上,我已经完成了业绩对赌。    到了第六年,我重新成立个公司,拍部电影挣1个亿,全都是我自己的。    为什么还要放到什么美拉,什么浩瀚里面,给华谊兄弟分7000万呢?谁也不会这么傻!

    他们只是卖了公司,可没签卖身契啊!

    那么,到了第6年,华谊兄弟该怎么办呢?法律上已经没有办法保护自己了,除了对这些艺人进行下道德谴责,好像也没有任何办法。    

    其实,我觉得,连道德谴责都不够资格。    谁规定了,公司的员工不能辞职,辞职后不能自己创业呢?这些大导演,大明星就该给你干一辈子吗?

    这么一想,你有没有发现,华谊兄弟现在账面上的30.5亿商誉,可都是地雷啊,过两年估计大部分都要计提减值。    

    而最终为这个错误买单的,只能是广大无辜的股民了
    以上文摘出处:https://finance.qq.com/a/20180605/040747.htm
    原创:程群
    网络文摘:华谊兄弟的多元化隐忧

    经济观察报 安凌飞/文

    风险高、增速下滑、竞争激烈、人才缺乏……这是多位从业人士对当前影视行业的感受。    一部作品的成败影响一家公司的业绩,甚至命运,这在影视行业并不罕见。    《羞羞的铁拳》、《那年花开月正圆》都是助力出品公司开心麻花、华视娱乐试图登陆资本市场的爆款作品。    

    这对于当下的华谊兄弟(300027)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这家公司正面临电影业务受挫的困局。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自上市之后,一直在尝试“去电影化”的多元化发展。    营收一度稳步提升,从上市之初的年六亿营收发展到2015年营收超过38亿元。    然而,利润亏损、营收下滑,华谊兄弟逐渐呈现出后劲不足之势。    这是一个内外交困之局,华谊兄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多元化布局

    1994年创立的华谊兄弟,以广告公司起家。    2009年作为民营影视第一股在创业板上市。    很长一段时间,电影、电视剧及艺人经纪收入为华谊营收的主要来源,分别指的是制作的电影通过影院和音像制品面向终端消费者;通过预售电视剧版权筹资;向艺人提供经纪人服务抽取一定比例佣金。    

    上市之后,华谊兄弟围绕文娱产业开始多元化业务布局。    2010年及2011年的财报中,华谊兄弟主营业务分产品中增加了新增了音乐、电影院、游戏和品牌授权及服务多项业务。    2014年,华谊兄弟在年报中首次将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整合称影视娱乐板块,与以电影公社、文化城、主题公园等业务为代表的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以游戏、新媒体、粉丝社区等业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板块并列为华谊的三大业务支柱。    

    从其投资动作看,华谊对于实景娱乐的布局不断加快。    2012年5月,华谊兄弟与观澜湖地产在海口共同开发了第一个实景娱乐项目冯小刚电影公社。    2017年上半年长沙、西昌、郑州、南京等项目进入在建状态并相继开工,各在建项目将陆续开业。    据企查查资料显示,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对外投资涉及14家公司。    目前华谊兄弟布局了电影小镇、电影世界、电影城和文化城4种产品形态的多个项目。    

    实景娱乐项目寄托了成为华谊兄弟未来发展的“现金牛”的希望。    2014年,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贡献了2.34亿元收入,达到四倍增速。    2015年这部分收入出现近八成下滑,2016年又超过三倍增幅。    2017年上半年增幅超过77%。    接近华谊的人士告诉记者,和地产公司的合作,华谊除了获得品牌授权费用,还能在未来获得地价增值的部分收益,这项业务的开拓实际上是在地产上的布局。    

    华谊兄弟营收一度稳步提升,从上市之初的年六亿营收发展到2015年营收超过38亿元。    然而,逐渐呈现出后劲不足之势。    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出现近10%的下滑,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出现上市后首次亏损,达4000多万。    

    华谊兄弟2017年的半年报营业收入较2016年同期下滑0.15个百分点,虽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44%,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近200%。    变化主要来自华谊兄弟出售银汉科技5.31亿元股权收益以及英雄互娱业绩确认的近六千万元投资收益,未来银汉科技不再并表,而是以投资收益的形式出现。    

    华谊兄弟的实际控制人是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二人共持有公司股份接28.14%。    腾讯公司、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及其控股的企业均是持有华谊兄弟股份超过5%的股东。    董事长王中军早在2014年就提出“去电影化的”观点,他曾解释“去电影化,不是不拍电影,而是不能只拍电影”,谋求多元化布局。    

    2017年半年报中,华谊兄弟主要全资或控股公司及参股公司达19家,仅2017年上半年,华谊兄弟先后进行了9次股权投资,涉及内容生产、IP储备、体育、电影文化城等多个领域。    长期股权投资涉及企业多达60余家。    

    与同行业的光线传媒相比,两者市值均为200多亿元。    华谊兄弟最新的净资产收益率为4.66%,这一数字自 2013年的 21.95%持续下滑到2016年8.52%。    相比光线传媒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在20%以下徘徊,华谊兄弟的资产负债率处于40%-50%,2017年上半年这一指标为47.24%。    影视文化产业投资人曹海涛告诉记者,两家公司的思考并不相同,光线传媒采用专家式的发展,一个一个做项目,做成行业的专家。    而华谊兄弟采用商业式的发展,往赚钱、火热的领域里铺,进行布局,未来的核心是如何做好整合。    多位行业人士透露,从影游联动到IP地产化的实景乐园,多个领域的尝试都需要基于IP核心,近年来华谊影视娱乐的增长乏力,也为其多元化布局和后续整合埋下隐忧。    

    电影投资的悖论

    华谊兄弟曾经在影视圈风头无量,出品过爆款电影《非诚勿扰》、《煎饼侠》等。    几年时间,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根据艺恩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发行国产片总票房过亿民营发行公司,华谊兄弟仅位列第九,发行影片总票房7.5亿元,仅占第一星美发行的影片总票房约六分之一。    

    王中磊在此前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整个影视行业2016年“寒意逼人”。    中国电影票房增速放缓,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票房总计457.12亿元,较2015年增长3.73%,为近六年来的最低增速。    对于糟糕的票房,总结称“去年出品的多部影片票房表现不及预期,暴露出了我们在院线、发行等环节的不足。    ”

    2017年上半年华谊主营业务影视娱乐板块整体业绩较去年同比下降,除了出品发行国内12.95  亿票房的《摔跤吧!爸爸》、《西游伏妖篇》外,其它影片均无太大水花。    华谊兄弟内部人士称,受制作周期、排片受限、市场环境等内外部因素影响,近几年在影视领域的表现确实不好。    

    事实上,电影项目本身风险颇高。    据1905电影网发布的2016年大盘数据,16年上映影片总数达到468部,过亿影片达到86部,影片上映数量的增加却和票房增速成反比。    截止12月31日,2016年中国电影立项3742部,其中共821部电影获得龙标,国产片总票房266.63亿元,仅占完成的不到一半,立项电影的十分之一。    

    即便电影上映,盈利能力也难以保证。    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可分为国产片、合拍片、进口片三类。    通常来讲,票房分账国产片、合拍片无本质区别,5%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余的91.7%电影票房为可分账票房。    可分账票房的57%分给影院和院线,其中院线一般占比7%,剩余可分账票房的43%则留给制片方和发行方,其中发行方一般能分到3%-10%。    

    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在专栏文章中写道,假设821部电影每部的成本(含制作和宣发)是1500万元,这个数字被认为是中低成本,按照这个假设,计算出2016年国产片总投资123亿元,2016年国产片总票房266.63亿元,通常情况下,票房的约三分之一是投资方的收入,那就是约89亿元,也就是说,123亿投资换回89亿回报,这么假设下来,2016年国产电影的总体投资是亏损的,而且亏损面不小。    

    此外,这与华谊兄弟近年来人才的大量流失不无关系。    金牌监制陈国富2013年离职创办工夫影业,此前先后监制了华谊兄弟18部影片,累计40亿元票房,包括《天下无贼》、《非诚勿扰I、II》、《集结号》等。    此外,曾经鼎盛的艺人经纪部门,大部分艺人都已经离开自立门户。    比如林心如、周迅、黄晓明、王宝强等。    华谊兄弟曾经利用的明星战略和大片模式在近几年持续走下坡路,投资的多部影片票房、口碑不佳。    大导演和大明星的两张王牌,华谊如今的牌面在市场是已经不占优势。    

    “人”的挑战

    根本上,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影视行业都在面临网罗人才的挑战,这可能比诸多外部环境的冲击更为严峻。    在2016年3月的华谊兄弟国际化战略研讨交流会上,董事长王中军就曾称,华谊兄弟的国际化战略将以人才为中心。    

    可以说,华谊兄弟在吸收和留住人才方面不遗余力。    上市之初,华谊就以原始股对旗下艺人进行变相的股权激励,李冰冰、任泉、黄晓明、冯小刚都曾因此获益。    之后,华谊兄弟又大手笔收购明星注册的公司。    2013年,华谊兄弟以12倍的溢价共约2.52亿元收购张国立通过弘立星恒和南京嘉禾控股的浙江常升影视70%的股权。    2015年,华谊又以10.5亿元的股权转让价收购冯小刚、陆国强共同持有的浙江东阳美拉70%的股权。    之后,以7.56亿元收购了浙江东阳浩瀚,其艺人股东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    2016年,电影市场占比逐渐下滑,华谊兄弟从万达挖来叶宁担任要职,此后一度传出与万达生出不和。    2017年3月,华谊兄弟与出走四年的陈国富导演的工夫影业联合推出未来三年5部系列大片的合作计划。    

    华谊兄弟确实在进行不断地突破和尝试,用股份收益、高额溢价、合作分享等资本方式和艺人进行深度捆绑,但改变收效有待观察,业绩发展仍比较吃力。    

    事实上,仍有大量社会资本涌入文化产业。    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指出,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据刘德良在9月《第六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提到的数据:2016年除商业银行之外流入到文化产业资金的规模是3966亿,2017年1-7月份,流入的资金是2706亿元,占2016年已经达到了70%左右。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原总经理周铁东告诉记者,文娱产业要加强顶层设计,政府部门要强化监督和管理,推进行业协会和公会的成立,让资本更有序、资源能够更加有效的配置。    同时,应该专注内容,只要是成功的公司,都必须是专注内容的公司。    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同质化竞争,都在进行所谓的“资本运作”。    
    网络文摘:2018年稻谷亩收入,比去年降低100—200元,农民又要遭殃了?

    截至目前,我国各个品种的稻谷托市价格已经较前几年下降了不少,粳稻托市价格甚至每斤下滑了0.25元。     我国于2016年首次下调早籼稻最低收购价,2017年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均小幅下调,2018年三大品种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调整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较2017年分别下调10元、10元和20元。    

    若按每亩1000斤的产量测算,农民种植水稻的收入将较去年减少100~200元/亩。     所以,今年的稻谷市场价格肯定不及往年,大家要有所心理准备。     2018年,按照我国的稻谷托市收购标准,今年各主产区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斤1.2元、1.26元和1.3元。    

    调低收购价这是与目前我国水稻存在成本高,库存高,价格高,效益低,竞争力低下的状况有关,高价是保证了农民的收益,但是导致库存高涨,粮商卖不出去,因此改革稻谷收储制度势在必行。     2018年稻谷亩收入,比去年降低100—200元,农民又要遭殃了?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股市论谈 最新文章
低位割肉,高位抢筹重复的小散命运!
11月,我是亏货,还是赢家?
我的短线成功率在80%以上。。。
如何用易经预测股市!百分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股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股市小白个人记录
我想放弃上学,做一个职业炒股人,现在很迷
仅仅记录一下自己,有时间的朋友也坐下来可
开贴讲缠论
请在这轮牛市中总资金翻了超过十倍的同学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4-15 00:51:53  更:2022-04-15 01:01:18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