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股市论谈 -> 180万满仓实盘 -> 正文阅读 |
|
[股市论谈]180万满仓实盘[第12页] |
作者:又见小包子 |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7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顺着上面“赌徒输光定理”思路继续拓展到社会生活,会发现“贫者更易贫,富者更易富”,这就是“马太效应”。 既然马太效应有了,也就理解年轻时的钱远比年老时的钱更值钱,这就是“边际效应”。 有了马太效应和边际效应,自然知道年轻时不要太乱花钱,第一桶金无比重要,就会理解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不仅是计划生育相关,对你的财富人生也会有巨大影响。 如果这个定理直接用到股市投资里,就知道不买或者少买小公司股票的道理了。 你看,一个赌博里面的概率问题,可以对很多事情有认识,这就是举一反三的重要性。 如果这些认识是用真金白银的血汗钱或者用人生几十年来得到,那效率是不是太低了呢? |
月底了,记录一下。 今日收盘304,年盈4.8% |
@菩提树下000 2018-03-01 02:07:35 我是上班族,股票一直做,但投入不多,十来万吧,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14年底开始把工资都往里投了,陆陆续续一共三十来万,但一直进进出出也没挣多少,甚至丝毫没有感觉到牛市,股灾前也就挣了十多万,那时反倒觉得牛市了,觉得要好好把握后半场,后面的结果很清楚,赔了十几万,后来工资都往里投着,赔赔赚赚,总体是赔着,16年底,有三十多万资金,想买房了,但思路就局限在单位附近的二手房了,想着可以直接住,二手房一...... ----------------------------- 前两年没有买房,是很遗憾的事情,现在看确实损失很大。 股市有损失,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大多数股票17年是下跌的。 看描述,你年龄应该不是很大,所以这都不是事儿。 现在能意识到自己是普通人,已经是一个巨大进步了,有这种认识,其实相当必要。 之前已经损失的,都属于沉没成本,不用放在心上影响情绪。 冷静审视现在的情况:年收入十余万,手里资金二三十万,暂时无房。 如果非要我给个短时间就能改变现状、甚至暴富的建议,我肯定给不出。 如果愿意慢慢变富,我可以试着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首先,也是最最最重要的,是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多琢磨思考如何提高工资。 还有在自己工作的相关领域有什么赚钱的机会。 这些方面和有脑子的人多交流,还是很容易碰撞出思维火花的。 另外就是思考自己如果赚不到钱是差在什么地方,是没有资金还是没有人脉还是其他,这些有没有可能弥补?一般来说,工资的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自己熟悉的工作相关领域赚钱机会也是很多的。 如果每天都思考这些问题,大概率会找到答案。 关于房产,如果现时立刻买入觉得压力较大,那就适当延后也无妨。 刚刚暴涨过一轮,还有随之的各种限购限贷政策,立刻再暴涨一轮可能性相对较小。 关于股市,你最大的问题是犯了一个大忌。 股市不是提款机,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某个时间段一定赚钱!投入股市的资金,一定得是若干年不打算动用的闲钱。 只有闲钱才能靠时间熨平各种波动,获得收益。 还有就是不要自己挑选个股,买入卖出了。 建议分散买指数基金或者普通股票基金,尤其建议封闭基金。 如果是封基,找打折最多的闭眼申购。 买入后千万不要主观预测,死死拿着就好。 还有,嘿嘿,多账户银行股+打新,当然也是可以的。 不过自己操作会带来很多问题,很容易又开始过度关注市场,出出入入赚差价,而且还会浪费很多注意力和精力。 买基金的好处是买入后完全不需要再关注了。 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也是可以做为一个活期资金池持有一些的。 其他,包括网贷平台、放贷(如有抵押私人借贷、二手车行借贷、典当行借贷等等),都可以投一些。 不过这些风险很大,而且有很多窍门,一定要做好充分调研。 投入资金千万不要超过总资金的15%。 这部分钱,一定要理解是高风险高收益,要做好血本无归的心理准备。 还有信托也是可以的,收益尚可安全性也尚可,不过一般要求100万以上,暂时这是后话了。 总结一下,千万别惦记着以前的损失,毫无意义。 换一个角度来看,目前股市的亏损很可能是好事情。 如果这几年股市收益颇丰,很可能你会过于自信,最终亏损更大,甚至后半生都彻底毁掉。 精力放到赚钱效率最高的地方总是对的,现时赚钱效率最高的很明显是工资以及工作相关领域。 投资方面,闲暇时做些知识储备就好,千万别投入太大精力。 哦,对了,还有一个要强调的问题。 要“开源节流”!开源就不说了,前面都是。 节流方面:车是一个纯消费品。 如果有车了,就暂时别总想着换车的事情。 如果没车,最好晚两年再买。 还有孩子这个消费大头,如果没有尽可能晚生,如果已经有一个孩子,从经济角度看,二胎能不要最好。 适当控制消费欲望,别太奢侈。 好像差不多了,我是完全设身处地从我个人角度给出的慢富建议,仅供参考。 |
一周又飞快的过去了! 收盘304.28,年盈4.9%。 快收盘时打开电脑一看比值还不错,可以继续换民生,再换10万兴业到民生。 现在持仓: 兴业138600股 民生103800股 平银23140股 华夏8300股 金融街3100股 外加2个没开板的新股,还有几个转债 对比了下年初持仓,如果一直完全不动,比现在少大约2万出头而已。 也就是今年目前的置换操作,整体创造了0.5%的额外收益,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额外收益还是太难获取。 |
@菩提树下000 2018-03-01 19:56:53 感谢楼主,一年前听这些肯定也听不进去,但现在我能理解楼主说的一定是慢富的方法,指数基金我是很感兴趣的,在考虑中,目前持有兴业银行,大秦铁路和上汽,以及一点钢铁,剩了一点仓位,暂时没加融资,因为还是在考虑今年买房,所以已经不再求来股市提款机什么的了,如果今年能够有百分之二十的盈利的话我就很满意了,如果没有只要不再亏损,加上工资后半年打算出手买房。 对于沉没成本现在已经转过弯了,不再考虑,也认了这...... ----------------------------- 你这里有个明显的思考误区: 你首先考虑的是如果有20%的盈利,或者不亏损然后怎么怎么。 那如果万一亏损怎么办? 先考虑比较坏的情况比较好,比如假设亏损20%或者更多怎么办?如果很坏的情况都有应对之策,那一般就问题不大了。 |
收盘净资产306.4,年盈6.16% 今日再换45万兴业到民生,现在兴业持仓市值205万,民生132万,其他未动。 看融资额就知道,兴业和民生都很低估,也各有各的低估原因。 未来哪个能表现更好,无从预测。 现在不同以往,分化很严重,这种换马策略连银证指数都很难跑赢,放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只能说市场总会新设计一个坑干掉过往的任何成功策略。 兴业和民生目前都是在历史估值的下沿区域,向下空间都极其有限,这一点是看K线无法理解的。 排除股灾之类的极端情况,可以想象的向下空间大致最多15%,向上那就广阔喽。 @blairbass5,楼上的朋友不要跟啊,看我前面帖子就知道,我自己也没有信心能跑赢指数,甚至也没信心今年一定盈利。 (昨晚天涯不许发帖,没发出来,现在补上) |
收盘308.8,年盈6.74%。 多日来市值极其稳定,除了卖出开板新股,无其他操作。 |
@复利的奇迹1985 2018-03-12 20:38:55 楼主对农行一千亿增发怎么看?天下乌鸦一般黑,难道你就不担心兴业和民生也要增发吗?中国的银行股正是因为隔三差五的增发,分红低,才会估值那么低,低得合理啊。 如果都是高分红不增发,那么就会向欧美银行股看齐。 ----------------------------- 我认为是利好,新规已经限制了低于净资产增发。 本次农行增发主要是向汇金和财政部两个大股东定向增发,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增发价至少4.15以上,是溢价增发。 银行股长期破净,最大原因是外界怀疑银行财务报表不实,认为坏账远高于报表给出的比例。 大股东真金白银溢价注资,会逐渐消除外界疑虑。 一般认为利空的增发是,一是向市场抽血,二是折价增发。 而本次大股东占了80%的增发额,不会从二级市场抽血。 而且高于4.15的溢价增发,再锁定5年。 中外银行股是有很大不同的,在一个经济发展很快的社会,银行对资金的饥渴是远远超过国外同行的,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有经济不再高速增长的社会,银行多余利润无处可用,才会高分红。 银行股正因为有如此多的怀疑,才会有现在的价格。 我持有至今,也就是在等对银行的重新估值。 如果等不到,也没关系,股价基本随着净资产慢慢上升,无非没有超额利润,大致也马马虎虎吧。 |
补充一句,如果交行或者民生这样的0.8倍市净率的银行股,也进行这样的增发,那简直是超级大利好。 至于市场价会不会跌破增发价,当然有可能。 不过如果自己持有的权益上升,市场给出的价格是无所谓的。 |
0.9^10=0.348 1.1^10=2.593 每次都买9折的东西,重复10次,最后0.348买到值1的东西。 每次都买1.1倍价值的东西,同样重复10次,最后花2.593买到值1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简单投资原理,不碰溢价,反复买折价,反复折上折。 |
几天没发净资产了,主要是波动变化很微小,不值得记录。 今日收盘净资产305.5,年盈5.8%。 |
这段时间一直在国外度假,每天打开行情看一眼。 比较悲催的是每次打开几乎都是下跌再下跌,缩水再缩水,也就没有心情仔细盘算市值了。 前几天写了些东西,比较长,发贴时天涯提示需要审核,然后就无影无踪了,白白浪费我的时间精力。 今天算了一下,目前净资产288.8,年度已经亏损大致8000元了。 这还是有新股收益补贴的情况,如果不算新股收益,亏损4万多元吧。 基本就是从高峰下来缩水50多万的样子。 周五觉得可能有机会,等到尾盘果然出现不错的形势。 换了大几十万兴业到民生,这个换股价格还是很满意的。 民生已经超过兴业成为第一重仓,目前民生市值约180万,兴业约150万。 还是之前的观点,虽然兴业换民生,但是未来未必民生能跑赢兴业。 只是相对来说民生更低估,不利消息更多,拿着更安心。 @菩提树下000 至于贸易战的影响,个人觉得太复杂,远远超出我本来就不强大的预测能力。 我连很少几个影响因子的事情都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更别提这种国际间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的博弈了。 我自认不比别人高明,也尽量做最少的主观判断,能坚持“守拙”就已经很好了。 虽然平时经常有不少“小聪明”冒出来,只能用理性来告诫自己,这种“小聪明”八成不可靠。 投资这个事情,本不用太多精力,如果搞得比上班还累,那赚钱的意义就少了很多。 行情不好,就少关注,免得影响情绪。 在阳光海滩自然美景里,去琢磨那些锱铢必较的事情,那也太不合时宜了。 |
嘿嘿,上面确实离题万里了。 股票论坛,我们只讨论赚钱相关的事情。 |
今日收盘284.9,年亏损1.6%。 少见的连绵下跌。 仓位没有变化。 民生175万,兴业142万,平银26万,少量华夏和金融街共7万。 之前我就想哪里忽然出来这么多价值投资者?现在想来,其实都是趋势投资者嘛,实质还是一个追涨杀跌。 当然,价值投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投资方法,也不一定能跑赢市场,甚至不一定能盈利。 只是相对来说,胜算大那么一点点。 |
今日收盘288.15,年亏0.55%。 换股民生为第一重仓以后,民生跑赢兴业约3%了,希望能继续跑赢。 今年持仓平安银行大跌17%,金融街跌10.5%,华夏跌0.4%,民生跌3.7%,兴业跌0.5%,中证银行指数跌1.4%。 在始终保持125%仓位的情况下,前段时间还在高位加仓了10多万,加仓部分瞬间浮亏15%左右,目前却只亏损这么一点点,感觉相当不错,很满意。 接下来非常有望获得久未获得的alpha收益。 |
民生年报出来了,大体看了看,实在不怎么样,完全看不到扭转颓势的趋势。 唯一对得起的也就是价格了。 相比之下,还是兴业稳健的多。 综合来看,目前难说民生一定比兴业低估。 |
周末月末季末,不管哪个“末”,肯定算一个周期的结束。 收盘283.9,年亏2%。 原计划民生至少跑赢兴业5%以后才开始执行换股计划,可是由于民生糟糕的年报,令人信心欠缺,所以计划提前执行。 周五民生换回兴业大约25万,阶段之跑赢3%,这25万的切换大约只赚了8千元的样子。 目前兴业166万,民生150万,兴业重新回到第一重仓。 未来如果民生继续跑赢,那么会继续换回兴业。 |
总有朋友问我的银行股切换依据是什么?我简单说明一下。 近几年我一直很关心量化交易,美股已经完全是量化交易的对冲基金天下了,A股量化交易也已经非常活跃。 由于A股散户参与度高的特性,量化交易盈利的可能性要比欧美股市大的多。 量化交易里,编程不重要,随便你用什么实现,过程都不会很复杂。 难的是数学建模这部分,漂亮的数学模型里,简洁高效的描述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本质。 不过,量化交易的问题是往往在99%的时间内有效,而最终出问题的往往是那看似微不足道的1%。 量化交易的回测只能提供一个参考,回测都不行的策略,没有任何价值。 而回测可行,也不能说明最终一定行。 最暴利的量化交易手段,当然是短线,回测收益经常会逆天。 不过很容易想明白,策略持仓越短、交易信号越高频、下单执行逻辑越复杂,回测收益的参考性就越低,风险也就越大。 其实我们日常交易也是同样的原理,你交易的逻辑越复杂,就越没有道理。 在兴业银行上面,我能明显的看到有各种量化交易工具运行的痕迹。 兴业银行流通盘比较大可能是量化交易喜欢的最主要原因。 我自己很写了一些代码来进行回测,里面不乏收益极高的策略。 而这种策略往往建立在相当的高频操作上,属于超短线。 所以虽然有看似诱人的高收益,我自己也并不敢真的采用。 目前看比较稳妥的,还是在银行股里切换,根据我的回测,几乎所有的策略都可以有不错的收益率,哪怕你的策略简单到只是买最低市净率,居然都可以。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A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都是依靠情绪操作,追涨杀跌。 而量化交易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没有任何情绪,只依靠冷冰冰的数字来操作。 对于量化交易,我的理解还很浅薄,虽然国外已经有很多公布出来的结果,不过可想而知,公布出来的策略都是已经失效的策略,也就是仅供参考。 现在来看,我尝试的各种因子分析几乎都指明民生银行是最被低估的,也就是民生被绝对低估的概率最大,即使民生的价值不是第一,也至少是前三。 这样的结论就已经很有操作价值了。 目前还在学习阶段,各种分析充其量给我提供个参考,我不求收益最大化,只求最稳定,所以会尽量减少操作。 大致就是这样了,再具体就实在懒得写了。 天涯这个地方,大家也知道,没人仔细看别人写的东西。 即使我把源码都贴上来,也不会有人看,哈哈。 |
补充一句,目前量化交易回测最好用的功能是“证伪”,很容易发现某种策略不行。 证明可行,好像还没有什么好办法。 |
我持有过得银行股很多了,有招行、浦发、民生、兴业、华夏、光大、平银,中行工行建行,交行。 老银行股里,也就没有持过农行、中信、北京、南京、宁波了。 |
@diligent2012 看来兄弟也是理工科出来的。 我想做一个小小的提醒,做量化交易学习研究,不要陷入过度拟合的误区,千万不要追求收益率,收益率大的模型一定有其弱点。 另外,尽量不要追求自动交易,那个方向也是个大坑,一旦入坑必然会追求短线交易。 理工科学生的优点是对数据敏感,知道要从数学上限制自己的自由交易,缺点就是往往又太容易相信数据的力量,喜欢做太多的数据挖掘回归分析之类工作。 问题是现实世界的所有数据加起来,这个样本量其实还是太小,远远不能模拟真实世界。 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有趣的概率问题“三门问题”,这个问题难倒了无数人,我也不例外,第一次见到这个问题,觉得非常简单,换不换自然概率一样。 知道正确答案后,对这个问题反思了很多很多,这个问题实在太有意思,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有极大的实用性。 还是以股市投资(投机)为例,假设我们从零开始面对股市,摆在我们面前的投资策略有100种,其中只有一种策略可行,我们本能的或者干脆说随机的选择了一种A策略。 现在呢,我们找到一个方法能知道哪一种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用量化交易回测很容易证明),通过这个方法,我们知道了100种策略里面的98种是错误的不可行的,只剩下策略A和策略B未得到验证。 那么,这时我们怎么做才是最有利的呢?概率学告诉我们,虽然直觉上很难接受,此时一定要把自己一直使用的策略A换到另一种策略B才是最优解。 因为此时,策略A有效的概率是1%,而策略B有效的概率是50%。 这个例子有些理想化,不过至少能证明量化交易回测的重要性,能证明某些策略肯定不行就已经非常有价值了,会大大提高你赢的概率。 关于量化交易就说到这里了,以后不再赘述,真正详细讨论量化交易的,自有其他社区,这里只是简单的做一个解释。 |
还得再补充一点儿。 我写作不是很好,脑子里很清楚的东西,写出来经常词不达意。 一个策略很容易被证明“不行”。 可是我们永远也没法证明一个策略“可行”。 即使你有十年几十年的成功经历也无法证明,更别说区区几年的成功。 另外由“三门问题”可以知道的,我们经常遇到N选一的选择,我们不管是深思熟虑还是本能的选了一个,后来知道了N里面其中一个肯定不是好选择,这时我们先不要庆幸自己幸亏没选那个不好的,而是要反思一下现在的选择应不应该换一下更好。 好了,今天罗哩罗嗦打太多字了。 |
重要纠错,居然没有发现,可见这个问题有多么容易出错。 上面“那么,这时我们怎么做才是最有利的呢?概率学告诉我们,虽然直觉上很难接受,此时一定要把自己一直使用的策略A换到另一种策略B才是最优解。 因为此时,策略A有效的概率是1%,而策略B有效的概率是50%。 ” 这里可不是50%,而是99%!!!! 我居然在这个问题上又犯错了..... |
|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7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股市论谈 最新文章 |
低位割肉,高位抢筹重复的小散命运! |
11月,我是亏货,还是赢家? |
我的短线成功率在80%以上。。。 |
如何用易经预测股市!百分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
股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股市小白个人记录 |
我想放弃上学,做一个职业炒股人,现在很迷 |
仅仅记录一下自己,有时间的朋友也坐下来可 |
开贴讲缠论 |
请在这轮牛市中总资金翻了超过十倍的同学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