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有事,后来又写BOLG去了,错过这么精彩的讨论。 先说明一下,建立自治社区的想法是我朋友F提出来的,我对此很有兴趣,但是希望有人出来组织召集(大树底下好乘凉不是?),那位热心有又兴趣的朋友牵个头可好?我绝对报名参加。 再讲教育扶贫的事。 我和LP可能算是国内最早一批参加希望工程的人,那时候我们的经济条件还很差,但前后也赞助过好几个孩子,说实话这种官办的组织办事一次比一次让人失望,后面的就干脆没有下文了。 后来看了一个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报告文学(《作家》上的,名字忘记了),我们汲取了希望工程的教训,直接给X省团委学生处打电话,要求他们帮我们找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他们很负责,给我们提供了一批大学生的资料,我们资助了其中三位大学生,从一二年级开始一直到毕业,每个月每人100元(90年代扩招前的事),虽然钱不多,但我们的想法很简单:一是多少有些帮助,二来希望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关心他们的。 我给他们的信中写过这么一段话:你们不需要感谢我们,因为我们的父辈也是从贫寒困境中读书出来的,当时他们也得到过善良人们的帮助。 没有这些人的话,也许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所以,如果你们要感谢,那么希望在你们今后力所能及的时候,也能帮助一下穷人的孩子。 后来他们都顺利毕业并找到了工作,有的偶尔还有联系。 这种帮助的确有效,但的确不是很方便。 中国现在缺乏从事慈善事业可信赖的中介组织,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契丹人希望小学的设想很好,但这样的学校建立以后如何维持下去,会是个很大的问题,善始易,善终难,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的话,最后效果可能不太理想,不知契丹兄是何考虑? 我也不算是有钱的人,但我对生活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在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这就不是无条件的大公无私了),在后半生也确实想在扶贫教育上做点事情。 从这个角度讲,朋友F的自治社区的想法对我很有吸引力。 如果依托这样的社区办的学校,可能在可持续性上能有保证一些。 但我自己有自知之明,挑头办这个事力所难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