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股市论谈 -> 看大势,重细节,精个股。 -> 正文阅读

[股市论谈]看大势,重细节,精个股。[第395页]

作者:股票人生1980
首页 上一页[394] 本页[395] 下一页[396] 尾页[5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比万华和龙盛。    

    万华17年之前的估值中枢是14.5左右,去年和今年的高点是52左右,涨了3.58倍。    

    龙盛17年之前的估值中枢在10.5左右,18年因为产品价格回落,涨幅不大,今年因为突发事件刺激而股价大涨,但股价高点也不过是25左右,涨了2.38倍。    

    可以说,3月份之前的龙神是严重被市场低估的。    

    我这人就喜欢去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龙盛为什么会被市场,也是被机构如此低估?龙盛的多年来的盈利能力并不比万华差多少,万华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来平均在年30%左右,而龙盛在14年15净资产收益率也到了25%左右,16年至今却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同样也是行业最大龙头,为何市值会相差一倍?

    当我看了龙盛的官网介绍后,我终于明白了。    龙盛15年开始在地产方面投入巨大,投入了150亿左右拿地,计入报表后这块就成了资产,但是地产项目要多年后才能获得收益的,因此16年开始一下就把净资产收益率拉低了许多,当前净资产200来亿,那块地去掉银行贷款部分就占了差不多50亿的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不一下拉下来才怪呢。    

    因此,今年开始,当龙盛大幅新增的产能开始投产后(6月),外加产品价格翻倍上涨,其净资产收益率在未来若干年内保持年30%左右都没有问题。    

    问题的本质至于找到了,龙盛之前被机构被市场大幅低估的原因就在于此。    汽配,创投和地产业务被市场和机构认为是不务正业,钱多骚的。    虽然都是挣钱的,而且挣得还不少,但跟主业不相干的业务,除非也能做大,否则机构不会长期看好,同时把净资产收益率大大拉低,估值自然会大打折扣(估值跟净资产收益率密切相关)。    

    而今年3月的那场突发事件,让龙盛的内在估值逻辑彻底发生改变,由中间提市场最大龙头一跃成为市场寡头! 这两者间的内在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龙头有议价权,但没有定价权,因为还有其他龙头在抢市场。    

    但寡头就不一样了,寡头拥有绝对的定价权,你爱买不买,如今整个市场70%以上的产能都在龙盛手里,随着龙盛自身的产能又同时逐步释放,日后基本就是垄断了整个染料中间体市场。    而日后其他新增产能的可能性很小,此次事件后,安全环保标准会变得极其严格,难以获批,而龙盛自身的安全环保体系和设备跟万华一样,都是国内最顶尖的,跟国外标准逐步接轨的。    而这个安全环保成本不是一般的中小厂家可以承受的。    

    因此,在化工行业未来逐步去低端产能化的大趋势下,龙头寡头的优势只会越来越突出,内在估值会得到逐步提升。    而龙盛的内在估值由之前的12倍逐步提升到15倍是没有问题的。    

    内在估值的提升+未来五年主业业绩大幅释放带来的估值提升+未来八年地产业绩释放带来的估值提升,这就是属于龙盛的戴维斯双击!








    这背后的内在逻辑,你看个K线走势,技术分析,一季报,能看出个啥?呵呵,背后严谨的估值分析才能让你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还不好好学估值分析,你还在等什么?等牛市天上掉馅饼砸到你头上吗?垃圾公司在牛市死掉的也不少,没有基本的估值分析法,哪怕是超级牛市也可能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干货都甩出来了,支持下哈~ 呵呵~
    券商板块当前的整体估值中枢在15倍PE(不牛不熊的估值),3000点上方,基本上就是这个价,而日后指数一旦回踩完毕,再次拉升突破3300的话,那么市场就会给于牛市估值,20倍PE以上。    

    5倍以上的PE空间,换算成股价就是30%以上的,这个计算起来非常简单,而券商今年的业绩趋势,不管是在3000点止跌还是2900止跌,支撑15倍PE左右的估值没什么问题。    买券商就是简单的套利而已。    30%以上的套利空间,不套白不套。    

    指数止跌后一定会重新挑战前高,能过去就可以享受到券商股这30%以上的空间收益,过不去就抛掉券商股呗,15个点的收益还是会有的。    

    3000点左右买当前估值合理的券商股(不是游资爆炒过,估值在天上的哈),就是15%-40%左右的收益,非常确定。    
    继续爆料!

    龙盛两条主要业务线是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    

    前者具有防水功能,主要用在帐篷,雨伞,外套,窗帘等地方;后者则主要用于棉、麻、丝、毛、粘纤、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的染色。    

    在两个市场里,龙盛都独霸江湖,2016年分散染料产量12.6万吨,接近30%全国占比,活性染料产能4.9万吨,接近20%全国占比。    

    或许你会奇怪了,不就是普通的染料嘛,技术门槛很低吧,难道就不怕竞争对手将技术学会,融资扩产能硬碰硬啊?

    前景堪忧啊。    

    这么想你就错了,因为曾经这么想过的竞争对手,最后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秘密隐藏在19年前的一份专利里。    

    这份专利名为,分散偶氮染料混合物。    

    名字很拗口,但却是龙盛的看家法宝,要生产分散染料,就得靠这独门工艺。    

    作为专利持有人,龙盛想授权给谁就给谁,授权费收到手软不必说,更关键的是,对整个行业建立了定价权,号令天下。    

    对于如此霸气侧漏的老大,小的们忍气吞声,老二闰土股份可有点不情愿,偷偷摸摸的用他工艺,没想到却被寄来一封律师函,法庭见。    

    3

    现在的龙盛,想告谁就告谁,一切都离不开阮伟祥的精明眼光。    。    

    原来,这项牛逼的专利本不属于龙盛,而属于一家世界顶级的染料化学巨头。    

    1990年代,世界染料化学界风起云涌,首先是德国拜耳(Bayer)和赫斯特(Hoechst)将他们的染料业务独立出来,合并成为一家公司。    

    接着,德国的巴斯夫也将染料业务卖给他,三家归一,新的公司名为德司达。    

    继承了德国化工业百年技术积累的德司达,底蕴是不用说的,但这帮管理层的老爷们也是让人无语,守着金山都挣不到钱。    

    2009年金融风暴,竟然轰然倒塌,进入了破产流程。    

    龙盛当然知道其价值所在,马上过来谈收购,只可惜德国的老爷们开出了一个天价,双方不欢而散。    

    最后,盘子被印度染料公司KiRi联合美国投资人接了去。    

    世上的事情有时候就是奇妙,在向清算委员会提交方案的最终时刻,美方突然打了退堂鼓,这让KiRi骑虎难下。    

    圈子就这么小,KiRi数来数去,能够成为白衣骑士的也就只有龙盛了。    

    你去求人,跟别人求你,结局当然是不一样的。    

    2010年,仅仅花了2200万欧元以及后期的债转股,龙盛就获得了德司达的62.43%的股权和剩余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这项收购,让龙盛一下子拥有了1900项高端染料核心专利,加上本身积累,龙盛的专利池增加到了两千多个。    

    这个数字,跟他的最大竞争对手闰土股份的120项专利相比,远远抛离。    

    从此之后,龙盛在中国染料业内掀起了腥风血雨,大打专利战,让二三线厂商们苦不堪言,以前的山寨技术再也不能用了,成本直线上升。    

    龙盛呢,初期收购的德司达虽然是个亏本货,2012年甚至巨亏2100万美元,但是没关系,出路总是有的。    

    一方面,龙盛派人进入德司达董事会,关闭成本高昂的德国工厂,将其产能转移到中国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危机的过去,需求慢慢回温。    

    2013年上半年,德司达终于起死回生,贡献盈利1780万美元,成为了龙盛的一大现金奶牛。    

    尝到甜头的龙盛,再接再厉。    

    2013年,龙盛通过德司达收购美国Lenmar化学,切入了特殊化学品,诸如高端地毯,纤维加工,水处理,强化地板等细分领域。    

    2016年,收购美国Emeraid化学,进入了橡胶化学和丁腈乳胶的细分领域。    

    4

    拿下核心技术,定价权上升,海外业务也活过来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跟吉利汽车很像?

    吉利拿下沃尔沃之后,将这个百年豪门的技术体系移植过来,产品竞争力大涨,业绩一飞冲天。    

    甚至在2017年,推出了中高级车品牌凌克,豪情万丈。    

    龙盛也不遑多让。    

    染料业务之外,龙盛的中间体业务也迎来了新天地。    

    所谓中间体,指的是由苯、甲苯、萘和蒽,作为原料合成的有机物,数量有数千种之多,是染料,医药,橡胶等行业的上游原材料。    

    龙盛借助德国人的力量,在传统的铁粉还原工艺上开拓创新,实现了连续催化加氢技术的突破!

    这项技术的四大指标升级包括:

    ① 产品浓度提高五倍,从8%到40%;

    ② 产品收率(投入和产出比)从85%提高至99%;

    ③ 废水量减低85%,吨废水从6.4吨降至0.9吨;

    ④ 用电能耗大幅下降;

    凭借着这个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龙盛建成了一套国内唯一的生产装置,业务毛利率高达47%,超过了其他家的染料。    

    更为关键的是,染料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平均占据75%,而中间体又是原材料中最大的部分。    

    也就是说,龙盛挺进上游,不但开拓了新业务,还让主营业务获得了更强的成本竞争力,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5

    近一年,化工行业的环保政策和去产能,让供给受压制,很多产品价格都出现了暴涨。    

    比如间苯二酚,价格近一年持续走高,从2017年初的54000/吨涨到了年底的85000/吨,最近已经达到87000/吨。    

    面对此情此景,龙盛当然是一一笑纳。    

    龙盛目前拥有7.5万吨的间苯二酚产能,比排名第二的浙江天嘉的1.7万吨产能,超出太多,可谓此番化工品涨价的大赢家。    

    但龙盛的机会不止于此。    

    2014年底的时候,龙盛曾经上马了一条10万分散染料的产线,预计今年中旬就可以完工了。    

    其实,2016年全国的分散染料总消费量才43.6万吨,这么大的供给本来是短期消化不了的。    

    龙盛也没指望一投产就能挣大钱。    

    然而,供给侧来了,环保限产来了。    

    大量的三四线小厂面临灭顶之灾,纷纷停产,这简直就是上天掉下来的烧饼,不捡白不捡。    

    另一方面,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回暖,纺织业下游需求触底上升。    

    再加上,借助染料鼻祖德司达的品牌和渠道,龙盛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出海外,卖出了国际一线品牌的价格。    

    业绩自然是扶摇直上。    
    如今的龙盛拥有了1900项高端染料核心专利,加上本身积累,龙盛的专利池增加到了两千多个。    远超其最大竞争对手闰土股份的120项专利!

    这是核心关键之一! 作为分散染料行业龙头老大的龙盛,专利是直接竞争对手老二闰土的20倍!

    这是龙盛的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2014年底的时候,龙盛上马了一条10万吨分散染料的产线,今年6月开始逐步进入量产。    

    此乃关键之二,原有产能+新增产能,龙盛在分散染料领域也开始发力,由龙头老大向寡头进军!
    核心关键之三,龙盛目前拥有7.5万吨的间苯二酚产能,比排名第二的浙江天嘉宜的1.7万吨产能。    

    浙江天嘉宜,呵呵~ 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爆了。     龙盛从此一跃成为染料中间体寡头! 这个是世界级的, 除了龙盛,就是日本住友,全世界就这两家! 这个寡头含金量比万华的MDI世界龙头之一的含金量还要高。    毕竟龙头可以有四五家。    
    而竞争对手老三,吉华,下属几个子公司已经停产,而且是主动停产。    

    呵呵,为什么? 知道自己有环保和安全隐患,不敢生产了,先自己整好再说。    

    行业 老三的环保设施和安全管理都如此,其他的中小厂可想而知了。    

    这对龙盛来说是不是又是一个惊喜啊?吉华的市场份额这下要被龙盛抢掉许多。    
    而老二闰土,大家百度下闰土的原老板吧。    比较悲催的~ 具体我不说了。    

    如今当家的是其女儿(老板没儿子),本来其女就不想接班,无奈之下才接的班。    

    之前闰土的管理层之间就内斗不断,如今一个乳臭未干的女子接班(本身又不想干),公司前景堪忧啊~
    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啊, 龙盛不成寡头都不行啊~

    真到了那天,龙盛就是染料和中间体双料寡头! 其估值,呵呵~ 我不想说~
    我再次仔细琢磨了为什么前两年机构对龙盛的估值如此之低。    

    地产! 就是龙盛在五六年前开始逐步加大地产投入,让券商的化工分析师一脸懵逼。    
    呵呵,作为地产行业的资深专业人士, 当我知道龙盛几百亿大手笔投资地产的时候,我算是彻底明白了。    

    券商化工分析师一脸懵逼是情有可原的。    
    龙盛前些年陆陆续续在上海核心地段拿了四五块地,基本都是旧城改造项目,这种项目,周期长,前期投入巨大, 拿地和拆迁成本就花了200多个亿,日后的建安和营销及财务成本,要近150亿, 所有成本加起来,350亿以上!

    而龙盛18年之前主业每年的净利润才25亿左右! 如果我是分析师,我也绝对无法理解龙盛的行为,干上十多年才能把成本挣回来, 这种投入,在分析师眼里绝对是个巨大无比的风险!

    一但龙盛的主营业务出现周期性的困境,资金链将面临断裂!

    我作为业内人士,非常清楚,对于地产行业来说,资金链有多么重要,那就是开发商的命。    只要资金链有保证,在一二三线地段还可以的位置拿的地,哪怕是高价拿地,只要定位准确,照样挣大钱。    
    于是,券商的化工分析师对于龙盛的这种高风险投入,是完全看不懂,既然看不懂,那只能对其估值打个六到八折。    

    八折,是起码的安全边际嘛。    而六折,完全看不懂的话,也正常。    

    因此,才会出现前几年对龙盛的极度低估,当然是现在看极度低估,在突发事件之前,券商分析师对其估值整体打七到八折,其实是正常的。    

    先不说券商的化工分析师有多少对地产行业的分析能力,这种跨度也太大了,本身地产行业不是业内资深人士的话,普通分析师是根本看不明白的,即使是券商的专业地产分析师。    
    好了,现在正好碰上我这个业内资深人士来给大家具体分析下,龙盛这几百亿的投入到底有没有风险。    
    我就详细说说龙盛投资最大的那块地:上海华兴新城项目(预计总投资250亿)。    

    华兴新城位于上海静安区(上海核心地段)。    占地面积59371平方米,未来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约38万平米,包括约25.3万平米商业办公,12.6万平米住宅。    

    此地是苏河湾的最后一块土地,建成后龙盛的全球总部就在此处了。    

    华兴新城住宅部分限高100米,商办部分限高320米,建成后,将成为新静安区的第一高楼,取代恒隆广场霸占15年的静安第一高楼宝座,总投资预计250亿。    

    具体计容面积是:124242平米住宅,84507平方米公寓,152018平米办公楼, 12669平方米商业。    (计容面积就是指可售面积)

    先算成本: 土地和拆迁成本150亿。     建安成本,住宅和公寓和商业部分大概是每平米5000,超高层办公楼成本要高,大概每平米10000。    (这属于高端楼盘的建安成本标准了)

    住宅+公寓+商业的建安成本为:221418平米X5000=约11亿。    办公楼:152018X10000=约15亿。     销售成本算他几个亿吧,合计约30亿左右。     财务成本即贷款利息: 200亿X6%X8年,这个只能算个大概,大概是10亿。    

    如此一算,150亿+30亿+10亿=190亿,外加其他各种成本合计也就200亿,我不知道为何预计要投入250亿? 是不是网上数据有误差?这个就不清楚了。    但成本只会比预计的少,不会比预计的多。     综合下,取个中间值220亿。    











    售价:住宅(13万一平米左右)+公寓(8万一平米左右)+商业(20万一平米左右)。    总收入:124242平米X13万=约160亿, 84507平米X8万=约67亿 , 12669平米X20万=约25亿。     160亿+67亿+20亿=247亿。    

    这块收入已经完全可以覆盖成本。     而那栋超高层办公楼就是净利润了,价值200-250亿。    

    实际总投入220亿左右,10年时间收益220亿左右,这笔投资还可以,不但没有任何风险,收益率还过得去。    
    而如今的龙盛,风光无限好,从去年开始到未来若干年,都会数钱数到手抽筋。    银行表示很安心,要多少贷款经管说。    资金链这块已经完全无风险。    也就是说,地产项目已经完全没有风险了。    

    因此,龙盛所有的地产项目未来的利润加起来250亿以上!妥妥的~

    所以,之前的隐患全部没有了,剩下的就是数钱了~

    好了, 各位,龙盛已经全部分析完毕,谢谢大家! 请大家多多支持!
    @股票人生1980 2019-04-27 21:36:37
    核心关键之三,龙盛目前拥有7.5万吨的间苯二酚产能,比排名第二的浙江天嘉宜的1.7万吨产能。    
    浙江天嘉宜,呵呵~ 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爆了。     龙盛从此一跃成为染料中间体寡头! 这个是世界级的, 除了龙盛,就是日本住友,全世界就这两家! 这个寡头含金量比万华的MDI世界龙头之一的含金量还要高。    毕竟龙头可以有四五家。    
    -----------------------------
    再详细说明下,间苯二酚规模以上产能国内当前只有龙盛有。    国际上就是日本住友有3万吨产能,连龙盛产能的一半都不到。     而间苯二胺全世界只有龙盛有规模化以上产能,是全世界哈!

    国内另外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产能是四川红光的2千吨,可红光至今无法复产,而且就在长江边,还是上游,一个小国企,环保安全设施严重落后,未来基本就是彻底关闭的趋势。    
    我一直在想之前让分析师一脸懵逼的那个问题。    龙盛为什么要如此大投入进入地产行业?按投入来算几乎都可以算半个地产公司了。    

    以龙盛之前的收购案例来看,龙盛的老板非常聪明且有前瞻性。    那么当时龙盛的老板做出这么一个如此大胆且外人看来风险无比巨大的投资决策,绝对不是一时冲动。    

    那么阮老板的这个决策到底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 继续分析!
    当你投资一家公司的时候,一定要尽量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到。    把其中的隐患列出来,再一个个分析,是否可以排除。     地产的投资风险这个隐患,已经分析过了,可以排除了。    

    但龙盛当初的投资目的还是有必要分析清楚。    把其中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比较彻底地弄清楚,才能对公司有一个更为确切和清晰了解。    

    不懂不投,这是价值投资最起码的一个原则。    既然我选择价投龙神,那么我就一定要彻底地把龙神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阮老板是在10年前就进入了地产行业,不过在进入后的几年都是小打小闹,弄了几个小项目,这个策略和逻辑没问题,地产行业当时处于黄金上升期,选择进入一个处于上升期的行业,很正常。    而开始的时候用几个小项目积累经验,这种做法也是比较稳妥。    

    2013年之后吧,积累了多年经验以后,阮老板开始大举进军房地产,按正常逻辑,当时地产行业仍然欣欣向荣,大举投入的逻辑也没有任何问题。    投个几十亿进去也是正常的。    

    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阮老板于2015年投入150亿巨资拿下上海核心静安区的那块地,加上后续投入一共需要投入2百多亿。    

    这放到全国来说都是个大手笔。    

    染料行业在2014年供给侧去低端中小产能改革之前,饱受价格战之苦,作为行业龙头老大的龙神的净利润一直都无法快速增长。    虽然作为龙头一直都挣钱,但行业内部一直都在苦苦挣扎,连行业老二闰土的日子都极其难过。    

    阮老板是挣到钱了,但在当时那种行业趋势下,挣了钱也不敢去快速扩张产能,碰到行业周期下行,新增的产能就是个累赘。    

    我想,当时的阮老板内心一定非常矛盾,公司大量的现金流无法在主业扩张,那么扩大地产投资,行不行?放银行拿那点利息肯定不行。    同时主业在当时情况下无法大有作为,那总得去向别的行业进军,继续干。    

    地产行业有了之前的几年经验,当时本身又还在上升期,的确可以加大投入了,大干一场了。    

    我想,综合以上几点原因,最终促使阮老板下定决心向地产业大幅扩张。    
首页 上一页[394] 本页[395] 下一页[396] 尾页[5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股市论谈 最新文章
低位割肉,高位抢筹重复的小散命运!
11月,我是亏货,还是赢家?
我的短线成功率在80%以上。。。
如何用易经预测股市!百分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股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股市小白个人记录
我想放弃上学,做一个职业炒股人,现在很迷
仅仅记录一下自己,有时间的朋友也坐下来可
开贴讲缠论
请在这轮牛市中总资金翻了超过十倍的同学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29 00:28:02  更:2021-08-29 01:58:32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