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股市论谈 -> 深市五位数股东代码证股民的简历 -> 正文阅读

[股市论谈]深市五位数股东代码证股民的简历[第4页]

作者:铁匠smith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368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种坚持类似偏执——以此纪念工行涨停
    
     一年以来和朋友讨论股票的时候,总是有个问题具有最大的共识和最大的分歧:银行股。    我们一致认同银行股将是此次行情的主流品种之一,有很大的盈利空间,而且和有的朋友不同,我认为不仅民生银行这样的小银行股可以赚钱,工行这样的巨无霸也能赚大钱,这方面的共识不用多讲。    分歧体现在我坚决表态不炒银行股。    
     朋友笑我:你一个坚决的投机分子,居然也讲起原则来了?我说,为什么投机分子就不能讲讲原则?自古盗亦有道,就算古代某些出来卖的名妓,也还有挑选客人的原则呢,要是投机分子就不讲原则,你为啥不去玩传销?
     我投机,但我一向是用投资者的角度去观察投机的目标,向来不喜欢去干那些个起哄博傻的事,哪怕洞烛先机,可以去赚后来人的钱。    比方说,我就肯定不会去玩以前君子兰的游戏,也不会在当今去搞什么普洱茶收藏;就是集邮,当年变成一叠叠的把戏的时候,我也就不玩了(我从小集邮,号称从七十年代开始)。    在股市里,我从来不在七八九十个涨停板之后接货,也不参与上市当天炒到68块的游戏。    参与这种游戏,要么是把自己当弱智,要么就把别人当弱智。    
    不玩银行股,是因为游戏设计者把天下人当弱智。    说正题之前,先讲个小故事。    
     我刚到深圳的那年,有件在深圳反响很大的事:深圳香蜜湖推出了一个“十万人圣诞狂欢夜”的活动,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宣传,让人充满了期待,虽然票价不菲,最后参与的还真超过了十万。    我居然也拿到票了,是因为小气的公司居然也向这个活动捐献的财物,作为回报连我们这样的角色也能分到一张票,可见老总也出了不少血。    
     我当时住在岗厦的农民房里,和一个同事(就是后来合伙买一手股票的那位)早早地骑着自行车就去了,到处乱逛,只见到处是人,都是乱哄哄的,宣传中各种美妙的活动倒是找不着。    印象最深的是看见几个头发极长的男人在一个临时搭成的台子上乱吼乱跳,人说这是黑豹乐队。    不知是音响太差还是风格如此,我一句也没听清(这可是老黑豹呀,也算是中国当代音乐史上的一个传奇,当年也就是这样混草台班子的)。    
     眼见得人越来越多,我开始担心如何回去的问题。    和同事一商量,没多大意思,看这个情形,宣传上说的到午夜十二点大派各式礼物的事也不能太当真。    于是十一点左右的时候我们骑着车往回走,一路上,看着无数兴高采烈的人们骑着车或者坐着公共汽车往香蜜湖赶。    那时候深圳的车还不多,可也把整条路都塞满了,一辆接着一辆都朝着“十万人大狂欢”的方向,开着大灯,把朝相反方向空荡荡的路照得雪亮,我们骑着自行车,真还有点阅兵的感觉。    
     后来的事,我们就只能从报纸上,还有留下来等着派礼物的同事那里知道了。    据说人越聚越多,超过了十万人,绝大多数人根本没办法参加组织方应承的游乐活动。    到十二点的时候,等待着派发大礼的人们希望再次落空,差点引发骚乱。    失望的人们开始散去,可是寸步难行,有的人到天亮都没到家,不少坐车来的女孩子只能脱了高跟鞋光脚往回走,据说有的都走出血来。    这事,老深圳们应该记得,后来被称为“十万人狂乱”。    
     愤怒的公众要追究组织者的责任。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香蜜湖根本不是真正的组织者,他们只是出场地,出名义,坐地收钱。    整个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刚出校门不久的二十多岁的一位女硕士。    强力部门也找了她的麻烦,但是在法律上她并没有问题,这事后来只能不了了之,香蜜湖从此臭了大街,再也不成为深圳人游乐的一个好选择了。    
     据说,在当夜人潮如织的时候,这位小姐一个人站在香蜜湖的宝塔上俯瞰芸芸众生,觉得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众生因我而动,内心充满了极大的自豪和满足。    她当然可以满足,在她看来,弱智如我这样的十几万人会因她的一个成功策划而入局,体现她多么高超的智力和水平,而场面失控的事,管它呢,钱已经到手了。    
    
     后来,当我从报纸上看到她这番心情写照的时候,我才认识到了策划布局的可怕(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策划这个词)。    当群情激昂的时候,我会常常问自己:这回是不是又被人当了弱智。    也许,之后在股市中能逃几次顶,没准也跟这位小姐的教育有关。    
    
     回正题吧。    说银行股。    
     在国际上,银行的地位可谓一日不如一日。    “融资主渠道”一说,只怕已经过时。    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早已不是银行在这块领域上独大的时代了。    证券也好,风险投资也好,期货、保险也好,都在不断吞食银行的传统份额。    银行的业务虽然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还是越来越满足于扮演“二传手”和“路由器”的角色,分享越摊越薄的利润,却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而我们国内的银行呢?只怕还没有从传统的“储蓄放货”主体业务模式中走出来吧,要讲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盈利水平、国际化水平,估计能不能赶上百多年前的山西票号还要两说。    民生银行这样的新兴银行好一点,但也就是和四大国有这样的烂苹果比光鲜一点罢了,落后国际水平一两百年的中国银行业,和WTO后开始进来的外国银行相竞争,不知有几成胜算?
     不是国家还有保护措施吗?不错。    当然有,想办法给自己人吃点偏饭,给外资银行设点槛是一定的。    不过,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哪个行业保护得最严,哪个行业就发展不起来;哪个行业开放竞争,不用几年这个行业就能有很强的甚至于达到世界水平的竞争力。    我对中国的银行业未来是有信心的,我相信如果中国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经济,也将会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银行,不过与现在这些个银行怕是关系不大,燕子是王谢堂前的燕子,飞进的恐怕就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寻常百姓家了。    
     上面只是大道理太虚,不妨讲讲事实。    我很难设想,一个隔三差五出点什么县级支行开上几十亿美元信用证,或者一个支行行长带上上千万美元跑路的银行,可以长期保持住大盘蓝筹的美誉,而持有这些股票的股民可以在这样的地雷炸响的时候不受点伤;如果上面说的是大银行老银行,小银行和新银行会如何呢?房贷这么简单的事,都可以中个几十套上百套房的连环计,这种事还有多少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我们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我们有长期在人民心中形成的品牌和信任度”。    真是半杯水有人看满了一半,有人看空了一半。    在我眼里,这是天大的劣势呀。    那么多网点,有多少是有效益的?有多大的管理难度和风险?品牌?随便问问哪个人,没人不知道四大国有的,也没有人不知道四大国有是效益低下问题多多服务极差的代名词。    那个限制外资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的措施也真搞笑,只准别人办理100万元以上的业务。    当外资银行把相当部分高端和优质客户都拉走的时候,再给他们松绑放到10万元?然后让中国人民觉得有钱的人都上外资银行,没钱的才去四大国有?四大国有拥有的海量的几元几十元几百元的账户,就是他们的竞争的优势?
     最关键的一条是:有哪个国内银行业的行长,可以真心实意地认为,他的银行在去除不良资产之后的净资产能是正数,也就是达到不破产的标准?
    
     就如一个白血病人一样,政府为挽救中国的银行业想尽办法输够了血,乘着有几分血色,开始上市招亲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媒婆说得再好听,远远看去再漂亮,送的陪嫁再多,我是一点心都不动。    这样的姑娘娶回去,总有一天我赚的钱还不够买药的。    
     我固执,我SB有钱不赚,我自己都认为我自己接近偏执了。    可是想我入这个局,没门。    
    
    回归股市的理由
    
    
     当年离开股市,是因对中国的股市彻底失望,股市当时完全成为权贵金主们主宰的屠场,连投机的机会都没有留下,更别说投资。    回归股市,我也不是因为像媒体上吹嘘的那样,中国股民又充满了希望,对股市充满了信心,起码我不是。    我只是没那么绝望罢了,觉得至少又有了投机的机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先让我们从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说起。    
     前一阵子有个政论片《大国崛起》在CCTV1播放,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其实只是另一件事的余波和涟漪。    几年以前,新一代领导上台以后组织政治局学习,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历史上世界大国的兴衰,专门请了两位历史学家讲的,这事当时报道过。    总结新一代领导人的治国纲领,内政外交无外乎要实现两个战略目标:对内要建立和谐社会,对外要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    中国准备要真正以强国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了。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还是个钱字。    从哪里去找钱,去找必要的资源支持实现这些目标?要和谐社会,就不能老是用“强制拆迁”、“血汗工厂”、“新三座大山”之类的招数针对下层人民了,人民的负担已经到了极限;要和平崛起,就不能使用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但是完全靠出口倾销,别的国家的人会答应吗?而且所有的环境负荷都在国内,长此以往我们自己也受不了。    
     说到这里,我们要简单回顾一下前一任是如何解决钱的问题。    在90年代初中国政府财政状况极差,远不如现在好。    我当时在书店里买了胡鞍钢写的一本书:《中国国家能力分析》,基本上后来的套路就是全盘采用了书中的药方:分税制。    分税制解决了中央财政的问题,用我一个在政府的朋友的话说就是“凡是好收的税和税源大的税种都给了中央,凡是不好收税源少的都给了地方。    ”但是分税制给地方的财政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城市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办法,那就是房地产开发,形成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三者间牢不可破的“ 角”利益共同体,没有需求也可以制造需求,“大拆大建”式的城市经营法成为不二法门,这样的结果是财政严重依靠房地产开发,只有这块是当年中央留下的口子。    难受是以农村经济为主体的县乡两级财政,用我认识的一位乡党委书记的话说:“我们的财政就是玩盖碗茶杯子的游戏,十个杯子只有八个盖,但是上面要求看起来都有盖,只好挖东墙补西墙换来换去,这两年只剩下六个盖子了,再过两年就玩不转了。    ”于是,前些年农民负担重就成了人们耳朵都听起茧的话。    
     以上只是最重要的几条措施,再辅以加强税收征管、“甩财政包袱”搞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产业市场化等等一系列措施,我们看到政府的腰包吹了气一样地鼓了起来,各地大大小小的气派的政府大厦雨后春笋一般林立,考公务员的队伍如过江之鲫一般排起了长队。    伴随这一切的是人民的不堪重负和满腔的怒火与怨气。    
     所以新一代领导人接下的这个摊子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样风光。    钱是有了,但是对内的欠账更多,这几年一系列对内的善政根本意义上不过是还债;而对外,加入WTO的红利效果充分显现,但同时随着过渡期的结束付出的代价也会沉重起来,这也算是一笔对外的债务。    
     真是难呀。    进一步实现远大目标要钱;退一步维持局面也要钱。    这个家实在不好当。    前一任总理是个聪明人,他其实也知道他的办法不可长期用。    所以他上任的时候话说得那么悲壮,也说过和时间赛跑的话。    结果是他赌赢了,可以息隐林泉,后面的事已经与他无关。    对新的领导班子来说,既然没办法省心省力萧规曹随,哪就只好改弦更张另谋出路了。    
    
     再回到《大国崛起》。    中国的政论片从来不是随便放给老百姓看的。    一定隐藏了当政者的思路和方略。    具体是什么我们只能猜,而结果也许和盲人摸象一样各不相同。    我们可以相当准确地分析当政者面临的处境,也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他们的战略目标,但他们会如何做,却绝对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且也相当敏感,不便如前面一样展开分析。    
     在此,我只给出我思考的结论而不加以推导论证,这个思考的结果让我下决心重回股市:
     理想与现实的双重驱动使得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无法沿着制造业大国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让中国单纯扮演一个卖苦力伙计的角色了;他们是中国历代领导人中眼光真正超越了单纯实体经济的一代领导人,看到了虚拟经济力量并准备加以利用之;具体到金融领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客场作战了,准备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主场全力一战;这一场胜负难料,若胜,中国将不复为现实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规则的制订者之一;若负,后果难以想像。    
    
     如果我的推论有几分准确性,那么中国的股市将再也不是一个随时准备关闭的实验场;也不会再是一个给国企改革陪嫁的小丫环。    它会是像08年奥运会开幕市主赛场一样重要的一个预设战场。    
     一切都没有改变的是,它仍然只是上位者实现目标的一个工具,它仍然是从上而下设计出来的一个市场,在世界史上,其它的类似的市场都是由下而上自然演进的,是属于商人们和市民们的。    原则上,这个市场九成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是同一个大老板,都是关联公司,这种市场前所未有。    
     它的前途不可预测,但足够吸引。    对投机者来说,只要有足够的机会就行了,而现在我认为这种机会来临了。    我其实是很想做一个安分的投资者的。    但是,新一代领导人的雄心壮志也好,这个推倒重来焕然一新的中国特色的市场也好,都还不足以让我产生只投资而不投机的信心。    
     套句特没意思的话:让我们听其言观其行,走着瞧。    
    
      作者:安以久  回复日期:2006-12-26  17:56:00  
            很喜欢楼主前面的文字,是老股民的亲历,是历史。    
            
            不喜欢后来谈论经济的东西,因为自己亲历的事实少了。    
            
            关于经济分析,送给楼主几句话:如果你见到一个学化学的,你会说没学过,然后闭口不谈;如果你见到一个学经济学的,你会说没学过,然后说“不过我认为。    。    。    。    ”
            
            我恰恰是个学经济学的,我最怕没学过经济学的人谈国家经济大势
    \\\\\\\\\\\\\\\\\\\\\\\\\\\\\\\\\\\\\\\\\\\\\\\\\\\\\\\\
     整整十年以前,和网友STEVEN薛在当时国内一个人气很旺的一个BBS上为经济学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以至于讨论区都被封删了几次,网上吵得不过瘾,于是约出来吃饭接着交锋,这也算是国内最早的网友聚会了。    痛感自己的相关知识不足,也恶补了一些,自觉开卷有益,但想必也是贻笑于大方之家,如有不同看法,欢迎指教。    
     国内的经济学家,现有的和曾经有过的,独服顾准一人。    经济学,当是经世济用之学而非空谈之学。    顾准为中共早期有数的经济学家之一,以小学学历,却成为真正的中国市场经济学之第一人,同时也是中国现代会计学创始人之一(学财会的应该没人不知道立信的吧),只可惜天妒英才去得太早。    我辈爱好经济学却非经济学科班出身者,当以顾准为榜样,独立思考,不拾人牙慧。    天道酬勤,不管这思考的结果如何为智者所笑,也相信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艰难的转变
    
     我作出回归股市的决定很早,大约在去年10月。    但是资金全部到位的时间却很晚,最后一笔资金是今年10月份才到位的。    因为资金是陆续分批投入的,这严重影响了总的资产回报率,虽然总回报不止翻了一番,但还是有种“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感觉。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产过于分散且流动性差,虽然也没有多少钱,但在几年之中不知不觉撒了个大网。    钱到用时方恨少,真要集中力量办点事的时候,一时很难收回。    另外,投资型或者债权型的资产收回也很困难,只能一点一点地往回收。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速动比”是个何等重要的指标,流动资产要是流动不起来的话,这公司的业务一定够呛(当然个人资产和速动资产比不太恰当,这里仅就流动性相比较罢了)。    
     还有一个很难做出的决定是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赚钱的,对于亏损或者微利的投资,要撤资是有很大的损失的。    是放弃,还是继续维持,是一个问题。    人的心理就是不轻易认输,就如在股市中一样,很多人是不愿意10块钱买的股票5块钱斩仓的,在这个时候只看到了投入的10块钱成本,却没有想到“沉没成本”是没有价值的,继续守下去,很可能还会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股票还可能跌到一两块钱甚至于退市。    有时候一定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决断。    
     在投资方向上,有时候也会出现两难的选择。    年初的时候LP看中了一套单身公寓。    说实在话这是个不错的项目,年租金回报率能达到7%,在住宅里面这样的回报率是很高的。    我最后还是说服了LP不要动手,因为我相信06年的股市会带来远比这种稳健的收益高得多的回报。    套用股市里的话,成长股总是更被人追捧,而收益稳定缺乏增长性的股票往往适合在熊市中持有,是防御性的品种。    
     就这样,我们艰难地一点一滴地汇集资金,只有一件事没做:把房子抵押掉。    我知道真还有人这样做了,从现在的结果看也不失为一个成功的选择。    但是我觉得投机也应该有个限度,虽说把握很大,出现意外的概率极小,但概率极小事件不等于就不会发生。    要有搏的勇气,但不要搏得太尽,一点余地不留。    
     想必当年抗战胜利之前,老一辈革命家收拢各个根据地分散游击的小股部队,编组成大规模的野战兵团,准备胜利大反攻与国民党争夺天下的时候,一定也是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但是和一般正史所说的不同,这样的战略转变一开始也不是非常顺利的,照样要打很多败仗。    打了八年游击战的军队,已经不适应正规作战了,很多东西要从头来。    
     一年前的我,也是这样。    
    
    银行遐想
    
     差不多是一年以前,春节前的某一天,我为了很小的一单事,郁闷地在深圳华强北商业区民生银行的一个营业部等了一下午。    从排队机拿的号码条显示,我的前面只有十几个人,可就是这十几个人的业务银行老是办不完,我就一直得等。    
     倒真不是民生银行的职员出工不出力,柜台里的营业员忙得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我前面的人全是取现金的。    一般都是两三个人一伙,多的有四五个一伙的,每个人一个大背囊装钱。    出来的钱全是崭新的10万一块的100元大钞,估计刚从印钞厂出来没几天,用透明的塑料薄膜整齐严实地包裹在一起,远看像一块带着花纹的红砖,这样的一“块”钱,估计真的能砸死人。    
     取钱的人都挺年轻的,一看就是周边几个电子专业市场里经营柜台的老板或者他们的伙计,大多数是潮州人和浙江人。    要过年了,市场要休市了,他们也要回家了。    每伙人取的钱至少几百万。    是带回家的利润?还是去结账付款?这都不得而知。    潮州人和浙江人做生意从来爱用现金,转账也是个人名义的账号,这些钱都是从个人账号中提出来的。    这股钱流的规模也无法知道,只知道我在等候的时候押钞车就来了两次,这意味着运来了满满两车钱,估计内地一个穷县中农中建四大专业行所有网点一个月的现金流量也不一定有这么多吧。    华强北是全国有名的电子信息专业市场集中的地方,从基础元器件到成品无所不包,没人说得清楚有多少人依托这里做生意,做的又是什么生意。    
     坐在那里无事可做,一个一个无聊的念头自己冒了上来:
     这些个商户真是大胆呀,几个人拿着几百万上千万的现金也不怕抢,这要是碰一伙有技术含量的犯罪分子,事先搞点市场调查可行性研究什么的,来个跟踪追击,风险可比抢银行小多了,收获可是大大地有;
     统计数字说,中国有十几万亿的居民存款,那其中有多少其实是这种性质的商业资金?估计没人有个确切的说法;
     反洗钱也喊了几年了,要动真格的,估计市面上一下子就要萧条下去,好多银行也没法活了;
     GDP数字,有的地方瞒报,有的地方高报,我看有的地方根本就是编个数字报。    中国灰色经济这一块有多大,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进行科学的估算?
     可怜的统计部门呀,也不知道那么多“科学”的数字是如何来的。    据说,深圳市统计局和深圳市福田区的统计局,花了几年的时间都没想出一个好办法,去统计华强北商业区这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地域内的经济活动的数据,还是只好猜。    依靠这样出来的数字去搞科学决策科学规划,还不如爬上树去钓鱼的好。    
    
     这一节跟股市有何关系?当然有关系。    我们看了那么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途的可行性论证,还有那么多研究机构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报告,里面充满了权威的数字和图表,让你无法不信。    可要是根据我在银行一个下午胡思乱想的结果看来,项目行不行,效益好不好,还不如找一个上市公司打扫卫生的清洁工问一问,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准确得多。    
    
    
    
    找不着北
    
     说起来我真是佩服我LP的投资目光,她看中的品种很少失误。    正当一年前我在一门心思准备反攻倒算大战股市的时候,她则去买了份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投资连结保险(好像这个公司是05年刚成立的公司?)。    这个品种投资账户后来的收益极为可观,如果资金一直放在进取账户的话,到现在一年的收益率约有八成,就算把资金放在最保守的稳健账户,年收益率也近一成。    
     记得是今年四月底的时候,有一天她高兴地跟我说,她的保险投资账户收益已经百分之二十几了。    “你今年炒股票赚了多少?”她问(平时她从来不问的,LP特大度)。    “差不多百分三十吧”。    我答。    “切!费那么大的劲,也才跟我差不多。    还不如买保险或者是买基金呢。    ”LP严重鄙视我。    那一刻我脸上真有点挂不住。    
     去年底入市,一直到今年“五一”之前,我炒股就没有找着北,开始还被小套了一把,后来解了套,也赚得很有限。    这个市场对我来说已经很陌生了,近五年的时间没有和股市打交道,很多股票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原来熟悉的很多股票都改了名字甚至退了市;市场容量不一样了,投资者也不一样了,操作方法也有些不一样了。    
     我小心翼翼地试水看盘,熟悉股性,看资料。    操作的也都是像杭钢股份这样的很稳的品种,一点点赚着小钱。    看着指数一天天上去,都涨了百分之三十了,我却还没有跑赢大市。    按照多年的经验,牛市的这一段是最好赚钱的,就跟捡钱一样,到后面会越来越难。    想起这个,心中真是郁闷。    
     郁闷的还不只是我一个。    有天和老朋友F、A在一起聊天,发现他们还不如我,差不多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收益。    我们三个都比不上今年才入市的一位朋友,这位新股民随随便便就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了。    
     三个人凑在一起研究了半天,反思的结论是:我们犯了当初内战时期国军一样的错误,所谓“在战略上采取攻势,在战术上采取守势”,应变不灵、反应迟钝。    所谓战略上采取攻势,是大家都看好后市,基本上是全仓进入,而且也见机得早,在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入市了;所谓战术上采取守势,是在具体的操作上过于保守,不敢冒险(有人说的熊市思维也是这个意思),操作不随主流热点的变化而变化,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这样,虽然在战略上占据先机极为主动,但是仗却是要一仗一仗打的,股也是要一只一只炒的,没有战术上的胜利,战略形势再有利也不能转化为胜利果实,所以我们的成绩不如一些个啥都不懂、但却勇猛万分的新股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自然就会有解决的方法。    这回总算是“抬头望见北斗星”了,后来我们三个开玩笑把这次闲谈称之为我们炒股的“遵义会议”。    
     此后就改变了赚指数不赚钱的局面。    
    
    
    红五月
    
     06年的5月份,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说不定会以最后一次传统的炒作方式的月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这时所有的类型的股票都有炒作的机会,只要有题材有概念,*ST的股票也可以炒得飞起。    唯一感觉与以前不同的是,庄的操盘方法有所改变,没有以前那么疯狂露骨了,类似“800壮士”这样的笑话基本绝迹(新股民可能不知道,就是一个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最后不到一千个,筹码都集中在庄家的手里,人称“800壮士”);同时合作操盘的多,独庄少了,想来这样他们既可以减少做庄的成本(当然也少了收益),又可以回避证监部门的监管。    
     朋友A向来喜欢刺激冒险。    以前炒股票的时候,曾经创造了所谓的“连续七个涨停板打开后追进”的理论,虽然有过涨停打开追进,然后当天跌停,之后天天跌停的惨痛教训,但从来勇气不减,是我们之中公认的“冒险王”,他的理想就是用最有效的操作方式短时间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这回,他选择的品种是权证。    虽然当时五粮液认购权证暴涨的机会已过,但天天震荡还是不小,一天都可以杀几个来回。    没用多长时间,他的收益已经超过百分之七十。    
     我则没有那么高明的短线本事,只拿出来3000元的资金玩权证,纯属练习,因为当时有传言可能会恢复T+0,拿权证练手恢复一下自己原来就不太高明的短线水平,号称争取每天赚个盒饭钱,最后好像也就累计赚了一两百块钱,后来看看T+0恢复无望,也就停止了这种费心费力的游戏。    权证真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我就不合适,如果没有这种自知之明一头扎进去,多半是个头破血流的结局。    
     我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我比较擅长的中线上。    从四月底到六月初,我重仓做了三只股票:ST幸福、南方控股、香江控股,都是属于低价题材庄股。    按我个人的喜好,是不喜欢炒这类股票的,尤其是ST股,我从来很少碰。    但是,要想赚钱,就只能适应市场,当时的市场主流就是这类股票,我也就不能免俗,基本上都是发现启动后就追进,趋势不改就不出。    在单边牛市中,这种方法是最省心省力收获大的。    
     五月底算账,虽然在这个月又新增加了一些资金,但总的资金回报率还是达到了七成。    一个月赚的比以前几个月加起来还多得多,真是红火的五月呀。    
    
    
    
    作者:爱吃杀猪菜  回复日期:2006-12-30  10:59:18  
        为楼主注册了个ID
    ================================================
    楼上的客气了。    如果一个人总是走运的话,那么一定有些必然性的东西,不会全部是运气使然,总结一下,也让我们大家受益如何?
    历史地理哲学这类在学校不重视的课程,出来后我才发现是最有用的知识。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叫做“工业经济”的选修课,因为看到它的通过率很高,为了混学分就去上,结果日后工作中发现这我大学中学的最有用的就是这一门课,财务、经济学、投资分析全靠这门课留下的点痕迹,才有条件自学一点。    其它的选修课好像也都比主课重要。    今后我也得告诉孩子,那些别人看不上的副科、选修课才是最重要的。    
     从网站的角度来说,一般热闹的大众化的价值都不太高。    推荐万科周刊的网站,不太热闹,但是经常有些高人如惊鸿照影般现一下,而且从中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网站的信息。    
    股改故事
    
     06年也可以称为“股改年”吧。    很多上市公司都集中在今年股改,大部分都一次过关,也有的过不了关,这其中的明争暗斗真是精彩,可惜我等无法窥其全貌。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股改投票也是有钱拿的,这钱我都拿过。    
     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上市公司大股东如果大方,出台的股改方案对价理想,这种情况下股改方案当然在流通股东中通过没有问题;如果大股东小气,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没办法拿出让流通股东满意的方案,这时候股改方案能否通过可就难说。    
     一般来说,在股改的时候,除了公开的保荐人机构之外,上市公司还会以咨询顾问的名义请一家财经公关公司。    这个总是在幕后非常不起眼的公司,才真正是决定股改方案通过与否的关键所在。    它一般在业界具有非常良好甚至是神通广大的关系,有良好的信用,甚至可以组织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台前幕后的宣传游说工作都由它来承担。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它就相当于国外竞选的经纪人。    
     为确保投票过关,首先必须保证站在公司一边的赞同铁票基础,这位“竞选经纪人”要组织一大笔资金然事先购入筹码,据说有的上市公司自己的资金也会想方设法进去买自己的股票。    所以,一般在盘面上总可以看到在股改消息公布之前就已经有先知先觉的资金进去了,股价也开始有所变动。    
     其次,要动员游说其他的大流通股东支持股改方案。    上市公司是有权查询公司股东资料的,所以,“竞选经纪人”理论上可以掌握所有流通股东的资料,至少万股以上的是跑不了的。    根据持股情况,对名列前茅的流通股东,上市公司的首脑或者“竞选经纪人”会上门拜访或者通过其它方式联系,动之以情许之以利想方设法让他们投赞成票;对于持股量比较大的流通股东,则通过证券公司进行游说工作。    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做这事是不白做的,当然有钱拿,赞成票每股的价格从一分到几分不等,依工作难度而定。    碰到明白其中诀窍的股民,证券公司会把这钱分一部分甚至全部给股民,但是对不了解情况的,那就对不起,乐得闷声发财了。    
     这一步走好,其实开股东会投票和网上投票就只是走个过场了,因为大局已定,不知情的小股民投不投票都无关紧要。    股改之后复牌,“竞选经纪人”还要安排善后,适当拉抬一下股价,同盟资金分批撤出(当然也有可能不撤另有打算的),大家获利之后期待另一次成功的合作。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    有的公司股改会出现明里暗里的反对派,这时候“竞选经纪人”的水平差异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基本上,反对派总是赢面较大,因为根据股改的制度设计,反对票一票顶赞同票差不多三票,而且小散户被上市公司和机构欺负狠了,巴不得有人出头,常常是反对派登高一呼则应者云集,人民战争靠的就是蚁多咬死象。    
     06年股改风云里,江湖上流传着一位年轻美丽的女“竞选经纪人”的故事。    据说,在她承接的一家公司股改过关之前,已经有连续几家公司的方案没有通过。    而此时这家公司已经有专为此事买进股票的大流通股东公开叫板号召股民投反对票。    在上市公司都已经缺乏信心的情况下,据说这位没有任何背景和后台的年轻的女子和她的团队,不眠不休几日几夜奋战到最后一分钟,方案投票终于涉险过关,而她因此也成为江湖中的传奇,信用与职业操守的象征。    
    
    大盘蓝筹行情没有走完,资产重估类的要抓紧建仓;不过这两者都有很大的投机性;
     要安全,去找那些个最近被人遗弃的,基本面稳定,市盈率十几,股价低于净资产的股票。    买了也别天天看了,一两个月看一次,最好半年看一次,买这样的股票可以保证你在07年赚钱不亏钱,只是要注意这种票也会有年报地雷,那种年报和三季度季报大相径庭的,不过认真核对资料完全可以避免。    别指望07年赚太多,一年后哭的人会大把,只做这一次的话,一定是可以赚钱的。    
     哪天都可以出来,就是昨天不应该出来。    中国股市有个很搞笑的特点,就是喜欢玩什么“送红包”、“开门见喜”之类的花招。    要是吓怕了想出来,也应该在4号开市冲高后出来。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368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股市论谈 最新文章
低位割肉,高位抢筹重复的小散命运!
11月,我是亏货,还是赢家?
我的短线成功率在80%以上。。。
如何用易经预测股市!百分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股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股市小白个人记录
我想放弃上学,做一个职业炒股人,现在很迷
仅仅记录一下自己,有时间的朋友也坐下来可
开贴讲缠论
请在这轮牛市中总资金翻了超过十倍的同学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31 23:58:02  更:2021-08-01 01:04:11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